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汉儿不为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柳州,南门码头东边安了好大一片营地,准备前往安南的两个镇一万多士兵被安置于此。不远处的柳州大东校场上,刚刚招募的两镇狼兵正在军官的指挥下进行着队列训练。狼兵多是壮人,只少数汉人和土人,除熟壮土官外,几乎都不识字,因此为了教会这些狼兵基本步操队形,军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最后依旧是棍棒教育起效果。
码头这边异常忙碌,停在码头上的几十艘大船正在不断往岸上运粮,这批军粮有一部分是从南宁、浔州等地调来,余下都是从肇庆水运而来。因为人力短缺,广西又经兵灾,青壮劳力极度匮乏,故广西巡抚衙门体恤民力,不征役夫,只使清军降兵和军中辅兵从事物资搬运,百姓则忙于春耕,此举让太平军在广西残存十数万百姓中口碑甚好,很得民心。
一千多南宁和梧州投降的清军绿营兵在码头上费劲搬运粮食,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江风吹来却又有些冷。虽说这活苦,不过降兵们也没多少怨言,至少,太平军没有杀他们,还让他们能够吃饱。活干完了,表现好的还能转作正兵,如此待遇,他们做梦都能笑醒,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码头边修了一排房屋,只是用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草,修的颇是简单,平日主要是让干活的降兵休息吃饭用。若遇风雨天,则用来存放来不及运到城中的物资,如粮食和火药等。
这排房屋最靠江边的一间修的倒是比其它屋子大些,屋内也不是空荡荡,而是桌椅条凳俱全。八仙桌上摆了不少茶碗,几个穿着火红军服的太平军官正围坐在那,一边喝着冷了的茶水,一边聊着前些日子的大战及征安南的事情。
门边上,从第五镇将位子上高升为远征军都督的赵自强“吧嗒吧嗒”抽着水烟,他始终闭着眼睛享受烟气给他带来的云山雾照感觉,对于部下们所说之事,他只是听在耳中,却不开口发表任何看法。尤其是部下说安南的事情,他更是理都不理,或者说,他胸有成竹,因为他怀中可是放着本册子,那册子有六十多页,是大帅命人专门整理出来送给他的。大帅对他说的明白,你到安南之后只要按这册子上的一条条去办,那么你这安南王肯定是能做定了的,甚至于你想做安南的太上皇都行。
安南王?太上皇?
赵自强嘴角露出微笑,很是惬意的将水烟袋敲了一敲,然后叼在嘴边悠然神往大帅给他许出的美好前景。不时又想,安南的女人却不知道长的如何。
.........
对于高升为远征军都督这件事,在部下们眼里,赵都督的表现可真是荣辱不惊。事实上,赵自强也的确表现的波澜不惊,不喜也不怒,接到调令后便开始准备南下的事情,而对调令本身,他是什么态度,他却从来没有在部下面前表露过。
卢光祖曾私下问过赵自强,大帅让董常清带给他的那封信上到底说什么,是不是邵九公参劾的事让大帅很不满,这才明升实降,借着讨安南的名义将赵自强调离广西。赵自强却笑着岔开此事,根本不提。卢光祖碰了个没趣,加上自己也升了官,想想便也没再问。左右安南就在广西边上,又不是远隔万里,这辈子再也不能回大明来,讨安南就讨安南吧。
接到调令后,赵自强便和于世忠做了交接,领着自己可以带走的镇卫及一些允许调走的将领直接进了柳州城等侯水师过来接他们启程。
安南人背盟弃信,叛乱大明,擅扣大明官兵,太平军即日成立讨安南军,又称太平远征军。因征安南为国战,故远征军主将升格为都督,等同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实际指挥远征全军,并对征安南负全责。
经周士相提名,第五镇将赵自强因广西战功高升远征军都督一职,副都督由第五镇副将卢光祖出任。
远征军为陆军两镇并水师一营。陆军两镇分别为重建的第十一镇,新建的第十二镇。第十一镇兵员组成除本镇残兵余,另调梧州、浔州、南宁三地原清军降兵组成。全镇三营兵制,总兵员7575人。第十二镇同样为三营兵制,以第五镇所俘及归降清军组成。
第十一镇镇将由原第五镇副将、同时出任远征军副都督的卢光祖兼任,副将由原第五镇乙旅旅校胡明义出任;第十二镇镇将由原炮镇副将牛根生出任,副将则由原第十一镇乙旅旅校张月出任。两镇旅校、营尉各职则由广西战事中表现出色的百户、千户出任。具体人选由广西巡抚衙门报备军帅府广西战事功绩薄升任。
赵自强高升之后空缺的第五镇镇将由原丙旅旅校于世忠出任。同时新编狼兵两镇,分别定编为第十三镇、第十四镇。第十三镇镇将以原平南藩下汉军都统尚可远出任,第十四镇镇将则由原靖南藩下汉军都统耿仲德出任。此举表明原平南藩下、靖南藩下汉军降将开始得到周士相重用,也意味着平南、靖南藩下汉军降将真正融入太平军系统之中。
耿仲德没有随军西征,而是一直留在广州的兵备讲习所以副提督名义主持所里事务,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被周士相任命为第十四镇的镇将,因为他来广西一方面是将最新结业的120名军官学员带来广西充实新建狼兵两镇,另一方面则是来报丧的。
靖南王耿继茂死了,染病身死。
.........
昨天晚上九点多接到电话,亲戚家打成一团,17岁的儿子把娘打了,把家里给砸了。一众亲戚呆到两点多,我三点多回的家,看到书评朋友在骂,知道理亏,昨天只更了七千字,所以在书评发了个贴稍作解释。当然,说这些没用,关键还是能不能保证多。(未完待续。)
柳州,南门码头东边安了好大一片营地,准备前往安南的两个镇一万多士兵被安置于此。不远处的柳州大东校场上,刚刚招募的两镇狼兵正在军官的指挥下进行着队列训练。狼兵多是壮人,只少数汉人和土人,除熟壮土官外,几乎都不识字,因此为了教会这些狼兵基本步操队形,军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最后依旧是棍棒教育起效果。
码头这边异常忙碌,停在码头上的几十艘大船正在不断往岸上运粮,这批军粮有一部分是从南宁、浔州等地调来,余下都是从肇庆水运而来。因为人力短缺,广西又经兵灾,青壮劳力极度匮乏,故广西巡抚衙门体恤民力,不征役夫,只使清军降兵和军中辅兵从事物资搬运,百姓则忙于春耕,此举让太平军在广西残存十数万百姓中口碑甚好,很得民心。
一千多南宁和梧州投降的清军绿营兵在码头上费劲搬运粮食,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江风吹来却又有些冷。虽说这活苦,不过降兵们也没多少怨言,至少,太平军没有杀他们,还让他们能够吃饱。活干完了,表现好的还能转作正兵,如此待遇,他们做梦都能笑醒,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码头边修了一排房屋,只是用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草,修的颇是简单,平日主要是让干活的降兵休息吃饭用。若遇风雨天,则用来存放来不及运到城中的物资,如粮食和火药等。
这排房屋最靠江边的一间修的倒是比其它屋子大些,屋内也不是空荡荡,而是桌椅条凳俱全。八仙桌上摆了不少茶碗,几个穿着火红军服的太平军官正围坐在那,一边喝着冷了的茶水,一边聊着前些日子的大战及征安南的事情。
门边上,从第五镇将位子上高升为远征军都督的赵自强“吧嗒吧嗒”抽着水烟,他始终闭着眼睛享受烟气给他带来的云山雾照感觉,对于部下们所说之事,他只是听在耳中,却不开口发表任何看法。尤其是部下说安南的事情,他更是理都不理,或者说,他胸有成竹,因为他怀中可是放着本册子,那册子有六十多页,是大帅命人专门整理出来送给他的。大帅对他说的明白,你到安南之后只要按这册子上的一条条去办,那么你这安南王肯定是能做定了的,甚至于你想做安南的太上皇都行。
安南王?太上皇?
赵自强嘴角露出微笑,很是惬意的将水烟袋敲了一敲,然后叼在嘴边悠然神往大帅给他许出的美好前景。不时又想,安南的女人却不知道长的如何。
.........
对于高升为远征军都督这件事,在部下们眼里,赵都督的表现可真是荣辱不惊。事实上,赵自强也的确表现的波澜不惊,不喜也不怒,接到调令后便开始准备南下的事情,而对调令本身,他是什么态度,他却从来没有在部下面前表露过。
卢光祖曾私下问过赵自强,大帅让董常清带给他的那封信上到底说什么,是不是邵九公参劾的事让大帅很不满,这才明升实降,借着讨安南的名义将赵自强调离广西。赵自强却笑着岔开此事,根本不提。卢光祖碰了个没趣,加上自己也升了官,想想便也没再问。左右安南就在广西边上,又不是远隔万里,这辈子再也不能回大明来,讨安南就讨安南吧。
接到调令后,赵自强便和于世忠做了交接,领着自己可以带走的镇卫及一些允许调走的将领直接进了柳州城等侯水师过来接他们启程。
安南人背盟弃信,叛乱大明,擅扣大明官兵,太平军即日成立讨安南军,又称太平远征军。因征安南为国战,故远征军主将升格为都督,等同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实际指挥远征全军,并对征安南负全责。
经周士相提名,第五镇将赵自强因广西战功高升远征军都督一职,副都督由第五镇副将卢光祖出任。
远征军为陆军两镇并水师一营。陆军两镇分别为重建的第十一镇,新建的第十二镇。第十一镇兵员组成除本镇残兵余,另调梧州、浔州、南宁三地原清军降兵组成。全镇三营兵制,总兵员7575人。第十二镇同样为三营兵制,以第五镇所俘及归降清军组成。
第十一镇镇将由原第五镇副将、同时出任远征军副都督的卢光祖兼任,副将由原第五镇乙旅旅校胡明义出任;第十二镇镇将由原炮镇副将牛根生出任,副将则由原第十一镇乙旅旅校张月出任。两镇旅校、营尉各职则由广西战事中表现出色的百户、千户出任。具体人选由广西巡抚衙门报备军帅府广西战事功绩薄升任。
赵自强高升之后空缺的第五镇镇将由原丙旅旅校于世忠出任。同时新编狼兵两镇,分别定编为第十三镇、第十四镇。第十三镇镇将以原平南藩下汉军都统尚可远出任,第十四镇镇将则由原靖南藩下汉军都统耿仲德出任。此举表明原平南藩下、靖南藩下汉军降将开始得到周士相重用,也意味着平南、靖南藩下汉军降将真正融入太平军系统之中。
耿仲德没有随军西征,而是一直留在广州的兵备讲习所以副提督名义主持所里事务,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被周士相任命为第十四镇的镇将,因为他来广西一方面是将最新结业的120名军官学员带来广西充实新建狼兵两镇,另一方面则是来报丧的。
靖南王耿继茂死了,染病身死。
.........
昨天晚上九点多接到电话,亲戚家打成一团,17岁的儿子把娘打了,把家里给砸了。一众亲戚呆到两点多,我三点多回的家,看到书评朋友在骂,知道理亏,昨天只更了七千字,所以在书评发了个贴稍作解释。当然,说这些没用,关键还是能不能保证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