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明传万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士奇、杨浦)对其很看重,之后进侍读学士,按照惯例,不出意外的话,会试过后他便会进入内阁与曹鼐为伴,这也是曹鼐暗自令人举荐张益为副主考的思量之一,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话糙理不糙,想要拨乱反正,只靠他一个人万难成事。
“张侍读,且看看这一份文章。”姚夔眼中泛着血丝,叫住巡视而来的张益,将手中一叠试卷递给他。
张益与姚夔相识,只是此时口头上不宜表现的太过亲密,他闻言接过试卷,先不看试卷,而是笑道:“姚给事,你才学不下于吾,此卷有何异处令你不能决断?”
姚夔是严州府桐庐人,性情耿直有才华,乃是正统七年进士第一,后迁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深受英宗朱祁镇嘉许,多见采纳,此时也不过三十多岁,却因‘科第有学行’而充任此次会试同考官,他听张益发问,伸手锤了锤后腰,一边舒展筋骨一边说道:“此文清而不薄,新而不尖,立意新颖,可望庾信脊背。”
“哦?”张益略微有些讶然,庾信他自然知道是谁,那是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大家,唐代杜甫曾以‘清新、老成’评价庾信的诗文,姚夔如此评价此文,张益不禁也起了好奇心。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这篇四书义的题目乃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张益对此谙熟于心,等他看完此篇文章之后,沉默片刻后方才说道:“此文立意深远,发人深省,乃是不可多得的佳文,只是这字……只能算是中下,若是以老夫来看,可入此次会试前二十之列,却不知做此文者乃是何人。”
此时试卷已经糊名,考生姓名谁也不知道,姚夔闻言才笑道:“下官早已对此有过推测,此人字里行间针砭时弊,有一股奋发之气,只是却又笔力凝实,颇为老成,不像是年轻人的手笔,下官推测此人年纪应在三十至四十之间。”
张益颔首,颇为认同姚夔的推测,不过随即他却横眉立目,道:“偷懒耍滑也能想出此等办法,姚给事也不简单呐。”
姚夔轻笑一声,他如今负责阅卷,每日只能休息三个时辰,今日阅卷多半日,早已疲乏不堪,恰逢看到一篇好文章,灵机一动便喊住张益,借着说话的功夫狠狠的伸了几个懒腰,缓解了些许疲乏。
二月十七日,曹鼐与礼部尚书胡濙坐在大堂正中,副主考张益、各同考官与诸多辅助官员分列左右,今日会试最后的名次便要定出来,之后给内阁传抄一份,第二日便要放榜。
曹鼐与胡濙依序看着由十六名同考官们预选出来的‘草榜’,看了半天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便道:“对号吧。”
草榜拟成后,由主考官和礼部知贡举官主持,将拟定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本卷”进行“对号”,编号不对者弃而不取。
胡濙乃是四朝元老,若是算上建文帝,那便是五朝元老,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久经宦海,地位尊崇,原本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对他来说算是个养老的职位,就算会试最后要礼部来人做见证,也完全可以让下面的侍郎来,只是曹鼐生怕此次会试被王振一系的大臣给搅和了,多次请求之下才将胡濙这位大佬请来坐镇,因为他知道胡濙不怵王振,而且生性正直,不会与王振同流合污。
同考官们手脚麻利的将‘朱卷’与考生的‘本卷’一一对照,到最后打开弥封,将考中的考生姓名誊抄下来,最后才呈给曹鼐与胡濙阅览。
胡濙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眯缝着眼睛打着瞌睡,曹鼐也不以为意,在一旁与张益以及众多同考官商议片刻,方才定下了最后的名次。
“咦?”
总算走到最后一步了,曹鼐松了一口气,正要吩咐人将中试的考生信息誊抄在榜上,听到张益的声音后心中一跳,忙问道:“何事?”
张益伸手指了指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苦笑道:“曹公,未想此次会试竟然出了一个妖孽,年仅十八岁便与众多举子并列杏榜。”
曹鼐闻言又看了看名单,这才看到第十八名那里写着,赵彦,直隶真定府深州人,宣德五年生人……如今乃是正统十三年,可不正好是十八岁!
杨士奇、杨浦)对其很看重,之后进侍读学士,按照惯例,不出意外的话,会试过后他便会进入内阁与曹鼐为伴,这也是曹鼐暗自令人举荐张益为副主考的思量之一,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话糙理不糙,想要拨乱反正,只靠他一个人万难成事。
“张侍读,且看看这一份文章。”姚夔眼中泛着血丝,叫住巡视而来的张益,将手中一叠试卷递给他。
张益与姚夔相识,只是此时口头上不宜表现的太过亲密,他闻言接过试卷,先不看试卷,而是笑道:“姚给事,你才学不下于吾,此卷有何异处令你不能决断?”
姚夔是严州府桐庐人,性情耿直有才华,乃是正统七年进士第一,后迁吏科给事中,陈时政八事,深受英宗朱祁镇嘉许,多见采纳,此时也不过三十多岁,却因‘科第有学行’而充任此次会试同考官,他听张益发问,伸手锤了锤后腰,一边舒展筋骨一边说道:“此文清而不薄,新而不尖,立意新颖,可望庾信脊背。”
“哦?”张益略微有些讶然,庾信他自然知道是谁,那是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大家,唐代杜甫曾以‘清新、老成’评价庾信的诗文,姚夔如此评价此文,张益不禁也起了好奇心。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这篇四书义的题目乃是‘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张益对此谙熟于心,等他看完此篇文章之后,沉默片刻后方才说道:“此文立意深远,发人深省,乃是不可多得的佳文,只是这字……只能算是中下,若是以老夫来看,可入此次会试前二十之列,却不知做此文者乃是何人。”
此时试卷已经糊名,考生姓名谁也不知道,姚夔闻言才笑道:“下官早已对此有过推测,此人字里行间针砭时弊,有一股奋发之气,只是却又笔力凝实,颇为老成,不像是年轻人的手笔,下官推测此人年纪应在三十至四十之间。”
张益颔首,颇为认同姚夔的推测,不过随即他却横眉立目,道:“偷懒耍滑也能想出此等办法,姚给事也不简单呐。”
姚夔轻笑一声,他如今负责阅卷,每日只能休息三个时辰,今日阅卷多半日,早已疲乏不堪,恰逢看到一篇好文章,灵机一动便喊住张益,借着说话的功夫狠狠的伸了几个懒腰,缓解了些许疲乏。
二月十七日,曹鼐与礼部尚书胡濙坐在大堂正中,副主考张益、各同考官与诸多辅助官员分列左右,今日会试最后的名次便要定出来,之后给内阁传抄一份,第二日便要放榜。
曹鼐与胡濙依序看着由十六名同考官们预选出来的‘草榜’,看了半天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便道:“对号吧。”
草榜拟成后,由主考官和礼部知贡举官主持,将拟定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本卷”进行“对号”,编号不对者弃而不取。
胡濙乃是四朝元老,若是算上建文帝,那便是五朝元老,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久经宦海,地位尊崇,原本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对他来说算是个养老的职位,就算会试最后要礼部来人做见证,也完全可以让下面的侍郎来,只是曹鼐生怕此次会试被王振一系的大臣给搅和了,多次请求之下才将胡濙这位大佬请来坐镇,因为他知道胡濙不怵王振,而且生性正直,不会与王振同流合污。
同考官们手脚麻利的将‘朱卷’与考生的‘本卷’一一对照,到最后打开弥封,将考中的考生姓名誊抄下来,最后才呈给曹鼐与胡濙阅览。
胡濙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眯缝着眼睛打着瞌睡,曹鼐也不以为意,在一旁与张益以及众多同考官商议片刻,方才定下了最后的名次。
“咦?”
总算走到最后一步了,曹鼐松了一口气,正要吩咐人将中试的考生信息誊抄在榜上,听到张益的声音后心中一跳,忙问道:“何事?”
张益伸手指了指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苦笑道:“曹公,未想此次会试竟然出了一个妖孽,年仅十八岁便与众多举子并列杏榜。”
曹鼐闻言又看了看名单,这才看到第十八名那里写着,赵彦,直隶真定府深州人,宣德五年生人……如今乃是正统十三年,可不正好是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