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误区与习惯养成 (1/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由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参加的德育考试中,主考者特意在门口横放了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无人拾起。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小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废纸作为考试用具,考试结束后,发现能够把削下来的铅笔屑盛在盒里、不乱扔废纸、离开考场时把墨水瓶盖拧上、笔帽套上的同学只有极个别。
这个实验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某些状况。而类似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可以说屡见不鲜。它让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乏道德说教,为什么没有使公民的道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目前中学生的品德误区及产生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走出误区,使现代中学生综合道德水与文化知识水准兼长并进?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一、目前中学生的品德误区及产生原因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一般认为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迅速发展,初中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确,开始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能按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并产生情感体验。当代中学生成长在平稳安定的环境中,他们将走入的却是飞跃变革的社会,因此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带有鲜明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他们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地统一体。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品德的误区。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悖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多年的道德理论课堂教育后,能够对道德的概念、对什么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什么是情操、理想等熟背如流,考试成续优秀。如果参加有关的辩论比赛或演讲比赛,能够有理有据、声情并茂,但在实际行为方面则常常出现公共汽车上不愿或耻于让座、学生干部不会说“谢谢”、对班级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考试作弊。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这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难敌眼前利益的诱撼。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但当时并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动机、需要或者愿望的心理特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舍弃或拒绝跟前利益的诱惑的。成人如此,何况中学生?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眼前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学业成绩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成功与辉煌,二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诱因,三是看起来可以无尽挥霉的青春生命。不少我们所认为的优秀学生,他们汲汲以求的是前者,仅仅是前者。因此他们除了对分数感兴趣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无视身边人。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以“何必把明天的烦恼提前到今天”为生活原则,信奉“只要今日我快乐,无须愁白少年头”看起来,这两类学生的行为表象截然不同,但不难发现其共性:他们所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眼前利益他们都放弃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年龄段所不应或不能放弃的东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他们的道德意志显得那么脆弱。
其三是价值与尊严的重新定位。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才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的。那么在学生心灵的天平上,传统道德规范所赋予他们的价值观与尊严感无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不可否认,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互为作用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五彩斑斓的... -->>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次由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参加的德育考试中,主考者特意在门口横放了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无人拾起。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小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废纸作为考试用具,考试结束后,发现能够把削下来的铅笔屑盛在盒里、不乱扔废纸、离开考场时把墨水瓶盖拧上、笔帽套上的同学只有极个别。
这个实验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某些状况。而类似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可以说屡见不鲜。它让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乏道德说教,为什么没有使公民的道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目前中学生的品德误区及产生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走出误区,使现代中学生综合道德水与文化知识水准兼长并进?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一、目前中学生的品德误区及产生原因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一般认为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迅速发展,初中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已基本正确,开始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能按自己的道德观念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并产生情感体验。当代中学生成长在平稳安定的环境中,他们将走入的却是飞跃变革的社会,因此他们基本成熟的道德品质带有鲜明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他们的观念与习惯、思想与行动常常是矛盾地统一体。这种矛盾有时使他们走进品德的误区。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悖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多年的道德理论课堂教育后,能够对道德的概念、对什么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什么是情操、理想等熟背如流,考试成续优秀。如果参加有关的辩论比赛或演讲比赛,能够有理有据、声情并茂,但在实际行为方面则常常出现公共汽车上不愿或耻于让座、学生干部不会说“谢谢”、对班级内校园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考试作弊。一系列违背道德规范的现象,这显示出他们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其二是道德意志难敌眼前利益的诱撼。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但当时并不吸引他的道德目的,而克服那些富有吸引力的动机、需要或者愿望的心理特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很多时候是难以舍弃或拒绝跟前利益的诱惑的。成人如此,何况中学生?对当代中学生而言,什么是眼前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学业成绩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成功与辉煌,二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诱因,三是看起来可以无尽挥霉的青春生命。不少我们所认为的优秀学生,他们汲汲以求的是前者,仅仅是前者。因此他们除了对分数感兴趣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无视身边人。而另有一部分学生则以“何必把明天的烦恼提前到今天”为生活原则,信奉“只要今日我快乐,无须愁白少年头”看起来,这两类学生的行为表象截然不同,但不难发现其共性:他们所追求的都是眼前利益,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为了眼前利益他们都放弃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年龄段所不应或不能放弃的东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他们的道德意志显得那么脆弱。
其三是价值与尊严的重新定位。曾几何时,一个热爱劳动、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就能够让父母和老师感到欣慰满足。而如今这些都远远不够了,它们甚至退居极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能挤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才是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人格尊严之所在。社会正是以此来评判学校教育的成败、教师教学的得失、学生本人的优劣的。那么在学生心灵的天平上,传统道德规范所赋予他们的价值观与尊严感无疑已被重新定位了。
不可否认,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互为作用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五彩斑斓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