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七十年代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到调令后,何胜男是直接离开了铁路局,调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一名柜员,工资级别虽然有所转换,但和之前的数目相差不大,具体情况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她的离开,空出了广播员的职务。
王大姐决定让齐淑芳担任广播员,理由很充分,工作积极,是去年的先进工作者,语言也比较清楚,而且她怀孕三个月了,在餐厅里工作过于辛苦,应该得到同事之间的照顾。
已婚已育的乘务员要么年纪大了,如王大姐、陈晓萍等,孩子都不小了,或是由保姆照料,或是上学,年轻点的已婚乘务员现在未孕,生的孩子或者在托儿所,或者由家人和保姆照料,未婚的女青年则没有生育问题。
也就是说这一趟列车上就齐淑芳一个年轻已婚有孕的乘务员。
因此,对于王大姐的决定,大家都没有异议。
更换岗位之后,工作确实减轻了很多。
齐淑芳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虽然仍需和大家一样在发车前和到站后打扫火车上的卫生,但是,在单独的广播室内,播报完应该播报的内容后,剩余时间她就可以用来看看书,写写字,不像餐厅服务员只要有乘客来餐厅用餐就得上前服务,还得穿梭车厢给卧铺车厢的干部们送饭送菜,送餐结束后还得帮忙刷洗餐具。
之前一直担心齐淑芳的工作过于劳累,现在贺建国终于放心了。
因为同事中不少人都是已婚已育,平时聊天时,齐淑芳打听到她们抚育孩子的情况后,开始操心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她不可能为孩子放弃工作,同样,也不可能为了工作疏忽孩子。
三月忽忽而过,转眼就进了四月,沈要武产期将至,月初发下工资和各种票证,齐淑芳先把食用糖、鸡蛋等东西抢购到手,连同叶翠翠和几个同事这个月和上个月特地留到月底让给她的,买到二十五斤鸡蛋和十五斤食用糖,让贺建国独自回老家探望公爹时给沈要武捎去。
眼看沈要武要生了,沈二爷爷和赵铁柱正在为她月子里营养不够而发愁,家里的鸡下的蛋一个月就那么几个,没等齐淑芳提起自己已托朋友就拜托她帮忙了,钱是他们给的。
齐淑芳对他们好,他们并没有觉得理所当然。
鸡蛋是六毛钱一斤,食用糖七毛五一斤,两样加在一起共计二十六块两毛五,沈二爷爷给了三十块钱,贺建国送东西时,退了三块七毛五。
贺建国涨了工资,这个月他和齐淑芳的工资、津贴加起来将近一百二十块钱,因为之前手里还剩下一百多,叶翠翠和云柏两家都还了借去的钱,所以上个月发的工资没怎么用,齐淑芳就留下零头,打算把两百块钱存进银行。
贺建国以她名义开的存折,开户时就存了三百块。
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办理储蓄业务,其他几家银行都处于停滞状态。
最近除了给孩子买点蚕丝棉做包被,没有很大的支出,在不买工业品的情况下,以时下的物价来说,她和贺建国每个月花不到三十块钱。
而且,就是存了这二百,手里还剩一百多,够好几个月的开销。
揣着存折和前出了家门,快到银行的时候,齐淑芳忽然看到陈宁鬼鬼祟祟躲躲藏藏。
陈宁私下卖祖母的嫁妆给父亲治病,后来登门卖丝绸给齐淑芳,乔迁时特地送了一份礼物,再后来,他父亲痊愈,亲自上贺家来道谢,两家渐渐熟悉了,说起闲话,贺建国和齐淑芳得知陈爷爷居然是陈三川的堂兄!
虽然贺建国和齐淑芳不是无偿帮助,但凭他们没有讨价还价就买走那些东西,又对追踪陈宁的民警隐瞒了陈宁的东西,就相当于救了陈父和陈宁两条命,救了整个陈家。
“陈宁!”齐淑芳叫道。
陈宁扭头看见她,小跑到跟前,脸上微微冒着汗意,“淑芳姐。”
“是我。你探头探脑地在干什么?大白天,叫人看见了,一定怀疑你。”
陈宁挠挠头,不好意思地道:“我是想找找黑市,可是现在严查,黑市地点总是变化,我都找两天了,还没找到。”
“你家粮食又不够吃了?”陈家目前有四口人,没有人找到工作,即使是掏粪工,想做的也大有人在,一旦有了这份工作,就有工资,粮食数量会随之提升,哪怕仅仅增加七八斤粮食,也比普通城镇居民一人一月二十一斤的强。
齐淑芳在有各种副食品的情况下,一天都得吃掉一斤粮食,那些没有副食品填肚子增加营养的人就是有五十斤粮食都不够吃一个月,何况只有二十一斤。
光有供应额度也没办法生活,买粮食需要钱呀,不工作的人就没有工资。
陈宁家一直都在吃老本,后来又找齐淑芳卖掉一套首饰。
陈宁小声道:“半饥半饱,什么够吃不够吃,勉强过日子而已。我是替我朋友找黑市卖东西买粮食,他家情况和我家差不多。不对,他家情况比我家还差点,家被抄得底朝天,现在都吃不上饭了,处境也挺危险,一直有人盯着他们家,认为他们家私藏了东西。他家确实还藏匿了点东西,但一直被人盯着,想去银行卖点金银都不敢。”
说着说着,陈宁眼睛一亮,直勾勾地看着齐淑芳,谄媚地道:“淑芳姐……”
“打住!你摆这副态度干什么?”齐淑芳差不多料到了,乐得买下大户人家积存的老东西,明知以后升值,不买是傻瓜,但她仍然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淑芳姐,请你帮我朋友卖点金银怎么样?去银行卖,不用担心被黑市压价。淑芳姐你和贺大哥成分好,编个理由就能过关,不像我们成分差的去卖肯定会招麻烦。”陈宁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是找不到帮忙去银行卖东西的人,但他不信任哪,如果有人拿了东西回头就把他卖了,得不偿失,目前可以信任的就是私下交易过的贺建国夫妇。
齐淑芳好笑地道:“如果我不帮忙,你打算怎么办?”
陈宁道:“继续寻找黑市中愿意买的买家呗!金子是硬通货,不像珠宝玉石瓷器古董这些东西行情差,不少黑市买家乐意以低价买到手,然后再卖到银行,赚取差价。”国家确实严打倒买倒卖,耐不住大家的胆子大,偷偷进行,否则就不会出现黑市了。
“只卖金银?”比起金银,齐淑芳更钟情珠宝古玩,可以出钱买下来留待以后升值。
当然,黄金也不错。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里,金价节节高升,翻了十几倍。
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七十年代的十块钱和八十年代初的十块钱相差不算大,囤积黄金等到金价高的时候卖掉,不失为一项投资。
她一直都在留意奇货可居的东西,现在有孩子了,希望给孩子打造一个优渥的生活条件。
陈宁想起自己第一次卖东西给齐淑芳的情景,比较了解朋友家庭情况的他笑嘻嘻地开口:“也有别的东西,就是怕不好卖,没敢提。姐要是愿意买,我就送到姐家。他家以前是北京的大户人家,手里都是老东西,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卖啊?”
自己家也一样,不得不卖老东西以维持生计,陈宁一阵忧伤。
“现在高价粮多少钱一斤?”齐淑芳话题一转,问道。
陈宁经常进出黑市,对这方面非常清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秋冬那会儿的玉米面五毛钱一斤,高粱面、红薯干面三毛钱一斤,都比粮店里高五倍左右。现在快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了,农民也没粮食卖,我估计价钱得翻一番。比以前便宜多啦,现在一斤粮票两毛钱,我爹说,十一二年前,一斤粮票得四五块钱呢!别说粮食了,贵得简直要命。”
十一二年前,那是饥荒时代,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
现在物资再匮乏,也只是吃不饱穿不暖,没闹出饿殍遍野的情景。
齐淑芳思考了一会,答应了陈宁之前的请求,“你们卖的东西可以先拿来给我看看,如果我看上了,就自己留着。”
陈宁麻利地道谢,第二天光明正大地揣着小包裹登上贺家大门。
没有和他口中说的那位朋友一起,贺建国也不在家,齐淑芳独自招待他,昨天决定买东西后,她就没去银行存那二百块钱,而是直接折返家中。
钞票存在银行里远远不如囤积金银利息来得高。
陈宁带来两根小黄鱼、一袋鹰洋、一对白玉狮头镇纸和两只绿莹莹的翡翠镯子。
齐淑芳很惊喜。
翡翠的种以玻璃种为贵,翡翠的色以绿为尊,尤其是浓郁艳丽的帝王绿,眼前的翡翠镯子两者兼备,没有纹裂杂质,水头十足,远非自己手中已有的翡翠可比,和白玉镇纸一样,都是从清宫里流出来的东西,一共作价一百块钱。
金条银元拿到银行兑换的话,指肚一般大的一根小黄鱼能卖得一百,银元和以前一样,陈宁的朋友可能是想给齐淑芳一点好处,就借由陈宁之口,只收取金银价钱的八成。
齐淑芳先付了镇纸和镯子的钱,然后又付了小黄鱼的一百六十块,“我手里没钱了,这银元等我去银行兑换再给你,行不行?”
她观察过,这些鹰洋都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行!”陈宁先收了二百六十块,“姐,那一百个鹰洋你什么时候兑换了什么时候给我吧,有这笔钱,暂时够我朋友家渡过难关了。”
因为以前的交情,所以陈宁很信任齐淑芳,不怕她昧下不给。
“你朋友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这么多钱?”
“嗐!没有啥不能说的。他爷爷被下放到很偏僻很贫困的地方参加劳动改造,家庭成分不好,吃了很多苦,忍不住写信回家。他和他爸妈决定变卖手里保留的部分东西,一是留点钱做家用,而是想买块进口的瑞士表,让我朋友交到他爷爷手里,悄悄送给当地的支书,因为那个支书特别想拥有一块自己的手表,就是弄不到手表票。”
齐淑芳目瞪口呆:“当地的支书会收?可别收了东西,再反咬一口。”
人心难测,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陈宁觉得有道理,“我一会儿提醒我朋友一声。不过,如果那个支书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收受贿赂,那么他声张的可能性就不大。我朋友的爷爷在信里说过,经过他的观察,有个下放的知青偷偷塞给支书一张收音机票,支书就对那个知青另眼相看,安排的工作很轻松。”
“如果是这样的话,收买那个支书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一块手表可比一张收音机票贵重多了,拿到收银机票还得自己掏钱弄劵地去买,手表是直接到手,分文不花。
搬到城里定居后,齐淑芳就把埋在深山老林里的东西挖出来带在身边,藏在屋梁上面,和贺建国商量后,她把没什么收藏价值的银元挑选出来,和陈宁拿来的攒到一起,分别在古彭市的银行和上海市的银行兑换了二百多块钱,给了陈宁八十。
谁知陈宁没收,反过来给她一百二,托她在上海百货大楼买一块英纳格。
过了没多久,陈宁就告诉她,大功告成了。
他朋友的爷爷成功脱离了苦海,虽然现在仍然需要干活,但比起之前是轻松多了,支书悄悄收了手表后,让他写悔过书认罪书什么的,批、斗谩骂也都消失了。
无论什么时候,有钱能使鬼推磨。
陈宁尝到了甜头,依葫芦画瓢,卖了两根小黄鱼给齐淑芳,转而在黑市中用五十块钱买了二百斤粮票,送给印刷厂招工的人,在印刷厂招工的时候报名,最后被录取,虽然只是一级工,但一个月能拿近三十块钱的工资,以后就不用冒险变卖家当了。
就在齐淑芳以为很难再从陈宁手中买到珠宝古玩的时候,他忽然登门,替他的其他朋友卖东西,和他家关系好的都是曾经家底很厚的大户人家,现在都处于绝境当中。
这些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齐淑芳根本就没想到。
沈要武在四月十六这天平安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沈天龙,小名臭蛋,沈二爷爷和赵铁柱喜极而泣,虽然因为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而没有大操大办,但很舍得为沈要武母子两个花钱,糖水鸡蛋面条,一天三顿做给沈要武吃。
齐淑芳怀孕四个月了,一切都很稳定,在贺建国的陪同下回老家。
她很小心,不坐自行车,也不坐城乡之间仅有的那一辆客车,路不平,生怕途中颠簸得难受,因此夫妻两个是步行回家,累了就歇一歇。
回到贺楼大队,没先回家,直接去了沈要武家。
沈天龙出生八天后就吃喜面了,日子是前天,齐淑芳没能亲自来,而且贺家和沈家的来往没达到这种地步,毕竟现在除非极亲近的亲戚,否则都不会去别人家吃喜面,所以,沈二爷爷家只请了本家近房和几门较为亲近的亲戚。
沈二爷爷和赵铁柱陪着贺建国在外面说话,沈要武则直接进卧室。
沈要武见到她,显得特别高兴,“淑芳,你来啦!”
“来看看你和小臭蛋,我看你都白胖了。”齐淑芳走到床边,十天了,还没完全长开,不过眉眼很像沈要武,“长得很像你啊!”
沈要武神采飞扬,“多亏你帮忙买的东西,吃那么多,我能不长胖吗?”
“都说坐月子很重要,你阿爷和你对象这么疼你,你可得安安稳稳地坐满一个月,可别因为其他人不坐月子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国人的体质不能说必须坐月子,但不坐月子的话等中年以后确实容易引起各种月子病。
齐淑芳很关注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看过的杂书都想过一遍,又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生孩子就该坐月子,而且还得好好坐月子。
李汉伟曾经说过,她生第一胎时月子没注意,手指碰到凉水了,每逢阴雨天指关节就会疼,直到生第二个孩子时好好坐月子,才调养过来,到现在一直都没疼过。她还说,她姑妈生孩子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没坐月子,现在不到四十岁就落了一身病。
沈要武听完,重重点头。
“我知道啦淑芳,俺爷和铁柱也说得注意,生产队里没坐好月子有病的人太多了,我现在洗脸洗脚都用晾... -->>
接到调令后,何胜男是直接离开了铁路局,调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一名柜员,工资级别虽然有所转换,但和之前的数目相差不大,具体情况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她的离开,空出了广播员的职务。
王大姐决定让齐淑芳担任广播员,理由很充分,工作积极,是去年的先进工作者,语言也比较清楚,而且她怀孕三个月了,在餐厅里工作过于辛苦,应该得到同事之间的照顾。
已婚已育的乘务员要么年纪大了,如王大姐、陈晓萍等,孩子都不小了,或是由保姆照料,或是上学,年轻点的已婚乘务员现在未孕,生的孩子或者在托儿所,或者由家人和保姆照料,未婚的女青年则没有生育问题。
也就是说这一趟列车上就齐淑芳一个年轻已婚有孕的乘务员。
因此,对于王大姐的决定,大家都没有异议。
更换岗位之后,工作确实减轻了很多。
齐淑芳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虽然仍需和大家一样在发车前和到站后打扫火车上的卫生,但是,在单独的广播室内,播报完应该播报的内容后,剩余时间她就可以用来看看书,写写字,不像餐厅服务员只要有乘客来餐厅用餐就得上前服务,还得穿梭车厢给卧铺车厢的干部们送饭送菜,送餐结束后还得帮忙刷洗餐具。
之前一直担心齐淑芳的工作过于劳累,现在贺建国终于放心了。
因为同事中不少人都是已婚已育,平时聊天时,齐淑芳打听到她们抚育孩子的情况后,开始操心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她不可能为孩子放弃工作,同样,也不可能为了工作疏忽孩子。
三月忽忽而过,转眼就进了四月,沈要武产期将至,月初发下工资和各种票证,齐淑芳先把食用糖、鸡蛋等东西抢购到手,连同叶翠翠和几个同事这个月和上个月特地留到月底让给她的,买到二十五斤鸡蛋和十五斤食用糖,让贺建国独自回老家探望公爹时给沈要武捎去。
眼看沈要武要生了,沈二爷爷和赵铁柱正在为她月子里营养不够而发愁,家里的鸡下的蛋一个月就那么几个,没等齐淑芳提起自己已托朋友就拜托她帮忙了,钱是他们给的。
齐淑芳对他们好,他们并没有觉得理所当然。
鸡蛋是六毛钱一斤,食用糖七毛五一斤,两样加在一起共计二十六块两毛五,沈二爷爷给了三十块钱,贺建国送东西时,退了三块七毛五。
贺建国涨了工资,这个月他和齐淑芳的工资、津贴加起来将近一百二十块钱,因为之前手里还剩下一百多,叶翠翠和云柏两家都还了借去的钱,所以上个月发的工资没怎么用,齐淑芳就留下零头,打算把两百块钱存进银行。
贺建国以她名义开的存折,开户时就存了三百块。
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办理储蓄业务,其他几家银行都处于停滞状态。
最近除了给孩子买点蚕丝棉做包被,没有很大的支出,在不买工业品的情况下,以时下的物价来说,她和贺建国每个月花不到三十块钱。
而且,就是存了这二百,手里还剩一百多,够好几个月的开销。
揣着存折和前出了家门,快到银行的时候,齐淑芳忽然看到陈宁鬼鬼祟祟躲躲藏藏。
陈宁私下卖祖母的嫁妆给父亲治病,后来登门卖丝绸给齐淑芳,乔迁时特地送了一份礼物,再后来,他父亲痊愈,亲自上贺家来道谢,两家渐渐熟悉了,说起闲话,贺建国和齐淑芳得知陈爷爷居然是陈三川的堂兄!
虽然贺建国和齐淑芳不是无偿帮助,但凭他们没有讨价还价就买走那些东西,又对追踪陈宁的民警隐瞒了陈宁的东西,就相当于救了陈父和陈宁两条命,救了整个陈家。
“陈宁!”齐淑芳叫道。
陈宁扭头看见她,小跑到跟前,脸上微微冒着汗意,“淑芳姐。”
“是我。你探头探脑地在干什么?大白天,叫人看见了,一定怀疑你。”
陈宁挠挠头,不好意思地道:“我是想找找黑市,可是现在严查,黑市地点总是变化,我都找两天了,还没找到。”
“你家粮食又不够吃了?”陈家目前有四口人,没有人找到工作,即使是掏粪工,想做的也大有人在,一旦有了这份工作,就有工资,粮食数量会随之提升,哪怕仅仅增加七八斤粮食,也比普通城镇居民一人一月二十一斤的强。
齐淑芳在有各种副食品的情况下,一天都得吃掉一斤粮食,那些没有副食品填肚子增加营养的人就是有五十斤粮食都不够吃一个月,何况只有二十一斤。
光有供应额度也没办法生活,买粮食需要钱呀,不工作的人就没有工资。
陈宁家一直都在吃老本,后来又找齐淑芳卖掉一套首饰。
陈宁小声道:“半饥半饱,什么够吃不够吃,勉强过日子而已。我是替我朋友找黑市卖东西买粮食,他家情况和我家差不多。不对,他家情况比我家还差点,家被抄得底朝天,现在都吃不上饭了,处境也挺危险,一直有人盯着他们家,认为他们家私藏了东西。他家确实还藏匿了点东西,但一直被人盯着,想去银行卖点金银都不敢。”
说着说着,陈宁眼睛一亮,直勾勾地看着齐淑芳,谄媚地道:“淑芳姐……”
“打住!你摆这副态度干什么?”齐淑芳差不多料到了,乐得买下大户人家积存的老东西,明知以后升值,不买是傻瓜,但她仍然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淑芳姐,请你帮我朋友卖点金银怎么样?去银行卖,不用担心被黑市压价。淑芳姐你和贺大哥成分好,编个理由就能过关,不像我们成分差的去卖肯定会招麻烦。”陈宁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是找不到帮忙去银行卖东西的人,但他不信任哪,如果有人拿了东西回头就把他卖了,得不偿失,目前可以信任的就是私下交易过的贺建国夫妇。
齐淑芳好笑地道:“如果我不帮忙,你打算怎么办?”
陈宁道:“继续寻找黑市中愿意买的买家呗!金子是硬通货,不像珠宝玉石瓷器古董这些东西行情差,不少黑市买家乐意以低价买到手,然后再卖到银行,赚取差价。”国家确实严打倒买倒卖,耐不住大家的胆子大,偷偷进行,否则就不会出现黑市了。
“只卖金银?”比起金银,齐淑芳更钟情珠宝古玩,可以出钱买下来留待以后升值。
当然,黄金也不错。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里,金价节节高升,翻了十几倍。
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现象,七十年代的十块钱和八十年代初的十块钱相差不算大,囤积黄金等到金价高的时候卖掉,不失为一项投资。
她一直都在留意奇货可居的东西,现在有孩子了,希望给孩子打造一个优渥的生活条件。
陈宁想起自己第一次卖东西给齐淑芳的情景,比较了解朋友家庭情况的他笑嘻嘻地开口:“也有别的东西,就是怕不好卖,没敢提。姐要是愿意买,我就送到姐家。他家以前是北京的大户人家,手里都是老东西,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卖啊?”
自己家也一样,不得不卖老东西以维持生计,陈宁一阵忧伤。
“现在高价粮多少钱一斤?”齐淑芳话题一转,问道。
陈宁经常进出黑市,对这方面非常清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秋冬那会儿的玉米面五毛钱一斤,高粱面、红薯干面三毛钱一斤,都比粮店里高五倍左右。现在快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了,农民也没粮食卖,我估计价钱得翻一番。比以前便宜多啦,现在一斤粮票两毛钱,我爹说,十一二年前,一斤粮票得四五块钱呢!别说粮食了,贵得简直要命。”
十一二年前,那是饥荒时代,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
现在物资再匮乏,也只是吃不饱穿不暖,没闹出饿殍遍野的情景。
齐淑芳思考了一会,答应了陈宁之前的请求,“你们卖的东西可以先拿来给我看看,如果我看上了,就自己留着。”
陈宁麻利地道谢,第二天光明正大地揣着小包裹登上贺家大门。
没有和他口中说的那位朋友一起,贺建国也不在家,齐淑芳独自招待他,昨天决定买东西后,她就没去银行存那二百块钱,而是直接折返家中。
钞票存在银行里远远不如囤积金银利息来得高。
陈宁带来两根小黄鱼、一袋鹰洋、一对白玉狮头镇纸和两只绿莹莹的翡翠镯子。
齐淑芳很惊喜。
翡翠的种以玻璃种为贵,翡翠的色以绿为尊,尤其是浓郁艳丽的帝王绿,眼前的翡翠镯子两者兼备,没有纹裂杂质,水头十足,远非自己手中已有的翡翠可比,和白玉镇纸一样,都是从清宫里流出来的东西,一共作价一百块钱。
金条银元拿到银行兑换的话,指肚一般大的一根小黄鱼能卖得一百,银元和以前一样,陈宁的朋友可能是想给齐淑芳一点好处,就借由陈宁之口,只收取金银价钱的八成。
齐淑芳先付了镇纸和镯子的钱,然后又付了小黄鱼的一百六十块,“我手里没钱了,这银元等我去银行兑换再给你,行不行?”
她观察过,这些鹰洋都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行!”陈宁先收了二百六十块,“姐,那一百个鹰洋你什么时候兑换了什么时候给我吧,有这笔钱,暂时够我朋友家渡过难关了。”
因为以前的交情,所以陈宁很信任齐淑芳,不怕她昧下不给。
“你朋友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这么多钱?”
“嗐!没有啥不能说的。他爷爷被下放到很偏僻很贫困的地方参加劳动改造,家庭成分不好,吃了很多苦,忍不住写信回家。他和他爸妈决定变卖手里保留的部分东西,一是留点钱做家用,而是想买块进口的瑞士表,让我朋友交到他爷爷手里,悄悄送给当地的支书,因为那个支书特别想拥有一块自己的手表,就是弄不到手表票。”
齐淑芳目瞪口呆:“当地的支书会收?可别收了东西,再反咬一口。”
人心难测,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陈宁觉得有道理,“我一会儿提醒我朋友一声。不过,如果那个支书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收受贿赂,那么他声张的可能性就不大。我朋友的爷爷在信里说过,经过他的观察,有个下放的知青偷偷塞给支书一张收音机票,支书就对那个知青另眼相看,安排的工作很轻松。”
“如果是这样的话,收买那个支书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一块手表可比一张收音机票贵重多了,拿到收银机票还得自己掏钱弄劵地去买,手表是直接到手,分文不花。
搬到城里定居后,齐淑芳就把埋在深山老林里的东西挖出来带在身边,藏在屋梁上面,和贺建国商量后,她把没什么收藏价值的银元挑选出来,和陈宁拿来的攒到一起,分别在古彭市的银行和上海市的银行兑换了二百多块钱,给了陈宁八十。
谁知陈宁没收,反过来给她一百二,托她在上海百货大楼买一块英纳格。
过了没多久,陈宁就告诉她,大功告成了。
他朋友的爷爷成功脱离了苦海,虽然现在仍然需要干活,但比起之前是轻松多了,支书悄悄收了手表后,让他写悔过书认罪书什么的,批、斗谩骂也都消失了。
无论什么时候,有钱能使鬼推磨。
陈宁尝到了甜头,依葫芦画瓢,卖了两根小黄鱼给齐淑芳,转而在黑市中用五十块钱买了二百斤粮票,送给印刷厂招工的人,在印刷厂招工的时候报名,最后被录取,虽然只是一级工,但一个月能拿近三十块钱的工资,以后就不用冒险变卖家当了。
就在齐淑芳以为很难再从陈宁手中买到珠宝古玩的时候,他忽然登门,替他的其他朋友卖东西,和他家关系好的都是曾经家底很厚的大户人家,现在都处于绝境当中。
这些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齐淑芳根本就没想到。
沈要武在四月十六这天平安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沈天龙,小名臭蛋,沈二爷爷和赵铁柱喜极而泣,虽然因为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而没有大操大办,但很舍得为沈要武母子两个花钱,糖水鸡蛋面条,一天三顿做给沈要武吃。
齐淑芳怀孕四个月了,一切都很稳定,在贺建国的陪同下回老家。
她很小心,不坐自行车,也不坐城乡之间仅有的那一辆客车,路不平,生怕途中颠簸得难受,因此夫妻两个是步行回家,累了就歇一歇。
回到贺楼大队,没先回家,直接去了沈要武家。
沈天龙出生八天后就吃喜面了,日子是前天,齐淑芳没能亲自来,而且贺家和沈家的来往没达到这种地步,毕竟现在除非极亲近的亲戚,否则都不会去别人家吃喜面,所以,沈二爷爷家只请了本家近房和几门较为亲近的亲戚。
沈二爷爷和赵铁柱陪着贺建国在外面说话,沈要武则直接进卧室。
沈要武见到她,显得特别高兴,“淑芳,你来啦!”
“来看看你和小臭蛋,我看你都白胖了。”齐淑芳走到床边,十天了,还没完全长开,不过眉眼很像沈要武,“长得很像你啊!”
沈要武神采飞扬,“多亏你帮忙买的东西,吃那么多,我能不长胖吗?”
“都说坐月子很重要,你阿爷和你对象这么疼你,你可得安安稳稳地坐满一个月,可别因为其他人不坐月子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国人的体质不能说必须坐月子,但不坐月子的话等中年以后确实容易引起各种月子病。
齐淑芳很关注自己的健康,把自己看过的杂书都想过一遍,又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生孩子就该坐月子,而且还得好好坐月子。
李汉伟曾经说过,她生第一胎时月子没注意,手指碰到凉水了,每逢阴雨天指关节就会疼,直到生第二个孩子时好好坐月子,才调养过来,到现在一直都没疼过。她还说,她姑妈生孩子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没坐月子,现在不到四十岁就落了一身病。
沈要武听完,重重点头。
“我知道啦淑芳,俺爷和铁柱也说得注意,生产队里没坐好月子有病的人太多了,我现在洗脸洗脚都用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