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百工匠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单音词汇的时候指的是两种东西,床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了纯粹的卧具,逐渐地,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床也兼有卧具之功能。你比如《说文》中它的解释是“床,安身之坐者“,我们讲过。汉刘熙的《释名》中他说“人所坐卧曰床“,它说得很清楚,坐,卧两个功能都有。
在古诗文中的很多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交椅,我们上一讲讲到了。那么古诗中也有其他的床指的就是睡觉的,比如《诗经豳风》中《七月》它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说得很清楚,这个睡觉的地方,天冷了,蟋蟀钻到床下,在交换,很诗情画意的。我们熟知的《木兰词》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它就说“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它说得这很清楚,我进了我西阁床,我把衣服都换了,然后化完妆再出去,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变成女的了?它说的这个床就显然是睡觉的了。所以在古代的汉语中,床不是单一地指就是坐具,它兼备了卧具。但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当椅具出现,当我们真正的高坐出现的时候,床就变成了纯粹的卧具了。
床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非常简单的,从非常古老的家具演变过来的,叫榻。榻它在古义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较矮,就是平的,我们古代的记载中当然有一些带栏杆的也叫榻,但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卧具,这就是榻。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塌然而近地也“。他说的就是,卑是地位低,狭长,地位低,比较近地,这就是榻。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我们今天看到的榻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先看一下榻的图形,就是这个样子。四足落地,一个平面。特别矮的榻呢,我是见过的。十多年前,山西大部分家具向北京流动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我们今天在北京的很多市场上都能看到山西家具。当时就出现了这种古榻,非常非常地矮,有案形的,有桌形的,非常矮,四足落地,十几公分高。我当时看了是非常惊讶,我一直没闹清楚这个榻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把榻搁在地上睡觉是非常怪异的,后来我慢慢的通过跟农民的接触、聊天,我发现这个榻是搁在炕上的。尤其到了春天和秋天,烧炕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热的时候榻离开炕上有十几公分,非常舒服。
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买了一个榻,就是这种古榻,回去就睡觉。回来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榻睡着舒服不舒服啊?他说,有点别扭,我说,怎么别扭啊?他说我早上一睁眼跟我们家猫对着脸。说它矮嘛,它只有十几公分离开地,所以他一睁眼跟猫脸对脸,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嘛,过去睡床没有这种感觉嘛。
那么这种矮榻显然是受我们古榻的影响。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交通相对比较闭塞,文化的传导和输出都比较慢,所以它就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的符号和特征。所以山西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非常有特色,非常有价值的一组家具,就是它的地域性特别明显。
历史上关于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心里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对身边的事,尤其经过五代十国以后,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不停地在换君主,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就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种担心。这个榻呢,显然是睡觉来用的。
跟榻相关的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叫“下榻“。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就是出差,说您在哪儿下榻呀?国宾更容易说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榻是睡觉的,那下榻,下榻,如果床是睡觉的,就叫“下床“,就不睡觉嘛,它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东汉有一个名臣陈蕃,他性情耿直,是一个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专门设专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专门有一个榻。他这榻平时是挂在墙上的。一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欢,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这个榻从墙上拿下来,让你睡觉,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他要挂一床在墙上,那就叫“下床“了。所以“下榻“是这么来的,是非常古的一个词。
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用得非常少,但在中国的明代、清代的大量的绘画中都能够看到,它是作为小憩,尤其作为室外。我们今天上室外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有了风扇,有了空调以后,我们现在出门纳凉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是大量的人到了夏天都在室外纳凉。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夏天都是在院子里睡觉,都是拿一凉席跑马路边上一铺就睡觉了。那时候屋里太热,不是扛不住嘛,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小,屋里的温度非常高,那古代也是这样,古代当时大量的人小憩,尤其午休,干什么都是在院子里,所以这个榻,古画当中可以看到都是在庭院当中。
床的第一种形式是“罗汉床“。“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它是这个样子,三面围子。那么“罗汉床“有人认为是从弥勒榻上转化而来的。“弥勒榻“是什么呢?是指一个“须弥座“,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着坐在上面,然后坐上弥勒佛似的,所以叫“弥勒榻“,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了就叫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它无论怎么多,它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了一个待客工具。俩人在床上斜倚着,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倚着聊天,这种现象也是因为中国的起居习惯造成的,就是我说了,睡觉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你移到床上,他也在床上待客,所以有时候我跟西方人开玩笑,我就说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拉你上床。到现在北方的很多乡间的习惯,你到农村去,农村的老太太不拉你上炕她就觉得不亲热,她觉得等级不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习俗造成的。你要到农村去,尤其它北方的农村有炕,你去了,他要说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走了,他觉得不够热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饭干什么都在炕上完成,它显得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彻底地改变掉。
再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坐在那个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因为床的等级比椅子高。这一点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的。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还有一个典故“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它这个记载是说“时太尉郗鉴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这都说得比较诘屈螯牙,就是找个女婿,然后呢,“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就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这人就成了“东床快婿“。有时候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未必能当成者女婿,所以有时候随意一点为好。这就是著名的“东床快婿“的典故。
我们今天很多人去买一个罗汉床搁在家里,搁在家里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睡觉,就是为了搁在客厅里好看,来人坐一坐,形式上的特别,偶尔来个客人也可以睡一觉。睡个午觉也可以,躺那儿看个书也可以,所以罗汉床的功能逐渐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憩,待客的一个概念。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他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收藏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那么中国人的睡觉呢,到了明代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架子床的出现。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我们过去睡觉就是没有架子,简单的说明就是面朝天的。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谓架子床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六柱的,六个柱子,还有四个柱的,叠架有顶,挂上帐子。架子床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好处它可以挂帐。挂帐就是冬天保温,夏天避虫。我们今天开着空调,都舒服得不行,过去没有这个东西,夏天以后非常闷热,如果你敞着呢,又有蚊虫,有蚊虫,你睡觉又睡不好,所以挂上一个帐篷,能使你能够安寝。
从明代开始,架子床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睡觉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谓大睡就是夜间睡觉,小睡就是休息,午睡。那么我们一般的情况下大睡是在架子床,包括下面要讲的拔步床中完成;小睡是在榻或者罗汉床上完成。但大睡的床是不用来待客的。我们不可以把客人拉到大睡的床上去,就是拉到架子床上去休息,那是不可以的。除非你们家来了贵宾、亲戚,你愿意让他上你床上睡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不能作为待客的一个标准。
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习俗,叫“闹洞房“。过去结婚,一通折腾,把新娘、新郎全部折腾遍了,最后塞进洞房以后还允许你捅破了窗户纸往里看。为什么允许你看呢?是因为是这架子床。架子床我刚才说了它有帐,你在里头他是看不见的,换句话说,它是屋中有屋。你要今天这西式床,我估计你捅破了,人家跟你急了,那肯定跟你急了,绝对是不允许你往里看。所以它的习俗的产生一定是跟它东西的道理是紧紧相关的。这就是架子床的功能。
架子床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忽略的好处,我们今天的床是平面的,我们甚至现在的床都成单床头了,我们今天上家具市场去买床,很多床都是单床头,就一个床头。过去的床头是两个床头,而且过去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床头是顶着墙放的。一定有一面顶着墙。不顶着墙心里就不踏实。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床是顶着墙放的,不管这屋子后来改善到多大面积他的床一定要顶着墙,要不然他不舒服,对吧?西式床是一定要搁在屋子中间的,因为它两面自由上下,那边要有下床的地方。那我们的架子床它过去的好处在于什么呢?你比如说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我们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
欧洲使用什么床睡觉呢?我们到欧洲去看,你比如你上凡尔赛宫可以看到它也是架子床,它的架子床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架子床至少三面有围子,甚至到四面,前面、正面还有两个短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中国床和西式床的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床是单面上下的,西式的床是两面自由上下的。两面自由上下和单面上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床有先后,有主次,有尊卑。西式床就没有,你爱怎么上怎么上,所以西方人闹男女平等比我们早,从床上就开始了。他很自由,我们不行。
老爷是睡在外面的,太太是睡在里侧的。为什么老爷要睡在外头呢?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保护。一旦床有了围子,有效面积就在增大,你不信,你同样大小的床,你只要有了围子,你这个床就可以多睡一个人,因为他不会掉下去。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胳膊腿伸出床外以后,你会不由自主翻身,就会往里翻,你没醒就会往里翻,有围子你多靠边你心里都不会害怕。那么太太如果睡在床的里侧的时候有问题,半夜她要起夜,按照礼制,老爷要坐起来,太太要从身后下去,那不允许太太才老爷身上跨过去。那么如果太太老起夜,这老爷这宿就算麻烦了,就老得起来,下去,上来,那么主次是什么呢?是老爷睡在主位上,主位是靠背的;太太睡在次位上。尊卑也有了,刚才我说了从形式上的尊卑,你必须按照礼制去走,所以中国的床跟西式的床更多了一层文化内容。
清代太师椅跟明代比较起来,有很多新优点,但同时失去了很多过去的优点。比如圈椅,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是四足落地,有一个椅面像卡子一样,卡住这个椅子,所以它非常牢固。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明式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不坏,就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非常牢固。这是它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能接受的一个基础原因。
第二,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当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小臂得以休息,搁在扶手上,但大臂是悬空的。只有圈椅,当你休息的时候,是大臂,小臂同时着陆,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过去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到夏天非常热,那么圈椅坐在面的时候,胳膊架起来,底下是通风的,非常舒服,彻底地休息,我倒是建议大家要有机会呢,买一只圈椅,累的时候坐在上面可以很好地休息。
圈椅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两千年来,中国人、外国人设计的所有椅具当中,被古今中外的家具设计师公认设计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国的圈椅。它的上半部分是圆的,所以也叫圆椅,还有一种说法叫罗圈椅,这个说法很少,但历史上有这么说的。
这个圈椅这么有名,很多人就开始追求这个东西,都希望买到一对圈椅,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还算比较熟,早年,听我说,圈椅有这么多优点,就自己去找了,自己出去跑到外地,跑到山西的山区,买回一对给我看,兴致勃勃连夜拉着我上他们家看。我看了以后呢,说得比较婉转,“你这个椅子看着不怎么老。”他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他就跟我讲,他怎么去的,他坐火车到了太原,下了火车,改汽车,坐汽车,坐了好几个小时,下了汽车以后,骑了两个小时的毛驴,上了山顶上,山上有这么一个村子,人家领着他去的,去了以后,在一个老太太家里,看见这么一对圈椅。然后,他就跟老太太说,说您这椅子卖吗?老太太说卖,说多少钱呢?说一万... -->>
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单音词汇的时候指的是两种东西,床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了纯粹的卧具,逐渐地,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床也兼有卧具之功能。你比如《说文》中它的解释是“床,安身之坐者“,我们讲过。汉刘熙的《释名》中他说“人所坐卧曰床“,它说得很清楚,坐,卧两个功能都有。
在古诗文中的很多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交椅,我们上一讲讲到了。那么古诗中也有其他的床指的就是睡觉的,比如《诗经豳风》中《七月》它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说得很清楚,这个睡觉的地方,天冷了,蟋蟀钻到床下,在交换,很诗情画意的。我们熟知的《木兰词》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它就说“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它说得这很清楚,我进了我西阁床,我把衣服都换了,然后化完妆再出去,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变成女的了?它说的这个床就显然是睡觉的了。所以在古代的汉语中,床不是单一地指就是坐具,它兼备了卧具。但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当椅具出现,当我们真正的高坐出现的时候,床就变成了纯粹的卧具了。
床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非常简单的,从非常古老的家具演变过来的,叫榻。榻它在古义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较矮,就是平的,我们古代的记载中当然有一些带栏杆的也叫榻,但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卧具,这就是榻。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塌然而近地也“。他说的就是,卑是地位低,狭长,地位低,比较近地,这就是榻。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我们今天看到的榻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先看一下榻的图形,就是这个样子。四足落地,一个平面。特别矮的榻呢,我是见过的。十多年前,山西大部分家具向北京流动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我们今天在北京的很多市场上都能看到山西家具。当时就出现了这种古榻,非常非常地矮,有案形的,有桌形的,非常矮,四足落地,十几公分高。我当时看了是非常惊讶,我一直没闹清楚这个榻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把榻搁在地上睡觉是非常怪异的,后来我慢慢的通过跟农民的接触、聊天,我发现这个榻是搁在炕上的。尤其到了春天和秋天,烧炕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热的时候榻离开炕上有十几公分,非常舒服。
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买了一个榻,就是这种古榻,回去就睡觉。回来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榻睡着舒服不舒服啊?他说,有点别扭,我说,怎么别扭啊?他说我早上一睁眼跟我们家猫对着脸。说它矮嘛,它只有十几公分离开地,所以他一睁眼跟猫脸对脸,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嘛,过去睡床没有这种感觉嘛。
那么这种矮榻显然是受我们古榻的影响。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交通相对比较闭塞,文化的传导和输出都比较慢,所以它就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的符号和特征。所以山西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非常有特色,非常有价值的一组家具,就是它的地域性特别明显。
历史上关于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心里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对身边的事,尤其经过五代十国以后,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不停地在换君主,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就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种担心。这个榻呢,显然是睡觉来用的。
跟榻相关的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叫“下榻“。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就是出差,说您在哪儿下榻呀?国宾更容易说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榻是睡觉的,那下榻,下榻,如果床是睡觉的,就叫“下床“,就不睡觉嘛,它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东汉有一个名臣陈蕃,他性情耿直,是一个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专门设专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专门有一个榻。他这榻平时是挂在墙上的。一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欢,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这个榻从墙上拿下来,让你睡觉,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他要挂一床在墙上,那就叫“下床“了。所以“下榻“是这么来的,是非常古的一个词。
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用得非常少,但在中国的明代、清代的大量的绘画中都能够看到,它是作为小憩,尤其作为室外。我们今天上室外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有了风扇,有了空调以后,我们现在出门纳凉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是大量的人到了夏天都在室外纳凉。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夏天都是在院子里睡觉,都是拿一凉席跑马路边上一铺就睡觉了。那时候屋里太热,不是扛不住嘛,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小,屋里的温度非常高,那古代也是这样,古代当时大量的人小憩,尤其午休,干什么都是在院子里,所以这个榻,古画当中可以看到都是在庭院当中。
床的第一种形式是“罗汉床“。“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它是这个样子,三面围子。那么“罗汉床“有人认为是从弥勒榻上转化而来的。“弥勒榻“是什么呢?是指一个“须弥座“,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着坐在上面,然后坐上弥勒佛似的,所以叫“弥勒榻“,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了就叫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它无论怎么多,它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了一个待客工具。俩人在床上斜倚着,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倚着聊天,这种现象也是因为中国的起居习惯造成的,就是我说了,睡觉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你移到床上,他也在床上待客,所以有时候我跟西方人开玩笑,我就说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拉你上床。到现在北方的很多乡间的习惯,你到农村去,农村的老太太不拉你上炕她就觉得不亲热,她觉得等级不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习俗造成的。你要到农村去,尤其它北方的农村有炕,你去了,他要说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走了,他觉得不够热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饭干什么都在炕上完成,它显得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彻底地改变掉。
再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坐在那个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因为床的等级比椅子高。这一点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的。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还有一个典故“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它这个记载是说“时太尉郗鉴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这都说得比较诘屈螯牙,就是找个女婿,然后呢,“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就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这人就成了“东床快婿“。有时候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未必能当成者女婿,所以有时候随意一点为好。这就是著名的“东床快婿“的典故。
我们今天很多人去买一个罗汉床搁在家里,搁在家里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睡觉,就是为了搁在客厅里好看,来人坐一坐,形式上的特别,偶尔来个客人也可以睡一觉。睡个午觉也可以,躺那儿看个书也可以,所以罗汉床的功能逐渐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憩,待客的一个概念。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他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收藏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那么中国人的睡觉呢,到了明代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架子床的出现。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我们过去睡觉就是没有架子,简单的说明就是面朝天的。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谓架子床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六柱的,六个柱子,还有四个柱的,叠架有顶,挂上帐子。架子床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好处它可以挂帐。挂帐就是冬天保温,夏天避虫。我们今天开着空调,都舒服得不行,过去没有这个东西,夏天以后非常闷热,如果你敞着呢,又有蚊虫,有蚊虫,你睡觉又睡不好,所以挂上一个帐篷,能使你能够安寝。
从明代开始,架子床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睡觉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谓大睡就是夜间睡觉,小睡就是休息,午睡。那么我们一般的情况下大睡是在架子床,包括下面要讲的拔步床中完成;小睡是在榻或者罗汉床上完成。但大睡的床是不用来待客的。我们不可以把客人拉到大睡的床上去,就是拉到架子床上去休息,那是不可以的。除非你们家来了贵宾、亲戚,你愿意让他上你床上睡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不能作为待客的一个标准。
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习俗,叫“闹洞房“。过去结婚,一通折腾,把新娘、新郎全部折腾遍了,最后塞进洞房以后还允许你捅破了窗户纸往里看。为什么允许你看呢?是因为是这架子床。架子床我刚才说了它有帐,你在里头他是看不见的,换句话说,它是屋中有屋。你要今天这西式床,我估计你捅破了,人家跟你急了,那肯定跟你急了,绝对是不允许你往里看。所以它的习俗的产生一定是跟它东西的道理是紧紧相关的。这就是架子床的功能。
架子床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忽略的好处,我们今天的床是平面的,我们甚至现在的床都成单床头了,我们今天上家具市场去买床,很多床都是单床头,就一个床头。过去的床头是两个床头,而且过去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床头是顶着墙放的。一定有一面顶着墙。不顶着墙心里就不踏实。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床是顶着墙放的,不管这屋子后来改善到多大面积他的床一定要顶着墙,要不然他不舒服,对吧?西式床是一定要搁在屋子中间的,因为它两面自由上下,那边要有下床的地方。那我们的架子床它过去的好处在于什么呢?你比如说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我们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
欧洲使用什么床睡觉呢?我们到欧洲去看,你比如你上凡尔赛宫可以看到它也是架子床,它的架子床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架子床至少三面有围子,甚至到四面,前面、正面还有两个短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中国床和西式床的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床是单面上下的,西式的床是两面自由上下的。两面自由上下和单面上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床有先后,有主次,有尊卑。西式床就没有,你爱怎么上怎么上,所以西方人闹男女平等比我们早,从床上就开始了。他很自由,我们不行。
老爷是睡在外面的,太太是睡在里侧的。为什么老爷要睡在外头呢?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保护。一旦床有了围子,有效面积就在增大,你不信,你同样大小的床,你只要有了围子,你这个床就可以多睡一个人,因为他不会掉下去。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胳膊腿伸出床外以后,你会不由自主翻身,就会往里翻,你没醒就会往里翻,有围子你多靠边你心里都不会害怕。那么太太如果睡在床的里侧的时候有问题,半夜她要起夜,按照礼制,老爷要坐起来,太太要从身后下去,那不允许太太才老爷身上跨过去。那么如果太太老起夜,这老爷这宿就算麻烦了,就老得起来,下去,上来,那么主次是什么呢?是老爷睡在主位上,主位是靠背的;太太睡在次位上。尊卑也有了,刚才我说了从形式上的尊卑,你必须按照礼制去走,所以中国的床跟西式的床更多了一层文化内容。
清代太师椅跟明代比较起来,有很多新优点,但同时失去了很多过去的优点。比如圈椅,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是四足落地,有一个椅面像卡子一样,卡住这个椅子,所以它非常牢固。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明式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不坏,就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非常牢固。这是它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能接受的一个基础原因。
第二,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当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小臂得以休息,搁在扶手上,但大臂是悬空的。只有圈椅,当你休息的时候,是大臂,小臂同时着陆,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过去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到夏天非常热,那么圈椅坐在面的时候,胳膊架起来,底下是通风的,非常舒服,彻底地休息,我倒是建议大家要有机会呢,买一只圈椅,累的时候坐在上面可以很好地休息。
圈椅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两千年来,中国人、外国人设计的所有椅具当中,被古今中外的家具设计师公认设计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国的圈椅。它的上半部分是圆的,所以也叫圆椅,还有一种说法叫罗圈椅,这个说法很少,但历史上有这么说的。
这个圈椅这么有名,很多人就开始追求这个东西,都希望买到一对圈椅,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还算比较熟,早年,听我说,圈椅有这么多优点,就自己去找了,自己出去跑到外地,跑到山西的山区,买回一对给我看,兴致勃勃连夜拉着我上他们家看。我看了以后呢,说得比较婉转,“你这个椅子看着不怎么老。”他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他就跟我讲,他怎么去的,他坐火车到了太原,下了火车,改汽车,坐汽车,坐了好几个小时,下了汽车以后,骑了两个小时的毛驴,上了山顶上,山上有这么一个村子,人家领着他去的,去了以后,在一个老太太家里,看见这么一对圈椅。然后,他就跟老太太说,说您这椅子卖吗?老太太说卖,说多少钱呢?说一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