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历史上,海军新思潮出现了很多次,而历史往往会用极为残酷的方式证明,新思潮是海军建设的毒药。
十九世纪末,英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身为全球第二大殖民地宗主国、最有资格挑战英国的法国在建设海军的时候,就由奥贝等人提出了一种新思潮,即所谓的“巡洋作战”来取代舰队决战。结果就是,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在二十年之内衰落为三流海军国家,法国海军完全丧失了对英国的威胁能力。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军沦落为了一支无足轻重的力量。
这次海军战术“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受到影响,在建设海军的时候,依然以建造大型主力舰为主,并且以在决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为主要目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已经打造出了一支足够对英国皇家海军构成致命威胁的舰队,而做为帝国敌人的法国则难以在海洋战场上发挥作用。也正是在海洋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让英国不得不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海权强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凭借在海洋上取得的胜利,成为了与英国拥有同等地位的欧洲大国。
问题是,在几十年之后,帝国海军把这一切都忘掉了。
不可否认,核武器出现之后,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也深受影响。有不少海军将领开始质疑航母的价值。
理由就是,在核战争中,航母将成为敌人的靶子,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只是,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这就是,如果真的爆发全面核战争,那么不但航母没有存在的价值。包括潜艇在内的所有战舰都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首先遭到打击的不但有舰队、还有维持舰队活动的海军基地。即便潜艇避开了敌人的核打击,也只能在海上活动几十天。随后就会因为没有可以停靠的基地而丧失存在的价值。
显然,如果以核大战为由来废弃航母,那就应该废弃整个海军。
当然。空军与陆军也不能幸免。
这样的话,需要保留的就只有核武器与运载核武器的工具了。
显然,这将使国防建设走上歧途。
相反,如果爆发的不是全面核战争,而是规模有限的常规战争,那么海军就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而且航母在海军中的地位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舰艇,是海军进行兵力投送的主要平台。
也就是说,在最有可能爆发的常规战争中,航母依然是最有价值的战舰。
正是根据这套理论。中国海军不但保留了航母,而且确立了以发展、建造超级航母为核心的海军建军思想。
在冷战期间,中国海军没有建造吨位低于七万吨的航母,而且在超级航母陆续服役之后把大战期间数量众多的舰队航母送进了拆船厂,或者是改造成了两栖攻击舰。最终建立了一支完全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队。到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拥有六艘核动力超级航母、七艘常规动力超级航母与两艘常规动力大型航母,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初,淘汰了所有的常规动力航母,仅保留了十一艘核动力超级航母。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计划建造的全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说白了。在打造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超级舰队上,中国海军从来没有动摇过。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建军思想就没有这么坚定了。
大战结束之后,直到一九七四年,帝国海军的重点都是潜艇,即在维持已有水面舰队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潜艇。
直到一九七四年,帝国海军才认识到,潜艇并不是万能的。
当然,这个认识与菲律宾导弹危机有关。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海军几乎倾巢而出,全面封锁了菲律宾,拦截了所有前往菲律宾的船只,包括运载着导弹与核弹头的帝国船只,而帝国海军在这场危机中却无所作为,仅有两艘潜艇秘密到达菲律宾,根本没有动摇中国海军的封锁行动。危机的最终结果是,帝国海军答应撤走部署在菲律宾的导弹与核弹头,而中国则象征性的承诺不在土耳其部署核弹头。这场危机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际声望遭受了战后最严重的打击,而帝国当局则认为,导致帝国在危机期间难以有所作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显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不算坏事。
一九七五年,帝国海军开工建造了战后的第一级航母。
&n... -->>
在历史上,海军新思潮出现了很多次,而历史往往会用极为残酷的方式证明,新思潮是海军建设的毒药。
十九世纪末,英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当时身为全球第二大殖民地宗主国、最有资格挑战英国的法国在建设海军的时候,就由奥贝等人提出了一种新思潮,即所谓的“巡洋作战”来取代舰队决战。结果就是,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法国在二十年之内衰落为三流海军国家,法国海军完全丧失了对英国的威胁能力。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海军沦落为了一支无足轻重的力量。
这次海军战术“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受到影响,在建设海军的时候,依然以建造大型主力舰为主,并且以在决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为主要目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已经打造出了一支足够对英国皇家海军构成致命威胁的舰队,而做为帝国敌人的法国则难以在海洋战场上发挥作用。也正是在海洋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让英国不得不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为海权强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凭借在海洋上取得的胜利,成为了与英国拥有同等地位的欧洲大国。
问题是,在几十年之后,帝国海军把这一切都忘掉了。
不可否认,核武器出现之后,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也深受影响。有不少海军将领开始质疑航母的价值。
理由就是,在核战争中,航母将成为敌人的靶子,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只是,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这就是,如果真的爆发全面核战争,那么不但航母没有存在的价值。包括潜艇在内的所有战舰都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首先遭到打击的不但有舰队、还有维持舰队活动的海军基地。即便潜艇避开了敌人的核打击,也只能在海上活动几十天。随后就会因为没有可以停靠的基地而丧失存在的价值。
显然,如果以核大战为由来废弃航母,那就应该废弃整个海军。
当然。空军与陆军也不能幸免。
这样的话,需要保留的就只有核武器与运载核武器的工具了。
显然,这将使国防建设走上歧途。
相反,如果爆发的不是全面核战争,而是规模有限的常规战争,那么海军就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而且航母在海军中的地位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舰艇,是海军进行兵力投送的主要平台。
也就是说,在最有可能爆发的常规战争中,航母依然是最有价值的战舰。
正是根据这套理论。中国海军不但保留了航母,而且确立了以发展、建造超级航母为核心的海军建军思想。
在冷战期间,中国海军没有建造吨位低于七万吨的航母,而且在超级航母陆续服役之后把大战期间数量众多的舰队航母送进了拆船厂,或者是改造成了两栖攻击舰。最终建立了一支完全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队。到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拥有六艘核动力超级航母、七艘常规动力超级航母与两艘常规动力大型航母,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初,淘汰了所有的常规动力航母,仅保留了十一艘核动力超级航母。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计划建造的全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说白了。在打造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超级舰队上,中国海军从来没有动摇过。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建军思想就没有这么坚定了。
大战结束之后,直到一九七四年,帝国海军的重点都是潜艇,即在维持已有水面舰队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潜艇。
直到一九七四年,帝国海军才认识到,潜艇并不是万能的。
当然,这个认识与菲律宾导弹危机有关。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海军几乎倾巢而出,全面封锁了菲律宾,拦截了所有前往菲律宾的船只,包括运载着导弹与核弹头的帝国船只,而帝国海军在这场危机中却无所作为,仅有两艘潜艇秘密到达菲律宾,根本没有动摇中国海军的封锁行动。危机的最终结果是,帝国海军答应撤走部署在菲律宾的导弹与核弹头,而中国则象征性的承诺不在土耳其部署核弹头。这场危机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际声望遭受了战后最严重的打击,而帝国当局则认为,导致帝国在危机期间难以有所作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
显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不算坏事。
一九七五年,帝国海军开工建造了战后的第一级航母。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