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边关小厨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 78 章
因为店里人手不够, 每天还要忙古董羹的生意,方便面和调料酱制作数量有限, 市场需求量又极大, 不止姜言意心焦,连姚厨子和郭大婶都替她心焦起来,二人每天起早摸黑来她店里帮忙。
杨岫邴绍晚间也不回去了, 直接在前边铺子里把板凳并拢, 底下铺一层棉被,面上盖一层棉被将就着睡。
烤炉从原先的一个新增至五个还是不够用。
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 这种感觉就像是明知道有一大块金砖摆在眼前, 但是你搬不动它!
店里的收入来源还是锅子占大头, 姜言意心知方便面想赚钱, 必须得是从零到整, 她们现在处在一个零售的阶段, 每天累死累活做方便面,但赚的钱其实还比不上专卖锅子赚的。
但如果方便面后期可以批量生产,那将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毕竟吃得起锅子的就那么几个人, 但吃得起方便面的却是普罗大众。卖十块面饼赚的钱比不上卖一个锅子赚的钱, 卖一百块一千块面饼的钱还能比不上吗。
姜言意心知这事得徐徐图之, 为了不让店里的人累垮, 她限定了每天制面饼的数量, 让杨岫邴绍去打听城中有没有专做“须面”的面坊。这个时代的须面,就是后世的挂面, 因为制面时需要晾晒, 面条从木杆上垂下形似龙须而得名。
姜言意打算跟面坊合作生产方便面, 在面坊干过的人,对和面的工艺都熟悉, 做方便面的流程简单,到时候若谈得拢,她想借面坊的场地和工人批量生产方便面。
只不过人一多,眼也杂,别人学艺跟风只是迟早的事,姜言意打算打造一个品牌效应出来。
这样到时候就算遍地都是卖方便面的,有品牌效应在,主要的顾客群还是在她这里。
她原本还想做下饭酱,但光是做方便面就已经累得不行,怕又打开了市场但后续供应跟不上,姜言意只得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这几天卖方便面和调料油赚的银钱琐碎又杂乱,姜言意不太会用这古代的算盘,握着自制的炭笔算得两眼昏花,好几次算出来账目对不上,愁得她直薅头发,有一次楚言归见她一边算账一边抓狂,便说闲着也是闲着,帮她对对账目。
姜言意只当是小孩好心,婉拒了几次,楚言归一再坚持,她才把账本递给他瞅瞅,本想让他知难而退,谁料楚言归一目十行看下去,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阿姐,你这里算漏了一笔账。”
“这一处也对不上,上一页还是一钱三,到这页就变成一钱五了。”
姜言意一脸懵逼:“是吗,我瞅瞅。”
她拿过账本,发现楚言归圈出来的地方真是有问题的,改正后仔细校对,再重新算下来,账本跟进帐的银子总算是吻合了。
姜言意十分意外:“你珠算本领不错啊。”
楚言归笑得露出一对小酒窝:“阿姐若是信得过我,以后店里的账我可以帮忙看着。”
姜言意摇头:“我正托人给你找夫子呢,等夫子一找到,你专心念书,店里我自己忙得过来。”
楚言归见姜言意为了开店这么辛苦,一直都想帮她做点什么,闻言便道:“看账也费不了我多少时间。”
姜言意见他坚持,想了想道:“那以后碰上难算的账目,我再找你看。”
虽然只得了她这样一句话,楚言归还是很高兴。
*
姜言意找来的泥瓦匠已经把她家院墙和封府西跨院打通了,改建立了一道垂花门。
姜言意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西跨院大变了样。她救鹦鹉掉下墙头去那会儿,西跨院里除了一颗石榴树,别的什么植株也没有,现在院子里却种了好几树红梅,这显然是封朔的手笔。
屋子里也是一早就被重新布置过的,里面的家具大到桌椅板凳,小到胡毯抱枕都一应俱全,完全是可以直接住人的模样。
给她和楚言归准备的房间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楚言归的房间里,分了里外两间,楚言归睡里间,楚忠夜睡外间,方便照料楚言归。
约莫是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床和书案是挨着的,案头摆着文房四宝,那砚那笔,姜言意一个外行人都看得出绝非凡品。
另一边放着书橱,满满当当全是书,她随便翻看了几本,发现这些书并不是随意塞进书橱里充数的,每一本都很适合楚言归看,还有前人能者身负残疾写的诗集,全无半点颓唐,满满的斗志。
姜言意从前不知道被人放在心尖儿上宠是个什么滋味,这一刻却有些泪流满面的冲动。
以封朔的身份和家底,给一处宅子算不得什么,但他却对她亲人的关心都细致到了这份上。
姐弟二人的房间都设在东厢,她的房间里,封朔也放了一个小书橱,把她之前看的那些讲风俗人情、吃食的游记全摆了过来。
黄梨木的梳妆台上,硕大一面银镜光亮鉴人,几乎能照完她半身。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首饰盒子里的珠钗首饰也是琳琅满目,笼箱里应季的衣裳没有十套也有八套,全是最时兴的款式,每一件都是比着她的尺寸做的。
沉香木书案上摆了文房四宝,还有一幅给她练字的字帖。姜言意翻开字帖,发现第一页就写了一行小字:每日练一页字帖,不可惰怠。
不知何时,她已经熟悉他的字迹,看着这行遒劲的瘦金体,她甚至能想象出他运笔时端得笔直的手腕,他看书写字时神情总是很专注,下颚线绷得很紧,满身清贵之气。
姜言意抬手抚过字帖上的字迹,嘴角扬起,眼中却隐隐有了泪意。
她这辈子何德何能,能得这样一个人这般喜欢。
*
冬至这天,西跨院那边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都收拾妥当了,姜言意决定搬过去住。
秋葵死活要挨着姜言意的房间,不肯要西厢的大厢房,反而要了姜言意屋子旁边的耳房,不过虽说是耳房,但也比她们之前住的房间大上不少,姜言意也就随她去了。
之前房间不够,杨岫邴绍一直都是跟楚昌平的其他亲卫住一起,后来又在铺子里用板凳打地铺,现在院子够大了,他们和郭大婶都一道搬进来住。
姜言意原先租的宅子,正好留着当库房。
说是搬家,但西跨院那边什么都有,她们原本的东西也不多,都是些床单被褥之类的,来回几趟就搬完了。
只不过院子大了好几倍,扫雪就变得很累了,好在这差事不用姜言意和秋葵再去亲自动手,杨岫邴绍就把活儿给包揽了。
姜言意去厨房准备煮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古时便有的习俗,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在姜言意原来生活的世界,饺子起源于东汉,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因为主要是为了治疗耳朵上的冻疮所用,便称“饺耳”,形状也做成了半月形,好似耳朵一般。
羊肉在冬季是最滋补的肉食了,姜言意打算做羊肉饺子,与之相配的素菜,最营养的莫过于胡萝卜①。
做饺子皮自然也逃不脱和面这一步,蒸包子的面团要讲究软,做面条的则要稍硬,擀饺子皮的出于两者之间,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就看厨子的了。
不过有个小技巧,揉出来的面团若是不够劲道,可以适当加点盐,提升面团的韧性和筋度。
做馒头的白案师傅嘴边就常挂着一句老话“碱是骨头盐是筋”,小小一个面团子,里头的学问也多得很。
姜言意今晨揉的面团劲道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加盐提筋度。
饧面时,她就开始准备馅儿。
如今郭大婶住进来了,姜言意干什么都有人打下手,她和面时,郭大婶就已经帮忙把羊肉馅剁好,猪肉馅儿也剁了一些,姜言意直接加调料就行。
做羊肉馅的饺子,加点花椒水能有效去除羊肉的膻味,葱姜、料酒、精盐这些自是少不得的,为了增鲜,姜言意还淋了几勺昨夜吊好的高汤,搅拌均匀后倒入香油到馅里锁住水分。
据说羊肉和猪肉按三七分做馅,煮出来的饺子味道会更好,姜言意也调了一碗混合肉馅儿。
胡萝卜她去皮洗净后切成小丁,怕有人不喜欢吃胡萝卜,姜言意特地匀了一些馅儿出来,才把胡萝卜丁混进了羊肉馅里。
饧好的面团遛条切成小段做成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皮就能直接包馅儿,姜言意每次给面皮里舀馅儿时,都是满... -->>
第 78 章
因为店里人手不够, 每天还要忙古董羹的生意,方便面和调料酱制作数量有限, 市场需求量又极大, 不止姜言意心焦,连姚厨子和郭大婶都替她心焦起来,二人每天起早摸黑来她店里帮忙。
杨岫邴绍晚间也不回去了, 直接在前边铺子里把板凳并拢, 底下铺一层棉被,面上盖一层棉被将就着睡。
烤炉从原先的一个新增至五个还是不够用。
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 这种感觉就像是明知道有一大块金砖摆在眼前, 但是你搬不动它!
店里的收入来源还是锅子占大头, 姜言意心知方便面想赚钱, 必须得是从零到整, 她们现在处在一个零售的阶段, 每天累死累活做方便面,但赚的钱其实还比不上专卖锅子赚的。
但如果方便面后期可以批量生产,那将会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毕竟吃得起锅子的就那么几个人, 但吃得起方便面的却是普罗大众。卖十块面饼赚的钱比不上卖一个锅子赚的钱, 卖一百块一千块面饼的钱还能比不上吗。
姜言意心知这事得徐徐图之, 为了不让店里的人累垮, 她限定了每天制面饼的数量, 让杨岫邴绍去打听城中有没有专做“须面”的面坊。这个时代的须面,就是后世的挂面, 因为制面时需要晾晒, 面条从木杆上垂下形似龙须而得名。
姜言意打算跟面坊合作生产方便面, 在面坊干过的人,对和面的工艺都熟悉, 做方便面的流程简单,到时候若谈得拢,她想借面坊的场地和工人批量生产方便面。
只不过人一多,眼也杂,别人学艺跟风只是迟早的事,姜言意打算打造一个品牌效应出来。
这样到时候就算遍地都是卖方便面的,有品牌效应在,主要的顾客群还是在她这里。
她原本还想做下饭酱,但光是做方便面就已经累得不行,怕又打开了市场但后续供应跟不上,姜言意只得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这几天卖方便面和调料油赚的银钱琐碎又杂乱,姜言意不太会用这古代的算盘,握着自制的炭笔算得两眼昏花,好几次算出来账目对不上,愁得她直薅头发,有一次楚言归见她一边算账一边抓狂,便说闲着也是闲着,帮她对对账目。
姜言意只当是小孩好心,婉拒了几次,楚言归一再坚持,她才把账本递给他瞅瞅,本想让他知难而退,谁料楚言归一目十行看下去,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阿姐,你这里算漏了一笔账。”
“这一处也对不上,上一页还是一钱三,到这页就变成一钱五了。”
姜言意一脸懵逼:“是吗,我瞅瞅。”
她拿过账本,发现楚言归圈出来的地方真是有问题的,改正后仔细校对,再重新算下来,账本跟进帐的银子总算是吻合了。
姜言意十分意外:“你珠算本领不错啊。”
楚言归笑得露出一对小酒窝:“阿姐若是信得过我,以后店里的账我可以帮忙看着。”
姜言意摇头:“我正托人给你找夫子呢,等夫子一找到,你专心念书,店里我自己忙得过来。”
楚言归见姜言意为了开店这么辛苦,一直都想帮她做点什么,闻言便道:“看账也费不了我多少时间。”
姜言意见他坚持,想了想道:“那以后碰上难算的账目,我再找你看。”
虽然只得了她这样一句话,楚言归还是很高兴。
*
姜言意找来的泥瓦匠已经把她家院墙和封府西跨院打通了,改建立了一道垂花门。
姜言意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西跨院大变了样。她救鹦鹉掉下墙头去那会儿,西跨院里除了一颗石榴树,别的什么植株也没有,现在院子里却种了好几树红梅,这显然是封朔的手笔。
屋子里也是一早就被重新布置过的,里面的家具大到桌椅板凳,小到胡毯抱枕都一应俱全,完全是可以直接住人的模样。
给她和楚言归准备的房间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楚言归的房间里,分了里外两间,楚言归睡里间,楚忠夜睡外间,方便照料楚言归。
约莫是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床和书案是挨着的,案头摆着文房四宝,那砚那笔,姜言意一个外行人都看得出绝非凡品。
另一边放着书橱,满满当当全是书,她随便翻看了几本,发现这些书并不是随意塞进书橱里充数的,每一本都很适合楚言归看,还有前人能者身负残疾写的诗集,全无半点颓唐,满满的斗志。
姜言意从前不知道被人放在心尖儿上宠是个什么滋味,这一刻却有些泪流满面的冲动。
以封朔的身份和家底,给一处宅子算不得什么,但他却对她亲人的关心都细致到了这份上。
姐弟二人的房间都设在东厢,她的房间里,封朔也放了一个小书橱,把她之前看的那些讲风俗人情、吃食的游记全摆了过来。
黄梨木的梳妆台上,硕大一面银镜光亮鉴人,几乎能照完她半身。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胭脂水粉,首饰盒子里的珠钗首饰也是琳琅满目,笼箱里应季的衣裳没有十套也有八套,全是最时兴的款式,每一件都是比着她的尺寸做的。
沉香木书案上摆了文房四宝,还有一幅给她练字的字帖。姜言意翻开字帖,发现第一页就写了一行小字:每日练一页字帖,不可惰怠。
不知何时,她已经熟悉他的字迹,看着这行遒劲的瘦金体,她甚至能想象出他运笔时端得笔直的手腕,他看书写字时神情总是很专注,下颚线绷得很紧,满身清贵之气。
姜言意抬手抚过字帖上的字迹,嘴角扬起,眼中却隐隐有了泪意。
她这辈子何德何能,能得这样一个人这般喜欢。
*
冬至这天,西跨院那边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都收拾妥当了,姜言意决定搬过去住。
秋葵死活要挨着姜言意的房间,不肯要西厢的大厢房,反而要了姜言意屋子旁边的耳房,不过虽说是耳房,但也比她们之前住的房间大上不少,姜言意也就随她去了。
之前房间不够,杨岫邴绍一直都是跟楚昌平的其他亲卫住一起,后来又在铺子里用板凳打地铺,现在院子够大了,他们和郭大婶都一道搬进来住。
姜言意原先租的宅子,正好留着当库房。
说是搬家,但西跨院那边什么都有,她们原本的东西也不多,都是些床单被褥之类的,来回几趟就搬完了。
只不过院子大了好几倍,扫雪就变得很累了,好在这差事不用姜言意和秋葵再去亲自动手,杨岫邴绍就把活儿给包揽了。
姜言意去厨房准备煮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古时便有的习俗,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在姜言意原来生活的世界,饺子起源于东汉,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因为主要是为了治疗耳朵上的冻疮所用,便称“饺耳”,形状也做成了半月形,好似耳朵一般。
羊肉在冬季是最滋补的肉食了,姜言意打算做羊肉饺子,与之相配的素菜,最营养的莫过于胡萝卜①。
做饺子皮自然也逃不脱和面这一步,蒸包子的面团要讲究软,做面条的则要稍硬,擀饺子皮的出于两者之间,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就看厨子的了。
不过有个小技巧,揉出来的面团若是不够劲道,可以适当加点盐,提升面团的韧性和筋度。
做馒头的白案师傅嘴边就常挂着一句老话“碱是骨头盐是筋”,小小一个面团子,里头的学问也多得很。
姜言意今晨揉的面团劲道得恰到好处,不需要加盐提筋度。
饧面时,她就开始准备馅儿。
如今郭大婶住进来了,姜言意干什么都有人打下手,她和面时,郭大婶就已经帮忙把羊肉馅剁好,猪肉馅儿也剁了一些,姜言意直接加调料就行。
做羊肉馅的饺子,加点花椒水能有效去除羊肉的膻味,葱姜、料酒、精盐这些自是少不得的,为了增鲜,姜言意还淋了几勺昨夜吊好的高汤,搅拌均匀后倒入香油到馅里锁住水分。
据说羊肉和猪肉按三七分做馅,煮出来的饺子味道会更好,姜言意也调了一碗混合肉馅儿。
胡萝卜她去皮洗净后切成小丁,怕有人不喜欢吃胡萝卜,姜言意特地匀了一些馅儿出来,才把胡萝卜丁混进了羊肉馅里。
饧好的面团遛条切成小段做成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皮就能直接包馅儿,姜言意每次给面皮里舀馅儿时,都是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