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我要做门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到战车驶过全部阵列,完成检阅。
刘进依然沉醉于自己的野望之中,不可自拔。
而周围民众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也从四面八方涌来。
“殿下千秋!”
“侍中公侯万代!”
质朴的人民,用着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话语,抒发内心的感恩。
刘进兴奋的手舞足蹈,他终于明白,为何自己的皇祖父那么喜欢巡幸天下了。
这种感觉……
简直胜过人间一切滋味。
不过……
与乃祖不同的是,这位长孙殿下,只是享受和喜欢这种感觉,却不愿意付诸实际。
他的三观和本心,不愿如此。
“殿下……”耳畔传来了张子重的声音:“请殿下训示!”
刘进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提着绶带,清了清嗓子,轻声道:“孤闻之,暴强有乡,仁义有时,所以孔子作《春秋》,有内外之别,亲疏之间;故王者欲行仁义,必执干戚而舞……”
这些话,当然不是刘进想出来的。
是张越带着胡建、龚遂、解延年等幕僚,穷尽了古文、今文的无数经典,寻找到最大公约数后,进行加工得来的。
刘进只是背熟了稿子而已。
不过,效果却是极佳的。
特别是,当张越安排的三十名期门郎,齐声高颂,复述着刘进的话,将之传遍方圆十余里的士民官吏耳中时。
很多人都安静了下来,静静的听着。
虽然很少有人能听懂,但听懂的人,却都是竖起了耳朵。
因为,大汉帝国的长孙殿下,正在阐述他的政治理念。
这是这位长孙殿下,未来的太孙、太子、天子,第一次公开阐明自己的立场、三观与态度。
但凡机灵点的,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贡禹就是这样做的。
他在心里默念着期门郎们高声吟诵的长孙训示,立刻就抓到了重点。
“暴强有乡,仁义有时……”他心中喃喃自语着,眼中露出了精芒。
毋庸置疑,这八个字才是重点。
后面的只是粉饰和解释。
而这八个字,贡禹暂时还没有找到出处和来历。
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
所谓暴强有乡,当是暴力使用当有确凿的目标和任务,而所谓仁义有时,则是施行仁义,需要时机和环境。
这很契合当代汉室的舆论和思想环境。
毕竟,这年头,连国家杀人,都要放到冬天行刑。
四季轮替,各有意义,五行轮转,各有不同。
特别是董仲舒后,这种迹象越发明显。
谶讳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风生水起。
但……
贡禹却是微微翘起了嘴角,作为张越所看重和重用的心腹,坐镇枌榆社的年轻俊杰。
他自然和张越接触良多。
“这不就是张侍中曾与吾等说过的‘手持斧钺,口衔仁义’?”贡禹轻声呢喃着。
“手持斧钺,口衔仁义……”贡禹猛然睁大了眼睛。
这八个字,在过去只是侍中张子重的玩笑之语,撑死了算是一个政见和主张。
但,当从帝国的长孙殿下,准太孙,社稷未来的主宰嘴里蹦出来,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变成了国策!
至少是准国策!
未来,长孙登基,不懂这一点,不认清这个事实的,不仔细践行这一理论的。
统统都会被打入另册,说不定得去朝鲜、詹耳、日南,与野人为伴……
而这就是政治!
自古以来,概莫如是!
不跟朕走,朕就只好让卿与先帝走喽……
青史之上,无数血的教训,早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贡禹忍不住站直了身体,昂起了头颅。
神色肃穆,眼角隐有泪花闪现,一副仿佛听到仙音,如蒙圣训一般的神色。
而长孙的训示,继续传来。
“上行仁义,下则替罪诛暴,春秋之教,孔子之义也……”
“昔汤武用兵不为逆,并国不为贪,故为圣王,治隆数十世……”
“今孤观兵新丰,君子豪杰,并于左右,诚不敢有违先王之教!”
“愿行仁义,替罪诛暴,匡扶社稷……”
贡禹听着,整个身子都不由得战栗起来。
若一开始,长孙殿下还只是遮遮掩掩,那么,现在几乎就是明着告诉士民百姓,他的志向和打算了。
哪怕,披上了仁义的外套,纵然拿着春秋与汤武当挡箭牌。
但,其中的杀气,却已是呼之欲出。
四夷不服、作乱、叛逆。
便要替罪诛暴,便要匡扶社稷,便要为民做主……
我杀汝,与汝无关!
只因汝挡了我行仁义,布教化之道!
贡禹能想象的到,长孙的这些话,一旦传回长安,将会掀起怎样的惊天风浪!
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眼前风浪卷起,波涛汹涌。
………………………………
刘进却是四平八稳的将稿子念完。
这些话自然是经过他同意和首肯的。
也是符合他三观的。
内诸夏外夷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先王们行仁义布教化,更是正确无比。
就如张卿所言……
纨子不孝,父笞之,天经地义。
更何况行仁义,必须有力量!
没有力量的仁义,就是宋襄公,是妇人之仁,是亡国之仁,是弃天下,是弃百姓,更是弃自己。
而有力量的仁义,便是王者之师,王者无敌。
汤武以之伐夏桀,周武王用之伐商纣。
所过之处,箪食浆壶,恩泽四海!
欲为银河大帝,岂能无干戚之威?
所以,念完稿子,刘进拔剑向前。
张越与胡建,带着上百名期门郎,簇拥着在他左右。
刘进走到军阵面前,看着上千名已经因为他的行为而狂热起来的臣民与将士、官吏们,沉声问道:“二三子,可愿为孤践此仁义之道?”
“二三子!可愿为殿下大道效死?”上百名期门郎,齐声发问。
“愿!”回答他的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
这呐喊声,宛如雷霆,炸响在九天之上,又如暮鼓响于山谷之间。
于是声闻数十里,震动天下!
………………………………
新丰的事情,甚至都没有等到第二天,便已经传到了长安。
一骑疾驰,直入宫阙。
... -->>
直到战车驶过全部阵列,完成检阅。
刘进依然沉醉于自己的野望之中,不可自拔。
而周围民众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也从四面八方涌来。
“殿下千秋!”
“侍中公侯万代!”
质朴的人民,用着他们所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话语,抒发内心的感恩。
刘进兴奋的手舞足蹈,他终于明白,为何自己的皇祖父那么喜欢巡幸天下了。
这种感觉……
简直胜过人间一切滋味。
不过……
与乃祖不同的是,这位长孙殿下,只是享受和喜欢这种感觉,却不愿意付诸实际。
他的三观和本心,不愿如此。
“殿下……”耳畔传来了张子重的声音:“请殿下训示!”
刘进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提着绶带,清了清嗓子,轻声道:“孤闻之,暴强有乡,仁义有时,所以孔子作《春秋》,有内外之别,亲疏之间;故王者欲行仁义,必执干戚而舞……”
这些话,当然不是刘进想出来的。
是张越带着胡建、龚遂、解延年等幕僚,穷尽了古文、今文的无数经典,寻找到最大公约数后,进行加工得来的。
刘进只是背熟了稿子而已。
不过,效果却是极佳的。
特别是,当张越安排的三十名期门郎,齐声高颂,复述着刘进的话,将之传遍方圆十余里的士民官吏耳中时。
很多人都安静了下来,静静的听着。
虽然很少有人能听懂,但听懂的人,却都是竖起了耳朵。
因为,大汉帝国的长孙殿下,正在阐述他的政治理念。
这是这位长孙殿下,未来的太孙、太子、天子,第一次公开阐明自己的立场、三观与态度。
但凡机灵点的,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贡禹就是这样做的。
他在心里默念着期门郎们高声吟诵的长孙训示,立刻就抓到了重点。
“暴强有乡,仁义有时……”他心中喃喃自语着,眼中露出了精芒。
毋庸置疑,这八个字才是重点。
后面的只是粉饰和解释。
而这八个字,贡禹暂时还没有找到出处和来历。
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
所谓暴强有乡,当是暴力使用当有确凿的目标和任务,而所谓仁义有时,则是施行仁义,需要时机和环境。
这很契合当代汉室的舆论和思想环境。
毕竟,这年头,连国家杀人,都要放到冬天行刑。
四季轮替,各有意义,五行轮转,各有不同。
特别是董仲舒后,这种迹象越发明显。
谶讳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风生水起。
但……
贡禹却是微微翘起了嘴角,作为张越所看重和重用的心腹,坐镇枌榆社的年轻俊杰。
他自然和张越接触良多。
“这不就是张侍中曾与吾等说过的‘手持斧钺,口衔仁义’?”贡禹轻声呢喃着。
“手持斧钺,口衔仁义……”贡禹猛然睁大了眼睛。
这八个字,在过去只是侍中张子重的玩笑之语,撑死了算是一个政见和主张。
但,当从帝国的长孙殿下,准太孙,社稷未来的主宰嘴里蹦出来,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它变成了国策!
至少是准国策!
未来,长孙登基,不懂这一点,不认清这个事实的,不仔细践行这一理论的。
统统都会被打入另册,说不定得去朝鲜、詹耳、日南,与野人为伴……
而这就是政治!
自古以来,概莫如是!
不跟朕走,朕就只好让卿与先帝走喽……
青史之上,无数血的教训,早已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贡禹忍不住站直了身体,昂起了头颅。
神色肃穆,眼角隐有泪花闪现,一副仿佛听到仙音,如蒙圣训一般的神色。
而长孙的训示,继续传来。
“上行仁义,下则替罪诛暴,春秋之教,孔子之义也……”
“昔汤武用兵不为逆,并国不为贪,故为圣王,治隆数十世……”
“今孤观兵新丰,君子豪杰,并于左右,诚不敢有违先王之教!”
“愿行仁义,替罪诛暴,匡扶社稷……”
贡禹听着,整个身子都不由得战栗起来。
若一开始,长孙殿下还只是遮遮掩掩,那么,现在几乎就是明着告诉士民百姓,他的志向和打算了。
哪怕,披上了仁义的外套,纵然拿着春秋与汤武当挡箭牌。
但,其中的杀气,却已是呼之欲出。
四夷不服、作乱、叛逆。
便要替罪诛暴,便要匡扶社稷,便要为民做主……
我杀汝,与汝无关!
只因汝挡了我行仁义,布教化之道!
贡禹能想象的到,长孙的这些话,一旦传回长安,将会掀起怎样的惊天风浪!
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看到了眼前风浪卷起,波涛汹涌。
………………………………
刘进却是四平八稳的将稿子念完。
这些话自然是经过他同意和首肯的。
也是符合他三观的。
内诸夏外夷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先王们行仁义布教化,更是正确无比。
就如张卿所言……
纨子不孝,父笞之,天经地义。
更何况行仁义,必须有力量!
没有力量的仁义,就是宋襄公,是妇人之仁,是亡国之仁,是弃天下,是弃百姓,更是弃自己。
而有力量的仁义,便是王者之师,王者无敌。
汤武以之伐夏桀,周武王用之伐商纣。
所过之处,箪食浆壶,恩泽四海!
欲为银河大帝,岂能无干戚之威?
所以,念完稿子,刘进拔剑向前。
张越与胡建,带着上百名期门郎,簇拥着在他左右。
刘进走到军阵面前,看着上千名已经因为他的行为而狂热起来的臣民与将士、官吏们,沉声问道:“二三子,可愿为孤践此仁义之道?”
“二三子!可愿为殿下大道效死?”上百名期门郎,齐声发问。
“愿!”回答他的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
这呐喊声,宛如雷霆,炸响在九天之上,又如暮鼓响于山谷之间。
于是声闻数十里,震动天下!
………………………………
新丰的事情,甚至都没有等到第二天,便已经传到了长安。
一骑疾驰,直入宫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