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美好的误会,就这样造成了。
当然,李县令等人也喝酒上了头,否则也不会产生这样看似荒谬的想法。
成国公喝醉,被抬了下去。
定国公放下酒杯,端起饭碗,继兴宁伯之后,再次以饭量震慑众人。
宴罢,李县令等人各回各家,做梦都是一副震惊的表情。隔日酒醒,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族人,备好钱钞,寻找关系,到安南买地种粮。
凭祥豪族的举动带动了广西云南各地的商人,在永乐帝还没决定是否将安南装进自己的碗里,半个安南已经被明朝的商人买了下来。
到后来,购买安南土地的商家,背后都有了朝廷的影子。
武装起来的边民和退役的卫军陆续进驻,安南的土人也纷纷投靠,许多明朝商人开始雇佣这些土人作为佃农。
在利益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安南土人只知大明,不知安南。更有军民耆老奏请,陈氏早被黎氏断了宗嗣,肯定是找不到了。安南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大明既已在此设立都指挥使司,不如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一并设立,大家都愿意归入大明,重拾华夏衣冠。
这样的结果令朝廷中诸公傻眼,也让周边临封胆寒。如果明朝也在自己境内如此行事,该当如何?
对此,永乐帝明面表示,朕乃仁义之君,绝不会肆意吞并邻邦。大家尽管放心!背地里却笑得停也停不住,有钱就是好啊!
“仁义之主,不兴征伐,不侵邻邦。”
不过,大明不出兵征讨,但商人出钱买地,当地之民愿意投向大明,也是没办法的事。
没办法,谁让咱有钱呢!
沈瑄在凭祥停留五日,恰好赶上户部来人抵达。
孟伯爷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事情一推,出面的换成了成国公和定国公。
作为朝廷代表,户部右侍郎李文郁顿时压力山大。和兴宁伯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这两位,基本不可能。
“两位国公,这个价格是否合适?”
李侍郎给出户部商定的条款,朱能直接推给沈瑄,沈瑄道:“去县衙,请李县令。”
李庆青匆匆赶到,了解了情况,同户部的粮食交易,便直接由县衙接手。
与商人牵线搭桥的工作,李县令更熟。又有了同户部侍郎攀交情的机会,李县令对定国公的感激,瞬间提高十个百分点。
将事情推给李庆青,朱能和沈瑄都不再插手。
孟伯爷知道的道理,两人岂会不知。之所以露这一面,不过是给户部提醒,此事涉及面广,最好按照最正规的程序,最合理的价格操作。出了岔子,后果不是几个人能担待的。
“兴宁伯有大才。”朱能站在廊檐下,貌似不经意的说道,“回京之后,贤弟可有打算?”
“自当唯天子命是从。”
朱能没接话,眺望远处,忽然笑了,“此言甚是,为兄却是想多了。不过,经此一病,为兄却是不适合再带兵,家中有几个不成器的,贤弟帮帮忙,如何?”
“兄长吩咐,瑄自不容辞。”
两位国公爷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讨论时,孟伯爷正趴在榻上睡得昏天暗地。
所谓的身体不适绝非借口,而是事实。
于此同时,留在安南的征讨大军,一边寻访陈氏子孙,一边抓捕黎氏宗族,黎季牦灭了陈氏一族,报应不爽,黎氏也将步上后尘。
朝堂之上,户部粮食的问题解决,大臣们开始讨论,如果陈氏子孙遍寻不着,该如何处置安南的问题,再立新姓,还是将其划入大明版图。
海面上,满载着西洋方物,携带数国使节的郑和船队,也离开了此次出访的最后目的地古里,扬帆回航。
郑和同王景弘站在船头,一样的感慨,一样的泪流满面。
还能活着回到大明的土地,当真是不容易啊!
第一百八十三章民心
永乐五年六月,继黎季牦父子被擒之后,安南黎氏如一盘散沙,彻底溃散,再无任何抵抗之心。闻听明军到来,立刻收拾细软,四散逃命。
跑到邻封仍有危险,进山做强盗也早晚被灭,出海是唯一的生路。
明朝军队忙着剿灭落草为寇的黎氏贼军,暂时没空理会他们,只等腾出手来再挨个收拾。
因与明朝交易获利的当地土司以及被明朝商人雇佣,捧上了铁饭碗的安南土人,意料之外,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比起明军,土人更熟悉当地的情况。
山高林密,江深水急,都不是问题。
甭管是上山还是下海,是走大道还是绕捷径,但凡是可能的逃跑路径,都会有土司和土人埋伏,日夜轮换,风雨无阻,守得结结实实。
土人靠着手里的木棒和石头,张开了一张大网,只要被网住,再无逃脱的可能。
能活着被带到明军面前是幸运,不少黎氏子孙都被土人活活打死,送到明军面前的,不过是一具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为了辨别身份,明军不得不叮嘱土人,抓人值得表扬,揍一顿也没关系,千万别打脸,否则身份对不上,没法请功。
土人记住了,送到明军面前的俘虏,不管是生是死,总算不会再像个猪头,无法辨认。
漏网的“大人物”一个接一个被抓获。伪太子黎芮,伪梁国王黎潡,贼将伪柱国东山乡侯胡杜等,费尽万难跑到入海口,仍没能逃出生天。
土人的手段之利落,动作之迅速,接收俘虏的明军都不免感叹。
张辅同李彬派人请示沈瑄,是否可从当地土人中甄选士兵,补充征讨大军的缺额。
“土人虽未可全信,然令其守土,不失为避免残逆死灰复燃之法。”
自朝廷出兵到平定安南,先经疾病,又历数场大战,多邦及两都等要地均需留兵驻守,征讨大军有了不小的缺额。无法继续从广西云南... -->>
美好的误会,就这样造成了。
当然,李县令等人也喝酒上了头,否则也不会产生这样看似荒谬的想法。
成国公喝醉,被抬了下去。
定国公放下酒杯,端起饭碗,继兴宁伯之后,再次以饭量震慑众人。
宴罢,李县令等人各回各家,做梦都是一副震惊的表情。隔日酒醒,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族人,备好钱钞,寻找关系,到安南买地种粮。
凭祥豪族的举动带动了广西云南各地的商人,在永乐帝还没决定是否将安南装进自己的碗里,半个安南已经被明朝的商人买了下来。
到后来,购买安南土地的商家,背后都有了朝廷的影子。
武装起来的边民和退役的卫军陆续进驻,安南的土人也纷纷投靠,许多明朝商人开始雇佣这些土人作为佃农。
在利益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安南土人只知大明,不知安南。更有军民耆老奏请,陈氏早被黎氏断了宗嗣,肯定是找不到了。安南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大明既已在此设立都指挥使司,不如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一并设立,大家都愿意归入大明,重拾华夏衣冠。
这样的结果令朝廷中诸公傻眼,也让周边临封胆寒。如果明朝也在自己境内如此行事,该当如何?
对此,永乐帝明面表示,朕乃仁义之君,绝不会肆意吞并邻邦。大家尽管放心!背地里却笑得停也停不住,有钱就是好啊!
“仁义之主,不兴征伐,不侵邻邦。”
不过,大明不出兵征讨,但商人出钱买地,当地之民愿意投向大明,也是没办法的事。
没办法,谁让咱有钱呢!
沈瑄在凭祥停留五日,恰好赶上户部来人抵达。
孟伯爷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事情一推,出面的换成了成国公和定国公。
作为朝廷代表,户部右侍郎李文郁顿时压力山大。和兴宁伯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这两位,基本不可能。
“两位国公,这个价格是否合适?”
李侍郎给出户部商定的条款,朱能直接推给沈瑄,沈瑄道:“去县衙,请李县令。”
李庆青匆匆赶到,了解了情况,同户部的粮食交易,便直接由县衙接手。
与商人牵线搭桥的工作,李县令更熟。又有了同户部侍郎攀交情的机会,李县令对定国公的感激,瞬间提高十个百分点。
将事情推给李庆青,朱能和沈瑄都不再插手。
孟伯爷知道的道理,两人岂会不知。之所以露这一面,不过是给户部提醒,此事涉及面广,最好按照最正规的程序,最合理的价格操作。出了岔子,后果不是几个人能担待的。
“兴宁伯有大才。”朱能站在廊檐下,貌似不经意的说道,“回京之后,贤弟可有打算?”
“自当唯天子命是从。”
朱能没接话,眺望远处,忽然笑了,“此言甚是,为兄却是想多了。不过,经此一病,为兄却是不适合再带兵,家中有几个不成器的,贤弟帮帮忙,如何?”
“兄长吩咐,瑄自不容辞。”
两位国公爷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讨论时,孟伯爷正趴在榻上睡得昏天暗地。
所谓的身体不适绝非借口,而是事实。
于此同时,留在安南的征讨大军,一边寻访陈氏子孙,一边抓捕黎氏宗族,黎季牦灭了陈氏一族,报应不爽,黎氏也将步上后尘。
朝堂之上,户部粮食的问题解决,大臣们开始讨论,如果陈氏子孙遍寻不着,该如何处置安南的问题,再立新姓,还是将其划入大明版图。
海面上,满载着西洋方物,携带数国使节的郑和船队,也离开了此次出访的最后目的地古里,扬帆回航。
郑和同王景弘站在船头,一样的感慨,一样的泪流满面。
还能活着回到大明的土地,当真是不容易啊!
第一百八十三章民心
永乐五年六月,继黎季牦父子被擒之后,安南黎氏如一盘散沙,彻底溃散,再无任何抵抗之心。闻听明军到来,立刻收拾细软,四散逃命。
跑到邻封仍有危险,进山做强盗也早晚被灭,出海是唯一的生路。
明朝军队忙着剿灭落草为寇的黎氏贼军,暂时没空理会他们,只等腾出手来再挨个收拾。
因与明朝交易获利的当地土司以及被明朝商人雇佣,捧上了铁饭碗的安南土人,意料之外,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比起明军,土人更熟悉当地的情况。
山高林密,江深水急,都不是问题。
甭管是上山还是下海,是走大道还是绕捷径,但凡是可能的逃跑路径,都会有土司和土人埋伏,日夜轮换,风雨无阻,守得结结实实。
土人靠着手里的木棒和石头,张开了一张大网,只要被网住,再无逃脱的可能。
能活着被带到明军面前是幸运,不少黎氏子孙都被土人活活打死,送到明军面前的,不过是一具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为了辨别身份,明军不得不叮嘱土人,抓人值得表扬,揍一顿也没关系,千万别打脸,否则身份对不上,没法请功。
土人记住了,送到明军面前的俘虏,不管是生是死,总算不会再像个猪头,无法辨认。
漏网的“大人物”一个接一个被抓获。伪太子黎芮,伪梁国王黎潡,贼将伪柱国东山乡侯胡杜等,费尽万难跑到入海口,仍没能逃出生天。
土人的手段之利落,动作之迅速,接收俘虏的明军都不免感叹。
张辅同李彬派人请示沈瑄,是否可从当地土人中甄选士兵,补充征讨大军的缺额。
“土人虽未可全信,然令其守土,不失为避免残逆死灰复燃之法。”
自朝廷出兵到平定安南,先经疾病,又历数场大战,多邦及两都等要地均需留兵驻守,征讨大军有了不小的缺额。无法继续从广西云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