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博一个先见之明了。
蜀人的心态
魏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很快传到益州成都,蜀汉举朝震惊。刘禅很想破口大骂,可是他想不出应该骂谁。骂姜维?这人无数次为北伐不惜编造各种理由,以至于让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不信任,可没想到这次姜维居然说对了。骂诸葛瞻?在姜维这个问题上,刘禅、诸葛瞻和满朝公卿都是同一阵营,更何况他们压制姜维的策略并没有错误。骂黄皓?黄皓可以骂……可是……刘禅想了想,还是把他留下,任由后人去骂吧!
刘禅谁都没有骂,他平静地下了份诏书,将成都能提得起来的实力派将领尽数派往前线:“右车骑将军廖化前往沓中援助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将军董厥前往汉中抵挡钟会;卫将军诸葛瞻前往涪城驻守。”
涪城在成都以北一百公里处,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市涪城区。这里位于益州腹地,也是守护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诸葛瞻进军到涪城后便驻扎下来。而廖化、张翼、董厥三人则继续进军,往益州北部边境而去。当他们来到阴平郡的时候,面临着两难窘境。
阴平郡往西北是沓中,往东是汉中,廖化、张翼、董厥本应在此地兵分两路,可恰在这时候,他们得到一个消息。
“魏军除了西路邓艾和东路钟会之外,尚有中路的诸葛绪现已南下武都。如何是好?”武都位于阴平正北,倘若廖化等人按照原定计划分头救援沓中和汉中,那么无异于向诸葛绪敞开通往成都的大门。
众人踌躇不决。
“张翼和董厥二位将军依照原定计划前往救援汉中,我留在阴平驻军抵御诸葛绪。”廖化做出了决定。
“那姜维怎么办?”
“姜维……”廖化沉默了。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蜀汉颇具传奇色彩的老将——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是黄巾军余党”这些源自小说中的情节广为流传,但纯属胡扯。《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廖氏世代为荆州豪族。他任阴平郡太守多年,后回到成都统领一支中央军。姜维连年北伐中并没有廖化参战的记载,又何谈先锋?他年逾七十,和张翼同属资格最老且颇具实力的宿将,而他的政治立场也和张翼等绝大多数蜀汉臣子一样,对姜维深恶痛绝。廖化曾这样说道:“《左传》讲‘用兵不知收敛,必自食恶果’,这难道不正是姜维的真实写照吗!姜维无论智谋还是武力均不如敌人,却穷兵黩武,唯有败亡一途!”
“姜维怎么办?”廖化不想再去回答这个无谓的问题,此刻,恐怕他心里想的正是自己先前说过的话:“姜维……唯有败亡一途!”
前两路魏军
邓艾向沓中逼近。这一路上,他的思维如电光火石般,在所有可能的战术中搜寻着最优方案。
10月,邓艾和姜维展开对峙。邓艾对麾下诸将进行了详细部署:“牵弘负责诱姜维出营应战;王颀率主力突袭姜维大营;杨欣率军前往甘松,安抚当地羌族和氐族游牧部落,防止他们援助姜维。”甘松位于沓中西部约一百五十里,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随后,牵弘、王颀、杨欣依照军令各自展开行动。
失去游牧部落支援的姜维逐渐显出颓势,蜀军阵脚开始后移。姜维拼命鼓舞士气,但仍无法阻止蜀军撤退的势头。
当蜀军退到彊川口一带时,终于被邓艾麾下的王颀击溃。
沓中沦陷了!姜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恨恨地望着北方铺天盖地的魏军,无奈向南撤到阴平郡,在这里继续抵挡邓艾,再伺机援助汉中。这个时候,姜维还不知道汉中发生了什么。
可是很快,姜维发现不仅无法奔赴汉中,甚至连返回成都也不可能了,因为阴平郡的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已被诸葛绪占据。此前,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不会不知道阴平桥头的重要性,那么当时,廖化又身在何处呢?史书中没有记载,料想,廖化很可能是被诸葛绪击败,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
魏军中路统帅诸葛绪达成战略目标,阻断了姜维回撤的道路。
如何是好?姜维心急如焚,眼看就要被困死在这里,突然,他灵光闪现:“全军从孔函谷进入北道!”这条路直接通往诸葛绪大军的后方。
诸葛绪只好往北回撤三十里,企图在北道堵截姜维。可这么一来,他也就远离了阴平桥头。
这正中姜维下怀:“掉转军头!全速向南疾行!冲过阴平桥头!”姜维急令孔函谷中的蜀军原路返回,趁诸葛绪离开时冲过了阴平桥头。
诸葛绪事后醒过味来,也急忙掉转方向,可当他赶回阴平桥头的时候,蜀军已经全部通过。他追悔莫及,再无法补救了。诸葛绪战术失误,将司马昭和钟会原本的计划全盘打乱,更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战局出现了一个大逆转。
姜维冲过阴平桥头后向东行进,没过几天,他和廖化会合,然后又遇到了原本该去支援汉中的张翼和董厥。
“汉中失守了!”张翼愤恨地瞪着姜维。
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一个半月前,看看魏军东路统帅——钟会的经历。
第三路魏军
就在邓艾进逼沓中的同时,魏军的主力,由钟会所率领的十二万关中军团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攻向汉中。这三条谷道曾让曹真、曹爽父子吃了大亏。另外,子午谷也是蜀国名将魏延多年的梦想之路,他生前多次向诸葛亮提议从子午谷直取关中均未能如愿。
三条谷道连接着关中和汉中,道路无比崎岖艰险,这也是汉中防御能以少敌多守护益州多年的原因。钟会为何选择兵分三路进攻汉中呢?有两个原因:首先,钟会兵力庞大,他发动十二万大军,远远超过先前曹真和曹爽的兵力,而这三条绵延狭长的山谷,任何一条路都无法单独承载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快速通过,钟会选择三路并进无疑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其次,曹真和曹爽的失败犹若前车之鉴,显然钟会也无十足把握赌在其中一条路上,他以兵分三路的进军策略,将风险分摊,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毫无疑问,如何顺利通过三条谷道成了钟会最艰巨的第一步,他煞费苦心,为此做足了准备。
“许仪,你走在大军前头修缮道路,务必让谷道畅通无阻。”钟会对许仪下令。许仪是曹操著名侍卫许褚的儿子,当年曹操死后,许褚痛哭以致呕血,此时,许仪仅仅官居牙门将军,着实混得不怎么地,想必这也是许家对曹家的忠心所致。
许仪领命而去。他心里暗暗嘀咕:这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将就着干吧。
庞大的魏军排成绵延长队,缓慢地进入三条谷道,这一路上,即便道路事先经过许仪的修缮仍然异常难走。
“这路叫人怎么走?”魏军怨声载道。
抱怨声不时传到钟会耳中,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士气快要散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很快他将步曹真和曹爽的后尘。不过,钟会已留下一个撒手锏,他确信这办法可以重新激励士气,但这办法却只能使用一次。
钟会骑着马,小心翼翼地走在一座临时搭建的木桥之上。木板并不太厚,且被数万人踩过,早已不堪重负,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显得很不结实,而木板桥下就是湍急的流水。突然,啪啦一声,马蹄竟将木板踩穿,钟会一个趔趄,慌忙勒住缰绳下了马,然后在众人的搀扶中步行走过木桥。
钟会惊魂未定,他向周围扫视了一圈,只见魏军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
是到必须鼓舞士气的时候了。他为这个机会等待了很久:“把许仪带上来!”
俄顷,许仪诚惶诚恐地跑到钟会面前。
钟会大怒:“路修得这么烂,你知不知罪?”
“将军息怒。下官已竭尽全力修缮道路……”其实,许仪的后半句话忍住没敢说,几千年来,这条路能走已是万幸,还有什么好苛全责备的?
钟会毫不同情许仪,尽管他完全能理解许仪的难处。他心中暗思:路能修成这样的确值得嘉奖,可是,我只想用你的头来激励士气……想到这里,钟会高声喊道:“许仪玩忽职守,斩首!”
魏国初代猛将许褚的儿子许仪就这样被杀了,他的头颅价值颇高,有效激励了十二万魏军的士气。
“原来道路颠簸是许仪失职所致……”
“死得活该!这真是害苦了咱们。”魏军解气地说道。他们将不满全转嫁到许仪身上,仿佛是许仪把他们推向这条路的。随后,魏军的情绪稍稍稳定,他们继续迈开脚步,向着汉中走去。
10月,正当邓艾和姜维在沓中展开激战的同时,十二万魏军终于穿过斜谷、骆谷和子午谷,全部抵达汉中盆地的外围。
当初,曹真和曹爽伐蜀时,先头部队也曾穿过谷道,可他们刚一露头,就被汉中守军挡了回去。而如今,根据姜维的部署,谷道出口已经没有蜀军驻守了。
“诱敌深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姜维好大喜功的性格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钟会眺望着周围一个个被蜀军废弃的防御堡垒暗暗心惊:倘若蜀军驻守在谷道出口,别说自己有十二万人,就算有二十万人都会被堵在山谷里走不出来吧。接着,他又回想起昔日曹真和曹爽被困在谷中的窘境,不禁感慨命运的无常。魏军稀稀落落地从斜谷、骆谷和子午谷中走出来,然后重新集结成一支庞大完整的军团。
“进军汉中盆地中央!”钟会稳稳地发出号令。
当魏军行进的路上,钟会赫然发现在盆地边缘的不远处,有两座城池各驻守了五千蜀军,这正是姜维此前部署在汉城和乐城的防御力量,意图对魏军形成夹击。钟会自己本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但仍不免为这种防御策略感到惊诧。两座城池和隐藏在汉中盆地内的蜀军主力互为掎角之势,倘若魏军和蜀军实力相当,肯定会被蜀军包围,然而,魏军兵力比蜀要多出好几倍,也就无须担忧这种局面了。
旋即,钟会轻松地拨出两万魏军攻向汉城和乐城,他不求攻下两座城,只为拖住城中蜀军,防止他们出城骚扰。
另外,当钟会得知汉城守将是蒋琬之子蒋斌后,当即提笔给蒋斌写了封信:“我很敬仰足下,并想沿途祭拜蒋公(蒋琬),希望您能告知坟墓所在。”他确实是这样打算的。蒋斌也不想拒绝钟会的好意,便给钟会回了封信,据实相告蒋琬坟墓的位置。二人虽然出于敌对的阵营,却各自表现出友善的态度,为将来的合作留下宽广的空间。
随后,钟会率十万魏军径自越过汉城和乐城,直接向汉中盆地的中央席卷而来。姜维擅改汉中防御体系,意图对魏军形成三面夹击的战术完全没能奏效。
“只要攻下前面那座关隘,便可直接冲进盆地中央,汉中必沦陷。”军导向钟会言道。
自刘备称汉中王至今已有四十三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汉中始终坚挺地守护着益州。此刻,钟会眺望着隔绝盆地的最后一道关隘,他即将打破汉中牢不可破的神话。
能博一个先见之明了。
蜀人的心态
魏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很快传到益州成都,蜀汉举朝震惊。刘禅很想破口大骂,可是他想不出应该骂谁。骂姜维?这人无数次为北伐不惜编造各种理由,以至于让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不信任,可没想到这次姜维居然说对了。骂诸葛瞻?在姜维这个问题上,刘禅、诸葛瞻和满朝公卿都是同一阵营,更何况他们压制姜维的策略并没有错误。骂黄皓?黄皓可以骂……可是……刘禅想了想,还是把他留下,任由后人去骂吧!
刘禅谁都没有骂,他平静地下了份诏书,将成都能提得起来的实力派将领尽数派往前线:“右车骑将军廖化前往沓中援助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将军董厥前往汉中抵挡钟会;卫将军诸葛瞻前往涪城驻守。”
涪城在成都以北一百公里处,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市涪城区。这里位于益州腹地,也是守护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诸葛瞻进军到涪城后便驻扎下来。而廖化、张翼、董厥三人则继续进军,往益州北部边境而去。当他们来到阴平郡的时候,面临着两难窘境。
阴平郡往西北是沓中,往东是汉中,廖化、张翼、董厥本应在此地兵分两路,可恰在这时候,他们得到一个消息。
“魏军除了西路邓艾和东路钟会之外,尚有中路的诸葛绪现已南下武都。如何是好?”武都位于阴平正北,倘若廖化等人按照原定计划分头救援沓中和汉中,那么无异于向诸葛绪敞开通往成都的大门。
众人踌躇不决。
“张翼和董厥二位将军依照原定计划前往救援汉中,我留在阴平驻军抵御诸葛绪。”廖化做出了决定。
“那姜维怎么办?”
“姜维……”廖化沉默了。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蜀汉颇具传奇色彩的老将——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是黄巾军余党”这些源自小说中的情节广为流传,但纯属胡扯。《襄阳耆旧记》中记载,廖氏世代为荆州豪族。他任阴平郡太守多年,后回到成都统领一支中央军。姜维连年北伐中并没有廖化参战的记载,又何谈先锋?他年逾七十,和张翼同属资格最老且颇具实力的宿将,而他的政治立场也和张翼等绝大多数蜀汉臣子一样,对姜维深恶痛绝。廖化曾这样说道:“《左传》讲‘用兵不知收敛,必自食恶果’,这难道不正是姜维的真实写照吗!姜维无论智谋还是武力均不如敌人,却穷兵黩武,唯有败亡一途!”
“姜维怎么办?”廖化不想再去回答这个无谓的问题,此刻,恐怕他心里想的正是自己先前说过的话:“姜维……唯有败亡一途!”
前两路魏军
邓艾向沓中逼近。这一路上,他的思维如电光火石般,在所有可能的战术中搜寻着最优方案。
10月,邓艾和姜维展开对峙。邓艾对麾下诸将进行了详细部署:“牵弘负责诱姜维出营应战;王颀率主力突袭姜维大营;杨欣率军前往甘松,安抚当地羌族和氐族游牧部落,防止他们援助姜维。”甘松位于沓中西部约一百五十里,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随后,牵弘、王颀、杨欣依照军令各自展开行动。
失去游牧部落支援的姜维逐渐显出颓势,蜀军阵脚开始后移。姜维拼命鼓舞士气,但仍无法阻止蜀军撤退的势头。
当蜀军退到彊川口一带时,终于被邓艾麾下的王颀击溃。
沓中沦陷了!姜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恨恨地望着北方铺天盖地的魏军,无奈向南撤到阴平郡,在这里继续抵挡邓艾,再伺机援助汉中。这个时候,姜维还不知道汉中发生了什么。
可是很快,姜维发现不仅无法奔赴汉中,甚至连返回成都也不可能了,因为阴平郡的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已被诸葛绪占据。此前,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不会不知道阴平桥头的重要性,那么当时,廖化又身在何处呢?史书中没有记载,料想,廖化很可能是被诸葛绪击败,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
魏军中路统帅诸葛绪达成战略目标,阻断了姜维回撤的道路。
如何是好?姜维心急如焚,眼看就要被困死在这里,突然,他灵光闪现:“全军从孔函谷进入北道!”这条路直接通往诸葛绪大军的后方。
诸葛绪只好往北回撤三十里,企图在北道堵截姜维。可这么一来,他也就远离了阴平桥头。
这正中姜维下怀:“掉转军头!全速向南疾行!冲过阴平桥头!”姜维急令孔函谷中的蜀军原路返回,趁诸葛绪离开时冲过了阴平桥头。
诸葛绪事后醒过味来,也急忙掉转方向,可当他赶回阴平桥头的时候,蜀军已经全部通过。他追悔莫及,再无法补救了。诸葛绪战术失误,将司马昭和钟会原本的计划全盘打乱,更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战局出现了一个大逆转。
姜维冲过阴平桥头后向东行进,没过几天,他和廖化会合,然后又遇到了原本该去支援汉中的张翼和董厥。
“汉中失守了!”张翼愤恨地瞪着姜维。
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一个半月前,看看魏军东路统帅——钟会的经历。
第三路魏军
就在邓艾进逼沓中的同时,魏军的主力,由钟会所率领的十二万关中军团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攻向汉中。这三条谷道曾让曹真、曹爽父子吃了大亏。另外,子午谷也是蜀国名将魏延多年的梦想之路,他生前多次向诸葛亮提议从子午谷直取关中均未能如愿。
三条谷道连接着关中和汉中,道路无比崎岖艰险,这也是汉中防御能以少敌多守护益州多年的原因。钟会为何选择兵分三路进攻汉中呢?有两个原因:首先,钟会兵力庞大,他发动十二万大军,远远超过先前曹真和曹爽的兵力,而这三条绵延狭长的山谷,任何一条路都无法单独承载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快速通过,钟会选择三路并进无疑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其次,曹真和曹爽的失败犹若前车之鉴,显然钟会也无十足把握赌在其中一条路上,他以兵分三路的进军策略,将风险分摊,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毫无疑问,如何顺利通过三条谷道成了钟会最艰巨的第一步,他煞费苦心,为此做足了准备。
“许仪,你走在大军前头修缮道路,务必让谷道畅通无阻。”钟会对许仪下令。许仪是曹操著名侍卫许褚的儿子,当年曹操死后,许褚痛哭以致呕血,此时,许仪仅仅官居牙门将军,着实混得不怎么地,想必这也是许家对曹家的忠心所致。
许仪领命而去。他心里暗暗嘀咕:这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将就着干吧。
庞大的魏军排成绵延长队,缓慢地进入三条谷道,这一路上,即便道路事先经过许仪的修缮仍然异常难走。
“这路叫人怎么走?”魏军怨声载道。
抱怨声不时传到钟会耳中,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士气快要散了,如果再这么下去,很快他将步曹真和曹爽的后尘。不过,钟会已留下一个撒手锏,他确信这办法可以重新激励士气,但这办法却只能使用一次。
钟会骑着马,小心翼翼地走在一座临时搭建的木桥之上。木板并不太厚,且被数万人踩过,早已不堪重负,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显得很不结实,而木板桥下就是湍急的流水。突然,啪啦一声,马蹄竟将木板踩穿,钟会一个趔趄,慌忙勒住缰绳下了马,然后在众人的搀扶中步行走过木桥。
钟会惊魂未定,他向周围扫视了一圈,只见魏军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
是到必须鼓舞士气的时候了。他为这个机会等待了很久:“把许仪带上来!”
俄顷,许仪诚惶诚恐地跑到钟会面前。
钟会大怒:“路修得这么烂,你知不知罪?”
“将军息怒。下官已竭尽全力修缮道路……”其实,许仪的后半句话忍住没敢说,几千年来,这条路能走已是万幸,还有什么好苛全责备的?
钟会毫不同情许仪,尽管他完全能理解许仪的难处。他心中暗思:路能修成这样的确值得嘉奖,可是,我只想用你的头来激励士气……想到这里,钟会高声喊道:“许仪玩忽职守,斩首!”
魏国初代猛将许褚的儿子许仪就这样被杀了,他的头颅价值颇高,有效激励了十二万魏军的士气。
“原来道路颠簸是许仪失职所致……”
“死得活该!这真是害苦了咱们。”魏军解气地说道。他们将不满全转嫁到许仪身上,仿佛是许仪把他们推向这条路的。随后,魏军的情绪稍稍稳定,他们继续迈开脚步,向着汉中走去。
10月,正当邓艾和姜维在沓中展开激战的同时,十二万魏军终于穿过斜谷、骆谷和子午谷,全部抵达汉中盆地的外围。
当初,曹真和曹爽伐蜀时,先头部队也曾穿过谷道,可他们刚一露头,就被汉中守军挡了回去。而如今,根据姜维的部署,谷道出口已经没有蜀军驻守了。
“诱敌深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姜维好大喜功的性格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钟会眺望着周围一个个被蜀军废弃的防御堡垒暗暗心惊:倘若蜀军驻守在谷道出口,别说自己有十二万人,就算有二十万人都会被堵在山谷里走不出来吧。接着,他又回想起昔日曹真和曹爽被困在谷中的窘境,不禁感慨命运的无常。魏军稀稀落落地从斜谷、骆谷和子午谷中走出来,然后重新集结成一支庞大完整的军团。
“进军汉中盆地中央!”钟会稳稳地发出号令。
当魏军行进的路上,钟会赫然发现在盆地边缘的不远处,有两座城池各驻守了五千蜀军,这正是姜维此前部署在汉城和乐城的防御力量,意图对魏军形成夹击。钟会自己本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但仍不免为这种防御策略感到惊诧。两座城池和隐藏在汉中盆地内的蜀军主力互为掎角之势,倘若魏军和蜀军实力相当,肯定会被蜀军包围,然而,魏军兵力比蜀要多出好几倍,也就无须担忧这种局面了。
旋即,钟会轻松地拨出两万魏军攻向汉城和乐城,他不求攻下两座城,只为拖住城中蜀军,防止他们出城骚扰。
另外,当钟会得知汉城守将是蒋琬之子蒋斌后,当即提笔给蒋斌写了封信:“我很敬仰足下,并想沿途祭拜蒋公(蒋琬),希望您能告知坟墓所在。”他确实是这样打算的。蒋斌也不想拒绝钟会的好意,便给钟会回了封信,据实相告蒋琬坟墓的位置。二人虽然出于敌对的阵营,却各自表现出友善的态度,为将来的合作留下宽广的空间。
随后,钟会率十万魏军径自越过汉城和乐城,直接向汉中盆地的中央席卷而来。姜维擅改汉中防御体系,意图对魏军形成三面夹击的战术完全没能奏效。
“只要攻下前面那座关隘,便可直接冲进盆地中央,汉中必沦陷。”军导向钟会言道。
自刘备称汉中王至今已有四十三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汉中始终坚挺地守护着益州。此刻,钟会眺望着隔绝盆地的最后一道关隘,他即将打破汉中牢不可破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