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明朝那些事儿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敢相信朱元璋的这些话。
在明朝的很多次军事决策中,朱元璋都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就站在他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而且就在这次远征的同时,朱元璋暗地里还布置了一个计划,事后证明,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彻底地瓦解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
朱元璋,奇人也。
雪夜中的攻击
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向辽东进发。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他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并未出兵,而是派人打探庆州的消息,让他惊讶的是,纳哈出果然在庆州安排了重兵把守。
下一步就不用犹豫了,冯胜派遣骑兵先锋攻击庆州,这个先锋的位置自然被蓝玉抢了去。
蓝玉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看着自己身后的那些骑兵,虽然人数并不多,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兴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我的时刻到来了。
这一天,大雪。万物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挺进。
在出征之前,蓝玉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次攻击务求必胜,各位要奋力杀敌!唐时名将李愬冒雪下蔡州,一举荡平藩镇,立下不朽功业,今天又降大雪,岂非天意!望各位以身许国,至死不弃,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言罢,他翻身上马,向庆州出发。
蓝玉跟随常遇春多年,深得其兵法之精髓,其作战风格也与常遇春相似,向来以突击奔袭震慑敌胆,往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就已被击溃。
庆州之战中,蓝玉充分发挥了自己用兵的这一特点,连夜奔袭,不做任何停顿,赶到庆州时,敌人毫无准备,城门大开,正在埋锅做饭。当他们看见这些身上白雪覆盖、浑似幽灵的人手持马刀向他们冲来时,吓得目瞪口呆。
蓝玉没费什么力气就全歼敌军,杀北元平章果来,占据庆州,并抓获了大批俘虏。
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因为他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冯胜在通州得到了蓝玉的捷报,他意识到,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三月初一,冯胜亲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冯胜用兵十分谨慎,绝不轻易动兵,在探明敌情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留兵五万人驻守大宁,自己率大军直捣辽河,获得小胜,打开了通往辽东的通道,纳哈出就在眼前!
就在冯胜与蓝玉会师,准备与纳哈出决战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个好消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
朱元璋在派出冯胜远征的同时,还召见了一个人,并派给他一个使命。这个人名叫乃剌吾,是纳哈出原来的部下,他得到的使命是劝降纳哈出。
朱元璋在军事上从来都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很清楚要打败北元很容易,要彻底消灭北元的威胁很难。于是他在军事征讨的同时,用了另一种武器来打击北元。
这种武器比任何刀枪剑戟或是火枪大炮都厉害,它的名字叫钱。
朱元璋客观地分析了形势,他认识到单靠武力是很难消灭北元的,应该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在与北元多次交锋后,朱元璋找到了这个方法。
北元是游牧民族组成的政权,经济实力是无法和明朝相比的,他们所凭借的不过是英勇善战的传统而已。既然如此,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北元的士兵善战,朱元璋就用大量的金钱引诱蒙古人内迁,并分给蒙古贵族土地。这一招十分有效,毕竟谁愿意天天在沙漠里吃沙子呢,还是中原好啊,好吃好喝,还有娱乐节目。
这一招釜底抽薪十分厉害,许多蒙古人都迁居到中原,北元的人丁逐渐稀少起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平等地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时,他就严令徐达进城后不可屠杀蒙古人,对元朝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宫殿,严禁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城中居民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在他的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初,也有很多蒙古人在政府中担任官职。如前面说到的道同就是蒙古族。这一政策也成为他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就在冯胜准备进攻纳哈出前,乃剌吾也到达了松花河,并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被说动,但又觉得自己带这么多人就此投降,似乎太没有面子。他多次犹豫,说了投降又反悔,来回几次后,冯胜和蓝玉都觉得此人实在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家伙。他们给纳哈出下达了最后通牒,并且把兵营架在了纳哈出的门口。
纳哈出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对手是冯胜和蓝玉,且都是精兵强将,要打只有死路一条。
“天不复使我有此众矣!”在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后,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
投降总是要有一个仪式的,这个也不例外。
毕竟纳哈出是带了二十万人投降的,很有点资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蓝玉准备请他吃顿饭,按说吃饭是好事,酒足饭饱后就在饭桌上把投降合同签了,岂不美哉。
可这顿饭竟然吃出了意外。
埋下祸根
纳哈出带了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么多人),蓝玉热情接待了他,亲自把他迎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玉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的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
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蓝玉的一个举动彻底打破了这种和谐的气氛。
当时纳哈出正向蓝玉敬酒,大概也说了一些不喝就不够兄弟之类的话,蓝玉看见纳哈出的衣服破旧,便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外衣,要纳哈出穿上。
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举动,但纳哈出拒绝了,为什么呢?这就是蓝玉的疏忽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纳哈出并不是同一民族,双方衣着习惯是不同的,虽然蓝玉是好意,但在纳哈出看来,这似乎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一种强求和恩赐。
蓝玉以为对方客气,便反复要求纳哈出穿上,并表示纳哈出不穿,他就不喝酒,而纳哈出则顺水推舟地表示,蓝玉不喝,他就不穿这件衣服。
双方都是武将,不会文人那一套,脾气都很硬,谁也不肯让步。
于是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辩解,蓝玉说你不穿我就不喝,纳哈出说你不喝我就不穿。
这样争来争去,大家慢慢有了火气,纳哈出性格直爽,首先翻脸,他把敬蓝玉的酒泼在了地上,态度是相当的横。但纳哈出想不到的是,还有比他更横的。
大敢相信朱元璋的这些话。
在明朝的很多次军事决策中,朱元璋都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就站在他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而且就在这次远征的同时,朱元璋暗地里还布置了一个计划,事后证明,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彻底地瓦解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
朱元璋,奇人也。
雪夜中的攻击
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军二十万向辽东进发。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他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并未出兵,而是派人打探庆州的消息,让他惊讶的是,纳哈出果然在庆州安排了重兵把守。
下一步就不用犹豫了,冯胜派遣骑兵先锋攻击庆州,这个先锋的位置自然被蓝玉抢了去。
蓝玉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看着自己身后的那些骑兵,虽然人数并不多,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兴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我的时刻到来了。
这一天,大雪。万物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挺进。
在出征之前,蓝玉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次攻击务求必胜,各位要奋力杀敌!唐时名将李愬冒雪下蔡州,一举荡平藩镇,立下不朽功业,今天又降大雪,岂非天意!望各位以身许国,至死不弃,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言罢,他翻身上马,向庆州出发。
蓝玉跟随常遇春多年,深得其兵法之精髓,其作战风格也与常遇春相似,向来以突击奔袭震慑敌胆,往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就已被击溃。
庆州之战中,蓝玉充分发挥了自己用兵的这一特点,连夜奔袭,不做任何停顿,赶到庆州时,敌人毫无准备,城门大开,正在埋锅做饭。当他们看见这些身上白雪覆盖、浑似幽灵的人手持马刀向他们冲来时,吓得目瞪口呆。
蓝玉没费什么力气就全歼敌军,杀北元平章果来,占据庆州,并抓获了大批俘虏。
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因为他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冯胜在通州得到了蓝玉的捷报,他意识到,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三月初一,冯胜亲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冯胜用兵十分谨慎,绝不轻易动兵,在探明敌情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留兵五万人驻守大宁,自己率大军直捣辽河,获得小胜,打开了通往辽东的通道,纳哈出就在眼前!
就在冯胜与蓝玉会师,准备与纳哈出决战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个好消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
朱元璋在派出冯胜远征的同时,还召见了一个人,并派给他一个使命。这个人名叫乃剌吾,是纳哈出原来的部下,他得到的使命是劝降纳哈出。
朱元璋在军事上从来都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很清楚要打败北元很容易,要彻底消灭北元的威胁很难。于是他在军事征讨的同时,用了另一种武器来打击北元。
这种武器比任何刀枪剑戟或是火枪大炮都厉害,它的名字叫钱。
朱元璋客观地分析了形势,他认识到单靠武力是很难消灭北元的,应该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在与北元多次交锋后,朱元璋找到了这个方法。
北元是游牧民族组成的政权,经济实力是无法和明朝相比的,他们所凭借的不过是英勇善战的传统而已。既然如此,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北元的士兵善战,朱元璋就用大量的金钱引诱蒙古人内迁,并分给蒙古贵族土地。这一招十分有效,毕竟谁愿意天天在沙漠里吃沙子呢,还是中原好啊,好吃好喝,还有娱乐节目。
这一招釜底抽薪十分厉害,许多蒙古人都迁居到中原,北元的人丁逐渐稀少起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平等地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时,他就严令徐达进城后不可屠杀蒙古人,对元朝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宫殿,严禁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城中居民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在他的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初,也有很多蒙古人在政府中担任官职。如前面说到的道同就是蒙古族。这一政策也成为他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就在冯胜准备进攻纳哈出前,乃剌吾也到达了松花河,并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被说动,但又觉得自己带这么多人就此投降,似乎太没有面子。他多次犹豫,说了投降又反悔,来回几次后,冯胜和蓝玉都觉得此人实在是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家伙。他们给纳哈出下达了最后通牒,并且把兵营架在了纳哈出的门口。
纳哈出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对手是冯胜和蓝玉,且都是精兵强将,要打只有死路一条。
“天不复使我有此众矣!”在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后,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
投降总是要有一个仪式的,这个也不例外。
毕竟纳哈出是带了二十万人投降的,很有点资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蓝玉准备请他吃顿饭,按说吃饭是好事,酒足饭饱后就在饭桌上把投降合同签了,岂不美哉。
可这顿饭竟然吃出了意外。
埋下祸根
纳哈出带了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么多人),蓝玉热情接待了他,亲自把他迎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玉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的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
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蓝玉的一个举动彻底打破了这种和谐的气氛。
当时纳哈出正向蓝玉敬酒,大概也说了一些不喝就不够兄弟之类的话,蓝玉看见纳哈出的衣服破旧,便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外衣,要纳哈出穿上。
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举动,但纳哈出拒绝了,为什么呢?这就是蓝玉的疏忽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纳哈出并不是同一民族,双方衣着习惯是不同的,虽然蓝玉是好意,但在纳哈出看来,这似乎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一种强求和恩赐。
蓝玉以为对方客气,便反复要求纳哈出穿上,并表示纳哈出不穿,他就不喝酒,而纳哈出则顺水推舟地表示,蓝玉不喝,他就不穿这件衣服。
双方都是武将,不会文人那一套,脾气都很硬,谁也不肯让步。
于是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辩解,蓝玉说你不穿我就不喝,纳哈出说你不喝我就不穿。
这样争来争去,大家慢慢有了火气,纳哈出性格直爽,首先翻脸,他把敬蓝玉的酒泼在了地上,态度是相当的横。但纳哈出想不到的是,还有比他更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