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莫问前因飘零去 (1/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内娱顶流游进了我的鱼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斗争。
奉军入驻权力中心、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当之无愧的掌门人后,这种斗争更是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
郭松龄和担任奉天省高官的“财神爷”王永江一样,不愿见到民众流离失所,军阀内耗,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士官派首领杨宇霆则善于揣摩张作霖的心思,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深得后者宠信。
杨宇霆天生聪颖,16岁便取考中秀才,大清废除科举之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所以他率领的政治派系叫做士官派,与郭松龄为首的土鳖军官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并驾齐驱,甚至在张作霖当政时更胜一筹。
郭松龄在行军打仗上面有大才,却也恃才傲物,颇以一身风骨为荣。又因为他性格耿直,不屑于逢迎拍马,在事后分赏上便难免落了下风。
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宇霆去了肥美的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次一些的安徽,郭松龄则落了个空。郭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冒了极大的风险,结果得到的待遇远远不及两个他瞧不起的废物,心中自然极为不满。
事实证明,杨宇霆、姜登选确实不如郭松龄,两人去了江苏、安徽没多久就断送了三个师的兵力,将苏、皖两省齐齐丢失。奈何他们二人精通文过饰非的艺术,丢了地盘回来后,在张作霖面前依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郭松龄在奉系军阀士官派当道的执政上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精神导师孙中山能够执掌大权,或者更加开明的张学良早日继位,将积弱的中国从漫长的内耗中拯救出来。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孙中山于1925年春溘然长逝,留下革命未成身先死的遗憾。
也许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郭松龄曾为偶像流下若干泪水。这无奈并且悲伤的命运,难道中国的军阀内战当真要一直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么?
压到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决定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大概是张作霖不惜同日本人与虎谋皮也要上位的野心。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前往日本,偶然间得知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取得日方供给的军火,从而进攻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此事激起郭松龄的强烈愤慨,认为“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无论如何不能苟同。”
10月下旬,张作霖命令郭松龄去天津部署进攻国民军的事宜。他干脆抓住这一时机,安置亲信,与冯玉祥结为联盟,为倒戈反奉作准备。
11月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将领开会,传达向国民军进攻的密令。郭在会上公然抗命,痛切陈述不可再战。冯玉祥、李景林暗中共同支持郭军反奉。
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清君侧”檄文电报,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23日,郭松龄率领着七万大军,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帷幕。张作霖乍闻噩耗,还是顶着张学良的名头,差点以为儿子要造老子的反。弄清真相后,他速速指派与郭松龄情同手足的张学良前去平叛。
24日,张学良匆忙赶到秦皇岛,希望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要知道,郭松龄的部队,其实就是张作霖划分给张学良的精锐部队,自家人打自家人,真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7日,面谈要求遭到拒绝后,张学良给郭松龄写了一封劝解信,信中言辞恳切:
&nb... -->>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斗争。
奉军入驻权力中心、张作霖成为北洋政府当之无愧的掌门人后,这种斗争更是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
郭松龄和担任奉天省高官的“财神爷”王永江一样,不愿见到民众流离失所,军阀内耗,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士官派首领杨宇霆则善于揣摩张作霖的心思,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深得后者宠信。
杨宇霆天生聪颖,16岁便取考中秀才,大清废除科举之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所以他率领的政治派系叫做士官派,与郭松龄为首的土鳖军官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并驾齐驱,甚至在张作霖当政时更胜一筹。
郭松龄在行军打仗上面有大才,却也恃才傲物,颇以一身风骨为荣。又因为他性格耿直,不屑于逢迎拍马,在事后分赏上便难免落了下风。
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宇霆去了肥美的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次一些的安徽,郭松龄则落了个空。郭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冒了极大的风险,结果得到的待遇远远不及两个他瞧不起的废物,心中自然极为不满。
事实证明,杨宇霆、姜登选确实不如郭松龄,两人去了江苏、安徽没多久就断送了三个师的兵力,将苏、皖两省齐齐丢失。奈何他们二人精通文过饰非的艺术,丢了地盘回来后,在张作霖面前依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郭松龄在奉系军阀士官派当道的执政上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精神导师孙中山能够执掌大权,或者更加开明的张学良早日继位,将积弱的中国从漫长的内耗中拯救出来。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孙中山于1925年春溘然长逝,留下革命未成身先死的遗憾。
也许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郭松龄曾为偶像流下若干泪水。这无奈并且悲伤的命运,难道中国的军阀内战当真要一直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么?
压到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决定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大概是张作霖不惜同日本人与虎谋皮也要上位的野心。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作为奉军代表前往日本,偶然间得知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取得日方供给的军火,从而进攻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此事激起郭松龄的强烈愤慨,认为“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无论如何不能苟同。”
10月下旬,张作霖命令郭松龄去天津部署进攻国民军的事宜。他干脆抓住这一时机,安置亲信,与冯玉祥结为联盟,为倒戈反奉作准备。
11月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将领开会,传达向国民军进攻的密令。郭在会上公然抗命,痛切陈述不可再战。冯玉祥、李景林暗中共同支持郭军反奉。
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清君侧”檄文电报,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23日,郭松龄率领着七万大军,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帷幕。张作霖乍闻噩耗,还是顶着张学良的名头,差点以为儿子要造老子的反。弄清真相后,他速速指派与郭松龄情同手足的张学良前去平叛。
24日,张学良匆忙赶到秦皇岛,希望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要知道,郭松龄的部队,其实就是张作霖划分给张学良的精锐部队,自家人打自家人,真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7日,面谈要求遭到拒绝后,张学良给郭松龄写了一封劝解信,信中言辞恳切: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