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国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了台面。
不过这一次,就连宋谐也赞成刘远称王的决定。
因为他觉得刘远现在称王有几个好处:
一者刘远如今已经不止拥有颍川一郡,却依然以“颍川郡守”自称,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称王之后,名正言顺,有利于树立自己的招牌,也让更多人来投奔他。
二者就算此时称王,正忙着跟项羽打仗的章邯也顾不上来收拾刘远,所以正是大好时机。
刘远早有称王的念头,只是碍于宋谐与安正的反对,他才勉强按捺下自己的欲望,现在被宋谐等人一劝,又有点心痒痒起来。
于是他命众人开始讨论尊号,准备挑个最好最合适的来用。
消息一传出去,这下可就热闹了。
抛开宋谐安正这些人不谈,那诸多想要讨好巴结刘远的人,也都纷纷上表,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溢美之词都堆叠起来给他用,原本只需要一个字的尊号,竟然有人想出一个多达六个字的尊号,叫什么大成文武韩王,仿佛字越多就越能体现刘远的英明神武似的,差点没把刘桢笑破肚皮。
彼时她早已从失恋的小小打击中恢复过来,跟姬辞的事情过去不久之后,张氏还很高兴地告诉她,有几户颇有名望的人家有意跟刘家结亲,正旁敲侧击地打听刘家的意向,这其中就有郭家——郭家想为郭质求娶刘桢。
甭管郭质好不好,刘桢眼下都没那份心思了,之前答应姬辞,也是因为两人从小相处到大,足够知根知底,现在煮熟的鸭子已经飞了,她还急个啥呢?所以刘桢只对张氏道自己年纪尚幼,不急于一时,张氏只当她伤心过头,虽有些可惜,又劝了刘桢几次,见她无意也就暂且作罢了,左右正如刘桢所说,她年纪尚幼,根本无需着急。
说回眼前的尊号之事,除了不靠谱的,当然也有靠谱一点的。比如说颍川是刘远的起兵之地,为图吉利,有人就建议叫“颍川王”,也有人认为阳翟旧属韩地,可以沿袭“韩王”之称,也有利于招揽人才,甚至还有人翻出《尚书》与《周礼》这样的古籍来引经据典,觉得上古有九州,颍川之地古属豫州,所以可称“豫王”。
不过还没等刘远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里挑出一个中意的,巨鹿那边就接二连三地,传来令人震撼的消息。
先是英布与蒲氏受项羽差遣,先行渡过黄河之后与秦军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气。紧接着,项羽破釜沉舟,率余军渡河之后又大败王离,杀死苏角,逼得秦将涉间自焚而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魏咎也被秦军逼得城破自焚,今日风水轮流转,又轮到秦人头上了,可见战场无常势,生死也无定数,今日的胜利者,转眼很可能就成为明日的失败者。
刘远他们离主战场颇远,也没有参与响应支援项羽大军的行动,无缘得见战役的激烈程度,但即使是从信使的只言片语里,也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
此时秦军已经溃败大半,章邯连忙派司马欣前往咸阳请示,心想就算求援不成,能撤退也好,那起码也能保住部分实力,结果胡亥的猪队友赵高竟然不肯见,不仅不见,反而还透露出对章邯的猜疑,想要把司马欣给扣留下来。
司马欣吓得赶紧跑回章邯那里,劝他不要给秦廷卖命了,说现在根本就不是秦君说了算,而是赵高这个阉人在把持朝政,你就算打赢了,回去说不定也要受罚,更别说打败,还不如向项羽投降算了。
此时项羽那边的人也来劝降,章邯见大势已去,又想到白起,蒙恬那些前辈们的悲惨遭遇,终于决定向项羽投降,加入义军的行列。
经此一役,天下震动。
章邯这支队伍,原本就是秦人最精锐的队伍,结果几十万大军,转眼就投入项羽的阵营,再加上项羽原来的部属,简直可以称霸诸路义军了。
项羽这一方阵营参战的人很多,基本上附近的各路义军都去了,但起初大家并不看好这场会战,加上各人有心保存实力,很难谈得上齐心协力,等到眼看项羽占了上风了,各路义军这才纷纷围上去,棒打落水狗,当然不能说他们起的作用不大,不过如果没有项羽这根主心骨在,只怕盟军早就四分五裂,因此巨鹿一战之后,项羽的地位已经凌然于诸路诸侯之上,其他人在项羽面前也低了半个头,项霸王的地位就此确定下来。
至于刘远,虽然他占据了三郡,也没有参加围歼秦军的战役,看上去好像很占便宜,但实际上,别说现在大半兵力都被许众芳带去打南阳,就算没有,刘远也难以跟项羽的声势实力相匹敌,所以为了示好,战争一结束,他就第一时间派安正给楚帝和项羽送去厚礼,以示祝贺。
但跟着安正回来的,还有一位楚使和一份诏书。
“封、王、割、地?”
郡守府内,刘远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书简,一字一顿地重复。
安正苦笑,“我是真没料到,楚帝会来这么一手!”
大战之后必有大赏,这都是正常的流程,也是上位者收拢人心的手段。
把章邯那几十万大军打败之后,秦朝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军队了,可以说已经胜利了一半,更何况项羽为防夜长梦多,做了一件和当年白起差不多的事情,将那投降的二十万秦兵悉数坑杀,如此一来,秦人闻风丧胆,更加提不起战意了,咸阳虽还未攻下,可也指日可待了。
历史上,原本应该是大家一起杀到咸阳,把秦朝灭了,然后才会开始分地盘,但是现在,既定的轨道又一次拐了个弯,分封诸侯的事情提前了,而且由于没了刘邦,董翳也被杀了,阳翟又被刘远占了,原来的十八路诸侯重新进行大洗牌,楚帝依照项羽的提议,就开始进行王位大派送。
原先有人占着的地盘,如果你实力够强横,又对项羽忠心,好,那就正式册封给你吧;原先没主的地盘,项羽先看自己需不需要,能不能吞下,如果不能,那就封给跟自己交情好,又忠心的诸侯;那些已经有主的地盘,但是对方又不是很好控制的,项羽就会要求他让出来,分配给其他实力有点弱小的人,以平衡各方势力。
刘远一口气占了三郡,当然也不能放过,正好安正去为楚帝庆贺,楚帝就下了一道诏令,顺便让楚使跟着安正回来颁布。
诏令很简单,只说两件事,一是将刘远册封为豫王,二是希望刘远将颍川郡让出来给英布。
楚使传达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他说道,刘郡守,你现在已经据有三郡,连南阳郡也很快就要落入囊中,盟军起义,最初也是为了推翻暴秦,让大家也有好日子过,现在你土地太多了,管理不过来,理应让别的盟友来帮你分一分忧,将来你拿下南阳郡,陛下自然不会再过问的。
这道诏令现在到了刘远手里,刘远别说高兴,简直都快要被气死了!
刘远原本就是打算自立为王的,如果现在接受了楚帝的册封,就意味着他接受成为楚帝臣子的事实,当然也要屈居于项羽之下,让地就更不必说了,刘远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结果现在人家一道诏令过来,就要他让出去,刘远是怎么都不甘心的,但是项羽现在刚刚打败秦军,正是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实力也在刘远之上,只要刘远还不想冒着被大家讨伐的危险,就不能明着反对项羽。
没错,楚帝现在名义上是各路诸侯之首,实际上谁不知道他只是个傀儡,所有命令都出自于项羽。
可以想见,项羽借楚帝之手发出这道诏令,本意还是为了试探刘远,试探他究竟有没有反心,如果有,那就趁早灭了,如果刘远愿意接受册封,又把颍川郡让出来,其归顺之心就不必怀疑了。
刘桢本着史书上对项羽的固有印象,认为项羽本人绝对出不了这么缺损的主意,这说明他身边有人在指点。
但不管有没有人指点,现在都不关刘远的事情,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题:这道诏令,是接,还是不接?
上了台面。
不过这一次,就连宋谐也赞成刘远称王的决定。
因为他觉得刘远现在称王有几个好处:
一者刘远如今已经不止拥有颍川一郡,却依然以“颍川郡守”自称,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称王之后,名正言顺,有利于树立自己的招牌,也让更多人来投奔他。
二者就算此时称王,正忙着跟项羽打仗的章邯也顾不上来收拾刘远,所以正是大好时机。
刘远早有称王的念头,只是碍于宋谐与安正的反对,他才勉强按捺下自己的欲望,现在被宋谐等人一劝,又有点心痒痒起来。
于是他命众人开始讨论尊号,准备挑个最好最合适的来用。
消息一传出去,这下可就热闹了。
抛开宋谐安正这些人不谈,那诸多想要讨好巴结刘远的人,也都纷纷上表,恨不得把全天下的溢美之词都堆叠起来给他用,原本只需要一个字的尊号,竟然有人想出一个多达六个字的尊号,叫什么大成文武韩王,仿佛字越多就越能体现刘远的英明神武似的,差点没把刘桢笑破肚皮。
彼时她早已从失恋的小小打击中恢复过来,跟姬辞的事情过去不久之后,张氏还很高兴地告诉她,有几户颇有名望的人家有意跟刘家结亲,正旁敲侧击地打听刘家的意向,这其中就有郭家——郭家想为郭质求娶刘桢。
甭管郭质好不好,刘桢眼下都没那份心思了,之前答应姬辞,也是因为两人从小相处到大,足够知根知底,现在煮熟的鸭子已经飞了,她还急个啥呢?所以刘桢只对张氏道自己年纪尚幼,不急于一时,张氏只当她伤心过头,虽有些可惜,又劝了刘桢几次,见她无意也就暂且作罢了,左右正如刘桢所说,她年纪尚幼,根本无需着急。
说回眼前的尊号之事,除了不靠谱的,当然也有靠谱一点的。比如说颍川是刘远的起兵之地,为图吉利,有人就建议叫“颍川王”,也有人认为阳翟旧属韩地,可以沿袭“韩王”之称,也有利于招揽人才,甚至还有人翻出《尚书》与《周礼》这样的古籍来引经据典,觉得上古有九州,颍川之地古属豫州,所以可称“豫王”。
不过还没等刘远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里挑出一个中意的,巨鹿那边就接二连三地,传来令人震撼的消息。
先是英布与蒲氏受项羽差遣,先行渡过黄河之后与秦军首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士气。紧接着,项羽破釜沉舟,率余军渡河之后又大败王离,杀死苏角,逼得秦将涉间自焚而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魏咎也被秦军逼得城破自焚,今日风水轮流转,又轮到秦人头上了,可见战场无常势,生死也无定数,今日的胜利者,转眼很可能就成为明日的失败者。
刘远他们离主战场颇远,也没有参与响应支援项羽大军的行动,无缘得见战役的激烈程度,但即使是从信使的只言片语里,也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
此时秦军已经溃败大半,章邯连忙派司马欣前往咸阳请示,心想就算求援不成,能撤退也好,那起码也能保住部分实力,结果胡亥的猪队友赵高竟然不肯见,不仅不见,反而还透露出对章邯的猜疑,想要把司马欣给扣留下来。
司马欣吓得赶紧跑回章邯那里,劝他不要给秦廷卖命了,说现在根本就不是秦君说了算,而是赵高这个阉人在把持朝政,你就算打赢了,回去说不定也要受罚,更别说打败,还不如向项羽投降算了。
此时项羽那边的人也来劝降,章邯见大势已去,又想到白起,蒙恬那些前辈们的悲惨遭遇,终于决定向项羽投降,加入义军的行列。
经此一役,天下震动。
章邯这支队伍,原本就是秦人最精锐的队伍,结果几十万大军,转眼就投入项羽的阵营,再加上项羽原来的部属,简直可以称霸诸路义军了。
项羽这一方阵营参战的人很多,基本上附近的各路义军都去了,但起初大家并不看好这场会战,加上各人有心保存实力,很难谈得上齐心协力,等到眼看项羽占了上风了,各路义军这才纷纷围上去,棒打落水狗,当然不能说他们起的作用不大,不过如果没有项羽这根主心骨在,只怕盟军早就四分五裂,因此巨鹿一战之后,项羽的地位已经凌然于诸路诸侯之上,其他人在项羽面前也低了半个头,项霸王的地位就此确定下来。
至于刘远,虽然他占据了三郡,也没有参加围歼秦军的战役,看上去好像很占便宜,但实际上,别说现在大半兵力都被许众芳带去打南阳,就算没有,刘远也难以跟项羽的声势实力相匹敌,所以为了示好,战争一结束,他就第一时间派安正给楚帝和项羽送去厚礼,以示祝贺。
但跟着安正回来的,还有一位楚使和一份诏书。
“封、王、割、地?”
郡守府内,刘远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书简,一字一顿地重复。
安正苦笑,“我是真没料到,楚帝会来这么一手!”
大战之后必有大赏,这都是正常的流程,也是上位者收拢人心的手段。
把章邯那几十万大军打败之后,秦朝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军队了,可以说已经胜利了一半,更何况项羽为防夜长梦多,做了一件和当年白起差不多的事情,将那投降的二十万秦兵悉数坑杀,如此一来,秦人闻风丧胆,更加提不起战意了,咸阳虽还未攻下,可也指日可待了。
历史上,原本应该是大家一起杀到咸阳,把秦朝灭了,然后才会开始分地盘,但是现在,既定的轨道又一次拐了个弯,分封诸侯的事情提前了,而且由于没了刘邦,董翳也被杀了,阳翟又被刘远占了,原来的十八路诸侯重新进行大洗牌,楚帝依照项羽的提议,就开始进行王位大派送。
原先有人占着的地盘,如果你实力够强横,又对项羽忠心,好,那就正式册封给你吧;原先没主的地盘,项羽先看自己需不需要,能不能吞下,如果不能,那就封给跟自己交情好,又忠心的诸侯;那些已经有主的地盘,但是对方又不是很好控制的,项羽就会要求他让出来,分配给其他实力有点弱小的人,以平衡各方势力。
刘远一口气占了三郡,当然也不能放过,正好安正去为楚帝庆贺,楚帝就下了一道诏令,顺便让楚使跟着安正回来颁布。
诏令很简单,只说两件事,一是将刘远册封为豫王,二是希望刘远将颍川郡让出来给英布。
楚使传达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他说道,刘郡守,你现在已经据有三郡,连南阳郡也很快就要落入囊中,盟军起义,最初也是为了推翻暴秦,让大家也有好日子过,现在你土地太多了,管理不过来,理应让别的盟友来帮你分一分忧,将来你拿下南阳郡,陛下自然不会再过问的。
这道诏令现在到了刘远手里,刘远别说高兴,简直都快要被气死了!
刘远原本就是打算自立为王的,如果现在接受了楚帝的册封,就意味着他接受成为楚帝臣子的事实,当然也要屈居于项羽之下,让地就更不必说了,刘远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结果现在人家一道诏令过来,就要他让出去,刘远是怎么都不甘心的,但是项羽现在刚刚打败秦军,正是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实力也在刘远之上,只要刘远还不想冒着被大家讨伐的危险,就不能明着反对项羽。
没错,楚帝现在名义上是各路诸侯之首,实际上谁不知道他只是个傀儡,所有命令都出自于项羽。
可以想见,项羽借楚帝之手发出这道诏令,本意还是为了试探刘远,试探他究竟有没有反心,如果有,那就趁早灭了,如果刘远愿意接受册封,又把颍川郡让出来,其归顺之心就不必怀疑了。
刘桢本着史书上对项羽的固有印象,认为项羽本人绝对出不了这么缺损的主意,这说明他身边有人在指点。
但不管有没有人指点,现在都不关刘远的事情,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题:这道诏令,是接,还是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