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古代小清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最稳妥也最便捷的投资,从高高在上的参政相公,到民间富商,或明或暗,打得全是这样的主意,每年皇榜下,手执麻绳预备捉着年轻进士回去成亲的家仆,从来都是几十上百,甚至连五十余岁才中进士的老光棍,都有得是人家要。别看女学中的学生,多数家中都出过高官,但到这个年纪都没定亲的,只怕十有八.九,她们的亲事也将在皇榜下决定。当然,宰相人家,未必要亲自执麻绳去捉那么露骨,但一般也都是从当年的进士中挑选出长辈最看好的对象,再由媒婆登门说亲。
能嫁给什么样的人,是由不得她们自己挑选的,不论年貌还是性情,都得为政治前途让步,当女儿的并无能置喙的余地。甚至于说得难听点,在这个普遍早婚的年代,二十好几才中进士的人,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亲,其实也就是待价而沽……这样的夫婿,心里对妻子能有多少真情,也是难说得很。
既然说穿了,这种婚事是最稳妥的政治投资,那么家里对女儿的福祉,考虑得就很少了,哪怕女婿是夜夜笙歌的风流人物,只要其能在官场上高歌猛进,和岳家的关系就不会差到哪儿去,颜钦若不想嫁给这样的进士夫君,宋竹完全理解,若是能在家里人打定主意之前,说动父母把她嫁入萧家,嫁给萧禹这个起码见过一面,各方面条件又都不错的夫君,那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
这是颜钦若这样大家姑娘的烦恼,宋竹这边,和她的烦恼却又不太一样……她自己立志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便只能在宋学学子中寻找对象了——其实,也未必是一定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只是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没多少钱,置办不了太多嫁妆,若是嫁给寻常官宦人家,在厚嫁成风的如今,注定要被亲戚妯娌们看不起,也就是讲究薄嫁的宋学门人,不会在乎她的嫁妆。
可,不在乎嫁妆,不提倡纳妾,宋学士子对自己的妻子也不是毫无要求——宋学士子可能是全天下对妻子的素质要求最高的群体了,追求的是夫妻两人‘志同道合、夫妻一体’,也就是说,做妻子的最好在学术上也有所造诣,能和他们互相唱和,夫妻之间不但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而且还是相知相惜的灵魂伴侣,颇有些一生一对、生死相随的感觉。
这也是宋竹之所以这么用心读书的原因,因为按她现在的学识,若是要找个高水平的夫婿的话,说真的,人家还真未必看得上他……
嗳,说到这婚事,也不能不佩服颜钦若眼力锋锐啊,宋竹转念一想,也是有些诧异:这萧禹,家世又好,生得也不错,要是品性还可以,又真的入读书院,做了宋学门人的话,那还真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不是吗?
……嗯……小姑娘心思动了几下,又是一个转念:再不错,也遮掩不住他那讨人厌的轻佻气质,哼,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顶多也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颜钦若会看上他,那是她眼光不好,反正……反正她宋三娘,可看不上他!
在心底又哼了几声,把自己给说服了,宋竹眼珠子一转,也就笑着应允了下来,“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就帮你问问,不过,只怕爹爹也未必知道哩……”
颜钦若已是满脸感激,仿佛将她当作了知己般,握着她的手只是说不出话来。宋竹哭笑不得,只好由得她激动。
偶然一个顾盼间,又见到赵元贞在不远处站着,她唇边露着微微的笑,一双眼略带戏谑地望着颜钦若,见到宋竹看过来,便对她会意而同情地一笑,仿佛已经是把两人的对话,尽收耳中。
宋竹心中,便是一动,她忽然间想到了母亲偶然间和她提起的事情:虽然现在都是北党的一员,但当年赵元贞的祖父赵芒公,与颜钦若的祖父颜月公,在朝中却是你死我活的大仇家……
她心底顿时有了几番警醒,不觉间,也有了些后怕——小小一个书院女学,其中潜伏着的艰险,恐怕都不亚于朝堂,自己刚才是有些莽撞了,不该瞧着颜钦若可怜,便答应她的,眼下还如何收场,还得仔细思量……
第7章受罚
宋竹所料不差,萧禹的事情,的确是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地就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传开了,这一日萧传中回来和他一起吃茶时,都打趣地问他,“听说我们家出了个登徒子?”
萧禹从书院回来以后,便再没有出门游逛的兴致,连这几日都闷在驿馆读书写字,倒也无人上门扰他。他心中多少还抱了一丝侥幸,以为这件事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萧传中才从县治下的几个乡镇回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他不禁好一阵气馁,没精打采地说,“这丑事不会都传到乡下去了吧?”
“那倒是没有,我也是刚回了城以后,在茶楼听几个书生议论才知道的。”萧传中虽然一脸的笑模样,可却也是一点都未曾放松。“究竟怎么回事,你自己说给我听吧。”
萧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竹筒倒豆子般把当日的倒霉境遇和萧传中说了,又讪讪地说,“要不是宋粤娘故意多嘴,哪会传得这么开。”
也就是因为他是新任知县的从弟,众人自然都是关注,这件事才会传成这样,若是个无名男学生,别人议论几句也就丢下了。萧禹想到宋粤娘当众点出他身份时的那几句话,越想越觉得冤枉,要把心里想法说出口,又怕被从兄训斥,只是在心里恨恨地想:‘将来若有契机,一定要报复回来。’
此事纯属萧禹倒霉,萧传中倒没训斥他,只是笑道,“你要游山玩水,直接去西边的锦屏山么,那个山头都是书院的地,你又非得乱走。如今倒好,人还没进书院呢,冒失的名头倒是传出去了。”
萧禹也知道,这么一来,自己要融入书院就要更难了。他不愿再多说此事,叹了口气,便转而问萧传中,“几个乡治的情形怎么样?”
“还可以,毕竟是西京所在、形胜之地,”萧传中道,“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各乡各村都是蒸蒸日上的样子,据说已有几年没出过人命了。”
若是换做从前的萧禹,听了这话也不觉得如何,可他随表哥一路走来赴任,也不知见识了多少被强盗□□得不成样子的村庄乡镇,即使是风调雨顺,也难以饱食果腹的人家,真是数也数不清的那么多,任意一个颠簸,不论是雨少下了几日,还是粮食价格跌了那么十几文钱,都可能让一个脆弱的农家家破人亡。不出人命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却又有哪个乡县能做得到?
他有些惊异,“这……宜阳县难道是传说中的桃源乡?别的不说,就是去年,我记得洛阳还报了旱情吧——”
萧传中唇边逸出一丝自豪的微笑,他不觉挺了挺胸膛,以士子特有的矜持口吻淡淡地说,“虽说有旱情……可宜阳县里却有先生在!”
言下之意,宜阳县这几年的繁华之治,并非是县官励精图治,而是因为有宜阳书院,有宋先生……
萧禹惊讶之余,却也立刻就想到了萧传中这个说法的破绽,“——可前日胡三叔不还说,城门吏那边……”
萧传中面上也掠过了一线阴影,他道,“正是因为此事,我们才一直住在驿馆里。”
兄弟两人到宜阳县也快十天了,再怎么交接,也该盘点完毕可以走马上任,可萧传中看来半点也不着急,反而是笃笃定定的,仿佛要在驿馆里住到天荒地老,萧禹本就有些疑惑,现在萧传中主动提起此事,怎有不问的道理?萧传中被他发问不过,只好叹道,“罢了,就说给你听也好——只盼你回了家别四处学嘴,又给我招惹麻烦。”
萧禹自然是拍胸脯保证,萧传中喝了口茶,用手蘸着壶身滑落的水珠,在桌上描绘了起来,“你还记得建功三年,朝中的那场动荡吧?也就是因为那一次对垒,朝中才有了南北之分,形成了今日的对垒之势。”
如今是建功十二年,那都是九年前的事了,九年前的萧禹不过是个无知童子,怎会关心这些?他茫然地摇了摇头,萧传中叹了口气,“反正你就记着,南党冒起,也就是建功三年的事,自那以后到如今,五六年间北党只能采取守势,许多贤能都被排挤出中枢,到地方上任职,有些和先生一般的大能,甚至是辞官还家著书立说,朝中政枢两地,多为南党把持,北党已是寥寥无几,呈独木难支之势。”
“但这样的局面,在建功十年时得到缓和,南党魁首姜相公丁忧回乡,这之后圣意似乎也有了转移,随着战事逐渐紧张,北党又有再起之势,新秀如小王龙图,耆宿如陈参政,都得到重用。”萧传中随意带过,“总之北党这几年有了再起之意,而许多人,是可以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
这说的无疑是茅立了,萧禹一头雾水,“眼下北党局面大好,茅立不正该是锐意进取之时么?如何反而剥削县治,和吏员离心离德,以至于闹出城门之事来。难道他就不怕宋先生知道了以后——”
“茅立就是要找事。”萧传中喝了一口茶水,语调有些森冷,“就是要膈应着先生。”
他如何从北党局势大好转到茅立在找事要膈应宋先生的,萧禹还有些迷糊,“二十七哥,你意思是,茅明府这是成心故意刮地皮,就是要做给宋先生看?”
萧传中冷冷一笑,“枉你们家人素日夸你聪明……你倒是想想,茅立是谁的得意门生?”
“呃……陈参政?”萧禹不确定地说,见从兄白了他一眼,又赶忙思索道,“噢噢,宋先生是小王龙图的恩师。若是因为茅立刮地皮的事和他对上了,这段公案传到京城,北党的两大赤帜顿时要起龃龉,好容易扳回来的大好局面又要出变数了。茅立这是仗着局势,算准了宋先生不好轻易坏了朝堂大局,所以呕他呢?”
“倒还算是有些脑子。”萧传中话中不免也带了些赞许,他点头道,“你在东京城长大,没有去过地方,不知道时人对家乡的看重。先生以宜阳为号,这里是他的乡土……乡郡人物,有谁不回护故里的?之所以把书院放在宜阳,也是要带动乡中文气。打从先生回乡到现在,六年间宜阳县人口多了两成,商税都多缴三成,一片大治景象,几任知县都没有敢在任上伸手的,便是都明白先生看重父老福祉的性子。茅立要和先生置气,便是借势压人、隔山打牛,从县治百姓开刀了。”
这……萧禹几乎瞠目结舌,万没想到国朝官员竟能如此草菅人命,以压迫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小民来为自己出气——他口中也改换了称呼,“这茅立又是为什么要和先生过不去呢?”
“我当日也是想不明白此点,所以才连几日都等不得,当天就要求见先生。”萧传中也算是解释了一下自己当日的行事理由,“若是私人恩怨,倒都无妨,就怕是茅立年前上京诣阙时,从他老师那里听到了什么口风……又或是收了谁的信,才闹腾出这般动静。”
萧禹也明白他的意思:萧传中是怕这等小事,埋伏的是北党分裂的大势。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那,可查明白了,到底是为了什么?”
“哈!说出来你都不信!”萧传中一双眼亮得怕人,死死地咬着牙关,话是一字一字地往外蹦,“茅立是今年三月和先生交恶的……他痴心妄想,代他们家那个不学无术的胖儿子向宋家求亲,想要求娶宋二娘,遭拒后又要求三娘,又被回绝,据说茅立当时就勃然大怒,扬言一定要报复先生……”
“——啊?”萧禹都快晕过去了,“这——这——就这德行,还是陈参政的得意门生呢?这陈参政也太没眼光了吧!”
“谁说不是呢?”萧传中嘿了一声,“此事该如何了局,就看陈参政的态度了,若是他一意回护茅立,我看日后北党还有谁服他!”
萧禹道,“啊,宋先生给小王龙图写信了么?”
“没有。”萧传中轻蔑地道,“先生是何等人物,岂会被区区一个茅立为难?这一阵子文案操劳,难免有所疏忽,并不知道茅立中饱私囊盘剥百姓之事——他毕竟还做得隐秘,只怕是想要等到我和他交接完了再揭开包袱……待知道此事以后,先生便给赵文朗写了一封信。”
赵文朗乃是赵元贞之父,前度宰相赵茂公之子,也是洛阳名流,萧禹眼睛一亮,他明白了。“这陈参政也是赵家女婿,正是赵衙内的连襟。”
“从西京到东京,快马来回也就是四五日。”萧传中淡淡地说,“算上文书来往送信的边角时间,这一两日内,也该有个结果了。”
“所以二十七哥你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面由幕僚出面缓缓交接着拖时间,一面去乡镇巡视,吃透宜阳的底子。”萧禹笑着说,“掐准了时间回来,却是等赵家回信的。”
是最稳妥也最便捷的投资,从高高在上的参政相公,到民间富商,或明或暗,打得全是这样的主意,每年皇榜下,手执麻绳预备捉着年轻进士回去成亲的家仆,从来都是几十上百,甚至连五十余岁才中进士的老光棍,都有得是人家要。别看女学中的学生,多数家中都出过高官,但到这个年纪都没定亲的,只怕十有八.九,她们的亲事也将在皇榜下决定。当然,宰相人家,未必要亲自执麻绳去捉那么露骨,但一般也都是从当年的进士中挑选出长辈最看好的对象,再由媒婆登门说亲。
能嫁给什么样的人,是由不得她们自己挑选的,不论年貌还是性情,都得为政治前途让步,当女儿的并无能置喙的余地。甚至于说得难听点,在这个普遍早婚的年代,二十好几才中进士的人,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成亲,其实也就是待价而沽……这样的夫婿,心里对妻子能有多少真情,也是难说得很。
既然说穿了,这种婚事是最稳妥的政治投资,那么家里对女儿的福祉,考虑得就很少了,哪怕女婿是夜夜笙歌的风流人物,只要其能在官场上高歌猛进,和岳家的关系就不会差到哪儿去,颜钦若不想嫁给这样的进士夫君,宋竹完全理解,若是能在家里人打定主意之前,说动父母把她嫁入萧家,嫁给萧禹这个起码见过一面,各方面条件又都不错的夫君,那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
这是颜钦若这样大家姑娘的烦恼,宋竹这边,和她的烦恼却又不太一样……她自己立志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便只能在宋学学子中寻找对象了——其实,也未必是一定要嫁个不纳妾的丈夫,只是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没多少钱,置办不了太多嫁妆,若是嫁给寻常官宦人家,在厚嫁成风的如今,注定要被亲戚妯娌们看不起,也就是讲究薄嫁的宋学门人,不会在乎她的嫁妆。
可,不在乎嫁妆,不提倡纳妾,宋学士子对自己的妻子也不是毫无要求——宋学士子可能是全天下对妻子的素质要求最高的群体了,追求的是夫妻两人‘志同道合、夫妻一体’,也就是说,做妻子的最好在学术上也有所造诣,能和他们互相唱和,夫妻之间不但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而且还是相知相惜的灵魂伴侣,颇有些一生一对、生死相随的感觉。
这也是宋竹之所以这么用心读书的原因,因为按她现在的学识,若是要找个高水平的夫婿的话,说真的,人家还真未必看得上他……
嗳,说到这婚事,也不能不佩服颜钦若眼力锋锐啊,宋竹转念一想,也是有些诧异:这萧禹,家世又好,生得也不错,要是品性还可以,又真的入读书院,做了宋学门人的话,那还真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不是吗?
……嗯……小姑娘心思动了几下,又是一个转念:再不错,也遮掩不住他那讨人厌的轻佻气质,哼,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成就,顶多也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颜钦若会看上他,那是她眼光不好,反正……反正她宋三娘,可看不上他!
在心底又哼了几声,把自己给说服了,宋竹眼珠子一转,也就笑着应允了下来,“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就帮你问问,不过,只怕爹爹也未必知道哩……”
颜钦若已是满脸感激,仿佛将她当作了知己般,握着她的手只是说不出话来。宋竹哭笑不得,只好由得她激动。
偶然一个顾盼间,又见到赵元贞在不远处站着,她唇边露着微微的笑,一双眼略带戏谑地望着颜钦若,见到宋竹看过来,便对她会意而同情地一笑,仿佛已经是把两人的对话,尽收耳中。
宋竹心中,便是一动,她忽然间想到了母亲偶然间和她提起的事情:虽然现在都是北党的一员,但当年赵元贞的祖父赵芒公,与颜钦若的祖父颜月公,在朝中却是你死我活的大仇家……
她心底顿时有了几番警醒,不觉间,也有了些后怕——小小一个书院女学,其中潜伏着的艰险,恐怕都不亚于朝堂,自己刚才是有些莽撞了,不该瞧着颜钦若可怜,便答应她的,眼下还如何收场,还得仔细思量……
第7章受罚
宋竹所料不差,萧禹的事情,的确是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地就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传开了,这一日萧传中回来和他一起吃茶时,都打趣地问他,“听说我们家出了个登徒子?”
萧禹从书院回来以后,便再没有出门游逛的兴致,连这几日都闷在驿馆读书写字,倒也无人上门扰他。他心中多少还抱了一丝侥幸,以为这件事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萧传中才从县治下的几个乡镇回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他不禁好一阵气馁,没精打采地说,“这丑事不会都传到乡下去了吧?”
“那倒是没有,我也是刚回了城以后,在茶楼听几个书生议论才知道的。”萧传中虽然一脸的笑模样,可却也是一点都未曾放松。“究竟怎么回事,你自己说给我听吧。”
萧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竹筒倒豆子般把当日的倒霉境遇和萧传中说了,又讪讪地说,“要不是宋粤娘故意多嘴,哪会传得这么开。”
也就是因为他是新任知县的从弟,众人自然都是关注,这件事才会传成这样,若是个无名男学生,别人议论几句也就丢下了。萧禹想到宋粤娘当众点出他身份时的那几句话,越想越觉得冤枉,要把心里想法说出口,又怕被从兄训斥,只是在心里恨恨地想:‘将来若有契机,一定要报复回来。’
此事纯属萧禹倒霉,萧传中倒没训斥他,只是笑道,“你要游山玩水,直接去西边的锦屏山么,那个山头都是书院的地,你又非得乱走。如今倒好,人还没进书院呢,冒失的名头倒是传出去了。”
萧禹也知道,这么一来,自己要融入书院就要更难了。他不愿再多说此事,叹了口气,便转而问萧传中,“几个乡治的情形怎么样?”
“还可以,毕竟是西京所在、形胜之地,”萧传中道,“这几年也算是风调雨顺,各乡各村都是蒸蒸日上的样子,据说已有几年没出过人命了。”
若是换做从前的萧禹,听了这话也不觉得如何,可他随表哥一路走来赴任,也不知见识了多少被强盗□□得不成样子的村庄乡镇,即使是风调雨顺,也难以饱食果腹的人家,真是数也数不清的那么多,任意一个颠簸,不论是雨少下了几日,还是粮食价格跌了那么十几文钱,都可能让一个脆弱的农家家破人亡。不出人命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却又有哪个乡县能做得到?
他有些惊异,“这……宜阳县难道是传说中的桃源乡?别的不说,就是去年,我记得洛阳还报了旱情吧——”
萧传中唇边逸出一丝自豪的微笑,他不觉挺了挺胸膛,以士子特有的矜持口吻淡淡地说,“虽说有旱情……可宜阳县里却有先生在!”
言下之意,宜阳县这几年的繁华之治,并非是县官励精图治,而是因为有宜阳书院,有宋先生……
萧禹惊讶之余,却也立刻就想到了萧传中这个说法的破绽,“——可前日胡三叔不还说,城门吏那边……”
萧传中面上也掠过了一线阴影,他道,“正是因为此事,我们才一直住在驿馆里。”
兄弟两人到宜阳县也快十天了,再怎么交接,也该盘点完毕可以走马上任,可萧传中看来半点也不着急,反而是笃笃定定的,仿佛要在驿馆里住到天荒地老,萧禹本就有些疑惑,现在萧传中主动提起此事,怎有不问的道理?萧传中被他发问不过,只好叹道,“罢了,就说给你听也好——只盼你回了家别四处学嘴,又给我招惹麻烦。”
萧禹自然是拍胸脯保证,萧传中喝了口茶,用手蘸着壶身滑落的水珠,在桌上描绘了起来,“你还记得建功三年,朝中的那场动荡吧?也就是因为那一次对垒,朝中才有了南北之分,形成了今日的对垒之势。”
如今是建功十二年,那都是九年前的事了,九年前的萧禹不过是个无知童子,怎会关心这些?他茫然地摇了摇头,萧传中叹了口气,“反正你就记着,南党冒起,也就是建功三年的事,自那以后到如今,五六年间北党只能采取守势,许多贤能都被排挤出中枢,到地方上任职,有些和先生一般的大能,甚至是辞官还家著书立说,朝中政枢两地,多为南党把持,北党已是寥寥无几,呈独木难支之势。”
“但这样的局面,在建功十年时得到缓和,南党魁首姜相公丁忧回乡,这之后圣意似乎也有了转移,随着战事逐渐紧张,北党又有再起之势,新秀如小王龙图,耆宿如陈参政,都得到重用。”萧传中随意带过,“总之北党这几年有了再起之意,而许多人,是可以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
这说的无疑是茅立了,萧禹一头雾水,“眼下北党局面大好,茅立不正该是锐意进取之时么?如何反而剥削县治,和吏员离心离德,以至于闹出城门之事来。难道他就不怕宋先生知道了以后——”
“茅立就是要找事。”萧传中喝了一口茶水,语调有些森冷,“就是要膈应着先生。”
他如何从北党局势大好转到茅立在找事要膈应宋先生的,萧禹还有些迷糊,“二十七哥,你意思是,茅明府这是成心故意刮地皮,就是要做给宋先生看?”
萧传中冷冷一笑,“枉你们家人素日夸你聪明……你倒是想想,茅立是谁的得意门生?”
“呃……陈参政?”萧禹不确定地说,见从兄白了他一眼,又赶忙思索道,“噢噢,宋先生是小王龙图的恩师。若是因为茅立刮地皮的事和他对上了,这段公案传到京城,北党的两大赤帜顿时要起龃龉,好容易扳回来的大好局面又要出变数了。茅立这是仗着局势,算准了宋先生不好轻易坏了朝堂大局,所以呕他呢?”
“倒还算是有些脑子。”萧传中话中不免也带了些赞许,他点头道,“你在东京城长大,没有去过地方,不知道时人对家乡的看重。先生以宜阳为号,这里是他的乡土……乡郡人物,有谁不回护故里的?之所以把书院放在宜阳,也是要带动乡中文气。打从先生回乡到现在,六年间宜阳县人口多了两成,商税都多缴三成,一片大治景象,几任知县都没有敢在任上伸手的,便是都明白先生看重父老福祉的性子。茅立要和先生置气,便是借势压人、隔山打牛,从县治百姓开刀了。”
这……萧禹几乎瞠目结舌,万没想到国朝官员竟能如此草菅人命,以压迫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小民来为自己出气——他口中也改换了称呼,“这茅立又是为什么要和先生过不去呢?”
“我当日也是想不明白此点,所以才连几日都等不得,当天就要求见先生。”萧传中也算是解释了一下自己当日的行事理由,“若是私人恩怨,倒都无妨,就怕是茅立年前上京诣阙时,从他老师那里听到了什么口风……又或是收了谁的信,才闹腾出这般动静。”
萧禹也明白他的意思:萧传中是怕这等小事,埋伏的是北党分裂的大势。他迫不及待地追问,“那,可查明白了,到底是为了什么?”
“哈!说出来你都不信!”萧传中一双眼亮得怕人,死死地咬着牙关,话是一字一字地往外蹦,“茅立是今年三月和先生交恶的……他痴心妄想,代他们家那个不学无术的胖儿子向宋家求亲,想要求娶宋二娘,遭拒后又要求三娘,又被回绝,据说茅立当时就勃然大怒,扬言一定要报复先生……”
“——啊?”萧禹都快晕过去了,“这——这——就这德行,还是陈参政的得意门生呢?这陈参政也太没眼光了吧!”
“谁说不是呢?”萧传中嘿了一声,“此事该如何了局,就看陈参政的态度了,若是他一意回护茅立,我看日后北党还有谁服他!”
萧禹道,“啊,宋先生给小王龙图写信了么?”
“没有。”萧传中轻蔑地道,“先生是何等人物,岂会被区区一个茅立为难?这一阵子文案操劳,难免有所疏忽,并不知道茅立中饱私囊盘剥百姓之事——他毕竟还做得隐秘,只怕是想要等到我和他交接完了再揭开包袱……待知道此事以后,先生便给赵文朗写了一封信。”
赵文朗乃是赵元贞之父,前度宰相赵茂公之子,也是洛阳名流,萧禹眼睛一亮,他明白了。“这陈参政也是赵家女婿,正是赵衙内的连襟。”
“从西京到东京,快马来回也就是四五日。”萧传中淡淡地说,“算上文书来往送信的边角时间,这一两日内,也该有个结果了。”
“所以二十七哥你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面由幕僚出面缓缓交接着拖时间,一面去乡镇巡视,吃透宜阳的底子。”萧禹笑着说,“掐准了时间回来,却是等赵家回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