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那我也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一些拙见好了。”
“我们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能够利用碳材料结构框架限制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溶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并没有空口白话,王教授一上来便拿出了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抬高了自己的说服力。
对于王教授的意见,吕老立刻表示了重视,表情认真地问道:“成本呢?还有能量密度?这项技术可靠吗?”
“成本并不昂贵,而能量密度相当可观,我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理论能量密度接近2000Wh/kg,远超于现在工业界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相关的论文我发在了材料学顶刊《Advanced-Materials》上,不过这项技术并不完善,还有待改进。”
顿了顿,王教授继续说道。
“事实上,解决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关键,目前学术界的主流做法,也是用多孔碳材料去阻挡多硫离子,减少硫的溶解流失。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将研发的重点放在硫碳复合材料上。”
吕老认真地点了点头。
坐在他旁边的文秘,则是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做着会议记录。
王教授发言结束之后,向同行们微笑点头,坐了下来。
不过他凳子还没坐热,一声平静而稳重的声音,便从燕大教授的席位那边传来。
“我也有句话要说。”
发言的是来自震旦的吴世刚院士,和王教授一样,也是一位材料学界的大牛。
看到这位老人家,吕老也是尊敬地说道。
“吴院士请讲。”
扶正了话筒,吴院士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
“我在参与863项目,对锂硫电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其实已经考虑过碳硫复合材料。这种策略在学术上看似很有效,但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很小的扣式电池,电极很薄、硫负载量不高,总的硫量大约在几个毫克级。而实际电池的硫含量较大,一般都是克级,且电极很厚、单位硫载量很高。”
“实验室能够循环上1000次的硫/碳复合材料,在实际电池中仅能循环几次,有时候甚至一次电都放不出来。”
“而且,碳硫复合材料存在最致命的通病,就是体积能量密度不高。如果是电脑、手机之类的3C产品的电池,用碳硫复合材料做正极还好说,如果是汽车或者再大点的东西,就难说了。”
老先生从十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因为是工程师出生的学者,相比起以理论见长的学者来说,更注重一项技术的实际价值。
而且,他是做固态电解质方向的。
然而王教授顿时不乐意了。
不过起来反驳的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位搞碳硫复合材料方向的教授,而且说得有理有据。
“您说的对,硫碳复合材料确实存在这方面的缺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缺陷都是可以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到解决的。一年前我们都认为锂电池是不稳定的,然而现在呢?谁能怀疑锂电池的广阔前景?”
陆舟:……?
不想介入大牛们撕逼的陆舟坐在那里一直没说话,结果还是莫名其妙中了一枪。
会议进行的很热烈。
虽然没有像MRS会议撕的那么直接,那么惨烈,但稍微用点心,就能听出那言语之中的明枪暗箭。
坐在前排的陆舟心中感慨了一声。
还好系统的扫描枪替他省掉了大笔的研发成本,锂枝晶的技术也卖了个好价钱。否则的话,此时此刻的他,恐怕也得硬着头皮加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就在这时,又一位教授开口了。
“我也来说两句吧。”
这次发言的的,是水木大学的孙洪标教授。
在锂电材料方面,水木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稍逊于震旦和燕大,不过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
不过,他的发言,和前面说话的大牛们有些不太一样。
只见这位老教授轻轻咳嗽了声,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
“我注意到陆教授一直没有说话,但看他的表情,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胸有成竹。我起来没什么想说的,只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陆舟:???
了,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那我也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一些拙见好了。”
“我们的研究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碳-硫正极结构,能够利用碳材料结构框架限制硫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溶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并没有空口白话,王教授一上来便拿出了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抬高了自己的说服力。
对于王教授的意见,吕老立刻表示了重视,表情认真地问道:“成本呢?还有能量密度?这项技术可靠吗?”
“成本并不昂贵,而能量密度相当可观,我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理论能量密度接近2000Wh/kg,远超于现在工业界普遍采用的锂离子电池。相关的论文我发在了材料学顶刊《Advanced-Materials》上,不过这项技术并不完善,还有待改进。”
顿了顿,王教授继续说道。
“事实上,解决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关键,目前学术界的主流做法,也是用多孔碳材料去阻挡多硫离子,减少硫的溶解流失。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将研发的重点放在硫碳复合材料上。”
吕老认真地点了点头。
坐在他旁边的文秘,则是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做着会议记录。
王教授发言结束之后,向同行们微笑点头,坐了下来。
不过他凳子还没坐热,一声平静而稳重的声音,便从燕大教授的席位那边传来。
“我也有句话要说。”
发言的是来自震旦的吴世刚院士,和王教授一样,也是一位材料学界的大牛。
看到这位老人家,吕老也是尊敬地说道。
“吴院士请讲。”
扶正了话筒,吴院士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
“我在参与863项目,对锂硫电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其实已经考虑过碳硫复合材料。这种策略在学术上看似很有效,但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很小的扣式电池,电极很薄、硫负载量不高,总的硫量大约在几个毫克级。而实际电池的硫含量较大,一般都是克级,且电极很厚、单位硫载量很高。”
“实验室能够循环上1000次的硫/碳复合材料,在实际电池中仅能循环几次,有时候甚至一次电都放不出来。”
“而且,碳硫复合材料存在最致命的通病,就是体积能量密度不高。如果是电脑、手机之类的3C产品的电池,用碳硫复合材料做正极还好说,如果是汽车或者再大点的东西,就难说了。”
老先生从十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因为是工程师出生的学者,相比起以理论见长的学者来说,更注重一项技术的实际价值。
而且,他是做固态电解质方向的。
然而王教授顿时不乐意了。
不过起来反驳的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位搞碳硫复合材料方向的教授,而且说得有理有据。
“您说的对,硫碳复合材料确实存在这方面的缺陷,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缺陷都是可以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到解决的。一年前我们都认为锂电池是不稳定的,然而现在呢?谁能怀疑锂电池的广阔前景?”
陆舟:……?
不想介入大牛们撕逼的陆舟坐在那里一直没说话,结果还是莫名其妙中了一枪。
会议进行的很热烈。
虽然没有像MRS会议撕的那么直接,那么惨烈,但稍微用点心,就能听出那言语之中的明枪暗箭。
坐在前排的陆舟心中感慨了一声。
还好系统的扫描枪替他省掉了大笔的研发成本,锂枝晶的技术也卖了个好价钱。否则的话,此时此刻的他,恐怕也得硬着头皮加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就在这时,又一位教授开口了。
“我也来说两句吧。”
这次发言的的,是水木大学的孙洪标教授。
在锂电材料方面,水木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稍逊于震旦和燕大,不过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
不过,他的发言,和前面说话的大牛们有些不太一样。
只见这位老教授轻轻咳嗽了声,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
“我注意到陆教授一直没有说话,但看他的表情,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胸有成竹。我起来没什么想说的,只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