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茶香悠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的一知半解不如字典里的详解来得细致,在纸质媒体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人手一册的字典还是学习工作之必备用具,于是将其留存。当代流行文学和漫画杂志,虽然价值意义不如字典和名著,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必有其独到之处。我出生于80年代,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要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读一些和时代接轨的文章,更有利于我去认知和了解这个时代,穿衣打扮能迎合潮流,交友晏游不至于落伍,于是作为资料归置。至于所剩无几的小人书,有收藏价值,还能作为童年美好回忆的纪念,当然得留下来,于是就当古董珍藏。
要捐助的书,考虑的不止是书的问题,还有受众的需要。小时候听到学校捐书的号召,抓起一本旧书就上交了,之后又被退了回来,方知受众需要的是儿童读物而非习题教参,自此以后捐书就多了个心眼,问清楚捐助的对象之后再捐。然而仔细了解受捐对象后,发现受众的需求还要颇费一番心思整理:捐给小学的,孩子们还处于童真时期,心智发育不齐全,需要的多为字帖和儿童读物,还有一些简易明了的安全手册;捐给中学的,少男少女对知识的渴求多为学习压力所逼,性格相对敏感脆弱,塑造成长的空间大,需要的多为教学参考资料、一些有益于青少年阅读的名著和杂志期刊,生理教育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必不可;大学有独立的图书馆,藏书多达百万册,接受社会捐助的概率很低(图书馆一般会搜罗一些具有学术意义的期刊和收藏意义的古书,不过这些有专门的人管理)。偏远地区的图书馆,书籍虽极为匮乏,可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或语言不通,或需要特殊教材,这些书多为书店统一印刷发售,普通人哪有那些书呢?捐书很麻烦,但一想到捐助目的是让知识传递到需要的人身边时,豁然觉得,我们花费的一番心思还是值得的。
要送人的书,多为应者需要,处理起来较为简单。想起中考高考结束后,就有学弟学妹上门索要毕业班复习资料,对刚刚结束了大考的我们来说,书山题海的梦魇已经远去,复习资料既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实用意义,于是乎慷慨相赠,看着学弟学妹们孜孜以求的眼神,我们有解脱一般的暗自庆幸。大学毕业,赠书如同快刀斩乱麻般利索,四六级的单词本、用不着的教材,过期的杂志,都成了送人的首选对象,然而送书时的心情却很不轻松,当一本本书从身边搬走时,忽然觉得校园生活即将离去,我们再也不可能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不可能躲在象牙塔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青春如同送走的书一样一去不复返。每遇迁徙之际,与朋友别离,将旧书相赠,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友人得书后如获至宝,连连点头定会保管好书,各自道一声珍重再见,留下的是永恒的友谊;书乃雅物,获赠书的友人为难得的挚友,无论身在何方,一卷书翻开时,曾经留下的快乐荡漾在心间。
如果书不能保留下来,不适合捐助,送人也没有意义,就只能卖掉了。卖书的时候,进退维谷,难以取舍。曾经见证过你为学业奋斗的习题手册,瞬间忘记的生活指南,过期的娱乐周刊杂志,随手涂鸦的漫画书,没用的小学中学教科书,还有一些应景的考试读物等,收拾起来装成一箱子放在门口,只等收废品的大叔大婶前来取。既然存在交易,讨价还价也是一门功夫,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不到一会功夫,一大堆书换成几张零钱转到我手中。看着一捆捆书被装上卡车,我突然有些不舍,但又觉得无可奈何,那些书曾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完成考试任务时,它们也将迎来被丢弃的命运。我们无法带走他们,信息社会在高速发展,知识媒介是更新换代的,旧知识要为新知识所取代;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美好的东西不可能让我们一一留下。我最惋惜的是那些漫画书,每一本都焕发着孩提时代的童真气息,那是属于80后的独享回忆,然而我们只能将漫画中的故事留在脑海里,等有朝一日为人父母时,作为给孩子的催眠故事偶然讲起,将伴随我们成长的葫芦娃、舒克贝塔埋藏记忆深处,取而代之的是陪着孩子们看喜洋洋熊出没之类的新型3d动画。卖掉的书如同坐车时一路浏览过的风景,我们大步向前,却无法驻足停留。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因书的内容而阅读,而后渐渐地由爱上这本书到喜欢上读书,所产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如同一位摆渡者,将我们由贫乏无趣引渡到了春意盎然的彼岸。因为书,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搬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离愁别绪之感都是我们对知识的尊重与敬仰。
上的一知半解不如字典里的详解来得细致,在纸质媒体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人手一册的字典还是学习工作之必备用具,于是将其留存。当代流行文学和漫画杂志,虽然价值意义不如字典和名著,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必有其独到之处。我出生于80年代,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要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读一些和时代接轨的文章,更有利于我去认知和了解这个时代,穿衣打扮能迎合潮流,交友晏游不至于落伍,于是作为资料归置。至于所剩无几的小人书,有收藏价值,还能作为童年美好回忆的纪念,当然得留下来,于是就当古董珍藏。
要捐助的书,考虑的不止是书的问题,还有受众的需要。小时候听到学校捐书的号召,抓起一本旧书就上交了,之后又被退了回来,方知受众需要的是儿童读物而非习题教参,自此以后捐书就多了个心眼,问清楚捐助的对象之后再捐。然而仔细了解受捐对象后,发现受众的需求还要颇费一番心思整理:捐给小学的,孩子们还处于童真时期,心智发育不齐全,需要的多为字帖和儿童读物,还有一些简易明了的安全手册;捐给中学的,少男少女对知识的渴求多为学习压力所逼,性格相对敏感脆弱,塑造成长的空间大,需要的多为教学参考资料、一些有益于青少年阅读的名著和杂志期刊,生理教育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必不可;大学有独立的图书馆,藏书多达百万册,接受社会捐助的概率很低(图书馆一般会搜罗一些具有学术意义的期刊和收藏意义的古书,不过这些有专门的人管理)。偏远地区的图书馆,书籍虽极为匮乏,可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或语言不通,或需要特殊教材,这些书多为书店统一印刷发售,普通人哪有那些书呢?捐书很麻烦,但一想到捐助目的是让知识传递到需要的人身边时,豁然觉得,我们花费的一番心思还是值得的。
要送人的书,多为应者需要,处理起来较为简单。想起中考高考结束后,就有学弟学妹上门索要毕业班复习资料,对刚刚结束了大考的我们来说,书山题海的梦魇已经远去,复习资料既没有收藏价值,也没有实用意义,于是乎慷慨相赠,看着学弟学妹们孜孜以求的眼神,我们有解脱一般的暗自庆幸。大学毕业,赠书如同快刀斩乱麻般利索,四六级的单词本、用不着的教材,过期的杂志,都成了送人的首选对象,然而送书时的心情却很不轻松,当一本本书从身边搬走时,忽然觉得校园生活即将离去,我们再也不可能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不可能躲在象牙塔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青春如同送走的书一样一去不复返。每遇迁徙之际,与朋友别离,将旧书相赠,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友人得书后如获至宝,连连点头定会保管好书,各自道一声珍重再见,留下的是永恒的友谊;书乃雅物,获赠书的友人为难得的挚友,无论身在何方,一卷书翻开时,曾经留下的快乐荡漾在心间。
如果书不能保留下来,不适合捐助,送人也没有意义,就只能卖掉了。卖书的时候,进退维谷,难以取舍。曾经见证过你为学业奋斗的习题手册,瞬间忘记的生活指南,过期的娱乐周刊杂志,随手涂鸦的漫画书,没用的小学中学教科书,还有一些应景的考试读物等,收拾起来装成一箱子放在门口,只等收废品的大叔大婶前来取。既然存在交易,讨价还价也是一门功夫,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不到一会功夫,一大堆书换成几张零钱转到我手中。看着一捆捆书被装上卡车,我突然有些不舍,但又觉得无可奈何,那些书曾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完成考试任务时,它们也将迎来被丢弃的命运。我们无法带走他们,信息社会在高速发展,知识媒介是更新换代的,旧知识要为新知识所取代;人生的际遇千变万化,美好的东西不可能让我们一一留下。我最惋惜的是那些漫画书,每一本都焕发着孩提时代的童真气息,那是属于80后的独享回忆,然而我们只能将漫画中的故事留在脑海里,等有朝一日为人父母时,作为给孩子的催眠故事偶然讲起,将伴随我们成长的葫芦娃、舒克贝塔埋藏记忆深处,取而代之的是陪着孩子们看喜洋洋熊出没之类的新型3d动画。卖掉的书如同坐车时一路浏览过的风景,我们大步向前,却无法驻足停留。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因书的内容而阅读,而后渐渐地由爱上这本书到喜欢上读书,所产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如同一位摆渡者,将我们由贫乏无趣引渡到了春意盎然的彼岸。因为书,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搬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离愁别绪之感都是我们对知识的尊重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