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灵飞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之储君,当以国事为先,贫道不过方外朽木,不敢劳烦太孙挂念。”
朱允炆未及答话,忽听朱元璋冷冷说道:“牛鼻子,你先别跟他客气,哼,这国事么,他也办得不怎么样。”
朱允炆一听,脸色发白,神气尴尬,忽听有人恭声说:“陛下息怒,太孙殿下初涉政务,尚未娴熟,不免有一些错漏之处。陛下天纵神武,雄图万里,自古明君均不能及。太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故而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只盼勤能补拙,能得陛下之万一。”
说话的正是梅殷身边的官儿,他年约四旬,眉眼疏朗,彬彬儒雅,气度颇为可观。朱元璋听了他的话,脸色稍稍缓和,点头说:“黄子澄,你这个东宫伴读,别的本事不怎么样,这拍马屁的本事倒是马马虎虎。”
那官儿脸皮甚厚,听了这话,神情自若,恭声道:“小臣实话实说,不敢有一字虚言。”朱允炆看他一眼,眼里大有感激之意。
朱元璋面沉如水,又拿起一封奏章,冷冷说:“云南沐春上奏,麓川土酋刀干孟反叛,逐我使臣,杀我吏民。你给的什么批复?”
朱允炆迟疑一下,说道:“临之以兵,示之以威,派人招抚,以慰其心。”
“派人招抚,以慰其心?”朱元璋将奏章桌上一丢,“这就是你的批复吗?”
朱允炆哆哆嗦嗦,不知如何回答,黄子澄见势不妙,忙说:“陛下明断,云南蛮夷之地,叛乱多起,平复不易。自古平南者,无过于诸葛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孟获,深得蛮夷之心。天子四境,滇南为荒服,荒服者,当以道德化之,示之以威,宣之以德,刀干孟自可不战而降。太孙上法先贤,谙熟古义,臣以为并无不妥之处。”
朱元璋扫他一眼,冷笑说:“黄子澄,这主意是你出的吧?上法先贤,谙熟古义,哼,我看是不知权变,食古不化。”
黄子澄脸色惨变,不敢抬头。朱元璋扬起脸来,扫视殿中群孙:“照我看,这个刀干孟不是孟获,诸葛亮的法子行不通,你们说该怎么办?”
众人均怕得罪太孙,犹豫未答,朱高煦正嫌无聊,一听这话,大声嚷道:“怎么办?自然是派出大军,杀他娘个鸡犬不留。”
朱元璋一见是他,脸色难看,说道:“你这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杀他个鸡犬不留?”朱高煦一呆,挠头道:“这个么,当然是这刀干孟欠他娘的揍。”
朱元璋哈哈大笑。朱高煦见他发笑,自以为答对,登时眉飞色舞,也跟着憨笑。他身边一个二十出头、体形微胖的男子面皮涨红,伸出一手狠扯他的衣袖,朱高煦大是不耐,甩开他手,怒目相向。
朱元璋笑了几声,忽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欠他娘的揍?哼,我看是放你娘的屁!”朱高煦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地说:“爷爷,我、我说错了吗?”
“错得离谱。”朱元璋瞪起两眼,“你这小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什么都爱蛮干。哼,打仗么,有时仓猝而发,还可不讲道理。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讲道理万万不行。云南蛮夷聚居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战则战,该抚则抚,因事设计,并无一定之规。你主战没错,但何以要战,总得有个道理。”他顿了一顿,又扫视群孙,“你们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众皇孙面面相对,朱高煦身边的微胖青年欲言又止,嗫嚅两下,终归低下头去。朱元璋眼看无人应答,脸色渐渐难看,目光一转,忽见乐之扬站在席应真身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登时更添怒气,厉声道:“道灵,你笑什么?”
乐之扬见这些皇孙变成一群呆鹅,心中鄙夷,故而发笑,不想被朱元璋看见,登时微微心慌,忙说:“小道见识浅薄,不知道皇上也会骂娘,想来想去,忍不住就笑了。”
朱元璋本也疑心乐之扬嘲笑诸孙,心里杀机大动,但听他这么一说,怒气稍减,点头说:“骂娘算什么?更难听的话朕也骂过。但你当庭发笑,藐视朕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哼,好哇,你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战不要抚,答得上来就罢,答不上来,朕要打你的棍子。”一挥手,两个太监手持廷杖,走上殿来。
乐之扬久闻这老皇帝喜怒无常,没想到笑一笑也成罪名,猜测他的心思,多半是恼恨孙辈无能,可又不能一一责罚,故而找一个外来人出气。
看那廷杖,又粗又沉,民间传说,这一顿棍子下面,打死过许多名将大臣。乐之扬虽然不怕,但也不愿受这个冤枉,当下把心一横,笑着说道:“小道愚昧,私心揣摩陛下的深意。孟获与刀干孟确有不同,孟获当年威震群蛮,是南方蛮夷的首领,素为蛮夷所信服。诸葛亮收服一个孟获,也就收服了所有的蛮夷,服一人则服一方,乃是大大的便宜事,故而不惜七擒七纵,定要孟获臣服为止。倘若杀了孟获,群蛮无首,一定冒出来许多李获、王获、赵获、张获,前仆后继,遍地开花,诸葛亮连年征讨,又如何还能挥军北伐,收服中原……”
说到这儿,席应真咳嗽一声,忽道:“罢了,到此为止……”乐之扬正要住口,朱元璋却白眉一扬,摆手道:“不,让他接着说。”席应真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愁容。
乐之扬只好硬起头皮,接着说道:“小道不知刀干孟是谁,但听陛下称呼他为‘麓川土酋刀干孟’,想必只是一方之雄,并非云南百蛮之主。云南境内,如他一般的酋长势必众多,不相统属,不服王化。刀干孟驱逐使臣,杀戮吏民,倘若只受安抚,不受惩罚,其他的酋长也会争相效尤,彼此煽动,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必要加以征讨,诛其首恶,杀鸡骇猴,使后来人不敢心存侥幸。这就叫做杀一人则平一方,与诸葛孔明手段不同,但结果一样。”
他一口气说完,太极殿中一片寂然,数十双眼睛盯着他,惊讶、妒恨各不相同。朱元璋盯着奏章,拈须不语,过了半晌,点头说:“好个杀一人则平一方,就用这个做批复吧。”援起紫毫,饱蘸乌墨,刷刷刷地在奏章上写了一行,随手丢在一边,也不说廷杖之事,径自拿起第二份奏章,扫了两眼说道:“这一份是宁海知府的奏折,近日以来,倭人屡次犯我海疆。允炆,你又是怎么批复的?”
朱允炆躬身道:“孙儿之法,乃是增设堡垒岗哨,原本六十里一堡,三十里一哨,如此网罗太疏,倭寇乘虚而入,待到官兵赶到,倭人早已劫掠得手,乘船远遁。故而改为十五里一哨,三十里一堡,网罗既严,倭寇也没了可乘之机。”
“增加堡垒不失为一法。”朱元璋微微皱眉,“但如此一来,堡垒守军都要加倍,修堡垒、养兵员,费用可是不菲。这些钱又从何而来?”
朱允炆一愣,想了想,说道:“可向沿海的富户增加赋税。”朱元璋冷笑道:“增加赋税,必生民怨,民怨则为贼,你这就叫做前门驱寇、后门进贼,除一害,添一害,也不见得如何高明。”
朱允炆面红耳赤,说道:“向内陆各县征税如何?”朱元璋道:“沿海、内地都是百姓,又有什么不同?内陆各县未受倭人荼毒,无故缴税,怨气更重。”他想了想,忽又转向乐之扬,“小子,你怎么看?”
国之储君,当以国事为先,贫道不过方外朽木,不敢劳烦太孙挂念。”
朱允炆未及答话,忽听朱元璋冷冷说道:“牛鼻子,你先别跟他客气,哼,这国事么,他也办得不怎么样。”
朱允炆一听,脸色发白,神气尴尬,忽听有人恭声说:“陛下息怒,太孙殿下初涉政务,尚未娴熟,不免有一些错漏之处。陛下天纵神武,雄图万里,自古明君均不能及。太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故而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只盼勤能补拙,能得陛下之万一。”
说话的正是梅殷身边的官儿,他年约四旬,眉眼疏朗,彬彬儒雅,气度颇为可观。朱元璋听了他的话,脸色稍稍缓和,点头说:“黄子澄,你这个东宫伴读,别的本事不怎么样,这拍马屁的本事倒是马马虎虎。”
那官儿脸皮甚厚,听了这话,神情自若,恭声道:“小臣实话实说,不敢有一字虚言。”朱允炆看他一眼,眼里大有感激之意。
朱元璋面沉如水,又拿起一封奏章,冷冷说:“云南沐春上奏,麓川土酋刀干孟反叛,逐我使臣,杀我吏民。你给的什么批复?”
朱允炆迟疑一下,说道:“临之以兵,示之以威,派人招抚,以慰其心。”
“派人招抚,以慰其心?”朱元璋将奏章桌上一丢,“这就是你的批复吗?”
朱允炆哆哆嗦嗦,不知如何回答,黄子澄见势不妙,忙说:“陛下明断,云南蛮夷之地,叛乱多起,平复不易。自古平南者,无过于诸葛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孟获,深得蛮夷之心。天子四境,滇南为荒服,荒服者,当以道德化之,示之以威,宣之以德,刀干孟自可不战而降。太孙上法先贤,谙熟古义,臣以为并无不妥之处。”
朱元璋扫他一眼,冷笑说:“黄子澄,这主意是你出的吧?上法先贤,谙熟古义,哼,我看是不知权变,食古不化。”
黄子澄脸色惨变,不敢抬头。朱元璋扬起脸来,扫视殿中群孙:“照我看,这个刀干孟不是孟获,诸葛亮的法子行不通,你们说该怎么办?”
众人均怕得罪太孙,犹豫未答,朱高煦正嫌无聊,一听这话,大声嚷道:“怎么办?自然是派出大军,杀他娘个鸡犬不留。”
朱元璋一见是他,脸色难看,说道:“你这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杀他个鸡犬不留?”朱高煦一呆,挠头道:“这个么,当然是这刀干孟欠他娘的揍。”
朱元璋哈哈大笑。朱高煦见他发笑,自以为答对,登时眉飞色舞,也跟着憨笑。他身边一个二十出头、体形微胖的男子面皮涨红,伸出一手狠扯他的衣袖,朱高煦大是不耐,甩开他手,怒目相向。
朱元璋笑了几声,忽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欠他娘的揍?哼,我看是放你娘的屁!”朱高煦张口结舌,结结巴巴地说:“爷爷,我、我说错了吗?”
“错得离谱。”朱元璋瞪起两眼,“你这小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什么都爱蛮干。哼,打仗么,有时仓猝而发,还可不讲道理。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讲道理万万不行。云南蛮夷聚居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战则战,该抚则抚,因事设计,并无一定之规。你主战没错,但何以要战,总得有个道理。”他顿了一顿,又扫视群孙,“你们谁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众皇孙面面相对,朱高煦身边的微胖青年欲言又止,嗫嚅两下,终归低下头去。朱元璋眼看无人应答,脸色渐渐难看,目光一转,忽见乐之扬站在席应真身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登时更添怒气,厉声道:“道灵,你笑什么?”
乐之扬见这些皇孙变成一群呆鹅,心中鄙夷,故而发笑,不想被朱元璋看见,登时微微心慌,忙说:“小道见识浅薄,不知道皇上也会骂娘,想来想去,忍不住就笑了。”
朱元璋本也疑心乐之扬嘲笑诸孙,心里杀机大动,但听他这么一说,怒气稍减,点头说:“骂娘算什么?更难听的话朕也骂过。但你当庭发笑,藐视朕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哼,好哇,你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战不要抚,答得上来就罢,答不上来,朕要打你的棍子。”一挥手,两个太监手持廷杖,走上殿来。
乐之扬久闻这老皇帝喜怒无常,没想到笑一笑也成罪名,猜测他的心思,多半是恼恨孙辈无能,可又不能一一责罚,故而找一个外来人出气。
看那廷杖,又粗又沉,民间传说,这一顿棍子下面,打死过许多名将大臣。乐之扬虽然不怕,但也不愿受这个冤枉,当下把心一横,笑着说道:“小道愚昧,私心揣摩陛下的深意。孟获与刀干孟确有不同,孟获当年威震群蛮,是南方蛮夷的首领,素为蛮夷所信服。诸葛亮收服一个孟获,也就收服了所有的蛮夷,服一人则服一方,乃是大大的便宜事,故而不惜七擒七纵,定要孟获臣服为止。倘若杀了孟获,群蛮无首,一定冒出来许多李获、王获、赵获、张获,前仆后继,遍地开花,诸葛亮连年征讨,又如何还能挥军北伐,收服中原……”
说到这儿,席应真咳嗽一声,忽道:“罢了,到此为止……”乐之扬正要住口,朱元璋却白眉一扬,摆手道:“不,让他接着说。”席应真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愁容。
乐之扬只好硬起头皮,接着说道:“小道不知刀干孟是谁,但听陛下称呼他为‘麓川土酋刀干孟’,想必只是一方之雄,并非云南百蛮之主。云南境内,如他一般的酋长势必众多,不相统属,不服王化。刀干孟驱逐使臣,杀戮吏民,倘若只受安抚,不受惩罚,其他的酋长也会争相效尤,彼此煽动,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必要加以征讨,诛其首恶,杀鸡骇猴,使后来人不敢心存侥幸。这就叫做杀一人则平一方,与诸葛孔明手段不同,但结果一样。”
他一口气说完,太极殿中一片寂然,数十双眼睛盯着他,惊讶、妒恨各不相同。朱元璋盯着奏章,拈须不语,过了半晌,点头说:“好个杀一人则平一方,就用这个做批复吧。”援起紫毫,饱蘸乌墨,刷刷刷地在奏章上写了一行,随手丢在一边,也不说廷杖之事,径自拿起第二份奏章,扫了两眼说道:“这一份是宁海知府的奏折,近日以来,倭人屡次犯我海疆。允炆,你又是怎么批复的?”
朱允炆躬身道:“孙儿之法,乃是增设堡垒岗哨,原本六十里一堡,三十里一哨,如此网罗太疏,倭寇乘虚而入,待到官兵赶到,倭人早已劫掠得手,乘船远遁。故而改为十五里一哨,三十里一堡,网罗既严,倭寇也没了可乘之机。”
“增加堡垒不失为一法。”朱元璋微微皱眉,“但如此一来,堡垒守军都要加倍,修堡垒、养兵员,费用可是不菲。这些钱又从何而来?”
朱允炆一愣,想了想,说道:“可向沿海的富户增加赋税。”朱元璋冷笑道:“增加赋税,必生民怨,民怨则为贼,你这就叫做前门驱寇、后门进贼,除一害,添一害,也不见得如何高明。”
朱允炆面红耳赤,说道:“向内陆各县征税如何?”朱元璋道:“沿海、内地都是百姓,又有什么不同?内陆各县未受倭人荼毒,无故缴税,怨气更重。”他想了想,忽又转向乐之扬,“小子,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