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百工匠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说:“我跟你换吧,尿壶换尿壶,我给你买个新的。“人家说:“不能换,那是我们家小孩尿尿用的,小孩不见这个晚上不尿尿,尿床。“最后他买了一个暖壶,又买了一个烧水的水壶,拿俩壶换回这么一个壶来。这尿壶用了很久,气味很大,他换回来以后拿84消毒液泡了很久。后来他拿给我看,我就跟他说:“这个东西,历史上我们都说它是尿壶,专业术语叫溺器,但是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它不是接尿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你想,这是一个老虎的头,还张着大嘴,给你接尿的时候,你心里不是很舒服。”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上讲,虎子有可能不是溺器。你想,你晚上睡眼的,当妈的拿着这个壶一接,你低头一看,大老虎张着嘴,要把最重要的器官放进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就不想尿了。你心理上过不了这个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东西到今天也没有定论,虎子就属于这一类。有的专业书上把它叫“水器“,就是装水的,至于当时具体怎么用,谁也说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只能推测。我们当然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有出土的文物,或者有文字来证明。比如说出土了一个虎子,同时又有一段文字记载,证明当时是给皇上接尿的,那行了,就有定论了。今天没有定论,只能把它统称为虎子,也挺好听。
隋代享国时间非常短,统一中国以后,马上就转给唐朝,唐朝就受益了。隋唐之间的关系跟秦汉非常相似。隋炀帝当时开凿大运河,秦始皇建造长城,过去的史书记载都是灾难深重,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但是开凿大运河是使整个国家受益的事情,最受益的显然是唐朝。唐朝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原地区的高速发展,跟开凿这条运河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的盛世,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有,但同一个朝代有两次盛世,还就是唐朝,一次是贞观之治,一次是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非常发达,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市场,当时叫东市、西市。我们的词汇“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过去说:东市上买什么什么,西市上买什么什么。后来简化成“买东、买西“,最后就是“买东西“了。我们常用的词,追根寻源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早在《木兰辞》里也有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是虚指,不是说木兰住的那地方正好有四个市,也没有这么买东西的:东市买斤鸡蛋,西市买把韭菜,南市买了面,北市买了油,再去包饺子,没这么干的,麻烦。但是文学上可以这么排比着写。真正形成东、西市的时候就是唐代,在长安城里的具体位置非常明确。东市主要卖奢侈品,贵重的东西;西市卖的都是一般老百姓用的百货。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唐代瓷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唐代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缺铜。经济一发展,金融首先就要跟上,货币就要跟上。中国的钱是计重制,按重量算,铜都要用来铸钱。从铸造“开元通宝“开始,政府多次下令禁铜,不允许用铜制造别的东西,国家要用铜做钱,使国家的经济能够高速运转。政府的禁铜令逼迫瓷器迅速发展,原来是用铜来做碗,不让用铜了,只好用瓷器,这样瓷器就发展起来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他写过《茶经》,开头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树。陆羽对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个评判,“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嘛。他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对两种瓷器做出一个判断。如果陆羽是北方人,那他肯定反着说了:“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不如邢,一也。“对不对,还一样说。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没法说哪个高哪个低。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茶瓯,就是茶碗。皮日休这么写:“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这瓷器像月亮一样,像云彩一样,就是漂亮,都说得比较虚。但皮日休还是做了很客观的评价,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主。越窑的范围主要指唐代越州行政管辖的七个县,包括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等。古代瓷器的命名,大多是以当时的行政区域加上窑口的名字命名,比如越州产的瓷器就叫越窑。
唐人陆龟蒙有关于越窑的诗歌,他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颜色的青翠漂亮。其实,最早期的越窑有点儿偏黄,那个黄是绿里透黄,有点儿像我们吃的红糖的那种糖黄色。
早年故宫的陈万里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浙江就买过这么一个越窑的青瓷注子。后来陈先生把它捐给了故宫。所谓“注子“,就是执壶,小口。执壶是现在的名称,唐代记载里就叫“注子“,也叫“偏提“,偏着提着。注子是由鸡头壶逐渐演变过来的,它做起来比鸡头壶省事。我刚才说了,当经济发展的时候,很多跟内心感受相关的东西就要去掉,要不做起来麻烦。做一个鸡头壶的时间,可能做出十个普通的壶了,经济需求一大,很多觉得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去掉了。
我刚喜欢陶瓷的时候,在故宫看见这个壶,觉得美不胜收,围着展柜看了很久,特别喜欢。我一直想:我什么时候能买这么一把壶?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去香港,到处打听有没有这样的壶,也没买到。后来有一次碰到了五代越窑的壶,长流。“流“是什么呢?就是指瓷器中的壶嘴部分,专业术语叫“流“,流水嘛。唐代由于受工艺限制,壶嘴都特别短,所以叫“短流“。到了五代以后,壶嘴就加长了,叫“长流“。这条规律不可逾越。唐代一把长流的壶都没有,都是短流,因为受工艺限制,烧不成。我估计他们也试着烧过长流的壶,可能一见火,那壶嘴就弯了,就塌下来了,所以唐壶都是短流的。
我当时很喜欢短流执壶,因为见惯了长嘴的壶,所以对这种短嘴的壶特别感兴趣。但当时就是找不到,最后碰上了五代长流的壶。卖壶的人就说:“哎呀,马先生,不要按图索骥啦,碰见什么是什么,随缘吧。“我想也对,从收藏的角度讲,很多时候就是相信这个缘,相遇为缘嘛。你追求的东西有时候是个梦,你追求不到;你永远怀着梦想去追求是不行的,收藏就是要相遇为缘,碰到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错过。我就买了这把壶,至今还在我手里,有盖,非常漂亮。今天想起来,价钱也非常便宜。珍惜机会是收藏中很重要的一点,一旦你碰到东西了,跟你追求的有点儿差距,但你喜欢,这时就应该珍惜这个机遇。
要知道,早期的壶不是茶壶,都是酒壶。我看过一些展览,他们把一些唐代的酒壶拿出来作为茶具展览,这是不对的。当时喝茶不用这种壶,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是明代以后才确立的,宋元以前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样,将来讲茶具的时候会讲到这些。
邢窑在今天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囊括了十一个县。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的白瓷和广东肇庆的端砚,非常有名,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人,都在使,可见当时的产量非常大。
邢窑有一种底下写“盈“字款的,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特别注意到这一点。“盈“是什么意思呢?是唐代的大盈库。电视剧《大明宫词》看过吧?唐代大明宫的遗址里出过残片,上面就写着“盈“,可见当时皇宫都在使用。“盈“字款邢窑白瓷是皇家御用瓷器,《旧唐书》中有记载:“(唐天宝年间)每岁进钱百亿,宝货称是。云非正额租庸,便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开天盛世“,国库都比较充盈。大盈库,严格说来不是国库,是皇上的私库,每年这里进来很多钱以及各种宝物。当时这种“盈“字款的瓷器,也就入了大盈库。这些东西供皇上赏赐、送人。邢窑中还有翰林院专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窑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这么重要的瓷器,就让我碰上了。20世纪80年代去香港的时候,有个人拿出一个白碗,我一看,底下写着“盈“字。我那时记性比现在好,那个“盈“字怎么写,我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岁数大了,记性不如年轻时清楚。我看完以后非常激动。但那个人不知道,问:“这盈字啥意思?“我当然装作不知,说:“我也不知道啥意思,爱写什么写什么呗!“
我当时心里怦怦直跳,特别想买这个东西。然后他就说:“也没准是个人名,这有什么用?一个素白碗多少钱,写上字的理应贵一点儿。“我就说:“贵一点儿行,贵多了不行。“那个人不知道大盈库这件事,《中国陶瓷史》上专门讲过关于这个“盈“字款的事。可这人不读陶瓷史,可能也读了很多书,都是画册,一高兴翻翻就过去了。你要真正了解陶瓷,就要了解陶瓷的历史,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装作不知,三磨蹭两磨蹭,最后把这个碗便宜地买了,一路唱歌回到北京。
收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有备无患,书要多读。多读一点儿书,你就可能多获得一点儿好处。过去说“有备无患“,收藏是“有备无漏“,你有这个准备,漏儿就跑不了。收藏的人都喜欢捡漏儿,但当你真碰到漏儿的时候,你的知识会告诉你是不是能够马上决断。
邢窑、越窑这两种瓷器,是统领中国唐代瓷器的两支大军。在这两支大军之外,还有很多小部队,比如长沙窑,也叫铜官窑,窑址就在今天的湖南长沙附近。
长沙窑很重要,它开创中国瓷器釉下彩装饰、文字装饰之先河。长沙窑有很多文字装饰,在瓷器上写了很多世俗俚语,比如“仁义礼智信“。还有我们在《全唐诗》上都查不到的唐诗,因为长沙窑是唐代的窑口,所以它上面写的诗都可以称之为唐诗。比如:“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岁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这听着像诗,也像顺口溜,很通俗,表明了当时人生活的状态。
唐代的另一种装饰非常强烈的瓷器,叫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窑口在河南。上面装饰很多大色块,明显是有意识地涂上去的,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现代抽象画,不具象。长沙窑往往会画只鸟,画朵花,很具象。
鲁山窑的花鼓非常有名。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也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当时不能想象,一个这么大的瓷鼓背在身上多重啊,也很容易碎,腰鼓要拍来拍去嘛,总觉得不成道理,但古书上记载非常明确。
鲁山花鼓比较罕见,所以当你碰到的时候,你往往不能相信这个东西是真的。
我就碰见过一个,人家从乡下给我背上来,他不知道是什么。这腰鼓没蒙皮子,两头是通的。他说:“我不知道是什么,这个东西中间细、两头大,也盛不了水,也盛不了粮食,什么都干不了,这干吗的?“我当然装傻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看到东西,有大量书可以去翻,大部分还能猜出来。当时找本书都很困难,根本找不到。信息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资讯,这个东西就得放弃。我就说:“我也不要,这东西太大了,干吗用啊?“那个人说:“你得念我从乡下背上来不容易,你多少也得给我点儿钱。“后来我就把它买了,至今还在我手里。后来我跟很多人说这事,人家都不相信,说怎么那么好的东西让你碰到了?但事实还就是让我碰上了,一生中遇到这样的事情算是传奇。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个朝代,其开放的程度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当时有大量的文化交流。中外交流非常多,在长安城里到处都是外国人,有点儿像今天。当时外国人带来了很多外国物品,跟中国人交流,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瓷器。
比如唐代的龙柄凤首壶,除了龙柄和凤首是中国人的概念外,壶的造型以及壶身凸起的人物装饰,都是受西域影响的。这件东西现在故宫,定为国宝。它在解放前就出土了,在一个大古董商的手里。解放后,政府跟这个古董商商量,希望把这个壶匀给国家。古董商贪,想卖高价,国家当然不高兴他卖高价,他也知趣,想了想没什么办法,最后归了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里常年展出。这种龙柄凤首壶,如此精美的可能就故宫这一件,后来陆陆续续又出土过一些,但都没这件精美。
“他说:“我跟你换吧,尿壶换尿壶,我给你买个新的。“人家说:“不能换,那是我们家小孩尿尿用的,小孩不见这个晚上不尿尿,尿床。“最后他买了一个暖壶,又买了一个烧水的水壶,拿俩壶换回这么一个壶来。这尿壶用了很久,气味很大,他换回来以后拿84消毒液泡了很久。后来他拿给我看,我就跟他说:“这个东西,历史上我们都说它是尿壶,专业术语叫溺器,但是有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它不是接尿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你想,这是一个老虎的头,还张着大嘴,给你接尿的时候,你心里不是很舒服。”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上讲,虎子有可能不是溺器。你想,你晚上睡眼的,当妈的拿着这个壶一接,你低头一看,大老虎张着嘴,要把最重要的器官放进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就不想尿了。你心理上过不了这个关。
我国古代有很多东西到今天也没有定论,虎子就属于这一类。有的专业书上把它叫“水器“,就是装水的,至于当时具体怎么用,谁也说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只能推测。我们当然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有出土的文物,或者有文字来证明。比如说出土了一个虎子,同时又有一段文字记载,证明当时是给皇上接尿的,那行了,就有定论了。今天没有定论,只能把它统称为虎子,也挺好听。
隋代享国时间非常短,统一中国以后,马上就转给唐朝,唐朝就受益了。隋唐之间的关系跟秦汉非常相似。隋炀帝当时开凿大运河,秦始皇建造长城,过去的史书记载都是灾难深重,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但是开凿大运河是使整个国家受益的事情,最受益的显然是唐朝。唐朝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原地区的高速发展,跟开凿这条运河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的盛世,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有,但同一个朝代有两次盛世,还就是唐朝,一次是贞观之治,一次是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非常发达,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市场,当时叫东市、西市。我们的词汇“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过去说:东市上买什么什么,西市上买什么什么。后来简化成“买东、买西“,最后就是“买东西“了。我们常用的词,追根寻源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早在《木兰辞》里也有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里是虚指,不是说木兰住的那地方正好有四个市,也没有这么买东西的:东市买斤鸡蛋,西市买把韭菜,南市买了面,北市买了油,再去包饺子,没这么干的,麻烦。但是文学上可以这么排比着写。真正形成东、西市的时候就是唐代,在长安城里的具体位置非常明确。东市主要卖奢侈品,贵重的东西;西市卖的都是一般老百姓用的百货。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但釉厚的地方还闪着青色的光芒,非常漂亮,非常现代,一千五百年前的杯子拿到你眼前,看着跟现在生产的一样。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形成一个对峙,或者说平分秋色的局面。这就是“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唐代瓷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唐代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缺铜。经济一发展,金融首先就要跟上,货币就要跟上。中国的钱是计重制,按重量算,铜都要用来铸钱。从铸造“开元通宝“开始,政府多次下令禁铜,不允许用铜制造别的东西,国家要用铜做钱,使国家的经济能够高速运转。政府的禁铜令逼迫瓷器迅速发展,原来是用铜来做碗,不让用铜了,只好用瓷器,这样瓷器就发展起来了。
唐代的“茶圣“陆羽,他写过《茶经》,开头一句“南方有嘉木“,“嘉木“指的就是茶树。陆羽对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一个评判,“南青“就是越窑,“北白“就是邢窑,南越北邢嘛。他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认为由于这三条原因,邢窑都不如越窑。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他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对两种瓷器做出一个判断。如果陆羽是北方人,那他肯定反着说了:“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不如邢,一也。“对不对,还一样说。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没法说哪个高哪个低。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比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茶瓯,就是茶碗。皮日休这么写:“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造瓷器,这瓷器像月亮一样,像云彩一样,就是漂亮,都说得比较虚。但皮日休还是做了很客观的评价,说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够烧造很好的瓷器。
唐代的青瓷以南方越窑为主。越窑的范围主要指唐代越州行政管辖的七个县,包括余姚、诸暨、萧山、上虞等等。古代瓷器的命名,大多是以当时的行政区域加上窑口的名字命名,比如越州产的瓷器就叫越窑。
唐人陆龟蒙有关于越窑的诗歌,他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颜色的青翠漂亮。其实,最早期的越窑有点儿偏黄,那个黄是绿里透黄,有点儿像我们吃的红糖的那种糖黄色。
早年故宫的陈万里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浙江就买过这么一个越窑的青瓷注子。后来陈先生把它捐给了故宫。所谓“注子“,就是执壶,小口。执壶是现在的名称,唐代记载里就叫“注子“,也叫“偏提“,偏着提着。注子是由鸡头壶逐渐演变过来的,它做起来比鸡头壶省事。我刚才说了,当经济发展的时候,很多跟内心感受相关的东西就要去掉,要不做起来麻烦。做一个鸡头壶的时间,可能做出十个普通的壶了,经济需求一大,很多觉得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去掉了。
我刚喜欢陶瓷的时候,在故宫看见这个壶,觉得美不胜收,围着展柜看了很久,特别喜欢。我一直想:我什么时候能买这么一把壶?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去香港,到处打听有没有这样的壶,也没买到。后来有一次碰到了五代越窑的壶,长流。“流“是什么呢?就是指瓷器中的壶嘴部分,专业术语叫“流“,流水嘛。唐代由于受工艺限制,壶嘴都特别短,所以叫“短流“。到了五代以后,壶嘴就加长了,叫“长流“。这条规律不可逾越。唐代一把长流的壶都没有,都是短流,因为受工艺限制,烧不成。我估计他们也试着烧过长流的壶,可能一见火,那壶嘴就弯了,就塌下来了,所以唐壶都是短流的。
我当时很喜欢短流执壶,因为见惯了长嘴的壶,所以对这种短嘴的壶特别感兴趣。但当时就是找不到,最后碰上了五代长流的壶。卖壶的人就说:“哎呀,马先生,不要按图索骥啦,碰见什么是什么,随缘吧。“我想也对,从收藏的角度讲,很多时候就是相信这个缘,相遇为缘嘛。你追求的东西有时候是个梦,你追求不到;你永远怀着梦想去追求是不行的,收藏就是要相遇为缘,碰到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错过。我就买了这把壶,至今还在我手里,有盖,非常漂亮。今天想起来,价钱也非常便宜。珍惜机会是收藏中很重要的一点,一旦你碰到东西了,跟你追求的有点儿差距,但你喜欢,这时就应该珍惜这个机遇。
要知道,早期的壶不是茶壶,都是酒壶。我看过一些展览,他们把一些唐代的酒壶拿出来作为茶具展览,这是不对的。当时喝茶不用这种壶,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是明代以后才确立的,宋元以前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样,将来讲茶具的时候会讲到这些。
邢窑在今天河北省管辖区域内,唐代为邢州所管辖,囊括了十一个县。唐代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的白瓷和广东肇庆的端砚,非常有名,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的人,都在使,可见当时的产量非常大。
邢窑有一种底下写“盈“字款的,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特别注意到这一点。“盈“是什么意思呢?是唐代的大盈库。电视剧《大明宫词》看过吧?唐代大明宫的遗址里出过残片,上面就写着“盈“,可见当时皇宫都在使用。“盈“字款邢窑白瓷是皇家御用瓷器,《旧唐书》中有记载:“(唐天宝年间)每岁进钱百亿,宝货称是。云非正额租庸,便入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开天盛世“,国库都比较充盈。大盈库,严格说来不是国库,是皇上的私库,每年这里进来很多钱以及各种宝物。当时这种“盈“字款的瓷器,也就入了大盈库。这些东西供皇上赏赐、送人。邢窑中还有翰林院专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窑中非常重要的品种。
这么重要的瓷器,就让我碰上了。20世纪80年代去香港的时候,有个人拿出一个白碗,我一看,底下写着“盈“字。我那时记性比现在好,那个“盈“字怎么写,我记得清清楚楚。现在岁数大了,记性不如年轻时清楚。我看完以后非常激动。但那个人不知道,问:“这盈字啥意思?“我当然装作不知,说:“我也不知道啥意思,爱写什么写什么呗!“
我当时心里怦怦直跳,特别想买这个东西。然后他就说:“也没准是个人名,这有什么用?一个素白碗多少钱,写上字的理应贵一点儿。“我就说:“贵一点儿行,贵多了不行。“那个人不知道大盈库这件事,《中国陶瓷史》上专门讲过关于这个“盈“字款的事。可这人不读陶瓷史,可能也读了很多书,都是画册,一高兴翻翻就过去了。你要真正了解陶瓷,就要了解陶瓷的历史,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装作不知,三磨蹭两磨蹭,最后把这个碗便宜地买了,一路唱歌回到北京。
收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有备无患,书要多读。多读一点儿书,你就可能多获得一点儿好处。过去说“有备无患“,收藏是“有备无漏“,你有这个准备,漏儿就跑不了。收藏的人都喜欢捡漏儿,但当你真碰到漏儿的时候,你的知识会告诉你是不是能够马上决断。
邢窑、越窑这两种瓷器,是统领中国唐代瓷器的两支大军。在这两支大军之外,还有很多小部队,比如长沙窑,也叫铜官窑,窑址就在今天的湖南长沙附近。
长沙窑很重要,它开创中国瓷器釉下彩装饰、文字装饰之先河。长沙窑有很多文字装饰,在瓷器上写了很多世俗俚语,比如“仁义礼智信“。还有我们在《全唐诗》上都查不到的唐诗,因为长沙窑是唐代的窑口,所以它上面写的诗都可以称之为唐诗。比如:“上有千年鸟,下有百岁人。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这听着像诗,也像顺口溜,很通俗,表明了当时人生活的状态。
唐代的另一种装饰非常强烈的瓷器,叫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窑口在河南。上面装饰很多大色块,明显是有意识地涂上去的,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现代抽象画,不具象。长沙窑往往会画只鸟,画朵花,很具象。
鲁山窑的花鼓非常有名。我一开始喜欢陶瓷的时候,也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当时不能想象,一个这么大的瓷鼓背在身上多重啊,也很容易碎,腰鼓要拍来拍去嘛,总觉得不成道理,但古书上记载非常明确。
鲁山花鼓比较罕见,所以当你碰到的时候,你往往不能相信这个东西是真的。
我就碰见过一个,人家从乡下给我背上来,他不知道是什么。这腰鼓没蒙皮子,两头是通的。他说:“我不知道是什么,这个东西中间细、两头大,也盛不了水,也盛不了粮食,什么都干不了,这干吗的?“我当然装傻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看到东西,有大量书可以去翻,大部分还能猜出来。当时找本书都很困难,根本找不到。信息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资讯,这个东西就得放弃。我就说:“我也不要,这东西太大了,干吗用啊?“那个人说:“你得念我从乡下背上来不容易,你多少也得给我点儿钱。“后来我就把它买了,至今还在我手里。后来我跟很多人说这事,人家都不相信,说怎么那么好的东西让你碰到了?但事实还就是让我碰上了,一生中遇到这样的事情算是传奇。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个朝代,其开放的程度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当时有大量的文化交流。中外交流非常多,在长安城里到处都是外国人,有点儿像今天。当时外国人带来了很多外国物品,跟中国人交流,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瓷器。
比如唐代的龙柄凤首壶,除了龙柄和凤首是中国人的概念外,壶的造型以及壶身凸起的人物装饰,都是受西域影响的。这件东西现在故宫,定为国宝。它在解放前就出土了,在一个大古董商的手里。解放后,政府跟这个古董商商量,希望把这个壶匀给国家。古董商贪,想卖高价,国家当然不高兴他卖高价,他也知趣,想了想没什么办法,最后归了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里常年展出。这种龙柄凤首壶,如此精美的可能就故宫这一件,后来陆陆续续又出土过一些,但都没这件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