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升官发财在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陆辞怔了怔。
若不是他深知王旦为人高尚至德,怕都要怀疑对方给皇帝灌了迷药汤了。
他自任了那有名无实的‘太子舍人’一职后,就对东宫职位刻意去做了些了解,因此对这太子左谕德的职掌,是颇为熟悉的。
按常理说,还会有一位右谕德,届时与他轮流担任值守,给东宫讲解经史子集。
当过没有太子的太子舍人后,再担任个没有右谕德共事的左谕德,显然无法让陆辞感到吃惊。
真正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却是左谕德的品级。
——正四品下。
陆辞揉了揉眉心。
哪怕不是官阶,只是任职,晋升速度之快,恐怕也能称得难有古人了。
满打满算,他任官也才一年出头,多少人还卡在第一个职位上累死累活时,他的职事就已从七品一路狂跳,跃升为正四品下,担任的还是这么一个肥差……
只对别人会有的反应稍作想象,饶是自认脸皮厚如陆辞,眼皮也忍不住狂跳了。
……王旦让他入京还的人情债,该不会是让他当个被人甩嫉妒眼刀的活靶子,以分走寇准被他推举为相的仇恨吧。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真宗与王旦的对话部分修自史实《大宋帝国三百年7》
2.左谕德为东宫属官之一,不常设,在设皇太子有,皇太子继位后就罢了。没有职事,备僚属而已,多为兼官。或与太子左右庶子轮流入宫值班以供故事,或代讲读官给太子讲经史。宋初品阶为正四品下。(《宋代官制辞典》)
第一百一十九章
陆知州收到新任命的消息,很快经由厅中人之口,一下传遍了全城。
最初听到这话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嗤之以鼻,或付诸一笑。
即使是没啥见识的老百姓,也清楚只要京中没什么大的变动,知州往往是三年才资满迁走的。
陆知州分明才将将在这呆满一年,怎么可能就要调任了?
这么想着,他们只当是个傻子编来吓唬人的笑话听听,还斥责了瞎传这话的那些人几句。
——当官衙发布的公文帖在谯楼的榜上,把这匪夷所思的事儿变成板上钉钉后,所有人顿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可真是晴天霹雳,惊天噩耗。
怎……怎么能这样啊!
陆知州带给汾州的变化之大,众目皆有所睹,几乎是脱胎换骨的。
眼见着人丁稀零的街道变得日益熙攘,又看着一座座校舍拔高而起,人人渐渐变得富裕起来——尤其是最早一批养鸭的农户,先是得了抗蝗的赏钱,又得了卖鸭的盈利,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别看陆知州年纪轻,模样生得俊俏,但办起事来却一点都不含糊,跟以前那些只知混日子而根本不管事的官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要是没过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见过这些盼头,那也就罢了。
怎么这会儿就能告诉他们,这有滋有味有奔头的好日子才过几天,就有哪个天杀的就见不得他们好,非在官家耳边进谗言,要将他们的好知州调走了?
公榜边瞬间变得哗然,众人议论纷纷。
撇开他们这些‘受害’的且不说,对陆知州而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尽管只是市井小民,他们也清楚官员升迁,是最讲究成资这浅显道理的。
一心为民的陆知州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既是造房又是致力改政,叫家家户户的孩子有学上了,种地时收益也更高了,养鸡鸭鹅的也多起来了,据说还准备在来年修那口日益破败的河坝……这不都是一项项实打实的成绩?
万事开头难,陆知州已将最难的开头给启开了,又将最坚实的基础打下了,凭什么果子叫来人不费吹灰之力地收走了去!
群情激奋下,自然是听不见那一两个守在公榜边的吏人的竭力解释的。
——“还得去问问,到底是谁害了公祖!”
陆辞怔了怔。
若不是他深知王旦为人高尚至德,怕都要怀疑对方给皇帝灌了迷药汤了。
他自任了那有名无实的‘太子舍人’一职后,就对东宫职位刻意去做了些了解,因此对这太子左谕德的职掌,是颇为熟悉的。
按常理说,还会有一位右谕德,届时与他轮流担任值守,给东宫讲解经史子集。
当过没有太子的太子舍人后,再担任个没有右谕德共事的左谕德,显然无法让陆辞感到吃惊。
真正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却是左谕德的品级。
——正四品下。
陆辞揉了揉眉心。
哪怕不是官阶,只是任职,晋升速度之快,恐怕也能称得难有古人了。
满打满算,他任官也才一年出头,多少人还卡在第一个职位上累死累活时,他的职事就已从七品一路狂跳,跃升为正四品下,担任的还是这么一个肥差……
只对别人会有的反应稍作想象,饶是自认脸皮厚如陆辞,眼皮也忍不住狂跳了。
……王旦让他入京还的人情债,该不会是让他当个被人甩嫉妒眼刀的活靶子,以分走寇准被他推举为相的仇恨吧。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真宗与王旦的对话部分修自史实《大宋帝国三百年7》
2.左谕德为东宫属官之一,不常设,在设皇太子有,皇太子继位后就罢了。没有职事,备僚属而已,多为兼官。或与太子左右庶子轮流入宫值班以供故事,或代讲读官给太子讲经史。宋初品阶为正四品下。(《宋代官制辞典》)
第一百一十九章
陆知州收到新任命的消息,很快经由厅中人之口,一下传遍了全城。
最初听到这话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嗤之以鼻,或付诸一笑。
即使是没啥见识的老百姓,也清楚只要京中没什么大的变动,知州往往是三年才资满迁走的。
陆知州分明才将将在这呆满一年,怎么可能就要调任了?
这么想着,他们只当是个傻子编来吓唬人的笑话听听,还斥责了瞎传这话的那些人几句。
——当官衙发布的公文帖在谯楼的榜上,把这匪夷所思的事儿变成板上钉钉后,所有人顿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可真是晴天霹雳,惊天噩耗。
怎……怎么能这样啊!
陆知州带给汾州的变化之大,众目皆有所睹,几乎是脱胎换骨的。
眼见着人丁稀零的街道变得日益熙攘,又看着一座座校舍拔高而起,人人渐渐变得富裕起来——尤其是最早一批养鸭的农户,先是得了抗蝗的赏钱,又得了卖鸭的盈利,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别看陆知州年纪轻,模样生得俊俏,但办起事来却一点都不含糊,跟以前那些只知混日子而根本不管事的官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要是没过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见过这些盼头,那也就罢了。
怎么这会儿就能告诉他们,这有滋有味有奔头的好日子才过几天,就有哪个天杀的就见不得他们好,非在官家耳边进谗言,要将他们的好知州调走了?
公榜边瞬间变得哗然,众人议论纷纷。
撇开他们这些‘受害’的且不说,对陆知州而言,显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尽管只是市井小民,他们也清楚官员升迁,是最讲究成资这浅显道理的。
一心为民的陆知州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既是造房又是致力改政,叫家家户户的孩子有学上了,种地时收益也更高了,养鸡鸭鹅的也多起来了,据说还准备在来年修那口日益破败的河坝……这不都是一项项实打实的成绩?
万事开头难,陆知州已将最难的开头给启开了,又将最坚实的基础打下了,凭什么果子叫来人不费吹灰之力地收走了去!
群情激奋下,自然是听不见那一两个守在公榜边的吏人的竭力解释的。
——“还得去问问,到底是谁害了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