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锦衣当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 -->>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