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弑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月中旬,连绵小雨,渤海之滨,平原至北海的直道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雨中响起,雨幕之中,七八个骑士护着一驾马车艰难地往前行去。

    或许是因为少有人走的因素,这海滨芦苇密布,枯草直接掩上了路面,海风裹挟着阵阵雨点,迅猛地打在车厢上,发出刺耳的敲击声。

    “到前面找个避雨的地方。”明溯掀起帘儿,抬眼望了一眼越来越密集的雨水,高声吩咐了一下,转瞬,一骑士卒飞马而去。

    北海只有两个大城。营陵是前朝北海国的治所,现在的治所则已经迁徙到了据城。

    桃花岛距离营陵不到两百里,本来按照无名的想法,是先入营陵寻访一番,明溯则是认为,据城离东莱更近一些,无名的母亲避难不可能离开家乡太远,估摸应该在东边据城一带。

    二人一阵合计之后,决定直接绕过营陵,先去那据城寻访,若是没有讯息,再顺路返回营陵。

    或许是近乡情怯,离据称越近,无名/ 的心情就越是沉重,一路上不停地抬头望天,两排贝齿紧咬,小脸皱得跟团麻花似的。明溯心疼地将其搂在怀中,心中喟叹一声,却是甚么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只得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头披落的长发。

    汉代女子的发式已发展得非常成熟了,发髻形制可谓千姿百态,名目繁多。总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梳在颅后的垂髻,一种是盘于头顶的高髻。最流行的垂髻是“椎髻”,因其样式与带把的木制棰子十分相似而得名,这种发式主要用于普遍妇女家居。在《后汉书?逸民列傅》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东汉诗人梁鸿,为人高节,娶同县女孟光为妻。在出嫁那天,孟光穿着豪华,装饰入时,不料过门之后,梁鸿七日不予答理。孟光知悟,“乃更为锥髻,着布衣,操作而前”,梁鸿见之大喜,不禁赞曰:“此真梁鸿妻也!。”可见在当时,梳这种发髻是一种贤淑与勤劳的象征。

    汉代另一种流行的垂髻,便是名重一时的“堕马髻”了。汉时的堕马髻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为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因酷似人从马上跌落后发髻松散下垂之状而得名。粗看起来,这种髻式与椎髻比较接近,不过它另在髻中分出一绺头发,朝一侧垂下,给人以发髻松散飘逸之感,这正是堕马髻的基本特征所在。这种发式始于东汉桓帝时,为梁冀之妻孙寿所作,故又有“梁家髻”之称。《后汉书?五行志》中载:“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然,诸夏皆仿效。”可见,这种发式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妖媚的发式,因此流行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

    至于高髻,因其梳起来比较繁索,故多为宫庭嫔妃、官宦小姐所梳。而且,在出席像入庙,祭祀等比较正规的场合时,是一定要梳高髻的。例如汉代命妇在正规场合,多梳剪氂帼、绀缯帼、大手髻等。这里的帼,指的是“巾帼”,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假髻。这种假髻,与一般意义上的假髻有所不同。一般的假髻是在本身头发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假发编成的发髻,而帼则是一种貌似发髻的饰物,多以丝帛、鬃毛等制成假发,内衬金属框架,用时只要套在头上,再以发簪固定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一顶帽子。

    不论是梳高髻还是梳垂髻,汉代妇女多喜爱从髻中留一小绺头发,下垂于颅后,名为“垂髾”,也称“分髾”。前面讲的堕马髻便是如此。“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髾髻”,自然也是如此。

    那宫中出来的刘莹、阿英平素习惯梳绾的便是高髻,其间反绾髻、惊鹄髻、花钗大髻、三环髻、四起大髻、欣愁髻、飞仙髻、九环髻、迎春髻、垂云髻,一天一个新花样,看得人是眼花缭乱,也不知道这两个女子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在头发上。

    蔡琰、胡敏已嫁为人妇,梳挽的自然是传统的椎髻,虽然式样简单,却是十分经久耐看。

    无名本是仿照男子将头发束成一髻,顶于头上,后面身份揭穿之后便是换成了堕马髻。说起这个堕马髻,第一次见到之时,明溯还觉得比较新奇,与束得紧紧的发髻相比,这种蓬松、雍懒的髻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再仔细看看,一个青涩稚嫩的女娃儿头上梳着这么成熟魅惑的发髻,总让人心中不由地会产生一种犯罪的感觉。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