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大宋不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以来的圣人们,总是喜欢提中庸之道,仿佛华夏人天生就喜欢中庸之道似的。
其实恰恰相反。
常言道:越喜欢把什么挂在嘴边,说明越缺什么。
华夏人成天地把中庸之道挂在嘴边,恰恰说明华夏人做事最容易走极端,骨子里最不守中庸之道。
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少数精英不在此列。
咱们的老百姓很淳朴,当起顺民来是真的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有口饭吃,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种地,绝不捣乱。
然而干起仗来也是真的狠,天王老子来了都不怕,照样把他们掀翻在地。
前些年还有人说质疑,说华夏人太温柔太善良了,一点尚武的风气都没有。反驳的人也很精辟:难倒大公鸡的版图是充话费送的吗?
百姓们对于“皇帝”的态度,同样很极端。
作为一个古代人,完全理解不了怎么可以没有皇帝?他们无法想象没有皇帝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即便是最乱世的南北朝、五代十国,也会有人冒出来当皇帝,哪怕他只有一个县的地盘。
而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李申之,同样无法理解,为什么必须要有皇帝?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错,错就错在他们非要证明对方是错的。
皇帝当然不是必须有,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有。
就以现代化国家为例,世界上依然有将近三十个国家还有皇帝国王。
即便是发达国家里,近有倭国天皇,远有沙特国王。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欧发达国家中,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纳哥、卢森堡、丹麦,以及一个看似身在非洲心在欧洲的摩洛哥,其国王亦或是女王依然传承不断。
就拿我们华夏来说,要不是溥仪那二愣子受了倭国的蛊惑,非要去搞什么伪满洲国,他们爱新觉罗家的人兴许还能在紫禁城的某个犄角旮旯里留一个四合院呢。
当李申之问出“为什么要有皇帝”的时候,张浚有话说。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家要有家主,国要有国主。皇帝,便是全天下的共主。虽然偶尔会有不靠谱的皇帝出现,但若是没有皇帝,天下必定大乱。”
张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着。直觉告诉他,在李申之面前千万别讲那些弯弯绕绕的大道理,不然会被喷得很惨。
张浚的观点不能说错,那是人类文明发展了几万年之后才得出的一个最优解,至少在当时的状态下是最优解。
而这样的观点,其实与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在最终呈现状态上有一点区别罢了。
相同点是中央集权,差异点是由谁站在集权的最顶端。
李申之说道:“是人就会犯错,百姓会犯错,大臣会犯错,皇帝同样也会犯错。但是有胥吏管着百姓,有官员管着胥吏,有大臣管着官员,有皇帝管着大臣,那么谁来管皇帝呢?”
如何制约皇帝,张浚想到了“天人感应”。而然这样的狗屁理论就连他都不信,更不会认为能说服李申之。想想可能会被李申之喷成什么样子,张浚选择了闭嘴。
李申之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见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满意地微微颔首,继续说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皇帝的正是因为权力太大,所以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往往也是最大的。”
是啊,古代所有的制度设计为了稳定,不过是为了皇权前提下的稳定,殊不知皇权才是最大的制度bug。
张浚说道:“申之说得没错。如何制约皇权,也一直是我等读书人的梦想。”
见李申之开诚布公地说了这么多,张浚也终于大着胆子说了一句真心话。
对这句话触动最大的,是赵瑗。
之前对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他或许还不太相信。现在见张浚亲口承认,让他的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张浚当然不会为了承认自己龌龊的心理而专门开口,只听他继续说道:“申之你说,该如何约束皇权?”
考校李申之,才是他这番话的主要目的。
李申之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若有所思地喝了一杯茶。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需要思考的,而是想给在坐的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
沉默的场面,在坐的所有人大脑全都在飞速地运转着。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方法。
如何制约皇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唐朝人才终于发明成型了一项制度:封驳。
也就是说,皇帝的诏令颁发下来,中书省可以选择不执行,给皇帝封驳回去。
然而这项制度依然无法真正制约皇权,因为皇帝可以直接任免大臣。
你不执行我的命令,那么我就换一个能执行我命令的人来当大臣。
懦弱的皇帝自然不敢随意动用这样的权力,因为他早已被大臣们吓破了胆子,以为没了这些大臣们,天下必定会大乱,他的王朝也就会灭亡。
而遇到强势的皇帝,封驳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
如果这个强势皇帝心中装着百姓,那么他将会成为千古一帝,中兴之主。如果他心中装得只有欲望,那将会是暴虐之君,甚至亡国之君。
所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无一例外地都想把皇帝培养成一个傻子,一个可以仍由他们摆弄的傻子,却没人敢从制度上迈出一步。
要么是在皇权的雷池边上止步不前,要么是步子迈得太大直接篡权。
仔细想来,好像真的无解。
李申之看到大家脸上的迷茫,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问道:“为何宰相的儿子不能继续当宰相?”
赵不凡接过话头,说道:“当宰相之人必须是饱读诗书,道德高尚之人,而宰相的儿子未必有贤才,因此宰相需在官员中选拔,不该……”
赵不凡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借助喝茶的功夫退出了发言席。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举一反三。
当赵不凡说到宰相不能世袭的时候,众人的思维早已想到了皇帝同样不能世袭。
但是这话却又不能说。
李申之自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这种不容于时代的大逆不道观点,还是点到为止的好。
李申之说道:“如何约束皇帝,下官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若是咱们把皇帝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一个会犯错的人,就可以与皇帝达成一项约定。”
“什么约定?”赵瑗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
李申之说道:“什么事皇帝能管,什么事皇帝不能管。”>
自古以来的圣人们,总是喜欢提中庸之道,仿佛华夏人天生就喜欢中庸之道似的。
其实恰恰相反。
常言道:越喜欢把什么挂在嘴边,说明越缺什么。
华夏人成天地把中庸之道挂在嘴边,恰恰说明华夏人做事最容易走极端,骨子里最不守中庸之道。
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老百姓,少数精英不在此列。
咱们的老百姓很淳朴,当起顺民来是真的顺,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有口饭吃,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种地,绝不捣乱。
然而干起仗来也是真的狠,天王老子来了都不怕,照样把他们掀翻在地。
前些年还有人说质疑,说华夏人太温柔太善良了,一点尚武的风气都没有。反驳的人也很精辟:难倒大公鸡的版图是充话费送的吗?
百姓们对于“皇帝”的态度,同样很极端。
作为一个古代人,完全理解不了怎么可以没有皇帝?他们无法想象没有皇帝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即便是最乱世的南北朝、五代十国,也会有人冒出来当皇帝,哪怕他只有一个县的地盘。
而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李申之,同样无法理解,为什么必须要有皇帝?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错,错就错在他们非要证明对方是错的。
皇帝当然不是必须有,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有。
就以现代化国家为例,世界上依然有将近三十个国家还有皇帝国王。
即便是发达国家里,近有倭国天皇,远有沙特国王。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欧发达国家中,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纳哥、卢森堡、丹麦,以及一个看似身在非洲心在欧洲的摩洛哥,其国王亦或是女王依然传承不断。
就拿我们华夏来说,要不是溥仪那二愣子受了倭国的蛊惑,非要去搞什么伪满洲国,他们爱新觉罗家的人兴许还能在紫禁城的某个犄角旮旯里留一个四合院呢。
当李申之问出“为什么要有皇帝”的时候,张浚有话说。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家要有家主,国要有国主。皇帝,便是全天下的共主。虽然偶尔会有不靠谱的皇帝出现,但若是没有皇帝,天下必定大乱。”
张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着。直觉告诉他,在李申之面前千万别讲那些弯弯绕绕的大道理,不然会被喷得很惨。
张浚的观点不能说错,那是人类文明发展了几万年之后才得出的一个最优解,至少在当时的状态下是最优解。
而这样的观点,其实与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在最终呈现状态上有一点区别罢了。
相同点是中央集权,差异点是由谁站在集权的最顶端。
李申之说道:“是人就会犯错,百姓会犯错,大臣会犯错,皇帝同样也会犯错。但是有胥吏管着百姓,有官员管着胥吏,有大臣管着官员,有皇帝管着大臣,那么谁来管皇帝呢?”
如何制约皇帝,张浚想到了“天人感应”。而然这样的狗屁理论就连他都不信,更不会认为能说服李申之。想想可能会被李申之喷成什么样子,张浚选择了闭嘴。
李申之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见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满意地微微颔首,继续说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皇帝的正是因为权力太大,所以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往往也是最大的。”
是啊,古代所有的制度设计为了稳定,不过是为了皇权前提下的稳定,殊不知皇权才是最大的制度bug。
张浚说道:“申之说得没错。如何制约皇权,也一直是我等读书人的梦想。”
见李申之开诚布公地说了这么多,张浚也终于大着胆子说了一句真心话。
对这句话触动最大的,是赵瑗。
之前对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他或许还不太相信。现在见张浚亲口承认,让他的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张浚当然不会为了承认自己龌龊的心理而专门开口,只听他继续说道:“申之你说,该如何约束皇权?”
考校李申之,才是他这番话的主要目的。
李申之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若有所思地喝了一杯茶。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需要思考的,而是想给在坐的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
沉默的场面,在坐的所有人大脑全都在飞速地运转着。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方法。
如何制约皇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唐朝人才终于发明成型了一项制度:封驳。
也就是说,皇帝的诏令颁发下来,中书省可以选择不执行,给皇帝封驳回去。
然而这项制度依然无法真正制约皇权,因为皇帝可以直接任免大臣。
你不执行我的命令,那么我就换一个能执行我命令的人来当大臣。
懦弱的皇帝自然不敢随意动用这样的权力,因为他早已被大臣们吓破了胆子,以为没了这些大臣们,天下必定会大乱,他的王朝也就会灭亡。
而遇到强势的皇帝,封驳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
如果这个强势皇帝心中装着百姓,那么他将会成为千古一帝,中兴之主。如果他心中装得只有欲望,那将会是暴虐之君,甚至亡国之君。
所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无一例外地都想把皇帝培养成一个傻子,一个可以仍由他们摆弄的傻子,却没人敢从制度上迈出一步。
要么是在皇权的雷池边上止步不前,要么是步子迈得太大直接篡权。
仔细想来,好像真的无解。
李申之看到大家脸上的迷茫,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问道:“为何宰相的儿子不能继续当宰相?”
赵不凡接过话头,说道:“当宰相之人必须是饱读诗书,道德高尚之人,而宰相的儿子未必有贤才,因此宰相需在官员中选拔,不该……”
赵不凡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借助喝茶的功夫退出了发言席。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举一反三。
当赵不凡说到宰相不能世袭的时候,众人的思维早已想到了皇帝同样不能世袭。
但是这话却又不能说。
李申之自然也不会说这样的话,这种不容于时代的大逆不道观点,还是点到为止的好。
李申之说道:“如何约束皇帝,下官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若是咱们把皇帝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一个会犯错的人,就可以与皇帝达成一项约定。”
“什么约定?”赵瑗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
李申之说道:“什么事皇帝能管,什么事皇帝不能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