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石堡城耸立在湟水之滨的峻岭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唐与吐蕃长期而艰辛的对战中,双方屡屡在石堡城交战,为了争夺这一战略要地,进行了无数次厮杀拼斗,胜负互有得失。
开元十七年三月,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讳率大军日夜兼程长途奔袭石堡城,从吐蕃军手中收复了石堡城。明皇即刻下旨,改石堡城为振武军,留下一支队伍长期驻守警戒,以保障河湟地区不再被吐蕃军袭扰。
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再一次发起大军攻打石堡城,守军不敌,石堡城再度沦入吐蕃之手。吐蕃军遂以石堡城为据点,驻扎了大量军马,并经常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河湟地区。数年之中,边报频仍,皆是报告吐蕃军犯境的消息。对于石堡城,明皇如鲠在喉,恨不能灭此朝食。
到了天宝六年,明皇下诏征集驻守河湟兵马将领攻打石堡城的作战方略,他寄厚望于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尝对身旁近臣说:“若要收复石堡城,在朕心目中,非王忠嗣而无他人。只要是他率队亲自前往,吐蕃军马唯有土崩瓦解!石堡城回归我大唐有望。”
几天之后,李林甫来见,一见到明皇,就唉声叹气地说:“陛下,要令您大失所望了。”说着,把一份奏折递到明皇手上。
明皇打开一看,奏折正是王忠嗣上的,粗粗一看,明皇立刻变了脸色:王忠嗣不主张此时攻打石堡城。他在奏折中说:石堡城所处地形十分险要,吐蕃在此派了重兵驻守,城池修建得十分坚固,我军若是前去攻打,丛河湟到石堡城,行军就要耗费几天的时间,长途行军,难免人困马乏,而吐蕃军则是以逸待劳,坐等我大军到来后出城迎战。以一支疲惫之师强攻石堡城,伤亡恐有几万之众,以数万兵士性命换取一座石堡城,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微臣斗胆向陛下建言:河湟军队暂且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一举攻之,以较少的伤亡取下石堡城。臣以为,这是上上之策。
明皇默默看完,把奏折扔在案几上:“找些理由,推三阻四,朕看他就是居功自傲,畏敌如虎!”
王忠嗣刚满九岁时,父亲在边关战死,明皇把他接进宫中,以义子相待,让他与李亨一起读书,王忠嗣与太子一起长大,一直与太子交厚,李林甫早已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想法设法,要拉他下马,再由此引一把火,烧到太子身上。此刻见机会已到,暗自心中窃喜:“陛下,王将军向来骁勇善战,战功屡屡,可是,自从手握四节镇之后,忌惮刀兵,从不轻易言战,他明明知道陛下急于收回石堡城,大挫吐蕃锐气,扬我天朝之威,却找些理由来搪塞陛下。不过,以老臣看来,他倒是说得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他所罗列的理由!”
“哼,朕一向以为他像他的亡父一样,是朕的卫青霍去病,谁知他竟然是个胆小鬼,千方百计避战,还编出些借口来欺哄朕。”
“王忠嗣也太小看陛下了。陛下圣主明君,对边塞军情洞若观火,几句推诿塞责之词,岂能瞒哄得过去。”
“不要理会他,有勇于出战的将军,朕不惜倾举国之力,助他功成名就。这石堡城一日不拿下,朕就寝食难安!”
不久,将军董延光上疏一道,愿领本部军马,进取石堡城。明皇闻讯大喜,拨了大笔军饷军粮,惟愿董延光早日奏凯。为了早日攻破石堡城。为了一举成功,明皇又下了一道旨意,要王忠嗣分兵接应董延光,立即拨出一彪人马,归到董延光麾下,援助董延光部攻城。
接了圣旨,王忠嗣心中十分不快,那边,董延光派人来连连催促,王忠嗣只得勉强派出了一支队伍,出发时,却连马匹都没有赏给他们,一万多人徒步走来,长途行军之后,队伍七零八落,懒懒散散,根本没有一点临战上阵的样子,搞得董延光火冒三丈,暗地里恨死了王忠嗣。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听说了此事,不禁为王忠嗣担心,特意前来拜望,王忠嗣问他:“李大人来看下官,一定是有事吧?”
“自然是有事了,而且,此事重大,请将军千万留意。”
“请讲。”
李光弼字斟句酌地说:“大夫爱惜士兵,不愿意他们白白送死,所以,对董延光分兵援助请求十分抗拒。名义上接受诏书指令派兵驰援,暗地里,却是希望董延光兵败,不能攻占石堡城。”
王忠嗣笑一笑,没有否认。
李光弼又说:“大夫已经派出了一万余兵卒,却没有按规矩立下赏格,没有赏赐,叫兵卒们怎么舍命杀敌?”
“我军中饷银尚缺,拿不出多的来。”
李光弼恳切地说:“大夫,你库中财帛充盈,吝惜这些须赏赐,可能会给那些奸佞宵小留下口实,在圣上面前奏你一本,三人成虎,进谗言的人多了,圣上不得不信。此次攻打石堡城,又是圣上力主,取胜则罢,如果败北,有人要是把败北的结果归咎于大夫,大夫就免不了要身受不测之祸了!”
王忠嗣笑一笑,声色不动地说:“下官早就向圣上上书,言明石堡城为何不能急于攻打。取下石堡城,并不足以抵御吐蕃进犯,让吐蕃暂时据守石堡城,于国家大局并无任何妨碍。吐蕃军举举国之力,在石堡城经营多年,兵精粮足,城墙坚固,我军此时前去攻打,他们以逸待劳,依仗着坚城垒石,必定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作为朝廷大将,忍心让几万人去白白地送死,换取自己头上的官帽无虞?若是如此,只怕心里永远不得安宁!大丈夫立世,岂能一味地追求一己高官显贵,而置江山社稷和手下兵将性命安危于不顾!”
李光弼说:“下官是大夫一手提拔起来的,知道大夫心地,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担心大夫被带累,所以特意来向大夫提出忠告。大夫是为国家着想,可是,太固执己见,就不怕被圣上另眼看待吗?”
王忠嗣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他说:“如果圣上对下官另眼看待,下官因此被贬黜,不就是少一个金吾将军,回朝去... -->>
石堡城耸立在湟水之滨的峻岭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唐与吐蕃长期而艰辛的对战中,双方屡屡在石堡城交战,为了争夺这一战略要地,进行了无数次厮杀拼斗,胜负互有得失。
开元十七年三月,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讳率大军日夜兼程长途奔袭石堡城,从吐蕃军手中收复了石堡城。明皇即刻下旨,改石堡城为振武军,留下一支队伍长期驻守警戒,以保障河湟地区不再被吐蕃军袭扰。
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再一次发起大军攻打石堡城,守军不敌,石堡城再度沦入吐蕃之手。吐蕃军遂以石堡城为据点,驻扎了大量军马,并经常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河湟地区。数年之中,边报频仍,皆是报告吐蕃军犯境的消息。对于石堡城,明皇如鲠在喉,恨不能灭此朝食。
到了天宝六年,明皇下诏征集驻守河湟兵马将领攻打石堡城的作战方略,他寄厚望于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尝对身旁近臣说:“若要收复石堡城,在朕心目中,非王忠嗣而无他人。只要是他率队亲自前往,吐蕃军马唯有土崩瓦解!石堡城回归我大唐有望。”
几天之后,李林甫来见,一见到明皇,就唉声叹气地说:“陛下,要令您大失所望了。”说着,把一份奏折递到明皇手上。
明皇打开一看,奏折正是王忠嗣上的,粗粗一看,明皇立刻变了脸色:王忠嗣不主张此时攻打石堡城。他在奏折中说:石堡城所处地形十分险要,吐蕃在此派了重兵驻守,城池修建得十分坚固,我军若是前去攻打,丛河湟到石堡城,行军就要耗费几天的时间,长途行军,难免人困马乏,而吐蕃军则是以逸待劳,坐等我大军到来后出城迎战。以一支疲惫之师强攻石堡城,伤亡恐有几万之众,以数万兵士性命换取一座石堡城,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微臣斗胆向陛下建言:河湟军队暂且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一举攻之,以较少的伤亡取下石堡城。臣以为,这是上上之策。
明皇默默看完,把奏折扔在案几上:“找些理由,推三阻四,朕看他就是居功自傲,畏敌如虎!”
王忠嗣刚满九岁时,父亲在边关战死,明皇把他接进宫中,以义子相待,让他与李亨一起读书,王忠嗣与太子一起长大,一直与太子交厚,李林甫早已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想法设法,要拉他下马,再由此引一把火,烧到太子身上。此刻见机会已到,暗自心中窃喜:“陛下,王将军向来骁勇善战,战功屡屡,可是,自从手握四节镇之后,忌惮刀兵,从不轻易言战,他明明知道陛下急于收回石堡城,大挫吐蕃锐气,扬我天朝之威,却找些理由来搪塞陛下。不过,以老臣看来,他倒是说得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他所罗列的理由!”
“哼,朕一向以为他像他的亡父一样,是朕的卫青霍去病,谁知他竟然是个胆小鬼,千方百计避战,还编出些借口来欺哄朕。”
“王忠嗣也太小看陛下了。陛下圣主明君,对边塞军情洞若观火,几句推诿塞责之词,岂能瞒哄得过去。”
“不要理会他,有勇于出战的将军,朕不惜倾举国之力,助他功成名就。这石堡城一日不拿下,朕就寝食难安!”
不久,将军董延光上疏一道,愿领本部军马,进取石堡城。明皇闻讯大喜,拨了大笔军饷军粮,惟愿董延光早日奏凯。为了早日攻破石堡城。为了一举成功,明皇又下了一道旨意,要王忠嗣分兵接应董延光,立即拨出一彪人马,归到董延光麾下,援助董延光部攻城。
接了圣旨,王忠嗣心中十分不快,那边,董延光派人来连连催促,王忠嗣只得勉强派出了一支队伍,出发时,却连马匹都没有赏给他们,一万多人徒步走来,长途行军之后,队伍七零八落,懒懒散散,根本没有一点临战上阵的样子,搞得董延光火冒三丈,暗地里恨死了王忠嗣。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听说了此事,不禁为王忠嗣担心,特意前来拜望,王忠嗣问他:“李大人来看下官,一定是有事吧?”
“自然是有事了,而且,此事重大,请将军千万留意。”
“请讲。”
李光弼字斟句酌地说:“大夫爱惜士兵,不愿意他们白白送死,所以,对董延光分兵援助请求十分抗拒。名义上接受诏书指令派兵驰援,暗地里,却是希望董延光兵败,不能攻占石堡城。”
王忠嗣笑一笑,没有否认。
李光弼又说:“大夫已经派出了一万余兵卒,却没有按规矩立下赏格,没有赏赐,叫兵卒们怎么舍命杀敌?”
“我军中饷银尚缺,拿不出多的来。”
李光弼恳切地说:“大夫,你库中财帛充盈,吝惜这些须赏赐,可能会给那些奸佞宵小留下口实,在圣上面前奏你一本,三人成虎,进谗言的人多了,圣上不得不信。此次攻打石堡城,又是圣上力主,取胜则罢,如果败北,有人要是把败北的结果归咎于大夫,大夫就免不了要身受不测之祸了!”
王忠嗣笑一笑,声色不动地说:“下官早就向圣上上书,言明石堡城为何不能急于攻打。取下石堡城,并不足以抵御吐蕃进犯,让吐蕃暂时据守石堡城,于国家大局并无任何妨碍。吐蕃军举举国之力,在石堡城经营多年,兵精粮足,城墙坚固,我军此时前去攻打,他们以逸待劳,依仗着坚城垒石,必定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作为朝廷大将,忍心让几万人去白白地送死,换取自己头上的官帽无虞?若是如此,只怕心里永远不得安宁!大丈夫立世,岂能一味地追求一己高官显贵,而置江山社稷和手下兵将性命安危于不顾!”
李光弼说:“下官是大夫一手提拔起来的,知道大夫心地,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担心大夫被带累,所以特意来向大夫提出忠告。大夫是为国家着想,可是,太固执己见,就不怕被圣上另眼看待吗?”
王忠嗣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他说:“如果圣上对下官另眼看待,下官因此被贬黜,不就是少一个金吾将军,回朝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