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血色大明之末世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忙起了身,披了件绸衫,穿了鞋出迎。到了门首,望着惠显扬问道:“惠兄不是公干在外么,怎的突然回来?”
惠显扬道:“一些不打紧的闲差,胡乱打发了,也是昨晚才到家的。”
李羡之又问道:“贺兄一起回来了么,怎的不一起来?”
惠显扬笑道:“贺兄与我一同回城,不过我此次来,正是受了贺兄的托付来见贤弟的。”
李羡之不解道:“贺兄既已回城,来找我便是了,为何要托付惠兄来?”
惠显只是笑,却不回答。李羡之只好将他让进府内,容后再问。
李羡之引着惠显扬先来拜望了老太公李明善,寒暄问候了一番,就转到书房里来。几个书童就在书房外面的回廊里架着陶炉,煮了一壶消暑的茶端了上来。李羡之让着惠显扬吃茶,又问。
惠显扬呷了口茶,才慢悠悠地道:“自我们相与以来,我与贺兄皆十分佩服贤弟的才识人品。贺兄是个慷慨直爽的人,有一个妹子,年方及笄,因此便想着与你结一门亲事,又不好自己说,所以托我来说。”
李羡之突然听了这个消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愣在那里。
惠显扬又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该是找老太爷说的。又想着我们手足之交,故而先来与你说。”
这时,李羡之才缓过神来,明白贺人龙要将妹子嫁给自己。又想起贺人龙那副五大三粗的样子,心里如藏了个羊皮鼓一样,敲了个咚咚作响。
惠显扬见李羡之面有难色,知道他心中所想,便笑道:“贤弟莫要担心,贺家妹子却与她哥全无相似,我虽不曾当面见过,但也常在府上,隔着屏风听过她说话,也见过她绣的女红,写的小诗,着实是德性温良,才貌出众,多少人家曾上门求亲,贺兄一心要找个绝好的人家,只是不允。”
李羡之被惠显扬说破了心事,略显尴尬,笑了笑道:“我想的倒不是这个。”
惠显扬要再说什么,一时又支吾起来,半天才道:“还有一事,是要早说给贤弟知道的。”
李羡之问是什么。惠显扬道:“贺家兄妹父母早亡,长兄为父,一手把贺小姐带大,自小如在蜜罐里长大一般,未曾受过半点的苦,因此未曾缠足,长着一双大脚,不知贤弟可嫌弃?”
……
原来,李羡之十七八岁时,李老太爷曾想着给他说一门寝室,请了许多媒人,问了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每次媒人问了来,总要夸赞一番,话里话外离不了个“三寸金莲”。李羡之终归是后世人的想法,接受不了这种畸形的风俗,因此,每次只以科举为重推托过去了。那时的风俗,但凡有些身份人家的小姐皆不能免俗,只有贫苦农户人家因常要下地干活,才有个别不缠足的。
如今,惠显扬说贺小姐没有缠足,李羡之倒先有了一分好感。又听他说才貌双全,贤良淑德,也没拒绝。正犹豫间,惠显扬又道:“如此说来,贤弟是不反对了?”
李羡之一时没了主意,惠显扬只当他是默认了,便道:“贺兄已请了家尊为媒,过几日便来府上,与老太公商议。”说罢,好似怕李羡之反悔一样,告了辞,急忙忙一溜烟走了。
留下李羡之兀自心里忐忑,不知如何是好。再拿起书来看,哪里看的进去,只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踱来踱去,心里杂念丛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横了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来惠显扬左右总不会骗自己的。
李羡之如同大限将至的死刑犯一样,忐忑不安地捱到晚上,又稀里糊涂到了天明,心里总算慢了下来。
这日中午,李羡之正有搭没搭地陪父亲说着闲话,金老爹一跌一撞进来,道:“有贵客临门了。”说着把一张大红的名帖放在桌上。李羡之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白衣夫子惠承芳敬拜”——惠承芳正是惠显扬之父,早年中举,授南京工部主事,每日讲程、朱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后来辞官归家,做起了乡绅。
李家父子一同起身,出门来迎。惠老先生从凉轿上下来,手拄着一根油亮的竹节手杖,绸衫锦履,须发皆白,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李太公上前,与惠老先生平施了礼,李羡之跪地磕了个头。见礼罢了,李太公头前引路,李羡之扶着惠老先生后面跟着。入内坐定,看茶。李羡之知老先生来意,借故出去了。
惠老先生把说亲的事说了,又道:“贺、惠两家世交,我那贺家贤弟早逝,后辈子侄的事老朽不得不管一管。不知李老爷意下如何?”
李老爷道:“极承老先生厚爱,敢不受命?只是不知令侄女贵庚多少?与我儿年命可相妨碍?”
惠老先生呵呵笑道:“这倒不消虑,令郎八字我那贺侄儿已问明在心里了,请了先生测算过了,贺侄女小令郎四岁,今年一十七岁了,天命相合,必是一对好夫妻。”
贺、惠两家是当地极有名的乡绅人家,出过不少文武官员,配李家是绰绰有余。兼着老太公听说儿子早将八字给了人,以为心中必是愿意的,自己又早想着抱孙儿,于是喜滋滋地一口就应了下来:“如能高攀,自是求之不得的,左右请老前生周全。”
惠老先生听了,自是欢喜不提,又坐了坐,起身告辞,李太公挽留,又坐了。
了。忙起了身,披了件绸衫,穿了鞋出迎。到了门首,望着惠显扬问道:“惠兄不是公干在外么,怎的突然回来?”
惠显扬道:“一些不打紧的闲差,胡乱打发了,也是昨晚才到家的。”
李羡之又问道:“贺兄一起回来了么,怎的不一起来?”
惠显扬笑道:“贺兄与我一同回城,不过我此次来,正是受了贺兄的托付来见贤弟的。”
李羡之不解道:“贺兄既已回城,来找我便是了,为何要托付惠兄来?”
惠显只是笑,却不回答。李羡之只好将他让进府内,容后再问。
李羡之引着惠显扬先来拜望了老太公李明善,寒暄问候了一番,就转到书房里来。几个书童就在书房外面的回廊里架着陶炉,煮了一壶消暑的茶端了上来。李羡之让着惠显扬吃茶,又问。
惠显扬呷了口茶,才慢悠悠地道:“自我们相与以来,我与贺兄皆十分佩服贤弟的才识人品。贺兄是个慷慨直爽的人,有一个妹子,年方及笄,因此便想着与你结一门亲事,又不好自己说,所以托我来说。”
李羡之突然听了这个消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愣在那里。
惠显扬又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该是找老太爷说的。又想着我们手足之交,故而先来与你说。”
这时,李羡之才缓过神来,明白贺人龙要将妹子嫁给自己。又想起贺人龙那副五大三粗的样子,心里如藏了个羊皮鼓一样,敲了个咚咚作响。
惠显扬见李羡之面有难色,知道他心中所想,便笑道:“贤弟莫要担心,贺家妹子却与她哥全无相似,我虽不曾当面见过,但也常在府上,隔着屏风听过她说话,也见过她绣的女红,写的小诗,着实是德性温良,才貌出众,多少人家曾上门求亲,贺兄一心要找个绝好的人家,只是不允。”
李羡之被惠显扬说破了心事,略显尴尬,笑了笑道:“我想的倒不是这个。”
惠显扬要再说什么,一时又支吾起来,半天才道:“还有一事,是要早说给贤弟知道的。”
李羡之问是什么。惠显扬道:“贺家兄妹父母早亡,长兄为父,一手把贺小姐带大,自小如在蜜罐里长大一般,未曾受过半点的苦,因此未曾缠足,长着一双大脚,不知贤弟可嫌弃?”
……
原来,李羡之十七八岁时,李老太爷曾想着给他说一门寝室,请了许多媒人,问了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每次媒人问了来,总要夸赞一番,话里话外离不了个“三寸金莲”。李羡之终归是后世人的想法,接受不了这种畸形的风俗,因此,每次只以科举为重推托过去了。那时的风俗,但凡有些身份人家的小姐皆不能免俗,只有贫苦农户人家因常要下地干活,才有个别不缠足的。
如今,惠显扬说贺小姐没有缠足,李羡之倒先有了一分好感。又听他说才貌双全,贤良淑德,也没拒绝。正犹豫间,惠显扬又道:“如此说来,贤弟是不反对了?”
李羡之一时没了主意,惠显扬只当他是默认了,便道:“贺兄已请了家尊为媒,过几日便来府上,与老太公商议。”说罢,好似怕李羡之反悔一样,告了辞,急忙忙一溜烟走了。
留下李羡之兀自心里忐忑,不知如何是好。再拿起书来看,哪里看的进去,只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踱来踱去,心里杂念丛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横了心,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来惠显扬左右总不会骗自己的。
李羡之如同大限将至的死刑犯一样,忐忑不安地捱到晚上,又稀里糊涂到了天明,心里总算慢了下来。
这日中午,李羡之正有搭没搭地陪父亲说着闲话,金老爹一跌一撞进来,道:“有贵客临门了。”说着把一张大红的名帖放在桌上。李羡之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白衣夫子惠承芳敬拜”——惠承芳正是惠显扬之父,早年中举,授南京工部主事,每日讲程、朱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后来辞官归家,做起了乡绅。
李家父子一同起身,出门来迎。惠老先生从凉轿上下来,手拄着一根油亮的竹节手杖,绸衫锦履,须发皆白,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李太公上前,与惠老先生平施了礼,李羡之跪地磕了个头。见礼罢了,李太公头前引路,李羡之扶着惠老先生后面跟着。入内坐定,看茶。李羡之知老先生来意,借故出去了。
惠老先生把说亲的事说了,又道:“贺、惠两家世交,我那贺家贤弟早逝,后辈子侄的事老朽不得不管一管。不知李老爷意下如何?”
李老爷道:“极承老先生厚爱,敢不受命?只是不知令侄女贵庚多少?与我儿年命可相妨碍?”
惠老先生呵呵笑道:“这倒不消虑,令郎八字我那贺侄儿已问明在心里了,请了先生测算过了,贺侄女小令郎四岁,今年一十七岁了,天命相合,必是一对好夫妻。”
贺、惠两家是当地极有名的乡绅人家,出过不少文武官员,配李家是绰绰有余。兼着老太公听说儿子早将八字给了人,以为心中必是愿意的,自己又早想着抱孙儿,于是喜滋滋地一口就应了下来:“如能高攀,自是求之不得的,左右请老前生周全。”
惠老先生听了,自是欢喜不提,又坐了坐,起身告辞,李太公挽留,又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