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候,百官上奏,促朕议选东宫,朕想看看你属意谁人,仔细找了找,怎么其中不见爱卿的折子呢?”
李揆欠一欠身,说道:“微臣知道,陛下心中早已择定东宫人选,何须用得着吾等鼓噪推举。”
“爱卿以为,朕择定的是朕的哪一个儿子?”
李揆沉吟一阵,笑道:“微臣不敢妄议,还是陛下亲口说出来为好。”
宣帝却固执地说:“你说你说,爱卿你说。”
李揆抬一抬身体,清一清喉咙:“微臣斗胆说了,如有谬误,请陛下万勿怪罪微臣。”
“不怪不怪,爱卿只管说。”
李揆看着宣帝,字斟句酌第说道:“微臣以为,圣上属意于楚王。”
宣帝一笑::“爱卿为何如此说?”
“楚王还位列广平王时,不孚圣上厚望,以天下兵马大元帅挥师西进,一举击败叛胡,收复两京,立下盖世奇功,诸王虽然个个龙骧虎步,鹰视鹫翔,但是,能出楚王之右者,微臣以为,还未能发见。”
宣帝点头,说:“再说,爱卿你再说下去。”
“楚王文武兼备,却又温良恭厚,处事雍容大度,颇具王者风范。克复长安时,寥寥数语,就劝止了回纥军马劫掠长安。微臣还记得陛下闻听之后,当着众位臣工的面,欣慰地说:朕不如广平王也!”
宣帝颌首道:“朕是说过此话。”
“微臣当时听了陛下此话,不由得额手称庆:我大唐兴盛有望!”
宣帝笑了:“爱卿言之凿凿,以为朕真的要传位与楚王了?”
李揆有些吃惊:“陛下,微臣——”
宣帝“哈哈”一笑,叫李揆归位坐下:“李爱卿,被你言中,朕正是打算要传位于楚王李俶,你觉得如何?”
李揆一听,大喜,离座跪拜:“陛下英明睿智,立楚王为嗣,是我社稷之大幸,微臣不胜之喜,不胜之喜!”
“爱卿平身。”宣帝眉尖微蹙:“你也知道,内廷中有人另有他议,不过,不管他们说什么,朕意已决,不会有所变更了。”
“陛下圣明!”
三月春暖花开之时,宣帝下制,楚王改称成王。过了三个月,宣帝为李俶改名为李豫,晓谕朝野,立李豫为皇太子。其间,张皇后曾百般纠缠宣帝,李辅国也多次旁敲侧击,阻止宣帝立楚王为嗣,但是,宣帝终不为所动。
当年十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明宫含元殿百官云集,李豫冕旒朝服,行册封之礼。他立在丹墀之下,接过了李辅国递上的封册,缓缓跪下,向端坐在宝座上的宣帝行三叩九拜之礼。礼成之后,百官山呼万岁。
秋凉之后,宣帝的病情又渐渐加重,昏晕卧床,不能视事。太子李豫天天守在父皇的寝殿内,白天服侍汤药饮食,夜晚衣不解带在殿中侍寝。
半夜,宣帝醒来,发出了一阵低微的哼哼声。李豫连衣服都顾不得披,急忙上前,问道:“父皇你好些了么,进点羹汤吧?”
宣帝摇摇头,一只手轻轻第拍拍卧榻,示意李豫坐下。李豫不坐,跪在榻前,用丝巾轻轻地揩去了宣帝额上的汗水。
宣帝咳嗽一阵,又喘息一阵,说道:“豫儿,有些话,父皇该向你交代了。”
李豫急忙劝阻道:“父皇,你病体初愈,不能过度劳累,还是等你好些了,再说吧。”
“不,现在就说。自安禄山起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时间,五年了,叛乱尚未能平息,东都至今还陷于敌手,每念及此,父皇就中心若焚,寝食难安!身体也愈发地羸弱不堪”
李豫轻声说道:“父皇勿以为念,叛胡分崩离析,已是穷途末路,彻底荡平不过早迟而已。”
宣帝出一口长气:“唉——,父皇错过了两个剿灭贼寇的绝好时机。一是安禄山被安庆绪杀死在东都之时,二是安庆绪溃败退至邺城之时,那时,若是趁机发兵攻打,叛乱可能已经彻底中止,四海已然清平了。”
“既然战机已失,父皇耿耿于怀徒增烦恼。不如再寻时机,与叛军决战,争取一战而胜。”
“年初,李揆曾上疏请朕起用郭子仪。朕深以为然,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领灵武、威远等地禁军,以及河西、河东诸节镇兵马,攻取邠宁、朔方,而后直捣范阳。朕下诏十几天之后,鱼朝恩上疏奏言郭子仪不可复用。朕踌躇再三,撤回了诏令。未发一兵一卒,就成了一纸空文。”
“父皇身体欠安,不能过于思虑。待病体安康之后,再作道理。”
宣帝望一眼窗外的沉沉夜色,喟叹道:“唉——,父皇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只怕是等不到平复叛胡的那一天了。”
“父皇正当壮年,有恙不过暂时。等父皇龙体大安,再谋划破敌之策,那时,儿臣愿为先锋,带队出征,荡平贼寇。”
宣帝微微点头:“父皇最大的心事即在于此。看来,也只有寄望于你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戮力。”
“再复东都,直捣范阳!”
李豫没有说话,对着宣帝期盼的目光,连连点头。
说了许多的话,宣帝累了,剧咳一阵,李豫为他捶打后背,渐渐地才止住了咳嗽。宣帝疲倦地闭上眼睛,又昏睡过去。
候,百官上奏,促朕议选东宫,朕想看看你属意谁人,仔细找了找,怎么其中不见爱卿的折子呢?”
李揆欠一欠身,说道:“微臣知道,陛下心中早已择定东宫人选,何须用得着吾等鼓噪推举。”
“爱卿以为,朕择定的是朕的哪一个儿子?”
李揆沉吟一阵,笑道:“微臣不敢妄议,还是陛下亲口说出来为好。”
宣帝却固执地说:“你说你说,爱卿你说。”
李揆抬一抬身体,清一清喉咙:“微臣斗胆说了,如有谬误,请陛下万勿怪罪微臣。”
“不怪不怪,爱卿只管说。”
李揆看着宣帝,字斟句酌第说道:“微臣以为,圣上属意于楚王。”
宣帝一笑::“爱卿为何如此说?”
“楚王还位列广平王时,不孚圣上厚望,以天下兵马大元帅挥师西进,一举击败叛胡,收复两京,立下盖世奇功,诸王虽然个个龙骧虎步,鹰视鹫翔,但是,能出楚王之右者,微臣以为,还未能发见。”
宣帝点头,说:“再说,爱卿你再说下去。”
“楚王文武兼备,却又温良恭厚,处事雍容大度,颇具王者风范。克复长安时,寥寥数语,就劝止了回纥军马劫掠长安。微臣还记得陛下闻听之后,当着众位臣工的面,欣慰地说:朕不如广平王也!”
宣帝颌首道:“朕是说过此话。”
“微臣当时听了陛下此话,不由得额手称庆:我大唐兴盛有望!”
宣帝笑了:“爱卿言之凿凿,以为朕真的要传位与楚王了?”
李揆有些吃惊:“陛下,微臣——”
宣帝“哈哈”一笑,叫李揆归位坐下:“李爱卿,被你言中,朕正是打算要传位于楚王李俶,你觉得如何?”
李揆一听,大喜,离座跪拜:“陛下英明睿智,立楚王为嗣,是我社稷之大幸,微臣不胜之喜,不胜之喜!”
“爱卿平身。”宣帝眉尖微蹙:“你也知道,内廷中有人另有他议,不过,不管他们说什么,朕意已决,不会有所变更了。”
“陛下圣明!”
三月春暖花开之时,宣帝下制,楚王改称成王。过了三个月,宣帝为李俶改名为李豫,晓谕朝野,立李豫为皇太子。其间,张皇后曾百般纠缠宣帝,李辅国也多次旁敲侧击,阻止宣帝立楚王为嗣,但是,宣帝终不为所动。
当年十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明宫含元殿百官云集,李豫冕旒朝服,行册封之礼。他立在丹墀之下,接过了李辅国递上的封册,缓缓跪下,向端坐在宝座上的宣帝行三叩九拜之礼。礼成之后,百官山呼万岁。
秋凉之后,宣帝的病情又渐渐加重,昏晕卧床,不能视事。太子李豫天天守在父皇的寝殿内,白天服侍汤药饮食,夜晚衣不解带在殿中侍寝。
半夜,宣帝醒来,发出了一阵低微的哼哼声。李豫连衣服都顾不得披,急忙上前,问道:“父皇你好些了么,进点羹汤吧?”
宣帝摇摇头,一只手轻轻第拍拍卧榻,示意李豫坐下。李豫不坐,跪在榻前,用丝巾轻轻地揩去了宣帝额上的汗水。
宣帝咳嗽一阵,又喘息一阵,说道:“豫儿,有些话,父皇该向你交代了。”
李豫急忙劝阻道:“父皇,你病体初愈,不能过度劳累,还是等你好些了,再说吧。”
“不,现在就说。自安禄山起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时间,五年了,叛乱尚未能平息,东都至今还陷于敌手,每念及此,父皇就中心若焚,寝食难安!身体也愈发地羸弱不堪”
李豫轻声说道:“父皇勿以为念,叛胡分崩离析,已是穷途末路,彻底荡平不过早迟而已。”
宣帝出一口长气:“唉——,父皇错过了两个剿灭贼寇的绝好时机。一是安禄山被安庆绪杀死在东都之时,二是安庆绪溃败退至邺城之时,那时,若是趁机发兵攻打,叛乱可能已经彻底中止,四海已然清平了。”
“既然战机已失,父皇耿耿于怀徒增烦恼。不如再寻时机,与叛军决战,争取一战而胜。”
“年初,李揆曾上疏请朕起用郭子仪。朕深以为然,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领灵武、威远等地禁军,以及河西、河东诸节镇兵马,攻取邠宁、朔方,而后直捣范阳。朕下诏十几天之后,鱼朝恩上疏奏言郭子仪不可复用。朕踌躇再三,撤回了诏令。未发一兵一卒,就成了一纸空文。”
“父皇身体欠安,不能过于思虑。待病体安康之后,再作道理。”
宣帝望一眼窗外的沉沉夜色,喟叹道:“唉——,父皇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只怕是等不到平复叛胡的那一天了。”
“父皇正当壮年,有恙不过暂时。等父皇龙体大安,再谋划破敌之策,那时,儿臣愿为先锋,带队出征,荡平贼寇。”
宣帝微微点头:“父皇最大的心事即在于此。看来,也只有寄望于你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戮力。”
“再复东都,直捣范阳!”
李豫没有说话,对着宣帝期盼的目光,连连点头。
说了许多的话,宣帝累了,剧咳一阵,李豫为他捶打后背,渐渐地才止住了咳嗽。宣帝疲倦地闭上眼睛,又昏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