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反清到顺清再到绝望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清)毛奇龄《南柯子》
曾读著名的文化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作者为了说明清廷尤其是康熙皇帝的圣明,特意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一个就是黄宗羲坚持反清,不理会康熙帝向他抛的媚眼,但却好像最终被康熙帝的一腔真情所感动,自己不好意思出山,便让自己的儿子去做清廷的官。作者写到此,感动得无以复加,连连说,你看你看,连反清态度那么坚决的黄宗羲都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在康熙帝手下过上好日子呢!言下之意似乎是:你们有什么理由说清朝的坏话?有什么理由不崇拜千古一帝康熙?
可怜!黄宗羲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黄百家因为害怕清廷**的淫威,以至于在给黄宗羲写“行略”的时候,把他的事迹写成简淡得恨不{ 得连字迹都淡化而近于无。直到几十年后,不怕死的全祖望才重新费尽心力为黄宗羲收集材料写“简历”。一代大儒,竟然四十余年无墓碑!难道,这就是有些人津津乐道的黄宗羲及其儿子在康熙帝手里过的幸福美好的日子?
在明末清初那场翻天覆地的剧变中,汉族文士们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心灵惨痛。很多人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清战斗中。战斗失败后,有的人殉国,有的人浪迹天涯播种来日火种,当然,也有人无奈降清。像某些人举的在康熙手里过上好日子的例子,其实根本不必到抗清义士的第二代人中去寻找,完全可以在那些抗清又后来归顺清廷的人中找到实例,比如清初的朴学大师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3),是一位一生经历坎坷而高寿的学者。他在明朝生活了20年,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为人作风,都带有晚明文人的某些特点。最初,毛奇龄的民族意识还是很强的,清兵南下江南,他作为一介书生,依然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上阵杀敌。末世终究是人力难以扭转的,军事失败后,毛奇龄逃入深山空门避难。后来见风头没那么紧了,又渐渐现身于人世,但清廷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他,很快又以“抗命”“抗试”“聚人杀营兵”等罪状通缉他。毛奇龄抽身远逃,浪迹天涯,写下了《续哀江南赋》等名篇。如果他的后半生就这样远遁江海,和顾炎武的经历将是非常相似的,“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留给后人的将是一个永远高洁而坚强的身影。
但是,就在此时,被无数后来的中国人所称赞乃至崇拜的帝王康熙轰隆隆地出现在了历史上。真是圣人出,黄河清,清廷很快就大赦天下,连毛奇龄这样曾经真枪实弹地和清廷干过的人都在赦免的范围内。那一道圣旨啊,如同春天般温暖,驱散了毛奇龄逃亡路上的云和雾,让他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阳光普照大地换新春了!毛奇龄的如百炼钢般的抗清意识没有在生死关头动摇,却在清廷抛的橄榄枝和玫瑰花中,在皇帝千叮万嘱的圣旨所传递的无限深情中,化为了绕指柔——他的心动了。
毛奇龄安然回乡了,而且,居然还捐资为廪监生,曾经坚持夷夏之辨的他,竟然也觉得自己能在康熙帝手里过上好日子了。这么绝佳的题材,怎么没入某些人的法眼?这样的例子,岂不比黄宗羲假惺惺地让自己儿子代自己出山更有力地说明了在康熙手里,无论男女老幼、妍媸贤愚、各色人等,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如此好的朝廷,让毛奇龄内心的仇恨转化成了在康熙帝手下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好时光大好时代啊,比起明末各家乱纷纷的纷争,可真不能同日而语,一定要珍惜!后来,他举博学鸿儒,笑哈哈地入京了,笑呵呵地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支持,笑眯眯地入史馆预修《明史》。而当年和他一样是兵败后逃亡顾炎武,则是坚决拒绝为清廷修明史。本来同样的人生道路,到这里就完全分道扬镳了。
事实证明,毛奇龄当时真的时有心要在康熙帝手下好好干,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在修明史的过程中,他锋芒毕露,就一些观点、做法和别人争吵不堪,其专心致志和投入程度可见一斑。但他很快就发现,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在上面看起来不过是儿戏。明史的思想和编修,是容不得他这样的人插嘴的。毛奇龄不惜背负贰臣之名出山为清廷效力,然而一腔滔滔热血却被泼上一盆冰水,于是短短几年时间,他很快就称病南归,从此隐居不出。
这一场人生历程中的当... -->>
——从反清到顺清再到绝望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清)毛奇龄《南柯子》
曾读著名的文化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作者为了说明清廷尤其是康熙皇帝的圣明,特意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一个就是黄宗羲坚持反清,不理会康熙帝向他抛的媚眼,但却好像最终被康熙帝的一腔真情所感动,自己不好意思出山,便让自己的儿子去做清廷的官。作者写到此,感动得无以复加,连连说,你看你看,连反清态度那么坚决的黄宗羲都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在康熙帝手下过上好日子呢!言下之意似乎是:你们有什么理由说清朝的坏话?有什么理由不崇拜千古一帝康熙?
可怜!黄宗羲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黄百家因为害怕清廷**的淫威,以至于在给黄宗羲写“行略”的时候,把他的事迹写成简淡得恨不{ 得连字迹都淡化而近于无。直到几十年后,不怕死的全祖望才重新费尽心力为黄宗羲收集材料写“简历”。一代大儒,竟然四十余年无墓碑!难道,这就是有些人津津乐道的黄宗羲及其儿子在康熙帝手里过的幸福美好的日子?
在明末清初那场翻天覆地的剧变中,汉族文士们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心灵惨痛。很多人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清战斗中。战斗失败后,有的人殉国,有的人浪迹天涯播种来日火种,当然,也有人无奈降清。像某些人举的在康熙手里过上好日子的例子,其实根本不必到抗清义士的第二代人中去寻找,完全可以在那些抗清又后来归顺清廷的人中找到实例,比如清初的朴学大师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3),是一位一生经历坎坷而高寿的学者。他在明朝生活了20年,无论是精神气质还是为人作风,都带有晚明文人的某些特点。最初,毛奇龄的民族意识还是很强的,清兵南下江南,他作为一介书生,依然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上阵杀敌。末世终究是人力难以扭转的,军事失败后,毛奇龄逃入深山空门避难。后来见风头没那么紧了,又渐渐现身于人世,但清廷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他,很快又以“抗命”“抗试”“聚人杀营兵”等罪状通缉他。毛奇龄抽身远逃,浪迹天涯,写下了《续哀江南赋》等名篇。如果他的后半生就这样远遁江海,和顾炎武的经历将是非常相似的,“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留给后人的将是一个永远高洁而坚强的身影。
但是,就在此时,被无数后来的中国人所称赞乃至崇拜的帝王康熙轰隆隆地出现在了历史上。真是圣人出,黄河清,清廷很快就大赦天下,连毛奇龄这样曾经真枪实弹地和清廷干过的人都在赦免的范围内。那一道圣旨啊,如同春天般温暖,驱散了毛奇龄逃亡路上的云和雾,让他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阳光普照大地换新春了!毛奇龄的如百炼钢般的抗清意识没有在生死关头动摇,却在清廷抛的橄榄枝和玫瑰花中,在皇帝千叮万嘱的圣旨所传递的无限深情中,化为了绕指柔——他的心动了。
毛奇龄安然回乡了,而且,居然还捐资为廪监生,曾经坚持夷夏之辨的他,竟然也觉得自己能在康熙帝手里过上好日子了。这么绝佳的题材,怎么没入某些人的法眼?这样的例子,岂不比黄宗羲假惺惺地让自己儿子代自己出山更有力地说明了在康熙手里,无论男女老幼、妍媸贤愚、各色人等,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如此好的朝廷,让毛奇龄内心的仇恨转化成了在康熙帝手下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好时光大好时代啊,比起明末各家乱纷纷的纷争,可真不能同日而语,一定要珍惜!后来,他举博学鸿儒,笑哈哈地入京了,笑呵呵地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支持,笑眯眯地入史馆预修《明史》。而当年和他一样是兵败后逃亡顾炎武,则是坚决拒绝为清廷修明史。本来同样的人生道路,到这里就完全分道扬镳了。
事实证明,毛奇龄当时真的时有心要在康熙帝手下好好干,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在修明史的过程中,他锋芒毕露,就一些观点、做法和别人争吵不堪,其专心致志和投入程度可见一斑。但他很快就发现,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在上面看起来不过是儿戏。明史的思想和编修,是容不得他这样的人插嘴的。毛奇龄不惜背负贰臣之名出山为清廷效力,然而一腔滔滔热血却被泼上一盆冰水,于是短短几年时间,他很快就称病南归,从此隐居不出。
这一场人生历程中的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