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子远见卓识,其余皇子远远不及,但与此同时他的庶务水平又差得令人发指。
丈夫这股目下无尘的劲头儿,太子妃都没什么好办法,只盼他能在吃亏摔跟头之后能早些醒悟,不过目前看来,已经有了点儿不错的苗头了。
前世的自己为人处事与眼光见识都还稚嫩,也不善于揣摩人心。夫妻俩前世也曾有过你侬我侬的甜蜜时光,可惜她十余年无子,太子的姬妾们先后生了几个儿子,这才让夫妻关系逐渐转淡,之后没几年她也郁郁而终了。
之后的事情自然也就一无所知了。没了母亲和妻子的安抚与劝解,太子与圣上父子的误解与心结当真越积越深,直到太子一头撞进了牛角尖儿再也出不来,最后竟与心腹谋逆,才让圣上忍无可忍又心痛不已地废去。
不过如今的太子还是圣上的乖儿子,骄傲直率,却不失真性情。
圣上更是看得明白:太子乃是诸皇子之中品行最好的一个。虽说正人君子未必坐得稳皇位,但不犯上不欺下的太子却能令绝大多数人安心。
父皇的器重和爱护,太子自然感受得到,他因为宗室跋扈以及弟弟们逐渐紧逼而恼怒在心,可平时却还称得上平和冷静。
而刚刚媳妇短短一句话,还真点醒了太子:这可不就是“开源”之道?
哄睡了媳妇,看够了小儿子,再逗一逗已经会挤几个单字出来的大儿子,太子便回书房奋笔疾书去了:有了好主意,他得先理清思路,写个大致的方略。
话说,当年太祖爷分封功臣的时候,只有三位王爷因为功高且救过太祖爷的性命而得了封地,其中又因忠义王为了太祖爷折了两个嫡子的性命,而得了西北一块极为富庶的地盘,与之对比的便是另两位王爷则坐镇西南去了。
不过,当年西北与西南三块封地均是紧邻边境,都有觊觎本朝的外敌,三位王爷固然得了分封,却在不时的战事侵扰下,极难形成割据之势。
太祖爷打算得挺周全,但到了太宗皇帝继位,这好经可就念歪了。太宗皇帝是个守成明君,但总是怵头打仗。
忠义王坐守边关,两次三番向太宗皇帝要银钱要粮草要兵器铠甲,因为西北确然战事不断,他的要求自然也没落空。有这样一笔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大进项,忠义王可不就成了西北的无冕之王。
西南两位王爷见状,自然也有模有样,不说狮子大开口,也让太宗皇帝异常不快,可再不快又能如何,只能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搬空了各地不少库房。
好在太宗皇帝在位十余年便驾崩了,今上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不再像他爹一样对三位藩王予取予求。
太宗皇帝是位治国好手,可今上在治国上也许就是中上水平,但治军的本事……可是罕有敌手的。
荣国公贾代善私下里还跟他媳妇感慨过:圣上在带兵打仗、知人善任上还在太祖爷之上。这话当然也经过史令仪的“小纸条”,一路顺畅地落到了太子妃手里。
不过这短短一封里还有荣国公另外一句话,让史令仪稍微修改了一下,太子妃看后也深以为然,这也是她并不怎么避讳给丈夫出主意的主要原因:圣上英明,太子必然活得辛苦,可太子的大幸便是圣上胸襟宽广,且这份气量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不过太子身边詹事们皆是圣上亲自挑选,方正有余……馊主意硬是没人敢出,太子妃在睡过去之前还在思量,怎么再引导一下丈夫往“邪门歪道”上偏一偏呢?不懂阴谋诡计的太子可不是个合格的太子呀。
因为前世经历,太子妃对将来也免不了担忧,却并不急迫。此时,房里燃起香料,太子妃便在这淡雅安神的香气中渐渐睡熟,连一刻钟之后宫女们的惊慌与呼喊也一概没听见。
太子妃产后竟出了大红!
太后与圣上齐齐惊动,太医们忙活了一整晚,才由院使委婉地禀告:太子妃须得小心将养,否则于生育有碍。太后与圣上听了,暗中松了口气,太子妃已给太子添了两个嫡子,就算不生也没什么。
这些太子妃全不知道,她醒来时已是天色大亮,刚想开口唤人,只觉嗓子干痛得几乎发不出声音,下半身更是没什么感觉,她立即猜到发生了什么,旋即又颇感侥幸……稀里糊涂地渡过了大劫嘛。
偏巧一直在边上守着的太子听见动静,撩开床帐,映入眼帘的正是他媳妇没心没肺的笑容。他先是狂喜,之后便有些不是滋味儿:我这么担心你!于是脸色就不那么美妙了,“醒了?”
太子妃眨了眨眼,丈夫如今的神情堪称“薄怒轻嗔”,她顿觉有趣,看着丈夫微肿的眼皮,“又哭了?”声音沙哑无比,却还让人听得清楚。
太子此刻打不出手,反驳也出不得口,只得道:“你快省点力气吧。”
自此,太子妃安心卧床休养,而东宫宫务自然也落到了元春手中。
话说元春生了太子的庶长女,自己并未晋位,可她的父亲甄应嘉却升了官,做了五品郎中。元春出身虽然也不算出色,却比太子其余姬妾强了不少,自然见识也远远超过她们。
太子姬妾们本想借着太子妃静养之际,奋力表现,好争取得育皇孙,谁知甄良媛初掌权,规矩上竟比太子妃还要严格:闲逛时偶遇太子这种事儿真是不用想了!众人暗中抱怨、恼怒却拿甄元春没什么法子。
元春也算是看得透彻,出身、才华、宠爱、子嗣这四样她全都没法跟太子妃相提并论,她自觉只要奉承好太子与太子妃,她和女儿将来总归差不了,没准儿还能有机会在数年之后再给太子添个小儿子呢。
太子妃什么想法元春不知道,只是她此番作为的确让太子颇为满意。以往太子在一个月中,到元春那儿也不过三四次,如今为酬其辛劳,太子每隔三五天便会过来坐坐,看看女儿,也和她说说话。
不止如此,代掌东宫宫务自然免不了听说些隐秘的消息。“军饷吃紧,圣上和太子便想拿几个大商户做些文章”这条消息便是其中之一,元春当时便是心肝乱跳,而宝钗脸色苍白得好似没了至亲。
其实圣上与太子的本意乃是先整治了那些私贩盐铁到关外的奸商——比起粮食,北狄更缺盐铁。
此事虽然牵连不小,却不会有什么人明目张胆地反对——能征善战、牢牢掌握二十万精锐禁军的圣上就是这样霸气,都已经占足了道理,那么不服就杀。
元春和宝钗却心思敏感,又想得太多:金陵四家贾史王薛再加一个甄家,依旧联络有亲互为臂助,可是真正亲厚的是贾史两府,以及甄王薛三家。
薛家这些年,难免经手若干见不得光的货物和银钱。甄王两家可没少“笑纳”薛家的厚礼……
却说甄家正院,王夫人正襟危坐,眼前亲生儿子宝玉还嬉笑,全然不将母亲的教训放在心上:逃课罢了,又不是头一回。只要说几句笑话母亲开了脸,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至于偷偷告状的庶弟环儿,甄宝玉也不怎么怨恨:这个庶弟和他话都说不上几句,长得又不好看,他一向都不甚在意。
果不其然,王夫人还没说上几句,便让亲生儿子逗了个无可奈何,“仔细老爷知道,回来捶你。”
宝玉还笑着撒娇道:“太太救我。”
儿子生得一表人才,又伶俐聪慧,出身亦拿得出手:父亲为官,亲姐乃是太子良媛,正该让元春仔细打听一番,为儿子定下一桩好亲事,王夫人这般琢磨着,双手更是不停摩挲儿子的脸蛋。
母子正其乐融融,不妨跟前大丫头进门,先行了礼便匆匆走至王夫人身前,低声道:“大姑娘托人送来的。”说着,便把折得整整齐齐的密信恭敬地交给了王夫人。
王夫人自从嫁进甄家,也用心读了几本书,不提学问如何,至少不必再找人给她念信了。信上寥寥数语,王夫人几眼便扫了个究竟,面上瞬间僵硬,而持信的双手都有些微的颤抖。
甄宝玉大惊,却也知道分寸,并没贸然上前,“太太?”
王夫人抚着胸口,吩咐道:“去请老爷来。”
甄应嘉到来的时候,甄宝玉早跑得没了影儿,他径直进门,妻子青白的脸色让他一怔,“怎么了?”
王夫人没答话,其实她是忧心忡忡得不知如何开口了:她和甄应嘉也算夫妻相得,闲来无事常听丈夫说些官场轶事,自家... -->>
太子远见卓识,其余皇子远远不及,但与此同时他的庶务水平又差得令人发指。
丈夫这股目下无尘的劲头儿,太子妃都没什么好办法,只盼他能在吃亏摔跟头之后能早些醒悟,不过目前看来,已经有了点儿不错的苗头了。
前世的自己为人处事与眼光见识都还稚嫩,也不善于揣摩人心。夫妻俩前世也曾有过你侬我侬的甜蜜时光,可惜她十余年无子,太子的姬妾们先后生了几个儿子,这才让夫妻关系逐渐转淡,之后没几年她也郁郁而终了。
之后的事情自然也就一无所知了。没了母亲和妻子的安抚与劝解,太子与圣上父子的误解与心结当真越积越深,直到太子一头撞进了牛角尖儿再也出不来,最后竟与心腹谋逆,才让圣上忍无可忍又心痛不已地废去。
不过如今的太子还是圣上的乖儿子,骄傲直率,却不失真性情。
圣上更是看得明白:太子乃是诸皇子之中品行最好的一个。虽说正人君子未必坐得稳皇位,但不犯上不欺下的太子却能令绝大多数人安心。
父皇的器重和爱护,太子自然感受得到,他因为宗室跋扈以及弟弟们逐渐紧逼而恼怒在心,可平时却还称得上平和冷静。
而刚刚媳妇短短一句话,还真点醒了太子:这可不就是“开源”之道?
哄睡了媳妇,看够了小儿子,再逗一逗已经会挤几个单字出来的大儿子,太子便回书房奋笔疾书去了:有了好主意,他得先理清思路,写个大致的方略。
话说,当年太祖爷分封功臣的时候,只有三位王爷因为功高且救过太祖爷的性命而得了封地,其中又因忠义王为了太祖爷折了两个嫡子的性命,而得了西北一块极为富庶的地盘,与之对比的便是另两位王爷则坐镇西南去了。
不过,当年西北与西南三块封地均是紧邻边境,都有觊觎本朝的外敌,三位王爷固然得了分封,却在不时的战事侵扰下,极难形成割据之势。
太祖爷打算得挺周全,但到了太宗皇帝继位,这好经可就念歪了。太宗皇帝是个守成明君,但总是怵头打仗。
忠义王坐守边关,两次三番向太宗皇帝要银钱要粮草要兵器铠甲,因为西北确然战事不断,他的要求自然也没落空。有这样一笔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大进项,忠义王可不就成了西北的无冕之王。
西南两位王爷见状,自然也有模有样,不说狮子大开口,也让太宗皇帝异常不快,可再不快又能如何,只能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搬空了各地不少库房。
好在太宗皇帝在位十余年便驾崩了,今上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不再像他爹一样对三位藩王予取予求。
太宗皇帝是位治国好手,可今上在治国上也许就是中上水平,但治军的本事……可是罕有敌手的。
荣国公贾代善私下里还跟他媳妇感慨过:圣上在带兵打仗、知人善任上还在太祖爷之上。这话当然也经过史令仪的“小纸条”,一路顺畅地落到了太子妃手里。
不过这短短一封里还有荣国公另外一句话,让史令仪稍微修改了一下,太子妃看后也深以为然,这也是她并不怎么避讳给丈夫出主意的主要原因:圣上英明,太子必然活得辛苦,可太子的大幸便是圣上胸襟宽广,且这份气量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不过太子身边詹事们皆是圣上亲自挑选,方正有余……馊主意硬是没人敢出,太子妃在睡过去之前还在思量,怎么再引导一下丈夫往“邪门歪道”上偏一偏呢?不懂阴谋诡计的太子可不是个合格的太子呀。
因为前世经历,太子妃对将来也免不了担忧,却并不急迫。此时,房里燃起香料,太子妃便在这淡雅安神的香气中渐渐睡熟,连一刻钟之后宫女们的惊慌与呼喊也一概没听见。
太子妃产后竟出了大红!
太后与圣上齐齐惊动,太医们忙活了一整晚,才由院使委婉地禀告:太子妃须得小心将养,否则于生育有碍。太后与圣上听了,暗中松了口气,太子妃已给太子添了两个嫡子,就算不生也没什么。
这些太子妃全不知道,她醒来时已是天色大亮,刚想开口唤人,只觉嗓子干痛得几乎发不出声音,下半身更是没什么感觉,她立即猜到发生了什么,旋即又颇感侥幸……稀里糊涂地渡过了大劫嘛。
偏巧一直在边上守着的太子听见动静,撩开床帐,映入眼帘的正是他媳妇没心没肺的笑容。他先是狂喜,之后便有些不是滋味儿:我这么担心你!于是脸色就不那么美妙了,“醒了?”
太子妃眨了眨眼,丈夫如今的神情堪称“薄怒轻嗔”,她顿觉有趣,看着丈夫微肿的眼皮,“又哭了?”声音沙哑无比,却还让人听得清楚。
太子此刻打不出手,反驳也出不得口,只得道:“你快省点力气吧。”
自此,太子妃安心卧床休养,而东宫宫务自然也落到了元春手中。
话说元春生了太子的庶长女,自己并未晋位,可她的父亲甄应嘉却升了官,做了五品郎中。元春出身虽然也不算出色,却比太子其余姬妾强了不少,自然见识也远远超过她们。
太子姬妾们本想借着太子妃静养之际,奋力表现,好争取得育皇孙,谁知甄良媛初掌权,规矩上竟比太子妃还要严格:闲逛时偶遇太子这种事儿真是不用想了!众人暗中抱怨、恼怒却拿甄元春没什么法子。
元春也算是看得透彻,出身、才华、宠爱、子嗣这四样她全都没法跟太子妃相提并论,她自觉只要奉承好太子与太子妃,她和女儿将来总归差不了,没准儿还能有机会在数年之后再给太子添个小儿子呢。
太子妃什么想法元春不知道,只是她此番作为的确让太子颇为满意。以往太子在一个月中,到元春那儿也不过三四次,如今为酬其辛劳,太子每隔三五天便会过来坐坐,看看女儿,也和她说说话。
不止如此,代掌东宫宫务自然免不了听说些隐秘的消息。“军饷吃紧,圣上和太子便想拿几个大商户做些文章”这条消息便是其中之一,元春当时便是心肝乱跳,而宝钗脸色苍白得好似没了至亲。
其实圣上与太子的本意乃是先整治了那些私贩盐铁到关外的奸商——比起粮食,北狄更缺盐铁。
此事虽然牵连不小,却不会有什么人明目张胆地反对——能征善战、牢牢掌握二十万精锐禁军的圣上就是这样霸气,都已经占足了道理,那么不服就杀。
元春和宝钗却心思敏感,又想得太多:金陵四家贾史王薛再加一个甄家,依旧联络有亲互为臂助,可是真正亲厚的是贾史两府,以及甄王薛三家。
薛家这些年,难免经手若干见不得光的货物和银钱。甄王两家可没少“笑纳”薛家的厚礼……
却说甄家正院,王夫人正襟危坐,眼前亲生儿子宝玉还嬉笑,全然不将母亲的教训放在心上:逃课罢了,又不是头一回。只要说几句笑话母亲开了脸,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至于偷偷告状的庶弟环儿,甄宝玉也不怎么怨恨:这个庶弟和他话都说不上几句,长得又不好看,他一向都不甚在意。
果不其然,王夫人还没说上几句,便让亲生儿子逗了个无可奈何,“仔细老爷知道,回来捶你。”
宝玉还笑着撒娇道:“太太救我。”
儿子生得一表人才,又伶俐聪慧,出身亦拿得出手:父亲为官,亲姐乃是太子良媛,正该让元春仔细打听一番,为儿子定下一桩好亲事,王夫人这般琢磨着,双手更是不停摩挲儿子的脸蛋。
母子正其乐融融,不妨跟前大丫头进门,先行了礼便匆匆走至王夫人身前,低声道:“大姑娘托人送来的。”说着,便把折得整整齐齐的密信恭敬地交给了王夫人。
王夫人自从嫁进甄家,也用心读了几本书,不提学问如何,至少不必再找人给她念信了。信上寥寥数语,王夫人几眼便扫了个究竟,面上瞬间僵硬,而持信的双手都有些微的颤抖。
甄宝玉大惊,却也知道分寸,并没贸然上前,“太太?”
王夫人抚着胸口,吩咐道:“去请老爷来。”
甄应嘉到来的时候,甄宝玉早跑得没了影儿,他径直进门,妻子青白的脸色让他一怔,“怎么了?”
王夫人没答话,其实她是忧心忡忡得不知如何开口了:她和甄应嘉也算夫妻相得,闲来无事常听丈夫说些官场轶事,自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