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大隋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16
萧琮本是梁国后主,自从当年归顺了大隋,一贯是得过且过,既然隋文帝不愿采纳谏言,便不再强辩。左仆射苏威是当朝首辅,见太子主张兴儒,萧琮主张兴佛,装出深沉,便不做吱声。
佛家和儒家,究竟哪边学说更适合江南,百官也低头不吟,一片寂然。只听隋文帝道:“朕觉得佛教是慈悲为怀,儒家学说也是教人向善,既然都是好事,不如鼓励百姓弃佛学儒,教化天下,岂不更好?”
天子金口玉言,众人一看隋文帝支持减佛兴儒,其余百官也纷纷响应。跟百官相比,莒国公萧琮毕竟是个江南人,观点又十分孤立,既然百官都顺着隋文帝说,萧琮也不敢再硬谏。隋文帝颇为得意:“朕命苏威署理教化江南之事,调集礼部、民部、工部大臣,撤庙兴学,减僧还俗。”
“遵旨。”苏威道。
退朝之后,太子杨勇陪着隋文帝便回了宫,平定陈国异常顺利,隋文帝是龙颜大悦,十分高兴,太子杨勇旁边斜眼瞅着隋文帝,心里对杨广更加嫉妒,担心杨广会自持功高,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
父子二人边走边聊,杨勇道:“如今江南大事已定,父皇不如早些招晋王回京吧。”
“哦……”隋文帝一愣。
太子杨勇违心的低着头,其实是担心晋王杨广在江南会有更大作为,请求隋文帝命晋王班师回京,隋文帝问道:“你二弟在江南战机卓著,为何要让回京?”
杨勇说:“儿臣以为让二弟回京,利好有三。”
“皇儿将这三条利好,一一说道。”
杨勇心里早就准备好了一通话,专门游说隋文帝。杨勇说:“其一,陈主被俘,人心大振,若能早日押回京师,必然民心沸腾,举国欢庆。其二,五十一万大军久住江南,粮草运送必成问题,不如悉数撤兵,缓解补给艰辛。其三,儿臣听说二弟一到江南水土不服,曾大病一场,我二人一母同胞,情谊难分,还望父皇体谅。”
杨勇如此一说吗,不仅让隋文帝觉得极有道理,还触动到了内心的那份亲情。隋文帝道:“朕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兄弟失和,如今皇儿能说出这般话来,朕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杨勇看着父皇十分欣慰,心里也是暗自窃喜。隋文帝说道:“太子代朕拟旨,传晋王杨广押赴陈国宫室,班师回京。”
“遵旨。”杨勇暗带几分窃喜,领命而去。这才是:
兄弟一场少真情,虚心假意斗皇廷。
若是杨坚知后世,皇储之争从未停。
朝廷传下诏书,江南的政务交予河间王杨宏,命杨广归朝,并押赴被俘陈国宗室、宫妃、臣子一同入京。旨意传到扬州行营的晋王府邸,晋王杨广拿着圣旨,攥来攥去,气的手心不停冒汗。
王妃萧珺、宇文述、张衡、诸葛颖几个人在一旁也愤愤不平,杨广道:“本王打下半壁江山,本想在此精心治理,成就文治武功,没想到竟传旨诏回?”
宇文述道:“殿下,我若没有猜错,若不是高相国建议,便是太子怂恿,目的只定是早早削掉殿下的兵权,让殿下回京做个笼中鸟。”
杨广脸上带着几分惋惜,感慨道:“本王不是舍不得这点兵权,只是本想在江南大干一番,如今却半途而废。”
诸葛颖作揖道:“殿下何必做此感慨,常言道:‘雄心一半是耐心’,殿下若有鸿鹄之志,就更应该学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在逆境之中图强,方为强者。”
听了诸葛颖这一番引导,杨广失落的眼神顿时又重燃光芒,萧珺也劝道:“人生不如意十有*,诸葛先生说的极有远见,殿下打下江南,拿得起也该放得下,若有此胸襟,何愁将来大事不成?”
宇文述、张衡也十分支持晋王杨广,依照圣旨早回京师,杨广压抑着内心对皇位的渴望,咬了咬牙说道:“立刻传令,准备班师回朝!”
晋王杨广把江南诸多事务,交予河间王杨弘,各路人马开始班师回朝。左庶子宇文述将从陈国俘虏的兵将、宫室、名士、女眷依次清点,分批押解,遣送回京。
杨广与隋朝将士在前,家眷、战俘在后。绵延上百里的路上,人流不息,沿途之上,尽是陈国俘虏,光景十分惨淡。
从江南到关西,路途遥远,步履艰辛,年轻力壮的尚可徒步行进,但是那些被俘的陈国皇室宗亲、**嫔妃、文武大臣就难以承受,幸好隋军运送辎重的木车,返程时多有空车,留给这些人乘坐。对俘虏来说,好歹也是受到礼遇,只是那些宫人、丫鬟身份卑微,就只能随军步行,跟在后面。
晋王妃萧珺坐在辇中,从车窗望去,感觉十分怜惜,但是人多车少,又无可奈何。一直张望,忽然发现队伍最后面后面竟还有辆牛车,也没见上面坐人,只是缓缓前行。
萧珺掀开车撵布帘,看着那辆缓慢的牛车与俘虏相比,更显几分凄惨,跟着车撵旁边的便是王府太仆赵才,萧珺就问道:“一路颠簸辛苦,那后面牛车为何不多载几人?”
赵才言道:“回禀娘娘,那牛车上,好像载着一个女子,像是将死之人。”
“为何不赶紧救治?”
“王妃娘娘,... -->>
更新时间:2013-12-16
萧琮本是梁国后主,自从当年归顺了大隋,一贯是得过且过,既然隋文帝不愿采纳谏言,便不再强辩。左仆射苏威是当朝首辅,见太子主张兴儒,萧琮主张兴佛,装出深沉,便不做吱声。
佛家和儒家,究竟哪边学说更适合江南,百官也低头不吟,一片寂然。只听隋文帝道:“朕觉得佛教是慈悲为怀,儒家学说也是教人向善,既然都是好事,不如鼓励百姓弃佛学儒,教化天下,岂不更好?”
天子金口玉言,众人一看隋文帝支持减佛兴儒,其余百官也纷纷响应。跟百官相比,莒国公萧琮毕竟是个江南人,观点又十分孤立,既然百官都顺着隋文帝说,萧琮也不敢再硬谏。隋文帝颇为得意:“朕命苏威署理教化江南之事,调集礼部、民部、工部大臣,撤庙兴学,减僧还俗。”
“遵旨。”苏威道。
退朝之后,太子杨勇陪着隋文帝便回了宫,平定陈国异常顺利,隋文帝是龙颜大悦,十分高兴,太子杨勇旁边斜眼瞅着隋文帝,心里对杨广更加嫉妒,担心杨广会自持功高,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
父子二人边走边聊,杨勇道:“如今江南大事已定,父皇不如早些招晋王回京吧。”
“哦……”隋文帝一愣。
太子杨勇违心的低着头,其实是担心晋王杨广在江南会有更大作为,请求隋文帝命晋王班师回京,隋文帝问道:“你二弟在江南战机卓著,为何要让回京?”
杨勇说:“儿臣以为让二弟回京,利好有三。”
“皇儿将这三条利好,一一说道。”
杨勇心里早就准备好了一通话,专门游说隋文帝。杨勇说:“其一,陈主被俘,人心大振,若能早日押回京师,必然民心沸腾,举国欢庆。其二,五十一万大军久住江南,粮草运送必成问题,不如悉数撤兵,缓解补给艰辛。其三,儿臣听说二弟一到江南水土不服,曾大病一场,我二人一母同胞,情谊难分,还望父皇体谅。”
杨勇如此一说吗,不仅让隋文帝觉得极有道理,还触动到了内心的那份亲情。隋文帝道:“朕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兄弟失和,如今皇儿能说出这般话来,朕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杨勇看着父皇十分欣慰,心里也是暗自窃喜。隋文帝说道:“太子代朕拟旨,传晋王杨广押赴陈国宫室,班师回京。”
“遵旨。”杨勇暗带几分窃喜,领命而去。这才是:
兄弟一场少真情,虚心假意斗皇廷。
若是杨坚知后世,皇储之争从未停。
朝廷传下诏书,江南的政务交予河间王杨宏,命杨广归朝,并押赴被俘陈国宗室、宫妃、臣子一同入京。旨意传到扬州行营的晋王府邸,晋王杨广拿着圣旨,攥来攥去,气的手心不停冒汗。
王妃萧珺、宇文述、张衡、诸葛颖几个人在一旁也愤愤不平,杨广道:“本王打下半壁江山,本想在此精心治理,成就文治武功,没想到竟传旨诏回?”
宇文述道:“殿下,我若没有猜错,若不是高相国建议,便是太子怂恿,目的只定是早早削掉殿下的兵权,让殿下回京做个笼中鸟。”
杨广脸上带着几分惋惜,感慨道:“本王不是舍不得这点兵权,只是本想在江南大干一番,如今却半途而废。”
诸葛颖作揖道:“殿下何必做此感慨,常言道:‘雄心一半是耐心’,殿下若有鸿鹄之志,就更应该学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在逆境之中图强,方为强者。”
听了诸葛颖这一番引导,杨广失落的眼神顿时又重燃光芒,萧珺也劝道:“人生不如意十有*,诸葛先生说的极有远见,殿下打下江南,拿得起也该放得下,若有此胸襟,何愁将来大事不成?”
宇文述、张衡也十分支持晋王杨广,依照圣旨早回京师,杨广压抑着内心对皇位的渴望,咬了咬牙说道:“立刻传令,准备班师回朝!”
晋王杨广把江南诸多事务,交予河间王杨弘,各路人马开始班师回朝。左庶子宇文述将从陈国俘虏的兵将、宫室、名士、女眷依次清点,分批押解,遣送回京。
杨广与隋朝将士在前,家眷、战俘在后。绵延上百里的路上,人流不息,沿途之上,尽是陈国俘虏,光景十分惨淡。
从江南到关西,路途遥远,步履艰辛,年轻力壮的尚可徒步行进,但是那些被俘的陈国皇室宗亲、**嫔妃、文武大臣就难以承受,幸好隋军运送辎重的木车,返程时多有空车,留给这些人乘坐。对俘虏来说,好歹也是受到礼遇,只是那些宫人、丫鬟身份卑微,就只能随军步行,跟在后面。
晋王妃萧珺坐在辇中,从车窗望去,感觉十分怜惜,但是人多车少,又无可奈何。一直张望,忽然发现队伍最后面后面竟还有辆牛车,也没见上面坐人,只是缓缓前行。
萧珺掀开车撵布帘,看着那辆缓慢的牛车与俘虏相比,更显几分凄惨,跟着车撵旁边的便是王府太仆赵才,萧珺就问道:“一路颠簸辛苦,那后面牛车为何不多载几人?”
赵才言道:“回禀娘娘,那牛车上,好像载着一个女子,像是将死之人。”
“为何不赶紧救治?”
“王妃娘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