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诡异的谶言 (2/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长安朗月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及其它歌谣开始广为传唱。前后的童谣以及这《防旱抗旱术》应当都出自同一人或一些人之手,这点当无疑问,那么中间为什么会有近一个月左右的间隔?是他没准备好?不像,从第一支童谣的传播速度来看,显然也有人在后面刻意推动,若没准备好,何必急着把童谣散播开去?何不等后面的准备好后一起散出?”
房玄龄连连点头,不由应道:“杜侍中说中要害!”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问道:“那么,他是故意隔了这一个月?我不明白,既然早准备好了这些,为什么不和最早的童谣一起散播出去,好让百姓更早开始使用这些方法?”
房杜二人心有灵犀地对望一眼,一起看向了魏徵,房玄龄笑道:“臣本来也想不明白,后来想到了一个人,臣一下子就明白了。”
魏徵正自沉思,抬头却见二人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不由一阵莫名其妙,只好继续正襟危坐。
李世民笑道:“你们俩光看魏徵干什么,这事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房玄龄也不禁笑道:“臣想到的,便是谏议大夫这个‘谏’字。谏议大夫最会直谏,而此事中后续抗旱童谣的传播却颇得‘曲谏’之妙。”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长孙无忌则是眼睛一亮,看了看魏徵,嘴角挂上了一丝笑意。
房玄龄接着道:“若抗旱童谣和谶言一起传出,信息过多,百姓接受起来必然无所适从,谶言本身的力度将大为削弱,这样其它的童谣也无法被人重视。而谶言先一步传出,并给与足够的时间使之传播足够的范围,在民间造成足够的影响,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之后,再将抗旱之术传出,两相佐证,更鉴之前谶言之实,更显之后术法之用,则百姓无不奉为圭臬,信若神明。如此,百姓有章可循则恐慌自解,施行其术也是事半功倍。这乃是利用人心,因势利导,实乃‘曲谏’啊!”
李世民听得分明,心下称妙,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道:“这‘曲谏’之人朕倒真想见见!”又对着魏徵道:“魏徵,你何时也改改你的‘直谏’为‘曲谏’啊?”
魏徵面色如常,眼皮也不抬,沉声道:“对陛下曲谏的人已经太多了,不少臣一个,陛下之所以看重臣,不正是因为臣的直谏吗?”
李世民一愣,随即又大笑起来,房杜不由也跟着笑了起来,长孙无忌看着魏徵无奈地摇了摇头,也笑了起来。
君臣笑了片刻,李世民想了想,道:“按你们所说,编此童谣之人确是用心良苦,只是山东大旱他是如何得知的?若是来自巫卜之术,即便他煞费苦心改写谶言,此事也仍不可信。”
这话说的不假,若是知道这些只不过源自泠风的一个梦,此刻他们君臣是决计不会相信的。房杜虽能分析出编童谣之人的心思,但毕竟无法判断谶言所言的可靠性,此刻也只有沉默,长孙无忌虽已认同他二人所说,但他本来就觉得谶言不可信,自然不会说什么。
这时魏徵开口了,他拱了拱手,严肃道:“陛下,臣请陛下下敕令,令山东各州立即开始抗旱,并调拨粮食,随时准备赈济。”
一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不由都有些愕然。
李世民微皱着眉道:“魏徵,你不是一向不信谶纬之论,神鬼之说么。”
魏徵依然肃然道:“臣的确不信,臣也不是想让陛下信此谶言。”
李世民眉头皱得更紧了:“你不让我信这谶言,却让我按它说的去做,这是什么道理?”
魏徵道:“此谶言的真伪已经不重要了,臣也请陛下不要将它当成一个谶言来看,实际上,它只是说明了一种可能:山东可能会大旱,也可能不会。山东本就容易干旱,可能是今年,也可能是明年,这种可能并不因为这则谶言的出现而有所改变。因此陛下是否相信谶言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必须相信这种干旱的可能本身。如果这则谶言不出现,那么山东今年干旱就是天灾,陛下只能灾后尽力赈济;但谶言已经出现了,陛下在已经知道可能会有大旱的情况下却什么都没有做,那么一旦这种可能变成了绝对,真的大旱了,那就是人祸了!那时陛下何以向天下百姓交待呢?”
魏徵说的有点绕,但在场的君臣还是都听明白了,李世民也沉思着缓缓点头。
长孙无忌踌躇了一下道:“若是今年山东不旱,那陛下做这么多准备不就成了听信妄言,惹天下耻笑?”
房玄龄摇头道:“这倒不会,若到时候真的无旱情,我们可以说是陛下爱民之心上感于天,上天佑护,逢凶化吉。”不错,本来只派了普通使者去追回误发的敕令,现在改成八百里加急了。
杜如晦接道:“若无旱那是我大唐之幸,何况陛下一心为民,谁能以爱民耻笑陛下!”
魏徵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沉吟着点头道:“说的不错,无旱自然是好,有旱朕岂能坐视?你们议一下,抗旱做哪些准备,中书省拟一个章程出来。”
房玄龄见李世民的目光投过来,忙点头应下,又道:“我看,大致就以这《防旱抗旱术》为参考,令各州刺史府督令属下各县按实际情况逐条落实,再让工部司派郎官到各县多造掘井器械,虞部司也要派人下去,依此寻水术查勘地形水脉,两司一起协民打井抗旱。”
长孙无忌仔细想了一想道:“我看民部、水部司和都水监也要派人去,民部督促百姓依术节水,无论是否有旱情都将节水后庄稼的长势记录在册,以作参照;水部司和都水监则协助百姓开掘涝池和水窖,一并记录下来,同时将各灌溉用渠加以修整,若有荒塞淤积须当疏通。”
李世民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心道无忌还是很有才干的,看来可以放心用他做右仆射。正想着,魏徵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陛下,山东遭受战乱频繁,灾害又多,那里的百姓本身负担已经很重了,又要务农又要服徭役,现在还要多做这么多工程,本来是为救灾,使百姓的日子好过些,现在不是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徭役吗?”
李世民想了想,确实如此,便道:“那就免除山东诸州今年的徭役吧,如果发生旱情,今年的赋税也免了。”
魏徵终于连眼睛里也透出了笑意,高声赞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禁莞尔道:“几十个州一年的赋税钱粮才能换你魏徵一句圣明啊!”
众人皆大笑,魏徵摸了摸下颌的短须,不禁也笑了起来。
及其它歌谣开始广为传唱。前后的童谣以及这《防旱抗旱术》应当都出自同一人或一些人之手,这点当无疑问,那么中间为什么会有近一个月左右的间隔?是他没准备好?不像,从第一支童谣的传播速度来看,显然也有人在后面刻意推动,若没准备好,何必急着把童谣散播开去?何不等后面的准备好后一起散出?”
房玄龄连连点头,不由应道:“杜侍中说中要害!”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问道:“那么,他是故意隔了这一个月?我不明白,既然早准备好了这些,为什么不和最早的童谣一起散播出去,好让百姓更早开始使用这些方法?”
房杜二人心有灵犀地对望一眼,一起看向了魏徵,房玄龄笑道:“臣本来也想不明白,后来想到了一个人,臣一下子就明白了。”
魏徵正自沉思,抬头却见二人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不由一阵莫名其妙,只好继续正襟危坐。
李世民笑道:“你们俩光看魏徵干什么,这事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房玄龄也不禁笑道:“臣想到的,便是谏议大夫这个‘谏’字。谏议大夫最会直谏,而此事中后续抗旱童谣的传播却颇得‘曲谏’之妙。”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长孙无忌则是眼睛一亮,看了看魏徵,嘴角挂上了一丝笑意。
房玄龄接着道:“若抗旱童谣和谶言一起传出,信息过多,百姓接受起来必然无所适从,谶言本身的力度将大为削弱,这样其它的童谣也无法被人重视。而谶言先一步传出,并给与足够的时间使之传播足够的范围,在民间造成足够的影响,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之后,再将抗旱之术传出,两相佐证,更鉴之前谶言之实,更显之后术法之用,则百姓无不奉为圭臬,信若神明。如此,百姓有章可循则恐慌自解,施行其术也是事半功倍。这乃是利用人心,因势利导,实乃‘曲谏’啊!”
李世民听得分明,心下称妙,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道:“这‘曲谏’之人朕倒真想见见!”又对着魏徵道:“魏徵,你何时也改改你的‘直谏’为‘曲谏’啊?”
魏徵面色如常,眼皮也不抬,沉声道:“对陛下曲谏的人已经太多了,不少臣一个,陛下之所以看重臣,不正是因为臣的直谏吗?”
李世民一愣,随即又大笑起来,房杜不由也跟着笑了起来,长孙无忌看着魏徵无奈地摇了摇头,也笑了起来。
君臣笑了片刻,李世民想了想,道:“按你们所说,编此童谣之人确是用心良苦,只是山东大旱他是如何得知的?若是来自巫卜之术,即便他煞费苦心改写谶言,此事也仍不可信。”
这话说的不假,若是知道这些只不过源自泠风的一个梦,此刻他们君臣是决计不会相信的。房杜虽能分析出编童谣之人的心思,但毕竟无法判断谶言所言的可靠性,此刻也只有沉默,长孙无忌虽已认同他二人所说,但他本来就觉得谶言不可信,自然不会说什么。
这时魏徵开口了,他拱了拱手,严肃道:“陛下,臣请陛下下敕令,令山东各州立即开始抗旱,并调拨粮食,随时准备赈济。”
一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不由都有些愕然。
李世民微皱着眉道:“魏徵,你不是一向不信谶纬之论,神鬼之说么。”
魏徵依然肃然道:“臣的确不信,臣也不是想让陛下信此谶言。”
李世民眉头皱得更紧了:“你不让我信这谶言,却让我按它说的去做,这是什么道理?”
魏徵道:“此谶言的真伪已经不重要了,臣也请陛下不要将它当成一个谶言来看,实际上,它只是说明了一种可能:山东可能会大旱,也可能不会。山东本就容易干旱,可能是今年,也可能是明年,这种可能并不因为这则谶言的出现而有所改变。因此陛下是否相信谶言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必须相信这种干旱的可能本身。如果这则谶言不出现,那么山东今年干旱就是天灾,陛下只能灾后尽力赈济;但谶言已经出现了,陛下在已经知道可能会有大旱的情况下却什么都没有做,那么一旦这种可能变成了绝对,真的大旱了,那就是人祸了!那时陛下何以向天下百姓交待呢?”
魏徵说的有点绕,但在场的君臣还是都听明白了,李世民也沉思着缓缓点头。
长孙无忌踌躇了一下道:“若是今年山东不旱,那陛下做这么多准备不就成了听信妄言,惹天下耻笑?”
房玄龄摇头道:“这倒不会,若到时候真的无旱情,我们可以说是陛下爱民之心上感于天,上天佑护,逢凶化吉。”不错,本来只派了普通使者去追回误发的敕令,现在改成八百里加急了。
杜如晦接道:“若无旱那是我大唐之幸,何况陛下一心为民,谁能以爱民耻笑陛下!”
魏徵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沉吟着点头道:“说的不错,无旱自然是好,有旱朕岂能坐视?你们议一下,抗旱做哪些准备,中书省拟一个章程出来。”
房玄龄见李世民的目光投过来,忙点头应下,又道:“我看,大致就以这《防旱抗旱术》为参考,令各州刺史府督令属下各县按实际情况逐条落实,再让工部司派郎官到各县多造掘井器械,虞部司也要派人下去,依此寻水术查勘地形水脉,两司一起协民打井抗旱。”
长孙无忌仔细想了一想道:“我看民部、水部司和都水监也要派人去,民部督促百姓依术节水,无论是否有旱情都将节水后庄稼的长势记录在册,以作参照;水部司和都水监则协助百姓开掘涝池和水窖,一并记录下来,同时将各灌溉用渠加以修整,若有荒塞淤积须当疏通。”
李世民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心道无忌还是很有才干的,看来可以放心用他做右仆射。正想着,魏徵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陛下,山东遭受战乱频繁,灾害又多,那里的百姓本身负担已经很重了,又要务农又要服徭役,现在还要多做这么多工程,本来是为救灾,使百姓的日子好过些,现在不是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徭役吗?”
李世民想了想,确实如此,便道:“那就免除山东诸州今年的徭役吧,如果发生旱情,今年的赋税也免了。”
魏徵终于连眼睛里也透出了笑意,高声赞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禁莞尔道:“几十个州一年的赋税钱粮才能换你魏徵一句圣明啊!”
众人皆大笑,魏徵摸了摸下颌的短须,不禁也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