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率兵南下讨伐荆州,而荆州的刘表恰恰在此时病逝,天下形势发生突变。鲁肃设计的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势已不成立,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鲁肃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请命于孙权,来到荆州,名为吊唁,实为刺探情况。刘表的儿子刘琮无力抵抗,投降了曹操。鲁肃眼看荆州大势已去,就找到了刘备,表示东吴可以和他联合对抗曹操。处在败军之际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有一个人能够和他联合正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
此时,曹操在接受荆州投降以后又拿下江陵,紧接着顺江而下,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刘备。情况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非常紧急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挺身而出,请命和鲁肃一起到柴桑会见孙权,以求两家联合。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诸葛亮必须完成这次使命。但问题是,这件事情由不得刘备集团的一厢情愿,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有着不同的政治利益。那么诸葛亮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吗?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诸葛亮出使东吴的外交才能,易中天品三国之“临危受命”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我们的问题是,诸葛亮这个使命好完成吗?不好完成,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第一,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是世仇。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攻打荆州集团的时候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所杀,这叫做杀父之仇;而且也就在此之前不久,建安十三年的元月孙权西征黄祖,杀了黄祖而且屠其城,这叫做夺将之恨,所以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是有很深的隔阂的。当然在此之前,鲁肃已经出使了荆州,缓解了一下关系,另外刘备他也不是刘表,但毕竟这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隔阂。
第二点,刘备是新败之后。刚刚在当阳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你有什么资格要求人家和你联合呢?至少在江东这边他是有顾虑的,他想一想,联合刘备这样一个刚刚打败仗的人合算不合算,这是第二个困难。
第三个就是诸葛亮本人这个时候多大呢?二十七岁。因为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出山,出山的时候是是二十六岁,当然我们也不很准确地知道他的生日,估计也就二十六七岁吧。而且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非常大的名气,不像后来名重一时,这是刚刚出山,还是初出茅庐。第二,他也没有正式的职务,我们去看三国志诸葛亮传,我们会发现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职务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职务是军师中郎将。
那么“军师”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一提起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军师,这个名号是古已有之的,三国时期作为一个正式的官职最早是曹操设立的,叫做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这个职务是刘备发明的。那么后来刘备拿下成都以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那么这个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它有什么区别呢?军师祭酒是没有兵权的,它就是一个参谋,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是有军权的。所以我们如果硬要比附现在的职务,那军师祭酒就相当于参谋,军师中郎将那就是参谋长,那么军师将军就好比是个总参谋长。
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是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前有没有职务我们史料上查不到,有职务也不会高。那么这样一个年龄,这样的一个地位,这样的一个身份,出使东吴有没有分量,那是个问题,当然东吴方面估计也知道他,也不会一点不知道,因为诸葛亮当时在荆州还是个名人,荆州士人集团有很多人是推崇他的,东吴方面不会一点不知道,但是你如果你要说东吴方面多么地推崇,恐怕也谈不上。总而言之他出使江东应该说是很困难的,很艰难,正是由于这种艰难才突显出诸葛亮的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天才,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艰难说清楚。
那么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挺身而出了,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刘备批准他,于是他们两个一起从夏口来到柴桑。那么夏口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柴桑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九江。那么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了柴桑,来到柴桑以后怎么样呢?因为我们知道三国志这部书它不是编年体的,它是纪传体的,每个人的事情写在每个人的传里面,它没有一个时间表。那么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它有一个时间表,按照资治通鉴的时间表,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以后,诸葛亮先见到了孙权,先见孙权的不是鲁肃,是诸葛亮,这个时间表和三国演义时间表是不一样的。
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没有任何职务,也不像后来那样名震一时,而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又有隔阂,由此可以推断,这次出使东吴对诸葛亮来说,可谓压力颇大,困难重重。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折冲尊俎、纵横捭阖,令多少古往今来的读者们如痴如醉。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是潇洒的,而历史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那么诸葛亮见到孙权以后,出场不凡。我们要知道他现在是作为一个刚刚打败了仗的这样一个政治和军事集团的代表来求援的,而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孙权中强,所以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强强联合,它是强弱联合。那么这个话是非常难讲的,要说服对方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小企业你想和一个大企业联合一下,那一般这小老板见了大老板他就气短啊,他会怯场啊,他牛不起来啊。但是诸葛亮非常大气,宾主见面以后自然会有一番寒暄和客套,进入正题以后诸葛亮出手不凡,他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他不说我来求援,从头到尾没有说“求援”这两个字,他从哪里说起呢?天下大势。他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个开场白非常之精彩“海内大乱”四个字就把整个国家和时代的情况全说清楚了,然后并列地推出两句话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这个并列句里面是有文章的,什么文章呢?我们知道天下大乱以后是个什么状态呢?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就是如果我们来写这段历史的话,我要用十六个字“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我得这样说。他不说,董卓不提,吕布不提,袁绍不提,袁术不提,什么张绣、公孙瓒七七八八的都不提,只说两个“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给人感觉就是天下大乱以后,只有三家,没有那么多。那么或者有人会说这个时候什么袁术、袁绍、吕布、张绣都没啦,可以不提,好,那还有没有有的?有啊,对不对,这个蜀还有刘璋啊,汉中还有张鲁,西北还有韩遂、马超他们,也不提。可能又会说现在我们是谈荆州问题,可以不提他们,对,谈荆州问题你就应该说与曹操并争荆州。为什么要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呢?
实际上在这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它传递过去了。不但传递了这样的一个思想,而且传递了第二个思想,就是你孙权集团和我们刘备集团是统一战线,为什么呢?是我们与曹操并争天下,你看他那个用词“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他划得清清楚楚,咱们两个是一家,他是另一家,他是敌人,他就把这个敌我友的界限又划出来了。我们知道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是不可以不说的,但是你不能刻意地去说,不能很用心、很故意地去说,你那样去说会引起对方的猜疑“什么意思?谁跟你统一战线?”它引起反感,你跟我统一战线,知道我多大吗?我江东六郡十万之众,你多大呢?你不就是一郡之地吗,还是刘琦的,你不就两万人马吗,还有一半也是刘琦的,就你这,跟我统一战线?他要反感。但是现在他是说什么呢?说历史,说形势,那对方接受。
那么对方一接受,好了,第一个,用这样一段分析形势的话,诸葛亮获得了和孙权谈判平起平坐的对等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你这个谈判一不对等,那签订的就是不平等条约嘛,对等了。第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把孙权置于和曹操的敌对地位,我们两个和曹操并争天下,本来孙权这个时候还没有下决心是跟曹操敌对不敌对的,但是你这形势一分析他好像就天然已经敌对了,不动声色地就把孙权已经拉下水了,所以他这一段开场白非常精彩。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几句话就提升了自己的位置,这确实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外交才能。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孙权也不是等闲之辈,文韬武略样样不低于别人,决非是几句话就能蒙混过去的,何况,刘备刚刚大败,孙权则其实是准备观望的。那么诸葛亮接下来会怎么说呢?孙权又会怎么回应诸葛亮呢?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刘备刚刚打败了仗,你总不能说我们大获全胜啊如何如何,那怎么说呢?哎,一笔带过,我们不是刚前面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嘛,那就说曹操怎么样了,曹操怎么样了?说曹操不得了,如何如何。那么如何如何了以后呢,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那么刘豫州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将军量力处之”他话锋一转,刚刚说完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以后,他话锋一转就过去了,请将军量力处之,请你考虑考虑!考虑什么?考虑你怎么办。明明是他来求援,明明自己有事,新败之后,英雄无所用武,不说我怎么办,他... -->>
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率兵南下讨伐荆州,而荆州的刘表恰恰在此时病逝,天下形势发生突变。鲁肃设计的孙权、刘表、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势已不成立,政治上极为敏感的鲁肃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请命于孙权,来到荆州,名为吊唁,实为刺探情况。刘表的儿子刘琮无力抵抗,投降了曹操。鲁肃眼看荆州大势已去,就找到了刘备,表示东吴可以和他联合对抗曹操。处在败军之际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有一个人能够和他联合正求之不得,便欣然同意。
此时,曹操在接受荆州投降以后又拿下江陵,紧接着顺江而下,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刘备。情况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非常紧急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挺身而出,请命和鲁肃一起到柴桑会见孙权,以求两家联合。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诸葛亮必须完成这次使命。但问题是,这件事情由不得刘备集团的一厢情愿,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有着不同的政治利益。那么诸葛亮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吗?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诸葛亮出使东吴的外交才能,易中天品三国之“临危受命”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我们的问题是,诸葛亮这个使命好完成吗?不好完成,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第一,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是世仇。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攻打荆州集团的时候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所杀,这叫做杀父之仇;而且也就在此之前不久,建安十三年的元月孙权西征黄祖,杀了黄祖而且屠其城,这叫做夺将之恨,所以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是有很深的隔阂的。当然在此之前,鲁肃已经出使了荆州,缓解了一下关系,另外刘备他也不是刘表,但毕竟这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隔阂。
第二点,刘备是新败之后。刚刚在当阳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你有什么资格要求人家和你联合呢?至少在江东这边他是有顾虑的,他想一想,联合刘备这样一个刚刚打败仗的人合算不合算,这是第二个困难。
第三个就是诸葛亮本人这个时候多大呢?二十七岁。因为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出山,出山的时候是是二十六岁,当然我们也不很准确地知道他的生日,估计也就二十六七岁吧。而且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非常大的名气,不像后来名重一时,这是刚刚出山,还是初出茅庐。第二,他也没有正式的职务,我们去看三国志诸葛亮传,我们会发现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职务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职务是军师中郎将。
那么“军师”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一提起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军师,这个名号是古已有之的,三国时期作为一个正式的官职最早是曹操设立的,叫做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这个职务是刘备发明的。那么后来刘备拿下成都以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那么这个军师祭酒、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它有什么区别呢?军师祭酒是没有兵权的,它就是一个参谋,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是有军权的。所以我们如果硬要比附现在的职务,那军师祭酒就相当于参谋,军师中郎将那就是参谋长,那么军师将军就好比是个总参谋长。
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是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前有没有职务我们史料上查不到,有职务也不会高。那么这样一个年龄,这样的一个地位,这样的一个身份,出使东吴有没有分量,那是个问题,当然东吴方面估计也知道他,也不会一点不知道,因为诸葛亮当时在荆州还是个名人,荆州士人集团有很多人是推崇他的,东吴方面不会一点不知道,但是你如果你要说东吴方面多么地推崇,恐怕也谈不上。总而言之他出使江东应该说是很困难的,很艰难,正是由于这种艰难才突显出诸葛亮的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天才,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艰难说清楚。
那么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情况下,诸葛亮是挺身而出了,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刘备批准他,于是他们两个一起从夏口来到柴桑。那么夏口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柴桑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九江。那么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了柴桑,来到柴桑以后怎么样呢?因为我们知道三国志这部书它不是编年体的,它是纪传体的,每个人的事情写在每个人的传里面,它没有一个时间表。那么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的,它有一个时间表,按照资治通鉴的时间表,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以后,诸葛亮先见到了孙权,先见孙权的不是鲁肃,是诸葛亮,这个时间表和三国演义时间表是不一样的。
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赤壁之战前诸葛亮没有任何职务,也不像后来那样名震一时,而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又有隔阂,由此可以推断,这次出使东吴对诸葛亮来说,可谓压力颇大,困难重重。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折冲尊俎、纵横捭阖,令多少古往今来的读者们如痴如醉。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是潇洒的,而历史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那么诸葛亮见到孙权以后,出场不凡。我们要知道他现在是作为一个刚刚打败了仗的这样一个政治和军事集团的代表来求援的,而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孙权中强,所以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强强联合,它是强弱联合。那么这个话是非常难讲的,要说服对方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小企业你想和一个大企业联合一下,那一般这小老板见了大老板他就气短啊,他会怯场啊,他牛不起来啊。但是诸葛亮非常大气,宾主见面以后自然会有一番寒暄和客套,进入正题以后诸葛亮出手不凡,他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他不说我来求援,从头到尾没有说“求援”这两个字,他从哪里说起呢?天下大势。他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个开场白非常之精彩“海内大乱”四个字就把整个国家和时代的情况全说清楚了,然后并列地推出两句话来“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这个并列句里面是有文章的,什么文章呢?我们知道天下大乱以后是个什么状态呢?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就是如果我们来写这段历史的话,我要用十六个字“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我得这样说。他不说,董卓不提,吕布不提,袁绍不提,袁术不提,什么张绣、公孙瓒七七八八的都不提,只说两个“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给人感觉就是天下大乱以后,只有三家,没有那么多。那么或者有人会说这个时候什么袁术、袁绍、吕布、张绣都没啦,可以不提,好,那还有没有有的?有啊,对不对,这个蜀还有刘璋啊,汉中还有张鲁,西北还有韩遂、马超他们,也不提。可能又会说现在我们是谈荆州问题,可以不提他们,对,谈荆州问题你就应该说与曹操并争荆州。为什么要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呢?
实际上在这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它传递过去了。不但传递了这样的一个思想,而且传递了第二个思想,就是你孙权集团和我们刘备集团是统一战线,为什么呢?是我们与曹操并争天下,你看他那个用词“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他划得清清楚楚,咱们两个是一家,他是另一家,他是敌人,他就把这个敌我友的界限又划出来了。我们知道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政治斗争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是不可以不说的,但是你不能刻意地去说,不能很用心、很故意地去说,你那样去说会引起对方的猜疑“什么意思?谁跟你统一战线?”它引起反感,你跟我统一战线,知道我多大吗?我江东六郡十万之众,你多大呢?你不就是一郡之地吗,还是刘琦的,你不就两万人马吗,还有一半也是刘琦的,就你这,跟我统一战线?他要反感。但是现在他是说什么呢?说历史,说形势,那对方接受。
那么对方一接受,好了,第一个,用这样一段分析形势的话,诸葛亮获得了和孙权谈判平起平坐的对等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你这个谈判一不对等,那签订的就是不平等条约嘛,对等了。第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把孙权置于和曹操的敌对地位,我们两个和曹操并争天下,本来孙权这个时候还没有下决心是跟曹操敌对不敌对的,但是你这形势一分析他好像就天然已经敌对了,不动声色地就把孙权已经拉下水了,所以他这一段开场白非常精彩。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几句话就提升了自己的位置,这确实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外交才能。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孙权也不是等闲之辈,文韬武略样样不低于别人,决非是几句话就能蒙混过去的,何况,刘备刚刚大败,孙权则其实是准备观望的。那么诸葛亮接下来会怎么说呢?孙权又会怎么回应诸葛亮呢?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刘备刚刚打败了仗,你总不能说我们大获全胜啊如何如何,那怎么说呢?哎,一笔带过,我们不是刚前面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嘛,那就说曹操怎么样了,曹操怎么样了?说曹操不得了,如何如何。那么如何如何了以后呢,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那么刘豫州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将军量力处之”他话锋一转,刚刚说完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以后,他话锋一转就过去了,请将军量力处之,请你考虑考虑!考虑什么?考虑你怎么办。明明是他来求援,明明自己有事,新败之后,英雄无所用武,不说我怎么办,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