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嫁人就嫁羽林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武皇帝截然不同。
想到这里,邱庭波豁然开朗。
如果有人认为陛下年轻冲动,又崇拜武帝,所以心中所想是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那就是走入歧途,大错特错了!
他忍不住转头去看清薇。她站在灶台后,两只手分别持一把刀,干脆利落的将案板上的食材切好,几乎每一刀都毫不犹豫,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实邱庭波觉得,清薇即便不是做菜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状态。
——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然后毫不犹豫的采取行动。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那个猜测。
也许,皇帝会突然想起他这个闲人,并不是因为文帝留下的嘱咐,而是因为眼前这个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似乎没有太多特别之处,顶多能干一点的女子。
第34章宫中来人
说来也巧,这一次经筵要讲的内容,正是《史记》中的《孝武本纪》这一章。
史载司马迁著书完成之后,呈之武帝,武帝不悦,遂将此一章削去。后人抄录《封禅书》部分,在前面加上武帝生平,补成此章。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实际讲的是汉武帝为政五十年多年间崇敬鬼神,封禅各地的故事。
这一章不能不讲,但也不可能就讲这些。自然要从文本发散开去,讲述汉武帝这位一代雄主在位期间种种为政举措,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当然,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对他的种种行为有所褒贬。
这就是主讲官员和侍读侍讲们可以发挥的地方。
要讲的内容,不单是邱庭波知道,每个人事先都能够得到消息,做好准备。
而要说的又正好是武帝。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虽然汉武帝的谥号与本朝武皇帝相同,但事实上,真正跟他处境相似的,反而是当今皇帝虞景。
一样是在立国几十年之后继位,天下逐渐太平,百姓们也从战乱中缓过来,恢复了元气,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学等都完全复苏,处在高速蓬勃的发展之中。一样是少年登基,雄心勃勃,不满足于只做个守成之君。甚至就连皇叔在侧虎视眈眈,都微妙的相似。
而当时汉武帝头上还压着个太皇太后,现在虞景也被倚老卖老的朝臣压制着,不能尽展所长。
相似的处境,自然也就带来了比较甚至学习的余地。所以在座这些人,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把借古讽今,通过对汉武时期政事的讽咏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从而取得他的欣赏和信任,从此踏上青云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边听着同僚们的种种高见,一边不着痕迹的观察皇帝的脸色,再与自己之前所思考的东西进行印证,只觉得许多东西,似乎都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虽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想法,但也许是因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现在并不着急出头,而是希望等大家都发表过意见之后,深思熟虑,总结了得失,再来开口。
当然,排在后面也有排在后面的坏处,毕竟理论就那么几个,大家说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见解,就不免会表现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里有些想法的,都想争个第一。这让邱庭波在这些人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期间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几眼,忍不住微微摇头。他并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为他已经放弃了,所以才不去跟人争一时长短,心里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没有注意到他的视线,就算注意到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他这一路走过来,这样看他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早就习惯了。
现在正站在前面说话的,是翰林院今年刚来的新人,名叫吴嘉。
在这里所有人当中,他的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科取中的金殿状元。
方今天下,将每一科考中的进士,称作天子门生。如果按照这样来划分,那么这里所有人,只有吴嘉一个人是今上虞景的学生,其他人都是先帝的。这个特殊的身份,自然而然能让皇帝对他更加亲近,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更值得信任。
这也是吴嘉能够以修撰的身份,进入这个侍读团之中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他本人同样才华横溢。
在他之前,其他人都已经各抒己见,评价了武帝时期的各种为政方略,所以到吴嘉这里,可以选择的角度也就不多了。但他还是抓住了一个较为新颖的点——擢拔人才的渠道。
武帝一朝有过许多效果显著的政治措施,但这当然不是武帝一个人想出来的,跟他擢拔了许多人才也有关系。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人才选拔靠的是世代相传,或者由有地位的人开口举荐。但武帝不拘一格,不但开创了察举制度,而且只要自己能够碰到的人才,他都会任用。哪怕是卫青这种家奴出身的人,也能在他的手下焕发出将星的光芒。
而这一点,又能够暗暗与皇帝将吴嘉本人点为状元这件事相合,由此可见这位新科状元的巧思。
所以在他说完之后,虞景也满意的点头。
然后他才视线一扫,落在了邱庭波身上,“这位便是邱太傅家的孙子?朕瞧着你怡然自得,似乎胸有成竹,想来自有见解,何不说出来,让众人点评一番?”
邱庭波精神一震,是生是死,就看这一遭了。
他站出来,对皇帝拱手行礼,然后才开口道,“谥法曰:克定祸乱曰武。纵观武帝一生,功勋卓著:在内设置中朝和十三州部刺史,颁行推恩令,将许多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大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在外则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逐匈奴,终汉一朝,疆域几乎便是以此而定。此外还有许多创举,影响深远,不能尽数。”
“然而即便英明神武如孝武皇帝,晚年时亦有‘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之语。其崇信鬼神,求仙问道,以致穷兵黩武,又有巫蛊之祸,卒为后人所弃。此是何故?”
“高祖皇帝曾言:开疆易而守成难。因此需得一地便治一地,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使疆域之内,百姓安居而乐业,四方闻之,亦蜂拥而至。如此,何愁国之不治?何愁疆土不广?何愁基业不稳?”
在高祖皇帝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征战过程中“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的这种理论。他要的并不是大片的江山土地,光是有土地,上面没有百姓,那就跟没有没什么分别。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举措,到后来大魏军队已经成了民心所向,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有百姓夜间偷偷出来为他们打开城门,有当地官府直接出城投降,也有士绅富族领头与他们谈判归附……高祖皇帝曾经一日之间连下十二城,若不是中途赶路用的时间多了些,望风而降的城池只会更多!
这是史书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迹,也是大魏百姓津津乐道,奉为圭臬的传奇故事。
最后,邱庭波总结道,“因此臣以为,汉武之失,在于急切。欲立不世之功,自当忍人所不能。古人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天下之事善始而鲜终,不过是因为没有耐心。方今天下太平,而少战事,陛下只要用心治国,稳扎稳打,逐步开拓,开疆拓土便是必然之理。这个过程虽慢,却能为后人打下结实的基础。使我大魏千秋万代,传之不迭,一统天下将有日焉!”
“好、好、好!”虞景听到这里,连说了三个好字,“不愧是‘邱家麒麟儿’!”
这是当年那先帝称赞邱庭波的话,这会儿虞景说出来,该懂的人自然都懂了。这是先帝给新皇留下的人才!但说完这句话之后,虞景又主动站起来,走到邱庭波身边,拉着他的手道,“朕失子房久矣!”
只这一句话,便让周围的人尽皆变色。
子房是谁?汉代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也是历史上谋臣之中,少有能得善终者。甚至因为智谋出众,而被后世尊称为“谋圣”《史记》特为其作《留侯世家》。
曹操曾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此后这句话就成了人主对自己的谋臣最大的称赏之语。
皇帝将邱庭波比之张良,自然是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说之前的“邱家麒麟儿”只是说明邱庭波已经入了皇帝的眼,那么现在这句话,就代表着皇帝要用他了。
这样的一个人,从今往后,谁还能够阻挡他的前路?就连邱庭波自己也没有想到,皇帝对自己的评价会那么高。毕竟他也很清楚,自己说得虽然多,但实际上,都是虚的。还什么实事都没有做过呢。
的武皇帝截然不同。
想到这里,邱庭波豁然开朗。
如果有人认为陛下年轻冲动,又崇拜武帝,所以心中所想是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那就是走入歧途,大错特错了!
他忍不住转头去看清薇。她站在灶台后,两只手分别持一把刀,干脆利落的将案板上的食材切好,几乎每一刀都毫不犹豫,看上去赏心悦目。其实邱庭波觉得,清薇即便不是做菜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状态。
——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得到,然后毫不犹豫的采取行动。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那个猜测。
也许,皇帝会突然想起他这个闲人,并不是因为文帝留下的嘱咐,而是因为眼前这个乍看之下平平无奇,似乎没有太多特别之处,顶多能干一点的女子。
第34章宫中来人
说来也巧,这一次经筵要讲的内容,正是《史记》中的《孝武本纪》这一章。
史载司马迁著书完成之后,呈之武帝,武帝不悦,遂将此一章削去。后人抄录《封禅书》部分,在前面加上武帝生平,补成此章。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实际讲的是汉武帝为政五十年多年间崇敬鬼神,封禅各地的故事。
这一章不能不讲,但也不可能就讲这些。自然要从文本发散开去,讲述汉武帝这位一代雄主在位期间种种为政举措,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当然,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对他的种种行为有所褒贬。
这就是主讲官员和侍读侍讲们可以发挥的地方。
要讲的内容,不单是邱庭波知道,每个人事先都能够得到消息,做好准备。
而要说的又正好是武帝。
如果仔细比较的话,虽然汉武帝的谥号与本朝武皇帝相同,但事实上,真正跟他处境相似的,反而是当今皇帝虞景。
一样是在立国几十年之后继位,天下逐渐太平,百姓们也从战乱中缓过来,恢复了元气,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学等都完全复苏,处在高速蓬勃的发展之中。一样是少年登基,雄心勃勃,不满足于只做个守成之君。甚至就连皇叔在侧虎视眈眈,都微妙的相似。
而当时汉武帝头上还压着个太皇太后,现在虞景也被倚老卖老的朝臣压制着,不能尽展所长。
相似的处境,自然也就带来了比较甚至学习的余地。所以在座这些人,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来一把借古讽今,通过对汉武时期政事的讽咏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负,从而取得他的欣赏和信任,从此踏上青云坦途?
邱庭波站在人群之中,一边听着同僚们的种种高见,一边不着痕迹的观察皇帝的脸色,再与自己之前所思考的东西进行印证,只觉得许多东西,似乎都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清晰起来。
他虽然也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想法,但也许是因为比旁人都更有底,所以现在并不着急出头,而是希望等大家都发表过意见之后,深思熟虑,总结了得失,再来开口。
当然,排在后面也有排在后面的坏处,毕竟理论就那么几个,大家说完了,若是不能有新的见解,就不免会表现得像是拾人牙慧。所以但凡心里有些想法的,都想争个第一。这让邱庭波在这些人之中,显得与众不同。
期间方老大人朝他看了几眼,忍不住微微摇头。他并不知道邱庭波胸有成竹,只以为他已经放弃了,所以才不去跟人争一时长短,心里自然是有些可惜的。
邱庭波没有注意到他的视线,就算注意到了,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他这一路走过来,这样看他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早就习惯了。
现在正站在前面说话的,是翰林院今年刚来的新人,名叫吴嘉。
在这里所有人当中,他的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第一科取中的金殿状元。
方今天下,将每一科考中的进士,称作天子门生。如果按照这样来划分,那么这里所有人,只有吴嘉一个人是今上虞景的学生,其他人都是先帝的。这个特殊的身份,自然而然能让皇帝对他更加亲近,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更值得信任。
这也是吴嘉能够以修撰的身份,进入这个侍读团之中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他本人同样才华横溢。
在他之前,其他人都已经各抒己见,评价了武帝时期的各种为政方略,所以到吴嘉这里,可以选择的角度也就不多了。但他还是抓住了一个较为新颖的点——擢拔人才的渠道。
武帝一朝有过许多效果显著的政治措施,但这当然不是武帝一个人想出来的,跟他擢拔了许多人才也有关系。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人才选拔靠的是世代相传,或者由有地位的人开口举荐。但武帝不拘一格,不但开创了察举制度,而且只要自己能够碰到的人才,他都会任用。哪怕是卫青这种家奴出身的人,也能在他的手下焕发出将星的光芒。
而这一点,又能够暗暗与皇帝将吴嘉本人点为状元这件事相合,由此可见这位新科状元的巧思。
所以在他说完之后,虞景也满意的点头。
然后他才视线一扫,落在了邱庭波身上,“这位便是邱太傅家的孙子?朕瞧着你怡然自得,似乎胸有成竹,想来自有见解,何不说出来,让众人点评一番?”
邱庭波精神一震,是生是死,就看这一遭了。
他站出来,对皇帝拱手行礼,然后才开口道,“谥法曰:克定祸乱曰武。纵观武帝一生,功勋卓著:在内设置中朝和十三州部刺史,颁行推恩令,将许多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大大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在外则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逐匈奴,终汉一朝,疆域几乎便是以此而定。此外还有许多创举,影响深远,不能尽数。”
“然而即便英明神武如孝武皇帝,晚年时亦有‘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之语。其崇信鬼神,求仙问道,以致穷兵黩武,又有巫蛊之祸,卒为后人所弃。此是何故?”
“高祖皇帝曾言:开疆易而守成难。因此需得一地便治一地,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使疆域之内,百姓安居而乐业,四方闻之,亦蜂拥而至。如此,何愁国之不治?何愁疆土不广?何愁基业不稳?”
在高祖皇帝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征战过程中“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的这种理论。他要的并不是大片的江山土地,光是有土地,上面没有百姓,那就跟没有没什么分别。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举措,到后来大魏军队已经成了民心所向,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有百姓夜间偷偷出来为他们打开城门,有当地官府直接出城投降,也有士绅富族领头与他们谈判归附……高祖皇帝曾经一日之间连下十二城,若不是中途赶路用的时间多了些,望风而降的城池只会更多!
这是史书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迹,也是大魏百姓津津乐道,奉为圭臬的传奇故事。
最后,邱庭波总结道,“因此臣以为,汉武之失,在于急切。欲立不世之功,自当忍人所不能。古人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天下之事善始而鲜终,不过是因为没有耐心。方今天下太平,而少战事,陛下只要用心治国,稳扎稳打,逐步开拓,开疆拓土便是必然之理。这个过程虽慢,却能为后人打下结实的基础。使我大魏千秋万代,传之不迭,一统天下将有日焉!”
“好、好、好!”虞景听到这里,连说了三个好字,“不愧是‘邱家麒麟儿’!”
这是当年那先帝称赞邱庭波的话,这会儿虞景说出来,该懂的人自然都懂了。这是先帝给新皇留下的人才!但说完这句话之后,虞景又主动站起来,走到邱庭波身边,拉着他的手道,“朕失子房久矣!”
只这一句话,便让周围的人尽皆变色。
子房是谁?汉代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也是历史上谋臣之中,少有能得善终者。甚至因为智谋出众,而被后世尊称为“谋圣”《史记》特为其作《留侯世家》。
曹操曾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此后这句话就成了人主对自己的谋臣最大的称赏之语。
皇帝将邱庭波比之张良,自然是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说之前的“邱家麒麟儿”只是说明邱庭波已经入了皇帝的眼,那么现在这句话,就代表着皇帝要用他了。
这样的一个人,从今往后,谁还能够阻挡他的前路?就连邱庭波自己也没有想到,皇帝对自己的评价会那么高。毕竟他也很清楚,自己说得虽然多,但实际上,都是虚的。还什么实事都没有做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