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长弓牧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城梓州,岁月悠悠,随手捡拾起一粒石子,都捂着上千年湿漉漉的故事。
我在城北长坪山安昌岩下结庐而居,一抬头,看见了凿壁为洞、闻鸡起舞的乡邻——赵蕤。我居住的茅舍与赵蕤栖身的洞穴不到五十步,只不过,其间隔着整整一千二百九十余年渺远的时间。
那一年,我十八岁,背井离乡,独自一人漂流到梓州。古梓州“穿城三里三,环城九里三”从秦汉起,就是州府路之治所,驿路宽阔,商贾云集,人文昌盛,到了盛唐,更以“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享誉蜀中,堪与益州齐名。只可惜,如今楼房林立的梓州新城,竟没有我一席安身之所。无奈出城北行,在长坪山安昌岩下觅得一间茅舍,权蔽风雨。茅舍本是亲戚用来屯放农具的旧屋,稍作整理,竟显古朴豁亮,到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推窗四望,房前阡陌纵横,一望无垠,仲春麦浪翻滚,初秋稻香四溢,原野风光各有不同;房后危崖冷竣,炎夏藤蔓垂帘,隆冬古木孓立,更有四季风中久久奔突于崖壁间的回响,与不远处琴泉寺的晨钟暮鼓交相更迭,苍凉而庄严。
茅舍后面即是千年古寺慧义寺,寺下乃千佛岩,依岩凿刻上千佛像。千佛岩左侧岩壁间,有一处汉代岩墓洞穴,深三丈,宽两丈,辟前后二室并带耳房。当年,赵蕤一家就在这里隐居了整整五十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辗转流离之际,竟与一代名士赵蕤做了近邻。
赵蕤何许人也?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和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略有记述:赵蕤,字太宾,剑南道梓州盐亭(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其所著长短经,乃盛唐以后历代帝王必读教材,深受海内外学者重视,被誉为“历代政治创意与谋略之集成”至今仍为官场学的顶极范本。历史学家断言,赵蕤是中国思想史上承接先秦与宋明之间的唐代环节上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杰出的王霸权谋学家。但是,赵蕤虽“博学韬衿,长于经世,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且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与李白并称唐代“蜀中二杰”却并不刻意于仕途功名。据说,唐玄宗诚意征召,他竟“屡征不起”甘愿终生隐居山林。正因为这个缘故,刘煦的旧唐书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等一干正史,皆未为其立传。
身居荒郊,竟有邻如斯。
这一切,除了归功于梓州这方山水的灵异,还归功于赵蕤有一位聪明美丽、才智过人、心意相通的夫人。
赵蕤出生书香门第,其祖上就是汉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时,蜀中著名易学家赵宾。赵家世代秉承祖训,喜好诸子百家之言,善藏各类经典史籍,却并不专心于孔孟之学,因而,子孙们大都科试不第。赵蕤自幼聪颖好学,不仅满腹经纶,还善棋琴书画和武功剑术。父母盼儿及第心切,一再催促儿子快上东都洛阳应试,以博取功名,进入仕途。哪知,赵蕤美貌多才的娇妻从邻居前辈李义府(官至宰相)身上,看透了官场多舛,极力反对夫君应试入仕,还劝慰长辈“光宗耀祖,并非仕宦一途”赵蕤也心不在焉,几次离家远游之后,见惯现实黑暗,尤其是目睹“海内文宗”陈子昂被贪婪残暴的金华县令害死狱中,更是心有所忌。见父母多次催促,赵蕤直言相禀:“我饱读史书典籍,俱为教化庶民百姓之言,竟无一页教化皇帝和官吏的文字。沧桑变故,黎民涂炭,皆因皇帝和官吏未得到教化,我何不觅一块净土,专攻此道?”
计议已定,29岁的赵蕤毅然辞别故里,装好满满几车书籍,偕同妻子儿女,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来到了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下。夫妇俩先将岩洞修缮一新,作为书房和会客厅,又在洞前精心建造了一幢青瓦小院,还专门设置了琴房、棋房、雀鸟房,再辟门前空地为练剑场。一切打整停当,赵蕤便深居洞室,足不出户,潜心写作巨著长短经,任春夏秋冬交替,心无旁顾。夫人则将赵蕤渐次写好的文稿细细整理,一一装订,再题上分卷名录,归类立卷。
洞中一日,世间一年。一晃10余载过去,转眼就到了开元六年(718年)初夏。这时,九卷共六十四章长短经已悉数写就,且已由赵蕤夫人抄录了好几部。这天,赵蕤夫妇正在庭院舞剑,冷不防闯进一位不速之客。但见来客头戴方巾,腰配名剑,足蹬云靴,身姿俊朗,眉目生辉——好一个风度翩翩美少年!未等赵蕤开口,来客先躬身行礼:“在下匡山李白,久闻先生剑术高明,如蒙不弃,愿拜先生为师。”赵蕤虽隐居多年,也闻李白是时下难得的少年才俊,急忙引入内室看茶。进入... -->>
古城梓州,岁月悠悠,随手捡拾起一粒石子,都捂着上千年湿漉漉的故事。
我在城北长坪山安昌岩下结庐而居,一抬头,看见了凿壁为洞、闻鸡起舞的乡邻——赵蕤。我居住的茅舍与赵蕤栖身的洞穴不到五十步,只不过,其间隔着整整一千二百九十余年渺远的时间。
那一年,我十八岁,背井离乡,独自一人漂流到梓州。古梓州“穿城三里三,环城九里三”从秦汉起,就是州府路之治所,驿路宽阔,商贾云集,人文昌盛,到了盛唐,更以“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享誉蜀中,堪与益州齐名。只可惜,如今楼房林立的梓州新城,竟没有我一席安身之所。无奈出城北行,在长坪山安昌岩下觅得一间茅舍,权蔽风雨。茅舍本是亲戚用来屯放农具的旧屋,稍作整理,竟显古朴豁亮,到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推窗四望,房前阡陌纵横,一望无垠,仲春麦浪翻滚,初秋稻香四溢,原野风光各有不同;房后危崖冷竣,炎夏藤蔓垂帘,隆冬古木孓立,更有四季风中久久奔突于崖壁间的回响,与不远处琴泉寺的晨钟暮鼓交相更迭,苍凉而庄严。
茅舍后面即是千年古寺慧义寺,寺下乃千佛岩,依岩凿刻上千佛像。千佛岩左侧岩壁间,有一处汉代岩墓洞穴,深三丈,宽两丈,辟前后二室并带耳房。当年,赵蕤一家就在这里隐居了整整五十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辗转流离之际,竟与一代名士赵蕤做了近邻。
赵蕤何许人也?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和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略有记述:赵蕤,字太宾,剑南道梓州盐亭(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其所著长短经,乃盛唐以后历代帝王必读教材,深受海内外学者重视,被誉为“历代政治创意与谋略之集成”至今仍为官场学的顶极范本。历史学家断言,赵蕤是中国思想史上承接先秦与宋明之间的唐代环节上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杰出的王霸权谋学家。但是,赵蕤虽“博学韬衿,长于经世,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且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与李白并称唐代“蜀中二杰”却并不刻意于仕途功名。据说,唐玄宗诚意征召,他竟“屡征不起”甘愿终生隐居山林。正因为这个缘故,刘煦的旧唐书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等一干正史,皆未为其立传。
身居荒郊,竟有邻如斯。
这一切,除了归功于梓州这方山水的灵异,还归功于赵蕤有一位聪明美丽、才智过人、心意相通的夫人。
赵蕤出生书香门第,其祖上就是汉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时,蜀中著名易学家赵宾。赵家世代秉承祖训,喜好诸子百家之言,善藏各类经典史籍,却并不专心于孔孟之学,因而,子孙们大都科试不第。赵蕤自幼聪颖好学,不仅满腹经纶,还善棋琴书画和武功剑术。父母盼儿及第心切,一再催促儿子快上东都洛阳应试,以博取功名,进入仕途。哪知,赵蕤美貌多才的娇妻从邻居前辈李义府(官至宰相)身上,看透了官场多舛,极力反对夫君应试入仕,还劝慰长辈“光宗耀祖,并非仕宦一途”赵蕤也心不在焉,几次离家远游之后,见惯现实黑暗,尤其是目睹“海内文宗”陈子昂被贪婪残暴的金华县令害死狱中,更是心有所忌。见父母多次催促,赵蕤直言相禀:“我饱读史书典籍,俱为教化庶民百姓之言,竟无一页教化皇帝和官吏的文字。沧桑变故,黎民涂炭,皆因皇帝和官吏未得到教化,我何不觅一块净土,专攻此道?”
计议已定,29岁的赵蕤毅然辞别故里,装好满满几车书籍,偕同妻子儿女,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来到了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下。夫妇俩先将岩洞修缮一新,作为书房和会客厅,又在洞前精心建造了一幢青瓦小院,还专门设置了琴房、棋房、雀鸟房,再辟门前空地为练剑场。一切打整停当,赵蕤便深居洞室,足不出户,潜心写作巨著长短经,任春夏秋冬交替,心无旁顾。夫人则将赵蕤渐次写好的文稿细细整理,一一装订,再题上分卷名录,归类立卷。
洞中一日,世间一年。一晃10余载过去,转眼就到了开元六年(718年)初夏。这时,九卷共六十四章长短经已悉数写就,且已由赵蕤夫人抄录了好几部。这天,赵蕤夫妇正在庭院舞剑,冷不防闯进一位不速之客。但见来客头戴方巾,腰配名剑,足蹬云靴,身姿俊朗,眉目生辉——好一个风度翩翩美少年!未等赵蕤开口,来客先躬身行礼:“在下匡山李白,久闻先生剑术高明,如蒙不弃,愿拜先生为师。”赵蕤虽隐居多年,也闻李白是时下难得的少年才俊,急忙引入内室看茶。进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