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然后下面没有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边静玉又说:“再者,这些断句符虽有极大的用处,一旦推广开来,确实会方便天下读书人,能当得一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这样一来,经典中的内容更易被人学去了,豪门世家的优势将会下降。”
任何一项政策的推广,都会有支持者和反对者。标点符号的推广有三个直接的阻力。
一个来自某些世家豪门,对于他们来说,无需标点,他们子孙后代就能把经典学好了,推广标点反倒是让那些没有底蕴的人得到更多的利益。一个来自酸儒,他们坚信圣人之书不可增一字也不可减一字,否则就是不敬圣人,怎么会愿意让书籍加标点重印?还有一个其实和世家略有重合,某些已经为官做宰的人,他们在治理百姓时习惯用愚民政策,又怎么会支持这种明显能够启发民智的行为呢?
而这第三点,又可以引到皇上身上去。皇上是怎么想的?他愿意去启发民智吗?
如果安平伯府重权在握,那么他们可以无视那些反对者,只要有了皇上的支持,就可以去推广标点了。可事实上,安平伯府根本无力和众多权贵抗衡。面对可能会有的反对者,他们只能选择蛰伏。
于是,推广标点这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见边静玉说得头头是道,安平伯的眼神渐渐转为复杂。他素来知道,幼子比长子更为聪慧,然而幼子这一通分析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摆了摆手,说:“既如此,这事先按下不提。你先回去吧。”
告别父亲后,边静玉慢悠悠地走回了自己的院子。
安平伯住的院子叫顺安院,出了顺安院就是边静玉嫡出兄长边嘉玉所住的承安院了。这两个院子挨得很近。而边静玉所住的恒安院则要偏僻一点。只从院名来看,边嘉玉的继承人地位就非常稳固。
承安院里静悄悄的,边嘉玉不在。
本朝设有国子监和太学,因皇室子弟多入国子监求学,国子监的地位隐隐压过了太学。安平伯府内有一个入国子监的名额,这名额自然给了边嘉玉。待边静玉长大后,他靠着自己的实力进了太学。兄弟俩一人在国子监,一人在太学,因学业繁忙,平日多住在学舍里,见面接触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这几日,是因为要时刻关注着沈家的事,住在学舍里不方便,边静玉才会选择走读。
边静玉和边嘉玉的关系也不能说是不好。
如果边嘉玉生病了,边静玉作为一个好弟弟,肯定会衣不解带地照顾他。他的照顾绝对是无微不至的,也真心盼着边嘉玉好起来。同样的,如果边静玉生病了,边嘉玉也会来照顾他,为他亲尝汤药都无不可。但要真说这两兄弟关系好吧,边静玉又永远不会做出对着边嘉玉撒娇说药太苦了这种事。
边静玉没有觊觎府里的爵位,府里也没有拦着边静玉不让他出头,遇事时还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这样的兄弟关系,其实已经比京中绝大多数的异母兄弟要好很多了。边静玉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难道真要对着边嘉玉说“哥哥,药太苦了,静儿不想喝嘛”这种话吗?然后,边嘉玉回一句“静儿要乖乖的,吃完了药,哥哥就喂你吃奶糕”……边静玉只在脑子里这么想了一下,全身就起了鸡皮疙瘩。
啧,有点恶心呢。
边家确实没有蹚浑水。他们想蹚浑水也没有资格啊。朝堂上的事情,边家人帮不上任何忙。不过边家也没有彻底抛下沈家不管,他们尽可能把沈家照顾好了,没有和沈家退亲。因为知道了柳家的态度,所以沈德源流放地被改这件事,边静玉宁可花大价钱问到李翼鹏的头上,也没有去打扰柳家人。
平心而论,对于柳家人做出的决定、给出的提醒,边静玉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镇国公驻守西北,只留夫人和世子在京城中。他手里握着兵权,而兵权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柳家人一直小心翼翼,不愿意搅入众位皇子的纷争中。他们让边家别掺和沈家的事,但也没有真正拦着边家去照顾沈家人,这说明他们其实是不想多惹是非,倒不是真的对沈家有意见。
但理解归理解,既然柳家人摆出了这样的态度,边静玉遇事也尽量不会求到柳家人面前去。
再说这何大人,他能坐稳兵部的位置,固然和他个人能力有关,和圣上心意有关,但和柳家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关系的。所以,何大人提出更改流放地一事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奸细吗?
边静玉仔细想了想。
若不是因为奸细的原因,边静玉却也想不出别的什么理由了。总不会是为了对付沈家吧?要对付沈家,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呢?边静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沈德源流放地被改这件事就先到此为止了。
告别了李翼鹏,边静玉走出酒楼,正要掀起帘子坐进马车里,忽然听见大路对面有人高喊道:“边二公子!边二公子救命啊!”这声音听上去非常尖锐,可见说话的人很急切。边静玉忍不住皱了眉头。
宝来反应极快地朝大路对面看去,见是一位熟人,忙对边静玉说:“主子,那是常年跟在沈二公子身边的小厮,叫阿墨的那个。领着阿墨一起跑过来的是金来。估计阿墨已经先去府里找过主子您了。”
边静玉忙叫马车停下,站在原地等阿墨追上来。
阿墨明显跑过了很多路,整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的,额头上全是汗水。南城那边多是泥路,他跑了这么久,衣摆上已全都是尘土了。阿墨说话时明显气息不稳,结结巴巴地道:“公、公子!救命啊!”
边静玉心头一跳,问:“怎么了?难道是你家主子出事了?”
nbsp; 边静玉又说:“再者,这些断句符虽有极大的用处,一旦推广开来,确实会方便天下读书人,能当得一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这样一来,经典中的内容更易被人学去了,豪门世家的优势将会下降。”
任何一项政策的推广,都会有支持者和反对者。标点符号的推广有三个直接的阻力。
一个来自某些世家豪门,对于他们来说,无需标点,他们子孙后代就能把经典学好了,推广标点反倒是让那些没有底蕴的人得到更多的利益。一个来自酸儒,他们坚信圣人之书不可增一字也不可减一字,否则就是不敬圣人,怎么会愿意让书籍加标点重印?还有一个其实和世家略有重合,某些已经为官做宰的人,他们在治理百姓时习惯用愚民政策,又怎么会支持这种明显能够启发民智的行为呢?
而这第三点,又可以引到皇上身上去。皇上是怎么想的?他愿意去启发民智吗?
如果安平伯府重权在握,那么他们可以无视那些反对者,只要有了皇上的支持,就可以去推广标点了。可事实上,安平伯府根本无力和众多权贵抗衡。面对可能会有的反对者,他们只能选择蛰伏。
于是,推广标点这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见边静玉说得头头是道,安平伯的眼神渐渐转为复杂。他素来知道,幼子比长子更为聪慧,然而幼子这一通分析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摆了摆手,说:“既如此,这事先按下不提。你先回去吧。”
告别父亲后,边静玉慢悠悠地走回了自己的院子。
安平伯住的院子叫顺安院,出了顺安院就是边静玉嫡出兄长边嘉玉所住的承安院了。这两个院子挨得很近。而边静玉所住的恒安院则要偏僻一点。只从院名来看,边嘉玉的继承人地位就非常稳固。
承安院里静悄悄的,边嘉玉不在。
本朝设有国子监和太学,因皇室子弟多入国子监求学,国子监的地位隐隐压过了太学。安平伯府内有一个入国子监的名额,这名额自然给了边嘉玉。待边静玉长大后,他靠着自己的实力进了太学。兄弟俩一人在国子监,一人在太学,因学业繁忙,平日多住在学舍里,见面接触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这几日,是因为要时刻关注着沈家的事,住在学舍里不方便,边静玉才会选择走读。
边静玉和边嘉玉的关系也不能说是不好。
如果边嘉玉生病了,边静玉作为一个好弟弟,肯定会衣不解带地照顾他。他的照顾绝对是无微不至的,也真心盼着边嘉玉好起来。同样的,如果边静玉生病了,边嘉玉也会来照顾他,为他亲尝汤药都无不可。但要真说这两兄弟关系好吧,边静玉又永远不会做出对着边嘉玉撒娇说药太苦了这种事。
边静玉没有觊觎府里的爵位,府里也没有拦着边静玉不让他出头,遇事时还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这样的兄弟关系,其实已经比京中绝大多数的异母兄弟要好很多了。边静玉已经非常满足了。
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难道真要对着边嘉玉说“哥哥,药太苦了,静儿不想喝嘛”这种话吗?然后,边嘉玉回一句“静儿要乖乖的,吃完了药,哥哥就喂你吃奶糕”……边静玉只在脑子里这么想了一下,全身就起了鸡皮疙瘩。
啧,有点恶心呢。
边家确实没有蹚浑水。他们想蹚浑水也没有资格啊。朝堂上的事情,边家人帮不上任何忙。不过边家也没有彻底抛下沈家不管,他们尽可能把沈家照顾好了,没有和沈家退亲。因为知道了柳家的态度,所以沈德源流放地被改这件事,边静玉宁可花大价钱问到李翼鹏的头上,也没有去打扰柳家人。
平心而论,对于柳家人做出的决定、给出的提醒,边静玉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镇国公驻守西北,只留夫人和世子在京城中。他手里握着兵权,而兵权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柳家人一直小心翼翼,不愿意搅入众位皇子的纷争中。他们让边家别掺和沈家的事,但也没有真正拦着边家去照顾沈家人,这说明他们其实是不想多惹是非,倒不是真的对沈家有意见。
但理解归理解,既然柳家人摆出了这样的态度,边静玉遇事也尽量不会求到柳家人面前去。
再说这何大人,他能坐稳兵部的位置,固然和他个人能力有关,和圣上心意有关,但和柳家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关系的。所以,何大人提出更改流放地一事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奸细吗?
边静玉仔细想了想。
若不是因为奸细的原因,边静玉却也想不出别的什么理由了。总不会是为了对付沈家吧?要对付沈家,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呢?边静玉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沈德源流放地被改这件事就先到此为止了。
告别了李翼鹏,边静玉走出酒楼,正要掀起帘子坐进马车里,忽然听见大路对面有人高喊道:“边二公子!边二公子救命啊!”这声音听上去非常尖锐,可见说话的人很急切。边静玉忍不住皱了眉头。
宝来反应极快地朝大路对面看去,见是一位熟人,忙对边静玉说:“主子,那是常年跟在沈二公子身边的小厮,叫阿墨的那个。领着阿墨一起跑过来的是金来。估计阿墨已经先去府里找过主子您了。”
边静玉忙叫马车停下,站在原地等阿墨追上来。
阿墨明显跑过了很多路,整个人累得气喘吁吁的,额头上全是汗水。南城那边多是泥路,他跑了这么久,衣摆上已全都是尘土了。阿墨说话时明显气息不稳,结结巴巴地道:“公、公子!救命啊!”
边静玉心头一跳,问:“怎么了?难道是你家主子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