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生随死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40章衣长和番外-朕这一生

    朕出生的时候重八斤七两, 生得白白胖胖,世祖武皇帝赐朕乳名十五娘。

    世祖武皇帝,也就是群臣宫人口中的世庙,百姓念叨着的老皇爷。论礼法, 他是朕的祖父,论血缘,他是朕外祖父的兄弟。——是的,朕这一系乃是过继承嗣。世庙挑了朕的母亲宣庙做皇嗣女, 朕这一家子方才安安稳稳地住进了未央宫, 成为这片天下的主人。

    世庙为什么会挑选皇妣宣庙承嗣?这是个好问题。最大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世庙无嗣。

    至于世庙为何无嗣——

    早些年有传言说,世庙年轻时曾在宗室祸乱中受伤,以至于不能人道。

    不过, 这理由没什么人相信。

    一则了解当日内情的人都知道,世庙当初根本不曾受伤。二则世人皆知,世庙乃是天上神农氏转世, 下凡赈济天下饥民, 供养万千黎庶。神仙在世间怎么会留下血裔呢?凡人女子也不可能妊继神农氏的血脉。所以,世庙无嗣。

    这神叨叨的理由朕坚信了三年。

    因为, 那是阿兄告诉朕的。那时候的朕只有六岁,一本史记尚且认不全,全赖身体孱弱的阿兄好为人师, 闲来无聊就给朕讲古。当时, 母亲还未记入皇室玉牒, 阿兄也还不是皇太孙,提起世庙时,阿兄眼底闪烁的都是孺慕崇拜的光芒。

    朕想,那时候的阿兄,只怕也是真心认为世庙是天上神农转世吧?

    可惜,母亲最终被册封为公主,阿兄最终被册立为皇太孙。

    母亲越来越忙碌,围绕在阿兄身边的“君子”也越来越多。阿兄一天天变得沉默,他不再给我讲故事,也不再和我玩耍,他要做“皇太孙”,皇太孙是要做万民垂范的,皇太孙迟早要做皇帝。

    朕常常想,如果阿兄不作死的话,母亲不可能称帝,朕也没有踏入太极殿的资格。

    ——世庙实在太喜欢阿兄了。

    或者说,世庙实在太喜欢阿兄身负的两姓血脉了。

    说到世庙喜爱的两姓血脉,这里仍旧是那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世庙为何无嗣?

    神仙转世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可那当然不是真的。曾经年幼的朕也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朕快要度过十岁时辰的那个春天,在玉雪可爱的梨花树下,朕见到了从北地归来的凉国公府世子孔彰,那样风姿绝伦的翩翩君子,叫朕刹那间心旌摇曳,朕才明白,……阿兄骗朕!

    什么神仙转世,什么凡人无法与之般配,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那是因为世庙爱上了襄国公。

    所以,世庙废了子嗣,空置后宫,一生一世,只与襄国公相守。

    襄国公常常宿在太极殿伴驾,也根本不是因为他武功高强,所以被世庙所倚重心腹,日夜充作戍卫——他原本就是世庙的枕边人,世庙住在太极殿,他当然也要住在太极殿。

    襄国公姓衣。

    论血缘,襄国公是朕的伯父。当然,他也是阿兄的伯父。

    世庙所看重的血脉就来自于襄国公。朕七岁的时候,母亲被世庙册封为公主。次年,朕的阿兄被册立为皇太孙。——世庙立了母亲做嗣女,却决定让阿兄做嗣皇帝。阿兄凭母血立于东宫,身份却比母亲更为尊贵,无非是因为他身负的那一半姓衣的血脉。

    如果阿兄不作死,他能稳稳当当地做皇帝,传下一脉帝裔,主宰这一片江山。

    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一向宠爱阿兄的世庙在临终之前,传位于阿兄,又口谕母亲临朝称制辅政。

    当时,整个太极殿都惊得鸦雀无声。

    阿兄自幼体弱,由熟悉朝政的母亲辅政是理所当然,然而,临朝称制?

    阿兄已经十八岁了!世庙十八岁时,已经登基亲政两年,把群臣玩得团团转。却给阿兄头上加上一把锁,权力全部交给了母亲!阿兄当时就捂着胃脸色发白,倘若不是撑得紧,只怕就要吐血。

    那日朕去探望阿兄,就听见父亲冷着脸训斥:“太极殿里你就敢顶撞二伯父,还指望陛下给你好脸色?但凡你阿娘还有个儿子,今日也没有临朝称制之事了。”

    父亲一向对阿兄和蔼温柔,从不疾言厉色。那是朕第一次见他对阿兄发脾气。

    若是阿兄听了父亲的训斥,早早地改了,或许也没有此后的事了。

    遗憾的是,父亲离开之后,阿兄将太极殿砸了个稀烂,扒着门大骂“朕是皇帝,现在朕才是皇帝”,非但没有悔改之心,反而恨得变本加厉。

    ——现在想起来,父亲就是故意的吧?倘若不把阿兄激怒,又如何废了他呢?

    ※

    母亲临朝主持大局,忙着为世庙上谥尊号,次日,阿兄身子好些了,同去奉安宫入临。

    朕当时仅有一个世庙临终前口头封赠的公主名分,皇帝、辅政太后、朝臣商议国之大事,朕当然没资格旁听。只知道当时吵得很厉害,吵的就是守制之事。

    循旧例,新皇为大行皇帝守制时,以日代月,本该守二十七个月,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也不可能真的丢下朝政三年不朝,所以,以日代月就是二十七天时间。

    阿兄只怕母亲在这二十七天里把持住一切,将他彻底捂在宫中不见天日,口口声声感念大行皇帝慈爱恩恤,一定要替大行皇帝守制二十七个月,——还是那句话,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他要一边替大行皇帝守孝,一边主理国事。

    换句话说,他一天都不守,一天都不歇着。

    他们在奉安宫里吵闹。

    母亲如何生气,朕不知道。朕只知道,他们在奉安宫里搅扰了世庙清静,襄国公生气了。

    阿兄如愿替世庙守制二十七个月,服斩衰,丧服素食,不近歌舞女色,不事案牍文墨,就待在太极殿里守着。至于国不可一日无君——襄国公说了,大行皇帝临终遗命太后临朝称制,国家大事就全部托付给太后了。

    这时候阿兄才发现,所有围绕在他身边蛊惑支持他的“铮臣”“直臣”们,全都不吭声了。

    和内阁斗嘴,可以。

    和枢机处斗嘴,也行。

    和襄国公斗嘴?没有人愿意这么干。

    曾经朕也不理解为何襄国公地位特殊,以至于满朝文武皆瑟瑟不敢言。

    多年后,朕将当时京畿附近各州的地方守备将军履历调出来一看,八州守备将军拱卫圣京,其中,五个是衣家旧部,另外三个皆出身羽林卫,是襄国公心腹中的心腹。

    ——在临终前的四个月,世庙趁着枢机处调兵换防之际,将黎州、崇州的守备将军刚刚换成襄国公的旧部心腹。

    这八个州的地方兵力加起来计有六万,人数不算太多,然而,他们将京师团团围拢。

    这是世庙花费了十数年,在朝廷慢慢布局,逐渐替襄国公铸成的一道铜墙铁壁。

    襄国公在京中执掌宫禁三十年,掌管着京城中最精锐的羽林卫兵马。京畿外围更有八州守备拱卫协防,不管是外州作乱还是京城告急,八州守备都能充当救援和防线。

    通常,这样的布置,核心只能在皇帝身上。世庙却把这一道铜墙铁壁铸在了襄国公身周。

    襄国公轻易不说话。

    然而,似他这样手握兵权的重臣,一言九鼎。

    阿兄就这样被软禁在太极殿内,老老实实不见天日地替世庙服斩衰二十七个月,母亲则奉遗命行至台前,坐在玉门殿的垂帘之后,捧着皇帝之宝,口含天子之宪,主宰着整个天下。

    足足二十七个月。

    二十七个月,能够改变很多事。

    ※

    那时候,母亲也没有想过称帝。

    做母亲的,总不好跟儿子抢皇位,既然有了皇帝之实,又何必非要皇帝之名?

    随着阿兄除服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忙碌政务之余,剩下的时间就很细心地替阿兄挑选皇后。

    因阿兄自幼身体孱弱,当年听政劳累病倒之后,挨在东宫养了几年,选太孙妃之事就耽误了。如今是挑选皇后,规制还要更高一筹,门第也要往上选,是以母亲看得十分仔细。

    待选了皇后,挑上几个妃子,只等龙裔出生,母亲再挑选合适的皇孙养大,年纪也差不多了。

    朕也没想过皇位的事。

    ——八竿子打不着呢,哪儿就轮得着朕了?

    母亲看中的是沛阁老家中的小女儿,沛氏与阿兄年龄相当,熟读诗书,最重要的是,沛家家风极其开明,家中出了五个女进士,沛氏的两个姐姐、三位嫂嫂,当时都在朝中做官。

    沛阁老本身也是母亲在朝中最倚重的文臣之一。

    诚然母亲挑了沛氏做皇后,有几分往阿兄身边搁钉子的意味,可退一步想,能把沛氏这样聪颖能干的女孩儿配给阿兄,足见母亲一片慈心。

    换了朕,弄上一个门第好看、古板木讷到愚蠢的妇人,单给阿兄扯后腿也烦死他了。

    快要除服出孝的那一段时日,宫中风声略紧张。

    朕几次进宫,都看见母亲坐在长信宫中,看着满屋子鲜花,垂头叹息。

    倒不是因为天子要除服上朝问政了,彼时阿兄困在深宫臂膀全失,除了名分一无所有。有世庙临终遗旨镇压着,他那一点儿名分也不大好使。

    母亲紧张的是,那些日子里,襄国公往旗山陵跑得越来越频密了。

    天子殡葬,三年合陵。

    皇帝除服之日渐近,大行皇帝合陵之日也一天天地近了。

    襄国公没有做权臣的念头,母亲临朝之后,他几次召旧部进京,亲自带着向母亲引荐。

    母亲对此甚为感激。

    ——父亲是襄国公的亲弟弟,他完全可以把旧部引荐给父亲,这对衣家而言,更加稳妥。

    可是,襄国公没有这么做。朕想,或许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对衣家,对母亲,对信任襄国公的旧部,都最稳妥。

    襄国公引荐旧部,向母亲举荐后起之秀,种种作为都被朝野赞扬,皆认为他准备交回兵权,急流勇退。只有母亲很忧虑。随着襄国公一次次往旗山陵跑,她觉得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在变成现实。

    襄国公萌生的不是退意,而是随葬帝陵的死志。

    朕和襄国公不大熟悉。

    印象中,他是位不算和蔼也绝不严厉的长辈。所有人都喜欢他,大概是因为……有求必应?

    他总是会答应后辈们的恳求。哪怕他老人家总是面上淡淡的,好似根本没听见你说了什么,可对他哀求过的大事小事,最终都会被办妥。朕也曾经向他索求过一套奇珍避水珠,下午就有两个箱子抬到了朕的宫中,还附赠了一个专门打理箱子的小宫奴,真是贴心极了。

    至于他在朝堂上的种种厉害之处,朕当时离得太远了,无缘得窥其风采。

    朕只知道,合陵之前,母亲痛哭了一场,襄国公就消失了。

    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

    承天三年,秋天。

    那个秋天热得很反常,东边十一个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母亲忙得几日几夜没合眼。

    朕在宫中亦热得奄奄一息,只有凉国公世子才能让朕安下心来。襄国公离开之后,羽林卫是朕的从祖父兄弟衣长宁掌管,朕正想托他想个辙,把凉国公世子孔彰约入宫中饮茶,遍寻不着。

    朕在兰林宫门下见到了父亲,父亲说,他要去凉宫准备夜宴。

    那时候,朕并不知道在兰林宫遇见的“父亲”,其实,并不是父亲,而是朕的小叔。

    朕在宫中转了两圈,没能找到衣长宁,打算退而求其次,去找朕的侄儿衣明聪。虽然是侄儿,聪儿年纪比朕还大好几岁,有事儿找他也很便宜——长宁阿兄性子硬,聪儿就软多了。

    意外的是,在寻找聪儿的途中,朕又在披香宫门下遇见了父亲。

    “阿父?”朕惊呆了,“您不是……”在兰林宫么?

    兰林宫往凉宫的方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朕相向对着,再从披香宫走来。

    父亲心不在焉地命朕赶紧回宫不许乱跑,朕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嗅见了风中传来的未央宫中第一缕不祥的味道。

    当天晚上,聪儿红着眼睛,亲自抬着长宁阿兄的尸身,从兴庆门离开了皇城。

    朕在长信宫门前,看见了浑身浴血的凉国公府世子。他抱着剑守在丹陛之下,目光冰冷锐利。

    许久。

    许久之后。

    母亲一身素服从长信宫大步走出,乌黑的长发上仅佩着一枚白玉环。

    朕从未见过她那样冰冷的神情。就像是一柄被拔出了鞘的利剑,哪怕多看她一眼,目之所及都要流出鲜血,疼得嘶嘶作疼。现在想起来,那或许就是杀气,或者说,绝望吧。

    “十五娘。”母亲看着站在长信宫门外的朕,点名要朕随侍,“你来。”

    朕匆匆地跟在母亲的身后。

    没有仪仗,也没有步辇,甚至没有宫奴追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