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首楞严经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变动。慑惧也。世间王者尚无二语。何况法王亲证而说。故云如所如说。佛有五语。谓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无伪曰真。称理曰实。不变曰如。心境相应曰不诳。悬见未然曰不异也。知时知机应根而说。岂同外道不死矫乱。四种矫乱。至下当辨。此意所明。是非双离。心境俱融。显真妙体无戏论相。故令谛而思惟。不须心辱哀慕三会通二。一文殊旁为请问三。一叙其不悟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大众茫然不知所措。虽闻安慰令谛思惟。智慧不明。罔解所问。文殊智德旁为发机。先叙不悟。后方请示。言二种者。谓于色空之上。辨于精见是与非是之二义也 二出其因由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像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自是是非难明。非谓善根鲜少故此惶悚。畴昔往日也 三为其请问
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像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阿难前云无是见者无非见者。如来一一印许。意令于真法界达无是非。及至魂虑变慑。又嘱汝谛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愍众。请佛明示。此见与缘元是何物。无是非相 二如来正与会通三。一显诸法唯真是非双绝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自住之定即首楞严三昧也。诸法如幻法界一相。起信云。诸佛已离业识。无自他相见。登地已上分证此法。亦如佛见也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 见谓识体。见缘即根。是增上缘。能生识故。所想相即境也。是所缘缘。牵生识故。下文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或可见即是根见缘即境。所想相即识。此根境识即十八界。摄一切尽。即龙树四句中因缘所生法也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根境识。从妄心有。其体元无。如空中华翳病故见。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故空华。此则我说即是空
此见及缘 虽如幻华本无其体。世俗谛中说名根境。即亦名为假名
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诸法无体。不觉故有。不觉即觉。元是菩提。起信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下经亦云。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即亦是中道义也。文殊前问。此诸物像及此见精元是何物等。故佛答云。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此则显一真法界离性离相。圆收诸法无不是如。云何更说是见非见。即洗涤前来缘尘辨见。或见或尘是非之相。若不以三昧遣荡。何能契此一如。故净名息言。意在于此 二引文殊为例二相元无三。一引例二。一问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佛意问云。如汝文殊。是一体性。吾欲于此更立是名为是文殊。复欲于此立一无名为无文殊。为得已否。意显一真体上不立是名不立无相。是即对非以立。无即待有而称。是非有无戏论之见。岂会一真。前约观门无是非相。唯证乃知。若不指事以明。未证如何领解。故托文殊以明一相 二答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先答无是。若立是者。即须对非便有二相。故云则二文殊。次答无无。若立无者即成断灭。将何名为真文殊体。但于真体无是非相。亦不可说真体全无。见之与缘亦复如是。同是一真故无二相也 二合显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此见及缘皆是妄心分别故有。说何为是而更立非。若了法界一相咸是一如。即同文殊无是非相。故云亦复如是 三重喻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本唯一月。未曾有二。病眼不了。二相俄生。既知第二无体。更欲名谁为是月非月 三指妄显真结成得失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想若存。心境难脱。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唯一妙觉湛然周遍。于中更无是相非相。指即是见也。非指即非见也。但文变耳。然文字法师。困于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竞执空华争驰二月攻乎异端。彼我天隔。苟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斯则随顺觉性。云何更容是非是相于其间哉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缘由行相也。周遍无生即是其缘
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婆罗门此云梵志。或净志。投灰等即苦行外道。裸形披发。鞭缠棘刺。五热炙身也。我遍十方者。此外道不知阿赖耶识为界趣生本含藏种子惑润受生。遂计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灭处处受生遍十方界。彼之所说计我行相。似滥真觉。故云有何差别 二自语相违难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毗楞伽此云能种种现。佛于彼山。为大惠菩萨说楞伽经。明诸因缘。破彼外道执自然见。因缘之义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双结请开示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今观觉性。本是无生。离诸虚妄。有似不同楞伽所说。与彼外道自然执见如何分辨。此不知如来随宜说法。在楞伽时。为破外道不了业种熏习感外增上。遂即妄计乌自然黑鹤自然白等。故佛说有因缘。约世间相缘起道理。今此直明一真法性。岂同因缘随他意语耶 二正破二。一牒疑审定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示方便者。约理约事。就喻就境。一一无非显真实性。尚此不了。迷作自然。若是自然必须有体。如何甄别 二就缘推破二。一征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自然之体为何所在。故约四境。以问显体无得 二破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若四境即是... -->>
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变动。慑惧也。世间王者尚无二语。何况法王亲证而说。故云如所如说。佛有五语。谓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无伪曰真。称理曰实。不变曰如。心境相应曰不诳。悬见未然曰不异也。知时知机应根而说。岂同外道不死矫乱。四种矫乱。至下当辨。此意所明。是非双离。心境俱融。显真妙体无戏论相。故令谛而思惟。不须心辱哀慕三会通二。一文殊旁为请问三。一叙其不悟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 大众茫然不知所措。虽闻安慰令谛思惟。智慧不明。罔解所问。文殊智德旁为发机。先叙不悟。后方请示。言二种者。谓于色空之上。辨于精见是与非是之二义也 二出其因由
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像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 自是是非难明。非谓善根鲜少故此惶悚。畴昔往日也 三为其请问
唯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像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阿难前云无是见者无非见者。如来一一印许。意令于真法界达无是非。及至魂虑变慑。又嘱汝谛思惟。深欲令了法界一相。文殊愍众。请佛明示。此见与缘元是何物。无是非相 二如来正与会通三。一显诸法唯真是非双绝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 自住之定即首楞严三昧也。诸法如幻法界一相。起信云。诸佛已离业识。无自他相见。登地已上分证此法。亦如佛见也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 见谓识体。见缘即根。是增上缘。能生识故。所想相即境也。是所缘缘。牵生识故。下文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或可见即是根见缘即境。所想相即识。此根境识即十八界。摄一切尽。即龙树四句中因缘所生法也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此根境识。从妄心有。其体元无。如空中华翳病故见。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故空华。此则我说即是空
此见及缘 虽如幻华本无其体。世俗谛中说名根境。即亦名为假名
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诸法无体。不觉故有。不觉即觉。元是菩提。起信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下经亦云。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即亦是中道义也。文殊前问。此诸物像及此见精元是何物等。故佛答云。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此则显一真法界离性离相。圆收诸法无不是如。云何更说是见非见。即洗涤前来缘尘辨见。或见或尘是非之相。若不以三昧遣荡。何能契此一如。故净名息言。意在于此 二引文殊为例二相元无三。一引例二。一问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佛意问云。如汝文殊。是一体性。吾欲于此更立是名为是文殊。复欲于此立一无名为无文殊。为得已否。意显一真体上不立是名不立无相。是即对非以立。无即待有而称。是非有无戏论之见。岂会一真。前约观门无是非相。唯证乃知。若不指事以明。未证如何领解。故托文殊以明一相 二答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先答无是。若立是者。即须对非便有二相。故云则二文殊。次答无无。若立无者即成断灭。将何名为真文殊体。但于真体无是非相。亦不可说真体全无。见之与缘亦复如是。同是一真故无二相也 二合显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此见及缘皆是妄心分别故有。说何为是而更立非。若了法界一相咸是一如。即同文殊无是非相。故云亦复如是 三重喻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本唯一月。未曾有二。病眼不了。二相俄生。既知第二无体。更欲名谁为是月非月 三指妄显真结成得失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妄想若存。心境难脱。故不能出是非是相。若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唯一妙觉湛然周遍。于中更无是相非相。指即是见也。非指即非见也。但文变耳。然文字法师。困于章句。竟不能通一相一味者。莫不竞执空华争驰二月攻乎异端。彼我天隔。苟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斯则随顺觉性。云何更容是非是相于其间哉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二)
长水沙门子璇集
三破因缘自然疑二。一破自然二。一伸难三。一外计同真难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觉之缘由行相也。周遍无生即是其缘
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婆罗门此云梵志。或净志。投灰等即苦行外道。裸形披发。鞭缠棘刺。五热炙身也。我遍十方者。此外道不知阿赖耶识为界趣生本含藏种子惑润受生。遂计身中有一神我常在不灭处处受生遍十方界。彼之所说计我行相。似滥真觉。故云有何差别 二自语相违难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毗楞伽此云能种种现。佛于彼山。为大惠菩萨说楞伽经。明诸因缘。破彼外道执自然见。因缘之义非是外道所知境故 三双结请开示
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今观觉性。本是无生。离诸虚妄。有似不同楞伽所说。与彼外道自然执见如何分辨。此不知如来随宜说法。在楞伽时。为破外道不了业种熏习感外增上。遂即妄计乌自然黑鹤自然白等。故佛说有因缘。约世间相缘起道理。今此直明一真法性。岂同因缘随他意语耶 二正破二。一牒疑审定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示方便者。约理约事。就喻就境。一一无非显真实性。尚此不了。迷作自然。若是自然必须有体。如何甄别 二就缘推破二。一征
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自然之体为何所在。故约四境。以问显体无得 二破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若四境即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