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我有一个小世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嫉妒心是每个都有的,区别只在强度大小与它出现的事件性质。…正常强度的嫉妒心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动力,我们会为了想要超越自己嫉妒的那个人、摆脱这种劣势地位情绪而加倍努力;但是,过重的嫉妒心则会影响我们的正常行为方式,会让我们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自卑、自我防御机制大开,情绪波动也会变大。
嫉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人类遍有的情绪。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更多时候表现为消极的意义。嫉妒常常会导致中伤别人,诋毁别人等消极的行为。
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狭隘、缺乏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心胸狭隘的人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较大心理,别人任何比他强的方面都成了他嫉妒的缘起。缺乏修养的人会将决定心理转化成消极的嫉妒行为,严重地破坏人际关系。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古怪暴躁,性格多疑,情绪低落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第二、减少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也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灵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第三、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居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做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第四、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擅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第五、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
如果把竞争看做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等负性情绪体验。
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取得的成绩心怀不满;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与自己相差无几或者比自己落后。看到别人比自己落后感到莫大的安慰。
嫉妒者常常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不是正确地去面对和解决自己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是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嫉妒心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嫉妒的人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一看到别人比他强就受不了,别人受到表扬他心里就生气和难过,甚至想方设法地破坏别人的成功,诋毁别人的名誉,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人际交往失去和谐。
有研究表明,社交嫉妒有以下特点:
第一,潜隐性。嫉妒者表面上(甚至内心里)不承认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存在嫉妒心理,且有意无意地去掩饰这种嫉妒。
第二,对等性。嫉妒总是发生在与自己性别、年龄、文化、地位、职务相类似而状况发生改变的人群身上。大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嫉妒,而常常会对同学产生嫉妒。
第三,行为性。在社交中,嫉妒感往往导致嫉妒行为。这类行为诸如讽刺、挖苦、挑拨、中伤、诋毁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并且其破坏性不仅直接危害被嫉妒者,同时也危害嫉妒者本人。
第四,变异性。当被嫉妒者的优势转变为劣势,特别是落到比嫉妒者更后面时,这时原先存在的嫉妒感可能发生变异,转变为同情感、怜悯感和幸灾乐祸等。
嫉妒对一个人的理智有明显的影响,它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判断和思维,造成一个人人格的扭曲,也使他人不愿与之交往,所以,应该自觉地对嫉妒心理进行调适。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说明自己没有成绩,别人成功了,就说明自己的失败。
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可见,对嫉妒心理的调适,首先。要纠正上述不正确的想法。要知道,与周围的人对比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渴望成功,希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应该勇敢地向对方提出挑战,以更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正当的竞争中建立和谐的友谊。?
其次,要增强道德法制观念,约束、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不要任其发展,引发破坏性行为。
再次,积极升华,把自己的消极嫉妒变为上进的力量。积极投入竞争和竞赛,通过积极上进的办法超过对方以达到心理平衡。
此外,改变比较的角度。对他人的嫉妒常常是由于自己太在意对方在某方面的优势而引起的,如果改变比较的角度,拿自己的长处与对方作对比,或者把自己同更差一点的人比较,这时失衡的心理会获得新的平衡。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竞争对手之间也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
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可以客服嫉妒心理!
在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因为嫉妒而引发的历史事件,从这些事件最终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悲剧收场。
比方说秦国的白起和范雎。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侯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在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可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
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说: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下令退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才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但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于是改派王陵率兵十万大军前往。
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
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
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
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
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就秦国无将了吗?
于是又派王龄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用。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的官职,赶出咸阳。
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
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了如此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并无火,可是苏代却点燃了范雎的嫉妒之火,制造了秦国内乱文武失和。
一个人对另一个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会产生深深的怨恨,不安和恐惧,并会试图对该人做出报复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本文中的范雎对白起的嫉妒就是对处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的嫉妒。白起与范雎同朝为官,是官场上的一对竞争者,而且白起的卓著战功对范雎的地位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人都有嫉妒心理,这决定了一个人会时常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最卓越的人,是第一号的强人。当然,这种心理决定了一个人会奋发图强,会想方设法超越别人,而不想落后与任何人。
而当有人已经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在他所处的领域确实比他强时,这是很能够伤害到他的强烈的嫉妒心理的。
一个人的行为带给另一个人的伤害痛苦和恐惧,人人都具有的报复心理决定了他一定会采取行为来伤害报复对方,除非他克制住了自己。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从本质上来说,负荆请罪其实也是嫉妒引起的!
和氏壁在赵国手里,秦得知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
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
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
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他是这么说的:“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
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
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
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
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
廉颇对蔺相如的地位高于自己这一事实很不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很强烈的嫉妒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蔺相如是处于与他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
蔺相如由原来的地位不如廉颇。到后来地位超过廉颇,这让廉颇的排他性的嫉妒心理很受不了,让他产生了嫉妒心理受伤害所带来的焦虑反应,如焦虑、不安、痛苦等情绪。
蔺相如的卓越带给自己的是伤害痛苦,报复心理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特点决定了廉颇一定会报复。这就是为什么廉颇会说“我见相如,必辱之”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廉颇会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蔺相如却不会比自己地位高很多的赵王。为什么?因为蔺相如和廉颇是处于同一竞争领域,而廉颇和赵王则不处于同一竞争领域。
蔺相如处理廉颇嫉妒自己的方法很有智慧:他能从大局考虑,不与廉颇争高低上下以继续刺激廉颇那强烈的嫉妒心理,避免与... -->>
嫉妒心是每个都有的,区别只在强度大小与它出现的事件性质。…正常强度的嫉妒心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动力,我们会为了想要超越自己嫉妒的那个人、摆脱这种劣势地位情绪而加倍努力;但是,过重的嫉妒心则会影响我们的正常行为方式,会让我们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自卑、自我防御机制大开,情绪波动也会变大。
嫉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人类遍有的情绪。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失败之后所产生的由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更多时候表现为消极的意义。嫉妒常常会导致中伤别人,诋毁别人等消极的行为。
嫉妒往往是和心胸狭隘、缺乏修养联系在一起的。心胸狭隘的人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产生较大心理,别人任何比他强的方面都成了他嫉妒的缘起。缺乏修养的人会将决定心理转化成消极的嫉妒行为,严重地破坏人际关系。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古怪暴躁,性格多疑,情绪低落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等。
第二、减少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也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灵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第三、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居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做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第四、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擅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第五、学会公平竞争。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
如果把竞争看做是目的,便会使人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道理,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等负性情绪体验。
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取得的成绩心怀不满;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与自己相差无几或者比自己落后。看到别人比自己落后感到莫大的安慰。
嫉妒者常常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不是正确地去面对和解决自己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是采取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嫉妒心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嫉妒的人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一看到别人比他强就受不了,别人受到表扬他心里就生气和难过,甚至想方设法地破坏别人的成功,诋毁别人的名誉,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人际交往失去和谐。
有研究表明,社交嫉妒有以下特点:
第一,潜隐性。嫉妒者表面上(甚至内心里)不承认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存在嫉妒心理,且有意无意地去掩饰这种嫉妒。
第二,对等性。嫉妒总是发生在与自己性别、年龄、文化、地位、职务相类似而状况发生改变的人群身上。大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嫉妒,而常常会对同学产生嫉妒。
第三,行为性。在社交中,嫉妒感往往导致嫉妒行为。这类行为诸如讽刺、挖苦、挑拨、中伤、诋毁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并且其破坏性不仅直接危害被嫉妒者,同时也危害嫉妒者本人。
第四,变异性。当被嫉妒者的优势转变为劣势,特别是落到比嫉妒者更后面时,这时原先存在的嫉妒感可能发生变异,转变为同情感、怜悯感和幸灾乐祸等。
嫉妒对一个人的理智有明显的影响,它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判断和思维,造成一个人人格的扭曲,也使他人不愿与之交往,所以,应该自觉地对嫉妒心理进行调适。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说明自己没有成绩,别人成功了,就说明自己的失败。
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可见,对嫉妒心理的调适,首先。要纠正上述不正确的想法。要知道,与周围的人对比是人际交往的必然结果。正是人类渴望成功,希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应该勇敢地向对方提出挑战,以更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正当的竞争中建立和谐的友谊。?
其次,要增强道德法制观念,约束、战胜自己的嫉妒心理,不要任其发展,引发破坏性行为。
再次,积极升华,把自己的消极嫉妒变为上进的力量。积极投入竞争和竞赛,通过积极上进的办法超过对方以达到心理平衡。
此外,改变比较的角度。对他人的嫉妒常常是由于自己太在意对方在某方面的优势而引起的,如果改变比较的角度,拿自己的长处与对方作对比,或者把自己同更差一点的人比较,这时失衡的心理会获得新的平衡。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竞争对手之间也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
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可以客服嫉妒心理!
在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因为嫉妒而引发的历史事件,从这些事件最终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悲剧收场。
比方说秦国的白起和范雎。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侯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在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可不好相处啊!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
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说: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下令退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才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但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于是改派王陵率兵十万大军前往。
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
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
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
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
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就秦国无将了吗?
于是又派王龄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用。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的官职,赶出咸阳。
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
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了如此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并无火,可是苏代却点燃了范雎的嫉妒之火,制造了秦国内乱文武失和。
一个人对另一个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会产生深深的怨恨,不安和恐惧,并会试图对该人做出报复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本文中的范雎对白起的嫉妒就是对处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的嫉妒。白起与范雎同朝为官,是官场上的一对竞争者,而且白起的卓著战功对范雎的地位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人都有嫉妒心理,这决定了一个人会时常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最卓越的人,是第一号的强人。当然,这种心理决定了一个人会奋发图强,会想方设法超越别人,而不想落后与任何人。
而当有人已经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在他所处的领域确实比他强时,这是很能够伤害到他的强烈的嫉妒心理的。
一个人的行为带给另一个人的伤害痛苦和恐惧,人人都具有的报复心理决定了他一定会采取行为来伤害报复对方,除非他克制住了自己。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知道,从本质上来说,负荆请罪其实也是嫉妒引起的!
和氏壁在赵国手里,秦得知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
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
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
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他是这么说的:“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
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
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
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
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
廉颇对蔺相如的地位高于自己这一事实很不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很强烈的嫉妒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蔺相如是处于与他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卓越的人。
蔺相如由原来的地位不如廉颇。到后来地位超过廉颇,这让廉颇的排他性的嫉妒心理很受不了,让他产生了嫉妒心理受伤害所带来的焦虑反应,如焦虑、不安、痛苦等情绪。
蔺相如的卓越带给自己的是伤害痛苦,报复心理的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特点决定了廉颇一定会报复。这就是为什么廉颇会说“我见相如,必辱之”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廉颇会嫉妒比自己地位高的蔺相如却不会比自己地位高很多的赵王。为什么?因为蔺相如和廉颇是处于同一竞争领域,而廉颇和赵王则不处于同一竞争领域。
蔺相如处理廉颇嫉妒自己的方法很有智慧:他能从大局考虑,不与廉颇争高低上下以继续刺激廉颇那强烈的嫉妒心理,避免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