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帝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从进入埋伏点开始,就不能在挪动地方了,更不能生火造饭,而将士们又不能饿着肚子作战,就只能事先准备好干粮和水,让将士们带到伏击点,吃喝拉撒就都在那里了。
这些知识确实让他看出了一些内情,但却并不足以让他感到震惊。真正让他感到不可置信的是陈凯在那封锦囊里一口咬定了李定国会寻机伏击清军,而如果他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伏击之时,恰恰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当口!
怀着忐忑的心情,余佑汉很晚才睡着,到了第二天一早倒是照例起得那么早,但却破天荒的连刀都顾不上练了,便四下走动起来。奈何转了整整一上午,却仍旧是一无所获。到了午后,大军用过了午饭便陆陆续续的启程出发,循着原路往高黎贡山方向折返而去。
李定国已经带着军官们抵达了磨盘山,那里恰恰就是余佑汉早前登高望远之处。这里的视野极好,可以覆盖周围很大一片区域。而且上山途中的几处台地也可以屯集不少将士,上面的植被也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遮蔽。
山顶将会是他指挥整场战斗的指挥所,而台地和周遭的山坡则可以为他亲统的大军提供隐蔽之所。除此之外,那三处伏击点则分作一伏、二伏、三伏,也是从东向西一字排开,彼此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如此,只要清军主力进入伏击圈,一三两伏出击,堵死清军的前路和退路,二伏突击,将清军拦腰截断,而他则亲统大军为大军后劲,并逐一吃掉被切割开的清军。为此,他在这山间小道上设置了三处栅栏,一为标定位置,二来让清军进一步确定明军就是从这条山道通过的。另外,他还伪造了从此间一直到出山的脚印之类的细节,以避免清军探马察觉。
设伏的部队在陆陆续续的抵达,按照探马的汇报,清军应该会在明天抵达,但是清军的探马则应该明日一早就会通过此处。所以,明军必须提前准备,哪怕在山上熬上一夜也在所不惜。
这都是为了胜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一旦清军进入了包围圈,只看着这山下狭窄的山道,清军通过时必然会呈一条长蛇状,就像是前日的明军无二。步兵无阵不战,骑兵在这样的战场更是完全奔驰不起来,还不如下马步战。到了那时候,凭借居高临下和突然袭击,以及西南将士较清军更擅长山地作战的优势,清军必败无疑!
“这,就叫做万无一失!”
说来,明军在大西南广阔的区域所拥有的兵力其实一点儿也不弱,但问题在于李定国当下能掌控在手的却是寥寥无几。
陈凯改写了新会之战,连带着使得李定国此间拥有的兵力也比历史上要多上一倍之多。虽说是山间伏击,但是为了让足够的清军进入瓮中,这三伏的间隔和覆盖范围都很大,这些军队亦是容得下的。对此,李定国自然是要把优势最大化,至于那橄榄坡大营的仓储,留下千来人维持下秩序就够了,一切以击败清军为重。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从昆明带出来的,以及沿途府县库房中取用的,到了现在已经剩不下太多了。虽说,交战会导致粮草消耗激增,但就算是不打这一仗,过些时日粮草不足了,大军也难免要分开就食。到时候,就更难组织起足以扭转战局的会战了。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由于永历的“仁慈”,使得清军拥有了在云南长期驻扎的物质基础,凭着那些仓储,他们可以不断地发动针对明军的围剿。如果明军不能一次性打断这支灭国大军的脊梁骨,从而彻底扭转双方的力量对比,并重新夺回云贵的话,那么清军完全可以通过昆明的仓储和内地不断地输血一点点儿的耗死明军。
哪怕,明军大败清军,只要不能一次性扭转力量对比,同样是没用的。这支大军必然会陷入到军中乏粮,于是分散就食,分散就食便难以组织起会战,难以组织起会战就难以收复失地,从而获得足够的粮草,就只能继续处于军中乏粮而被清军不断蚕食的境地。
这种恶性循环在后世被称之为崇祯死弯——即想要剿灭流寇便要增税练兵,增税导致民间破产者日多并纷纷加入流寇,使得流寇日趋壮大,而越是想要剿灭日趋壮大的流寇,就必须征缴更多的赋税来练兵、养兵,于是便会陷入到钱粮越征越多,流寇越剿越强的恶性循环,一直到其自挂煤山东南枝。
李定国不知道什么叫作崇祯死弯,他自诩为忠臣,尤其还是个流寇“转职”成的忠臣,自然也不敢违抗圣命。哪怕,他很清楚永历不准销毁昆明粮草的决定是何等的愚蠢,他也必须要坚决执行。因为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他不能让旁人认为是流寇本性复燃,否则就算是烧了粮草,他也将丧失晋藩以外的其他明军和士绅百姓们的信任和支持!
但是,从十来岁便在军中厮混,独立统领大军也有十多年,他更加清楚他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困境。如果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明军很可能会被清军耗死在云南。
“所以,机会只有一次,务必一击致死!”
/> 从进入埋伏点开始,就不能在挪动地方了,更不能生火造饭,而将士们又不能饿着肚子作战,就只能事先准备好干粮和水,让将士们带到伏击点,吃喝拉撒就都在那里了。
这些知识确实让他看出了一些内情,但却并不足以让他感到震惊。真正让他感到不可置信的是陈凯在那封锦囊里一口咬定了李定国会寻机伏击清军,而如果他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伏击之时,恰恰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当口!
怀着忐忑的心情,余佑汉很晚才睡着,到了第二天一早倒是照例起得那么早,但却破天荒的连刀都顾不上练了,便四下走动起来。奈何转了整整一上午,却仍旧是一无所获。到了午后,大军用过了午饭便陆陆续续的启程出发,循着原路往高黎贡山方向折返而去。
李定国已经带着军官们抵达了磨盘山,那里恰恰就是余佑汉早前登高望远之处。这里的视野极好,可以覆盖周围很大一片区域。而且上山途中的几处台地也可以屯集不少将士,上面的植被也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遮蔽。
山顶将会是他指挥整场战斗的指挥所,而台地和周遭的山坡则可以为他亲统的大军提供隐蔽之所。除此之外,那三处伏击点则分作一伏、二伏、三伏,也是从东向西一字排开,彼此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如此,只要清军主力进入伏击圈,一三两伏出击,堵死清军的前路和退路,二伏突击,将清军拦腰截断,而他则亲统大军为大军后劲,并逐一吃掉被切割开的清军。为此,他在这山间小道上设置了三处栅栏,一为标定位置,二来让清军进一步确定明军就是从这条山道通过的。另外,他还伪造了从此间一直到出山的脚印之类的细节,以避免清军探马察觉。
设伏的部队在陆陆续续的抵达,按照探马的汇报,清军应该会在明天抵达,但是清军的探马则应该明日一早就会通过此处。所以,明军必须提前准备,哪怕在山上熬上一夜也在所不惜。
这都是为了胜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一旦清军进入了包围圈,只看着这山下狭窄的山道,清军通过时必然会呈一条长蛇状,就像是前日的明军无二。步兵无阵不战,骑兵在这样的战场更是完全奔驰不起来,还不如下马步战。到了那时候,凭借居高临下和突然袭击,以及西南将士较清军更擅长山地作战的优势,清军必败无疑!
“这,就叫做万无一失!”
说来,明军在大西南广阔的区域所拥有的兵力其实一点儿也不弱,但问题在于李定国当下能掌控在手的却是寥寥无几。
陈凯改写了新会之战,连带着使得李定国此间拥有的兵力也比历史上要多上一倍之多。虽说是山间伏击,但是为了让足够的清军进入瓮中,这三伏的间隔和覆盖范围都很大,这些军队亦是容得下的。对此,李定国自然是要把优势最大化,至于那橄榄坡大营的仓储,留下千来人维持下秩序就够了,一切以击败清军为重。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从昆明带出来的,以及沿途府县库房中取用的,到了现在已经剩不下太多了。虽说,交战会导致粮草消耗激增,但就算是不打这一仗,过些时日粮草不足了,大军也难免要分开就食。到时候,就更难组织起足以扭转战局的会战了。
而且更加致命的是,由于永历的“仁慈”,使得清军拥有了在云南长期驻扎的物质基础,凭着那些仓储,他们可以不断地发动针对明军的围剿。如果明军不能一次性打断这支灭国大军的脊梁骨,从而彻底扭转双方的力量对比,并重新夺回云贵的话,那么清军完全可以通过昆明的仓储和内地不断地输血一点点儿的耗死明军。
哪怕,明军大败清军,只要不能一次性扭转力量对比,同样是没用的。这支大军必然会陷入到军中乏粮,于是分散就食,分散就食便难以组织起会战,难以组织起会战就难以收复失地,从而获得足够的粮草,就只能继续处于军中乏粮而被清军不断蚕食的境地。
这种恶性循环在后世被称之为崇祯死弯——即想要剿灭流寇便要增税练兵,增税导致民间破产者日多并纷纷加入流寇,使得流寇日趋壮大,而越是想要剿灭日趋壮大的流寇,就必须征缴更多的赋税来练兵、养兵,于是便会陷入到钱粮越征越多,流寇越剿越强的恶性循环,一直到其自挂煤山东南枝。
李定国不知道什么叫作崇祯死弯,他自诩为忠臣,尤其还是个流寇“转职”成的忠臣,自然也不敢违抗圣命。哪怕,他很清楚永历不准销毁昆明粮草的决定是何等的愚蠢,他也必须要坚决执行。因为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他不能让旁人认为是流寇本性复燃,否则就算是烧了粮草,他也将丧失晋藩以外的其他明军和士绅百姓们的信任和支持!
但是,从十来岁便在军中厮混,独立统领大军也有十多年,他更加清楚他将要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困境。如果不能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明军很可能会被清军耗死在云南。
“所以,机会只有一次,务必一击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