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往事百语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妙睦从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就被常住派到洛杉矶西来寺担任知客。有一天,我在西来寺款待客人,对过程有一些意见,我问她:“你在哪里受教育的?”她说:“就读佛光山丛林学院之前,是在**念管理学。”我听了以后,对她说:“你过去念的管理学,都是学着去管事,去管人,是不够的;你今后最好要学习把自己管理好,才是最高的管理学。”
今天正逢“管理学”到处普及的时候,论其种类,真是不胜枚举,有企业管理、人性管理、民主管理、分层管理,乃至于饭店管理、医院管理、行政管理、仓库管理等等,但是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内心,就很少设立如此的课程了。在一九九六年,我创设了南华管理学院,和台湾各个大学一起参加联合招生。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我深深感到:佛教其实就是一门精深博大的“管理学”。
三十年前我访问日本时,见到日本工商企业团体,一队一队,一团一团的,都到各大寺院集合受训,听说这叫作“职前训练”,是公司行号为了教育员工良好的思想理念及生活习惯,所以在他们正式工作之前,送到寺院里接受佛教的“管理”训练。当时日本寺院负责行政的出家法师也无不以佛门“管理”做人、“管理”工作的方式倾囊相授。那时我就认为,今后佛教在社会的管理方面应该做出一些贡献。
世上,物品的管理比较容易,因为物品既不会表达意见,也不会和你对立抗争,你怎么安排,它就如何地发挥功用。说到管理事情,事情也还算很好管理,因为事情有一定的原则,如果能将事情的轻重缓急拿捏妥当,将事情的好坏得失权衡清楚,管理起来也就不为难了。
最难“管理”的是人。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人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意见,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资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年龄,如何在这么多的差异之中,将人统摄起来,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人,很难管理。其实,更难管理的还是自己的一对眼睛,你要管理它非礼勿视,它有时偏不听话;两只耳朵,你要管理它非礼勿听,它偏欢喜窃听他人的隐私;一张口,你要管理它不乱说,它偏偏祸从口出,闯下许多麻烦来;一双手,你要管理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取,但贪爱小便宜的人总是不计后果。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都不能听从自己的命令指挥,又如何能管理别人,管理其他的事情呢?
其实,眼、耳、鼻、舌、身是有形有相的,还算好管理,假如管理自己的内心,这就难上加难了。心中的自私无明、烦恼邪见,如骄慢、嫉妒、愤恨、执著等等,如波浪一般鼓荡不已,如果自己缺乏大愿、大力、大智、大悲,哪里能管理得了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呢?
盘踞在心中的烦恼虽然难以管理,即使是心中的一念情执也不易管理,有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说是将自己心意情执发扬到极点;有的人爱国、爱民、爱家、爱人,即使如何地执著不舍,也还能为社会所接受;但,就有一些人,他们的心像顽猴恶马一样,总是犯人禾稼,最终还是自己受害至深。
一个人想将自己管理好,则须管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例如自己的思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心念要管理好,自己的威仪要管理好,自己的语言要管理好,任何一个地方管理不好,都会为我们带来多少无谓的灾殃。
平时承蒙有人赞美我,说我门下徒众之多、寺院之多不知是如何管理的。其实,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管理”的法则,像我管理寺院,从不上锁,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等等都是全日开放,好让大众随时都可以进来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做来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没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三十多年前在寿山寺的时候,我将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我觉得最好的管理,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管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
有一段民间的绕口令说:“有一个城隍庙,东边坐了一个管判官,西边坐了一个潘判官,西边的潘判官要管东边的管判官,东边的管判官要管西边的潘判官,究竟是要东边的管判官来管西边的潘判官,还是西边的潘判官来管东边的管判官。”就是判官也彼此不服气,你要管我,我要管你,互相看不起,僵持不下,就很难为城隍爷了。可见有了管理对方的想法,就有了分别对立,反而就更难管理了。
在禅门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可以和上面的绕口令成为对比。有一个信徒到寺院找住持讲话,住持叫旁边的一位老禅师说:“你赶快去沏茶!”不久,住持又叫他:“你快去切一盘水果来!”住持和信徒讲完话,又向老禅师喊道:“你陪客人聊聊啊!我有事要先走了!”住持出去了以后,信徒很奇怪地问老禅师:“这位住持是你的什么人啊?”老禅师回答:“是我徒弟啊!”信徒大为不满,说道:“既是徒弟,怎么可以叫师父去泡茶?”老禅师回答:“他只有叫我去泡茶,没有叫我去烧茶,烧茶就比较难了。”“他还叫你切水果!”“他很慈悲啊!只有叫我去切水果,没有叫我去种水果,种水果可就更难了。”“他自己先走了,还叫你来陪我!”“他年轻,比较有用;我老了,所以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其实,在这个寺院里,老禅师才是真正懂得“管理”三昧的人,由于他能顾全大局,放下身段,透视人际之间的因缘关系,因此让整个寺院和合无争。
有鉴于“人和为贵”,所以我一向主张“集体创作”,我觉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让大家自动自发,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奋发突破。我也大力提倡“同体共生”的精神,我觉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则,应该是让整个团体能够产生共识,上下一心。虽然我一手创建佛光山,但我都以召开会议来代替下达命令;尽管我是多少人的师父、师公,但我宁愿大家商讨研究,也不愿断然否决别人的意见。当然,其中也曾遇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例如一些应赶紧实行的议案,因为主事者的保守而延误时机,以致日后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及代价,但是为了尊重他人的看法也有其必要,所以我愿承担一切后果。三十年来,为了斡旋各个单位的意见,为了调和各个主管不同的看法,总有开不完的会... -->>
妙睦从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就被常住派到洛杉矶西来寺担任知客。有一天,我在西来寺款待客人,对过程有一些意见,我问她:“你在哪里受教育的?”她说:“就读佛光山丛林学院之前,是在**念管理学。”我听了以后,对她说:“你过去念的管理学,都是学着去管事,去管人,是不够的;你今后最好要学习把自己管理好,才是最高的管理学。”
今天正逢“管理学”到处普及的时候,论其种类,真是不胜枚举,有企业管理、人性管理、民主管理、分层管理,乃至于饭店管理、医院管理、行政管理、仓库管理等等,但是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内心,就很少设立如此的课程了。在一九九六年,我创设了南华管理学院,和台湾各个大学一起参加联合招生。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我深深感到:佛教其实就是一门精深博大的“管理学”。
三十年前我访问日本时,见到日本工商企业团体,一队一队,一团一团的,都到各大寺院集合受训,听说这叫作“职前训练”,是公司行号为了教育员工良好的思想理念及生活习惯,所以在他们正式工作之前,送到寺院里接受佛教的“管理”训练。当时日本寺院负责行政的出家法师也无不以佛门“管理”做人、“管理”工作的方式倾囊相授。那时我就认为,今后佛教在社会的管理方面应该做出一些贡献。
世上,物品的管理比较容易,因为物品既不会表达意见,也不会和你对立抗争,你怎么安排,它就如何地发挥功用。说到管理事情,事情也还算很好管理,因为事情有一定的原则,如果能将事情的轻重缓急拿捏妥当,将事情的好坏得失权衡清楚,管理起来也就不为难了。
最难“管理”的是人。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人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意见,最重要的是面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资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年龄,如何在这么多的差异之中,将人统摄起来,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人,很难管理。其实,更难管理的还是自己的一对眼睛,你要管理它非礼勿视,它有时偏不听话;两只耳朵,你要管理它非礼勿听,它偏欢喜窃听他人的隐私;一张口,你要管理它不乱说,它偏偏祸从口出,闯下许多麻烦来;一双手,你要管理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取,但贪爱小便宜的人总是不计后果。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都不能听从自己的命令指挥,又如何能管理别人,管理其他的事情呢?
其实,眼、耳、鼻、舌、身是有形有相的,还算好管理,假如管理自己的内心,这就难上加难了。心中的自私无明、烦恼邪见,如骄慢、嫉妒、愤恨、执著等等,如波浪一般鼓荡不已,如果自己缺乏大愿、大力、大智、大悲,哪里能管理得了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呢?
盘踞在心中的烦恼虽然难以管理,即使是心中的一念情执也不易管理,有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说是将自己心意情执发扬到极点;有的人爱国、爱民、爱家、爱人,即使如何地执著不舍,也还能为社会所接受;但,就有一些人,他们的心像顽猴恶马一样,总是犯人禾稼,最终还是自己受害至深。
一个人想将自己管理好,则须管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例如自己的思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心念要管理好,自己的威仪要管理好,自己的语言要管理好,任何一个地方管理不好,都会为我们带来多少无谓的灾殃。
平时承蒙有人赞美我,说我门下徒众之多、寺院之多不知是如何管理的。其实,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管理”的法则,像我管理寺院,从不上锁,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等等都是全日开放,好让大众随时都可以进来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做来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没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三十多年前在寿山寺的时候,我将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我觉得最好的管理,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管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
有一段民间的绕口令说:“有一个城隍庙,东边坐了一个管判官,西边坐了一个潘判官,西边的潘判官要管东边的管判官,东边的管判官要管西边的潘判官,究竟是要东边的管判官来管西边的潘判官,还是西边的潘判官来管东边的管判官。”就是判官也彼此不服气,你要管我,我要管你,互相看不起,僵持不下,就很难为城隍爷了。可见有了管理对方的想法,就有了分别对立,反而就更难管理了。
在禅门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可以和上面的绕口令成为对比。有一个信徒到寺院找住持讲话,住持叫旁边的一位老禅师说:“你赶快去沏茶!”不久,住持又叫他:“你快去切一盘水果来!”住持和信徒讲完话,又向老禅师喊道:“你陪客人聊聊啊!我有事要先走了!”住持出去了以后,信徒很奇怪地问老禅师:“这位住持是你的什么人啊?”老禅师回答:“是我徒弟啊!”信徒大为不满,说道:“既是徒弟,怎么可以叫师父去泡茶?”老禅师回答:“他只有叫我去泡茶,没有叫我去烧茶,烧茶就比较难了。”“他还叫你切水果!”“他很慈悲啊!只有叫我去切水果,没有叫我去种水果,种水果可就更难了。”“他自己先走了,还叫你来陪我!”“他年轻,比较有用;我老了,所以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其实,在这个寺院里,老禅师才是真正懂得“管理”三昧的人,由于他能顾全大局,放下身段,透视人际之间的因缘关系,因此让整个寺院和合无争。
有鉴于“人和为贵”,所以我一向主张“集体创作”,我觉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让大家自动自发,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奋发突破。我也大力提倡“同体共生”的精神,我觉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则,应该是让整个团体能够产生共识,上下一心。虽然我一手创建佛光山,但我都以召开会议来代替下达命令;尽管我是多少人的师父、师公,但我宁愿大家商讨研究,也不愿断然否决别人的意见。当然,其中也曾遇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例如一些应赶紧实行的议案,因为主事者的保守而延误时机,以致日后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及代价,但是为了尊重他人的看法也有其必要,所以我愿承担一切后果。三十年来,为了斡旋各个单位的意见,为了调和各个主管不同的看法,总有开不完的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