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2/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元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部尚书,上疏乞骸骨,致其事,卒。赠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庄宪。
子克遹,平阴县尹。孙振,秘书著作郎;揆,中书省左司都事;拱,常德路蒙古学教授。
郝彬
郝彬,字景文,霸州信安人也。世祖初,年十六,充太子宿卫,擢扬州路治中。宋末,鄞县顾闰,聚众海岛,时出攻剽,宋羁縻以官,内附后益横,侵扬州境,彬讨禽之。泰兴人有被杀二年而捕贼不获者,吏诬平人,狱已具。彬疑其诬,谳之,果得真贼。御史荐彬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核户版,理屯田,诸废修举。江淮财赋总管府掌东宫田赋,其官属皆从詹事院奏授,不隶中书,往往为奸利,诛求无厌。彬为总管,入见,请受宪司纠察以革私弊,罢所隶六提举司以苏民瘼。从之,遂罢其四。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法日以坏,以彬行户部尚书经理之。彬请度舟楫所通、道里所均,建六仓,煮盐于场,运积之仓;岁首,听群商于转运司探仓筹定其所,乃买券,又定河商、江商市易之不如法者,著为法。入为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拜中书参知政事,俄免归。尚书省立,拜参知政事,辞不获命。同列务生事要功,杀无罪之人,彬积诚意开引,或从或违,横不可制。命兼大司徒,不拜。仁宗在东宫,彬恳辞至力,因称疾笃。时相强起之,至奏重赐以饵之,彬不为动。议罪之,罪无从得,彬坚卧一榻至数月,尚书省臣皆得罪,彬不与焉。家居七年,足迹未尝一出门外。仁宗思之,以为大司农卿,未几,谢病。延祐七年三月卒。
高源
高源,字仲渊,晋州人。高祖揖,为州法吏,用法公平。父汝霖,为真定廉访司照磨,使东平,道高唐,遇盗死。源幼力学,事母孝,补县吏。中统初,擢卫辉路知事,累升齐河县尹,有遗爱,去官十年,民犹立碑颂之。迁行台都事,佥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劾常州路达鲁花赤马恕夺民田及他不法事。恕惧,走赂权臣阿合马,以他事诬源。既系狱,一日,忽释之,莫知所由。先时,源所居邻里,多阿合马姻戚,素知源事母至孝。至是,闻源坐非辜,悉诣阿合马曰:“源,孝子也,非但我知之,天必知之。况媒孽之罪非实,若妄杀源,悖天不祥。”阿合马感悟,得不死。寻除河间等路都转运副使,抚治有条,灶户逃者皆复业,常赋外,羡余几十万缗。至元二十四年,为江东道劝农营田使。二十八年,迁都水监。开通惠河,由文明门东七十里,与会通河接,置闸七、桥十二,人蒙其利。授同知湖南道宣慰司事。卒,年七十七。子梦弼、良弼、公弼。
杨湜
杨湜,字彦清,真定藁城人。习章程学,工书算,始以府吏迁检法。中统元年,辟为中书掾,与中山杨珍、无极杨卞齐名,时人以三杨目之。中书省初立,国用不足,湜论钞法宜以榷货制国用,朝廷从之,因俾掌其条制。四年,授益都路宣慰司谘议,迁左司提控掾,请严赃吏法。至元二年,除河南大名诸处行中书省都事。三年,立制国用司,总天下钱谷,以湜为员外郎,佩金符。改宣徽院参议。湜计帑立籍,具其出入之算,每月终上之,遂定为令。加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七年,改制国用司为尚书省,拜户部侍郎,仍兼交钞提举。时用壬子旧籍定民赋役之高下,湜言:“贫富不常,岁久浸易,其可以昔时之籍,而定今之赋役哉!”廷议善之,因俾第其轻重,人以为平。湜心计精析,时论经费者,咸推其能焉。
子克忠,安丰路总管。孙贞。
吴鼎
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诸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率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改京畿澧运使。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
梁德圭
梁德圭,字伯温,大兴良乡人。初给事昭睿顺圣皇后宫,令习国语,通奏对。年十一,见世祖。至元十六年,为中书左司员外郎,俄升郎中,六迁至参议尚书省事。至元三十一年,执政入奏事,帝询其曲折,不能对,德圭从旁辩析,明白通畅,帝大悦,拜参知政事。在省日久,凡钱谷出纳之制,铨选进退之宜,诸藩赐予之节,命有骤至,不暇阅简牍,同列莫知措辞,德圭数语即定;间遇疑事,则曰某事当如某律,某年尝有此旨,验之皆然。北京地震,帝阅州郡报囚之数,怪其过多,德圭方在右司,诏问焉。对曰:“当国者急于征索,蔓延收系,以致此尔。”帝感悟,为大赦中外逋负,民赖以苏。大德间,成宗即位,一遵祖武,庙堂以安静为治,求进者不得逞其志,朋聚兴怨,摭事中伤德圭。会帝有疾,言者盛气致诘,德圭以位居执政,不受凌轹,慷慨引咎,遂安置湖广。帝疾愈,问知之,召使复位。既至,帝问:“卿安在?”德圭涕泣不能语。赐酒馔,使往拜其母,因以气疾,乞骸骨归。大德八年九月,卒于家,年四十有六。
<b>部分译文</b>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儒生,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当世者,斟酌损益,凡文武仪仗及各品官员的服饰,均由尚文裁定。七年春二月,朝廷的礼节仪式制定后,百官演习一番,世祖观后大喜,成为定制。是年十一月,设立侍仪司,升尚文为右直侍仪使,后转为司农都事。
至元十七年,出任辉州地方官。怀孟民马氏和宋氏均被诬告有杀人罪,但多年不能判决,提刑使命尚文审理此两案。尚文进行仔细调查,弄清是狱吏狱卒罗织罪名,于是将受冤者释放。十九年晋升为户部郎中,奏请废除怀、卫竹税提举司,人民皆称赞不已。
二十二年(1285)任尚文为御史台都事。行台御史秘密上书,说皇上年事已高,最好让位给皇太子。太子闻知非常畏惧,中书省和御史台将该奏章密封,不上报皇帝。答即古阿散等知道后,将内外各衙官吏逮捕审问,并大肆搜索全国被隐瞒不上交的钱粮,实际上是想借端揭发有关要让位给皇太子的事,下令把御史台的全部档案都封存起来。尚文把他所保存的那份秘密奏章不肯交出,答即古报告了世祖,世祖命宗正薛彻干去索取。尚文感到事情危急,当即告诉御史大夫说“:这是想上害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阴谋十分奸诈。且答即古是阿合马的余党,贪赃枉法,罪恶累累,应先发制人,揭破其阴谋。”后来答即古因受贿赂被揭发,与其党一同以贪赃罪判处死刑,这是尚文上述意见之实现。尚文升为大司农丞,又先后转任少卿、吏部侍郎、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元三十一年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
元贞初年(1295),拜为中台侍御史。当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弹劾江浙行省平章违法事十七条,朝廷派遣尚文去调查,虽证据确凿而违法者不服。尚文上报皇帝。皇帝成宗命省台大臣讨论。朝臣们都袒护江浙行省平章,说他是勋臣的子孙,所犯罪过很轻,应该原谅。尚文力争,指出平章罪恶昭彰,如果不依法定罪判刑,则有失臣子的职责,过失非轻。在朝廷上反复争辩。最后成宗以平章、御史各施杖刑遣还了事。
元贞二年,尚文上书建议:“太平之世,赦免罪犯次数不宜多;不是紧急需要的劳役,应该停止。”成宗采纳这些意见,授他为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大德元年(1297),黄河在蒲口决堤,朝廷令尚文巡视灾区并提出治水救灾良策。尚文奏陈道:
“黄河万里西来,其水流势急汹涌,至孟津以下,两岸地平土松,故常改变原来夏禹治水时的故道,故千百年来为中国之患。自古治理黄河,办法得当则费力少,水患少,办法不当则费力多,水患多,这是不能改变的定论。今自陈留到睢州,东西一百余里,南岸旧河口十一个,已淤塞者二处,干涸者六处,通流者三处,其河岸高于河面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旧堤,河水比田高三四尺,或者相平。南岸高于北岸约八九尺,北岸之堤怎能不坏,河水怎能不北流?
“蒲口今决堤一千余步,河水迅速东流,沿黄河旧日支渠行二百里,到达归德横堤之下,再流入主河道。如果强行堵塞,则上决下溃,徒劳无功。为今之计,河北郡县顺着水流走向,远筑长堤以防止河水泛滥;归德、徐州、邳州,人民要回避河水冲决,听他们自便安排。受水灾之家,最好在黄河以南的退滩地内,分给他们农田作为永业。将来其他决口的地方,也这样安排。如真能这样,也是救荒良策。蒲口决口不堵也罢。”
朝廷采纳了尚文的意见。当时河朔各郡县和朝廷委派到山东的官员,均主张堵塞蒲口决口“,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还是塞住决口的好”成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年,蒲口堤又决口。这样塞堤防水的劳役年年都有。其后,正如尚文所预言的,河水北入黄河故道。
大德三年,尚文调往山东任宪使,历任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又召回,拜为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闹饥荒,仓库储粮不足,文募民以粮买官,用这些粮食来赈济饥民。山东欠收,盗贼兴起,尚文拿出官钞八百五十余万贯来安抚贫民。文奏请朝廷选派十道使者巡视天下,访问民间疾苦。又奏请取缔南方的白云宗,其僧人与百姓一样纳税服役。西域商人奉珍珠售与皇室,其价六十万锭。省臣平章对尚文说“:这就是‘押忽大珠’,值六十万并不算贵。”在座朝臣传观欣赏。尚文问此珠有何用,平章说“:含于口中不觉渴,熨面可使双目有光。”尚文说“:若一人含之得使千万人口不渴,那就是真正宝贝;若该宝只对一人有用,则其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我认为真正的宝是米粟,一天不食则饥,三天不吃就会生病,七天不吃就死。有粟米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比较,米粟的价值岂不是高于珠宝?”平章还要求他再仔细看看,尚文不为他所动。尚文年六十九岁时,因病告老归乡。大德十年(1306),召他回朝拜为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但辞不奉召。
武宗、仁宗时,多次请他去垂问国事,赐宴及金帛等物,并自光禄大夫晋阶银青荣禄大夫,仍为中书左丞,但他仍乞求返归田里。延。。六年(1319),拜太子詹事,遣使去敦请三次才赴任。仁宗予以特殊优厚礼节待他,命他全力教育太子。泰定三年(1326),以中书平章政事辞官,次年卒于家,年九十二岁。
申屠致远字大用,祖籍汴京。金末随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致远曾在府学学习,与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时,驻兵于小濮,荆湖经略使乞萛力台荐举致远为经略司知事,参与军机。班师至随州,致远把蒙军所俘男女全都释放。
至元七年(1270),崔斌守东平,聘致远为学官。十年,御史台召他为属官,他不去,又授为太常寺太祝兼奉礼郎。灭宋后,焦友直、杨居宽为两浙宣慰使,荐举致远为都事,致远首先提出:“宋朝的档案文书,应送上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作办学之用。”行省采纳这一意见。调任临安府安抚司经历。临安改为杭州,致远调为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节,家里很富,守藏吏姚溶偷了杨家的银子,怕被揭发,便诬告。。节与宋朝的广王、益王暗中勾结。官府将。。节屈打成招,下狱。致远审理此案,得其实情,姚溶服罪,。。节向致远赠送财物表示感谢,致远大怒,完全拒绝。杭州人金渊,企图假冒为儒籍,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于是金渊诬告彭宏写了反诗,并张贴于大街上。巡逻者将反诗上报。致远察觉这是诬告,逮捕金渊审问,金渊只得说了实话,依法判了他的罪。杭州府属某县,逮捕了十七人,说他们造反。致远审讯明白,他们是为了抵抗盗贼而自卫,并非谋反,均获释放。西城僧人杨琏真加在宋故宫建塔,要把宋高宗所写的九经石刻作为塔的基石,致远竭力反对,保住了这块九经碑石。改任寿昌府判官,这时寇盗兴起,加上建造征讨日本用的战船,远近骚动,幸因致远的措施有方,才平静无事。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副使郄显、李兼指控平章忙兀台违法乱纪,而朝廷不仅不问,反而把显等交付忙兀台审讯,下大狱,拟处死刑。致远知道这是一桩冤案,不顾忙兀台的威胁,亲手去掉显等的枷锁,让他从军赎罪。桑哥掌权时,治书侍御史陈天祥奉使湖广,弹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取天祥上疏中的几句话借以诬告,并奏请朝廷派人去审讯,拘捕了天祥。当时行台遣御史去湖广,都不敢去,而致远请求派他去。他到湖广后了解事实真象,上书为天祥辩护,桑哥无话可说。江西行省平章马合谋,在商税之外又横加征敛,忽辛把乡民改为匠户,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以牟利,对于这些违法事情,致远都进行弹劾。又上书朝廷,提出不可远渡海洋去征伐占城和日本;对官吏的考核、选择提出改进意见,革除吏弊;其他如停止征收香莎米,开放竹税之禁,设司狱官医学职员等等,都是致远提出来的。
二十八年,致远因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二十九年起任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还未到任就因病还家。元贞元年(1295),为修纂世祖实录召致远回朝为翰林待制,未就任。大德二年(1298),授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在和州病卒。
致远为官清廉,注重气节,耻于巴结权贵。他藏书万卷,名为“墨庄”所著有忍斋行稿四十卷、释奠通礼三卷、杜诗纂例十卷、集验方十二卷、集古印章三卷。
雷膺字彦正,浑源人。父亲雷渊为金监察御史,膺七岁时父亲去世,金末,母亲侯氏带着膺北归浑源,以纺织为业,生活非常艰难。
膺专心于学,由母亲教导,他非常孝敬母亲。太宗时,令各郡设科考选人才,膺这时刚满二十岁就中选。更加勤奋于学,以文学称著。丞相史天泽镇守真定,召雷膺去为万户府掌书记。
世祖即位,设十路宣抚司,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中统二年(1261),翰林承旨王鹗、王磐推荐雷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五年,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至元二年(1266),改任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四年,朝廷进军四川,命膺佩金符,参议左壁总帅府事。班师后,升承务郎、同知恩州事。入朝拜监察御史,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正君心、正朝廷百官”的建议,还斥责那些专门搜刮民财的朝臣,认为这些人不应为宰相。十一年,加奉议大夫、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著称。
十四年,进升朝列大夫、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当时,江南新归附元朝,诸将争功,还俘虏百姓,强使他们为奴隶。膺下令禁止,被释放为民者数以千计。十八年,转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因母亲年高,辞不赴任。二十年,调为行台御史,带着母亲去上任,分管湖广、江西。在此期间,奏劾违法的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二十二年,母亲去世,他辞官守孝。二十三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这时,苏州、湖州一带阴雨连绵,庄稼歉收,百姓缺粮,膺请示朝廷,以本省库藏米二十万石赈济。江淮行省认为太多,只同意发三分之一。膺抗争道:“颁布皇恩,抚助贫困,这是行省臣僚的职责,怎能像一般官府那样吝啬?”行省只得同意他的意见,全数发放。这时他已年六十二岁,告老辞官,居于山阳。二十九年,召拜集贤学士。
成宗即位,在上都召集老臣咨询治国之道。膺是被召的第一人,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元贞二年(1296),赐钞五千贯,进官阶二品。大德元年(1297)六月,病逝于京师,终年七十三岁。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祖父畅渊,赠中顺大夫、上骑都尉、魏郡伯。父畅讷,有诗人之名,注释地理指掌图,曾在汴京为幕僚,赠太中大夫、上轻车都尉、魏郡侯。
师文自幼机敏聪慧,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不忘。二十岁时拜见许衡,与许衡弟子姚燧、高凝亲善友好。至元五年(1268),奏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赏识其才能,召用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伯颜攻宋,选师文为其幕僚,随从平定江南。江南平,师文北归,只带回书籍而已。十三年,编写平宋事迹进呈。十四年,委任为东川行枢密院都事。他尽心规划,使该地区得益颇多。十六年,安西王按朝廷旨意改任师文为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不久又改任承直郎、潼川路治中。该地修府衙,掘出银五十锭,同僚分给师文十锭,师文不受,把它用来修庙学及客舍,剩余做酒器以备公用。至元十九年,改任同知保宁路事,注意讲求法平政简,那些对政府不满的人也心平气和了。二十二年,委任为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
二十三年,拜师文为监察御史,对于权贵的不法行为他敢于弹劾。此任期间呈进所编纂的农桑辑要一书。二十四年,调任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他设义仓,教民耕种之法。二十八年,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不久,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师文就任为肃政廉访司事,他敢于罢黜奸邪官吏,荐举人材,为公众所敬服。三十一年调至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政府每年要征发民夫防水,往返数百里,人民深受其苦,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免除人民防水的劳役。驸马亦都护家人仗势欺人,作恶多端,师文将其首恶治罪流放。
大德二年(1298),改调山东道,不久回京任国子司业。七年出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果断处理多年未决的案情,决不阿谀徇私。不久因病居家休养。九年升为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因病不能赴任。十年改任太常少卿,后转任翰林侍读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至大元年(1308),师文奉命修纂成宗实录,赐钞一百锭,不肯领受。二年,加少中大夫。三年,出任太平路总管。遇大旱年,师文捐出自己的俸禄来祈求雨水,果然大雨,农业丰收。廉访分司官员之至太平路者,无论先后都必先拜见师文,称他为先生。师文在任,虽时间不久,但境内安然无事。
皇庆二年(1313),又奉召回京任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撰写王勃成道记序等文。不久出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因病未赴官。延。。元年(1314),奉召拜翰林学士、资德大夫,行至河南,又因病回归襄阳。四年八月,主持河南科举乡试后,在回家途中于襄县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葬于襄阳山见山。泰定二年(1326),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至元八年(1342),加赠推忠守正亮节功臣。
部尚书,上疏乞骸骨,致其事,卒。赠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追封东平郡公,谥庄宪。
子克遹,平阴县尹。孙振,秘书著作郎;揆,中书省左司都事;拱,常德路蒙古学教授。
郝彬
郝彬,字景文,霸州信安人也。世祖初,年十六,充太子宿卫,擢扬州路治中。宋末,鄞县顾闰,聚众海岛,时出攻剽,宋羁縻以官,内附后益横,侵扬州境,彬讨禽之。泰兴人有被杀二年而捕贼不获者,吏诬平人,狱已具。彬疑其诬,谳之,果得真贼。御史荐彬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核户版,理屯田,诸废修举。江淮财赋总管府掌东宫田赋,其官属皆从詹事院奏授,不隶中书,往往为奸利,诛求无厌。彬为总管,入见,请受宪司纠察以革私弊,罢所隶六提举司以苏民瘼。从之,遂罢其四。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法日以坏,以彬行户部尚书经理之。彬请度舟楫所通、道里所均,建六仓,煮盐于场,运积之仓;岁首,听群商于转运司探仓筹定其所,乃买券,又定河商、江商市易之不如法者,著为法。入为工部尚书,改户部尚书,拜中书参知政事,俄免归。尚书省立,拜参知政事,辞不获命。同列务生事要功,杀无罪之人,彬积诚意开引,或从或违,横不可制。命兼大司徒,不拜。仁宗在东宫,彬恳辞至力,因称疾笃。时相强起之,至奏重赐以饵之,彬不为动。议罪之,罪无从得,彬坚卧一榻至数月,尚书省臣皆得罪,彬不与焉。家居七年,足迹未尝一出门外。仁宗思之,以为大司农卿,未几,谢病。延祐七年三月卒。
高源
高源,字仲渊,晋州人。高祖揖,为州法吏,用法公平。父汝霖,为真定廉访司照磨,使东平,道高唐,遇盗死。源幼力学,事母孝,补县吏。中统初,擢卫辉路知事,累升齐河县尹,有遗爱,去官十年,民犹立碑颂之。迁行台都事,佥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劾常州路达鲁花赤马恕夺民田及他不法事。恕惧,走赂权臣阿合马,以他事诬源。既系狱,一日,忽释之,莫知所由。先时,源所居邻里,多阿合马姻戚,素知源事母至孝。至是,闻源坐非辜,悉诣阿合马曰:“源,孝子也,非但我知之,天必知之。况媒孽之罪非实,若妄杀源,悖天不祥。”阿合马感悟,得不死。寻除河间等路都转运副使,抚治有条,灶户逃者皆复业,常赋外,羡余几十万缗。至元二十四年,为江东道劝农营田使。二十八年,迁都水监。开通惠河,由文明门东七十里,与会通河接,置闸七、桥十二,人蒙其利。授同知湖南道宣慰司事。卒,年七十七。子梦弼、良弼、公弼。
杨湜
杨湜,字彦清,真定藁城人。习章程学,工书算,始以府吏迁检法。中统元年,辟为中书掾,与中山杨珍、无极杨卞齐名,时人以三杨目之。中书省初立,国用不足,湜论钞法宜以榷货制国用,朝廷从之,因俾掌其条制。四年,授益都路宣慰司谘议,迁左司提控掾,请严赃吏法。至元二年,除河南大名诸处行中书省都事。三年,立制国用司,总天下钱谷,以湜为员外郎,佩金符。改宣徽院参议。湜计帑立籍,具其出入之算,每月终上之,遂定为令。加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七年,改制国用司为尚书省,拜户部侍郎,仍兼交钞提举。时用壬子旧籍定民赋役之高下,湜言:“贫富不常,岁久浸易,其可以昔时之籍,而定今之赋役哉!”廷议善之,因俾第其轻重,人以为平。湜心计精析,时论经费者,咸推其能焉。
子克忠,安丰路总管。孙贞。
吴鼎
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诸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率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改京畿澧运使。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
梁德圭
梁德圭,字伯温,大兴良乡人。初给事昭睿顺圣皇后宫,令习国语,通奏对。年十一,见世祖。至元十六年,为中书左司员外郎,俄升郎中,六迁至参议尚书省事。至元三十一年,执政入奏事,帝询其曲折,不能对,德圭从旁辩析,明白通畅,帝大悦,拜参知政事。在省日久,凡钱谷出纳之制,铨选进退之宜,诸藩赐予之节,命有骤至,不暇阅简牍,同列莫知措辞,德圭数语即定;间遇疑事,则曰某事当如某律,某年尝有此旨,验之皆然。北京地震,帝阅州郡报囚之数,怪其过多,德圭方在右司,诏问焉。对曰:“当国者急于征索,蔓延收系,以致此尔。”帝感悟,为大赦中外逋负,民赖以苏。大德间,成宗即位,一遵祖武,庙堂以安静为治,求进者不得逞其志,朋聚兴怨,摭事中伤德圭。会帝有疾,言者盛气致诘,德圭以位居执政,不受凌轹,慷慨引咎,遂安置湖广。帝疾愈,问知之,召使复位。既至,帝问:“卿安在?”德圭涕泣不能语。赐酒馔,使往拜其母,因以气疾,乞骸骨归。大德八年九月,卒于家,年四十有六。
<b>部分译文</b>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儒生,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当世者,斟酌损益,凡文武仪仗及各品官员的服饰,均由尚文裁定。七年春二月,朝廷的礼节仪式制定后,百官演习一番,世祖观后大喜,成为定制。是年十一月,设立侍仪司,升尚文为右直侍仪使,后转为司农都事。
至元十七年,出任辉州地方官。怀孟民马氏和宋氏均被诬告有杀人罪,但多年不能判决,提刑使命尚文审理此两案。尚文进行仔细调查,弄清是狱吏狱卒罗织罪名,于是将受冤者释放。十九年晋升为户部郎中,奏请废除怀、卫竹税提举司,人民皆称赞不已。
二十二年(1285)任尚文为御史台都事。行台御史秘密上书,说皇上年事已高,最好让位给皇太子。太子闻知非常畏惧,中书省和御史台将该奏章密封,不上报皇帝。答即古阿散等知道后,将内外各衙官吏逮捕审问,并大肆搜索全国被隐瞒不上交的钱粮,实际上是想借端揭发有关要让位给皇太子的事,下令把御史台的全部档案都封存起来。尚文把他所保存的那份秘密奏章不肯交出,答即古报告了世祖,世祖命宗正薛彻干去索取。尚文感到事情危急,当即告诉御史大夫说“:这是想上害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阴谋十分奸诈。且答即古是阿合马的余党,贪赃枉法,罪恶累累,应先发制人,揭破其阴谋。”后来答即古因受贿赂被揭发,与其党一同以贪赃罪判处死刑,这是尚文上述意见之实现。尚文升为大司农丞,又先后转任少卿、吏部侍郎、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元三十一年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
元贞初年(1295),拜为中台侍御史。当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弹劾江浙行省平章违法事十七条,朝廷派遣尚文去调查,虽证据确凿而违法者不服。尚文上报皇帝。皇帝成宗命省台大臣讨论。朝臣们都袒护江浙行省平章,说他是勋臣的子孙,所犯罪过很轻,应该原谅。尚文力争,指出平章罪恶昭彰,如果不依法定罪判刑,则有失臣子的职责,过失非轻。在朝廷上反复争辩。最后成宗以平章、御史各施杖刑遣还了事。
元贞二年,尚文上书建议:“太平之世,赦免罪犯次数不宜多;不是紧急需要的劳役,应该停止。”成宗采纳这些意见,授他为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大德元年(1297),黄河在蒲口决堤,朝廷令尚文巡视灾区并提出治水救灾良策。尚文奏陈道:
“黄河万里西来,其水流势急汹涌,至孟津以下,两岸地平土松,故常改变原来夏禹治水时的故道,故千百年来为中国之患。自古治理黄河,办法得当则费力少,水患少,办法不当则费力多,水患多,这是不能改变的定论。今自陈留到睢州,东西一百余里,南岸旧河口十一个,已淤塞者二处,干涸者六处,通流者三处,其河岸高于河面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旧堤,河水比田高三四尺,或者相平。南岸高于北岸约八九尺,北岸之堤怎能不坏,河水怎能不北流?
“蒲口今决堤一千余步,河水迅速东流,沿黄河旧日支渠行二百里,到达归德横堤之下,再流入主河道。如果强行堵塞,则上决下溃,徒劳无功。为今之计,河北郡县顺着水流走向,远筑长堤以防止河水泛滥;归德、徐州、邳州,人民要回避河水冲决,听他们自便安排。受水灾之家,最好在黄河以南的退滩地内,分给他们农田作为永业。将来其他决口的地方,也这样安排。如真能这样,也是救荒良策。蒲口决口不堵也罢。”
朝廷采纳了尚文的意见。当时河朔各郡县和朝廷委派到山东的官员,均主张堵塞蒲口决口“,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还是塞住决口的好”成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年,蒲口堤又决口。这样塞堤防水的劳役年年都有。其后,正如尚文所预言的,河水北入黄河故道。
大德三年,尚文调往山东任宪使,历任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又召回,拜为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闹饥荒,仓库储粮不足,文募民以粮买官,用这些粮食来赈济饥民。山东欠收,盗贼兴起,尚文拿出官钞八百五十余万贯来安抚贫民。文奏请朝廷选派十道使者巡视天下,访问民间疾苦。又奏请取缔南方的白云宗,其僧人与百姓一样纳税服役。西域商人奉珍珠售与皇室,其价六十万锭。省臣平章对尚文说“:这就是‘押忽大珠’,值六十万并不算贵。”在座朝臣传观欣赏。尚文问此珠有何用,平章说“:含于口中不觉渴,熨面可使双目有光。”尚文说“:若一人含之得使千万人口不渴,那就是真正宝贝;若该宝只对一人有用,则其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我认为真正的宝是米粟,一天不食则饥,三天不吃就会生病,七天不吃就死。有粟米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比较,米粟的价值岂不是高于珠宝?”平章还要求他再仔细看看,尚文不为他所动。尚文年六十九岁时,因病告老归乡。大德十年(1306),召他回朝拜为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但辞不奉召。
武宗、仁宗时,多次请他去垂问国事,赐宴及金帛等物,并自光禄大夫晋阶银青荣禄大夫,仍为中书左丞,但他仍乞求返归田里。延。。六年(1319),拜太子詹事,遣使去敦请三次才赴任。仁宗予以特殊优厚礼节待他,命他全力教育太子。泰定三年(1326),以中书平章政事辞官,次年卒于家,年九十二岁。
申屠致远字大用,祖籍汴京。金末随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致远曾在府学学习,与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时,驻兵于小濮,荆湖经略使乞萛力台荐举致远为经略司知事,参与军机。班师至随州,致远把蒙军所俘男女全都释放。
至元七年(1270),崔斌守东平,聘致远为学官。十年,御史台召他为属官,他不去,又授为太常寺太祝兼奉礼郎。灭宋后,焦友直、杨居宽为两浙宣慰使,荐举致远为都事,致远首先提出:“宋朝的档案文书,应送上朝廷,江南的学田应仍作办学之用。”行省采纳这一意见。调任临安府安抚司经历。临安改为杭州,致远调为总管府推官。宋朝驸马杨镇的侄子杨。。节,家里很富,守藏吏姚溶偷了杨家的银子,怕被揭发,便诬告。。节与宋朝的广王、益王暗中勾结。官府将。。节屈打成招,下狱。致远审理此案,得其实情,姚溶服罪,。。节向致远赠送财物表示感谢,致远大怒,完全拒绝。杭州人金渊,企图假冒为儒籍,儒学教授彭宏不同意,于是金渊诬告彭宏写了反诗,并张贴于大街上。巡逻者将反诗上报。致远察觉这是诬告,逮捕金渊审问,金渊只得说了实话,依法判了他的罪。杭州府属某县,逮捕了十七人,说他们造反。致远审讯明白,他们是为了抵抗盗贼而自卫,并非谋反,均获释放。西城僧人杨琏真加在宋故宫建塔,要把宋高宗所写的九经石刻作为塔的基石,致远竭力反对,保住了这块九经碑石。改任寿昌府判官,这时寇盗兴起,加上建造征讨日本用的战船,远近骚动,幸因致远的措施有方,才平静无事。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副使郄显、李兼指控平章忙兀台违法乱纪,而朝廷不仅不问,反而把显等交付忙兀台审讯,下大狱,拟处死刑。致远知道这是一桩冤案,不顾忙兀台的威胁,亲手去掉显等的枷锁,让他从军赎罪。桑哥掌权时,治书侍御史陈天祥奉使湖广,弹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取天祥上疏中的几句话借以诬告,并奏请朝廷派人去审讯,拘捕了天祥。当时行台遣御史去湖广,都不敢去,而致远请求派他去。他到湖广后了解事实真象,上书为天祥辩护,桑哥无话可说。江西行省平章马合谋,在商税之外又横加征敛,忽辛把乡民改为匠户,转运使卢世荣征收茶税以牟利,对于这些违法事情,致远都进行弹劾。又上书朝廷,提出不可远渡海洋去征伐占城和日本;对官吏的考核、选择提出改进意见,革除吏弊;其他如停止征收香莎米,开放竹税之禁,设司狱官医学职员等等,都是致远提出来的。
二十八年,致远因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二十九年起任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还未到任就因病还家。元贞元年(1295),为修纂世祖实录召致远回朝为翰林待制,未就任。大德二年(1298),授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在和州病卒。
致远为官清廉,注重气节,耻于巴结权贵。他藏书万卷,名为“墨庄”所著有忍斋行稿四十卷、释奠通礼三卷、杜诗纂例十卷、集验方十二卷、集古印章三卷。
雷膺字彦正,浑源人。父亲雷渊为金监察御史,膺七岁时父亲去世,金末,母亲侯氏带着膺北归浑源,以纺织为业,生活非常艰难。
膺专心于学,由母亲教导,他非常孝敬母亲。太宗时,令各郡设科考选人才,膺这时刚满二十岁就中选。更加勤奋于学,以文学称著。丞相史天泽镇守真定,召雷膺去为万户府掌书记。
世祖即位,设十路宣抚司,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中统二年(1261),翰林承旨王鹗、王磐推荐雷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五年,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至元二年(1266),改任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四年,朝廷进军四川,命膺佩金符,参议左壁总帅府事。班师后,升承务郎、同知恩州事。入朝拜监察御史,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正君心、正朝廷百官”的建议,还斥责那些专门搜刮民财的朝臣,认为这些人不应为宰相。十一年,加奉议大夫、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著称。
十四年,进升朝列大夫、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当时,江南新归附元朝,诸将争功,还俘虏百姓,强使他们为奴隶。膺下令禁止,被释放为民者数以千计。十八年,转任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因母亲年高,辞不赴任。二十年,调为行台御史,带着母亲去上任,分管湖广、江西。在此期间,奏劾违法的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二十二年,母亲去世,他辞官守孝。二十三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这时,苏州、湖州一带阴雨连绵,庄稼歉收,百姓缺粮,膺请示朝廷,以本省库藏米二十万石赈济。江淮行省认为太多,只同意发三分之一。膺抗争道:“颁布皇恩,抚助贫困,这是行省臣僚的职责,怎能像一般官府那样吝啬?”行省只得同意他的意见,全数发放。这时他已年六十二岁,告老辞官,居于山阳。二十九年,召拜集贤学士。
成宗即位,在上都召集老臣咨询治国之道。膺是被召的第一人,他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元贞二年(1296),赐钞五千贯,进官阶二品。大德元年(1297)六月,病逝于京师,终年七十三岁。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祖父畅渊,赠中顺大夫、上骑都尉、魏郡伯。父畅讷,有诗人之名,注释地理指掌图,曾在汴京为幕僚,赠太中大夫、上轻车都尉、魏郡侯。
师文自幼机敏聪慧,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不忘。二十岁时拜见许衡,与许衡弟子姚燧、高凝亲善友好。至元五年(1268),奏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赏识其才能,召用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伯颜攻宋,选师文为其幕僚,随从平定江南。江南平,师文北归,只带回书籍而已。十三年,编写平宋事迹进呈。十四年,委任为东川行枢密院都事。他尽心规划,使该地区得益颇多。十六年,安西王按朝廷旨意改任师文为四川北道宣慰司经历,不久又改任承直郎、潼川路治中。该地修府衙,掘出银五十锭,同僚分给师文十锭,师文不受,把它用来修庙学及客舍,剩余做酒器以备公用。至元十九年,改任同知保宁路事,注意讲求法平政简,那些对政府不满的人也心平气和了。二十二年,委任为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
二十三年,拜师文为监察御史,对于权贵的不法行为他敢于弹劾。此任期间呈进所编纂的农桑辑要一书。二十四年,调任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他设义仓,教民耕种之法。二十八年,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事。不久,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师文就任为肃政廉访司事,他敢于罢黜奸邪官吏,荐举人材,为公众所敬服。三十一年调至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政府每年要征发民夫防水,往返数百里,人民深受其苦,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免除人民防水的劳役。驸马亦都护家人仗势欺人,作恶多端,师文将其首恶治罪流放。
大德二年(1298),改调山东道,不久回京任国子司业。七年出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果断处理多年未决的案情,决不阿谀徇私。不久因病居家休养。九年升为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因病不能赴任。十年改任太常少卿,后转任翰林侍读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至大元年(1308),师文奉命修纂成宗实录,赐钞一百锭,不肯领受。二年,加少中大夫。三年,出任太平路总管。遇大旱年,师文捐出自己的俸禄来祈求雨水,果然大雨,农业丰收。廉访分司官员之至太平路者,无论先后都必先拜见师文,称他为先生。师文在任,虽时间不久,但境内安然无事。
皇庆二年(1313),又奉召回京任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撰写王勃成道记序等文。不久出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因病未赴官。延。。元年(1314),奉召拜翰林学士、资德大夫,行至河南,又因病回归襄阳。四年八月,主持河南科举乡试后,在回家途中于襄县去世,时年七十一岁,葬于襄阳山见山。泰定二年(1326),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至元八年(1342),加赠推忠守正亮节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