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沉月无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几年已经连续两次陪同老叶回到他上山乡下时的农村,去探望了在他知青时期关照过他的大队民兵连长。那个时候老叶就许愿:下次就该陪你回知青时期生活过两年多的大悟县夏店镇石咀村去看看了。
真的是岁月如梭,离开当时的石咀大队已经四十一年了。
四十年前和我们同在大队茶场劳动的那些农民几乎都不在人世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差很难活到八九十岁。和我们同住茶场的四个年轻姑娘,在我们离开茶场后没有几年全部出嫁,没有了联系。我知道真的去到那里,恐怕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找不到。
但是无论时光怎样飞逝,只要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我的眼前就会出现几十年前一起劳动过的伙伴,还有那些淳朴的农民。只是离开农村后的几十年里,忙于工作和家务难得有精力和时间返回农村去看看。
退休后有过返乡的念头,却又自我否决了,原因有二:
其一:我知道即便回到农村,也根本找不到当年认识的农民。
其二:当年我们正是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第一次爬山到茶场的途中都累趴了。如今已是花甲之人,四十多年中几乎从不登山。即便返乡,也只能是到山脚下遥望山顶,似乎意义不大。
老叶还是一直把陪我返乡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心愿。想想也是,如今咱也已经是有车一族了,大悟县离武汉市不过区区百十公里,还通京珠高速公路。夏店镇离县城也就三十几公里,如今的县级公路也能够直达石咀村,无论如何都应该返乡去看看。
利用“五。一”小长假高速公路免费的时段外出,是件经济实惠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就在五月一号早晨六点半出发了,老叶早已调试好导航仪,严格按照导航的指示行进。一个多小时后总算出城上了高速,没想到高速路上并没有多少车辆。出发的时间太早,我们俩都没吃早餐,到达孝感服务区的时候,我们停车休息,车上备有面包牛奶,就为当做早餐用。
出发前我并没做任何的攻略,想的是这次行程还是开到哪儿算哪儿吧。九点刚过我们就到达大悟县城,估计直接去夏店镇,在那里吃过午餐再去石咀,时间很充足。于是对老叶说:我们直接去夏店吧。县城到夏店的公路等级低,穿越在丘陵地带,起伏较多。一个小时后来到夏店镇,在我们上山下乡的时期,这里是新城区下属的一个公社,就叫夏店公社。文革期间,我父亲被隔离审查,全家都受到牵连,我们随母亲也被全家下放辗转过几个乡镇。夏店曾经是我们家生活过两年多的地方,母亲在夏店高中(原大悟三中)任教,我们家就住在校园里。四十多年后的夏店,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停车在路边向两位正在闲聊的老人问路:师傅,请问三中在哪里?老人用手一指背后,就在那里呀!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原来就在眼前呀!立刻拿着相机朝三中大门走去,拍下了校门的照片。径直进入校园里,放眼环顾觉得这里很陌生,因为我脑子里留下的还是四十多年前的印象,可四十多年后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了。
离开三中后,根本找不到以前老镇的街道在哪里,只好再次过去向那两位闲聊的老伯咨询。按照老伯的指点,我们来到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街道两边是新盖的商品楼,排列整齐,街道两边都是商铺,还有些早点铺。我们想找家饭馆解决午餐,可是顺道走过了整条街道,仍然没有找到稍微像样点的餐馆。老叶嘀咕着说这里的经济太落后了,还赶不上荆门的盐池镇(他上山下乡待过的地方)。我说那是肯定的呀,荆门属于江汉平原,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大悟属于老少边穷的地区,资源匮乏,经济一直很落后。徘徊了一阵子之后,来到一家年轻夫妻开的,名为“民间煨汤”的小饭馆坐下。这里只有七元一份的各种瓦罐汤,还有炒饭或炒粉。我们各自点了餐,我要的是一份瓦罐还带排骨汤,一份瘦肉炒饭;老叶要的是茶树菇排骨汤和瘦肉炒粉。一共三十四元,价格不贵,只是并不合我们的口味。
饭后我们直奔石咀村。我们下放的年代,交通十分落后,每次探亲后返回大队,在夏店镇下车后都只能沿着一条蜿蜒在小河边的土路步行十几里,到达石咀。现在这条土路已经修宽了,路面铺上了水泥,虽然还是很窄,但十几里的路面还算平坦。接近石咀村的路上,我们看到不少的泥土车穿梭着进进出出,看起来好像是有一个在建的工程项目。还看到了一段高架的高速铁路,原来京广高速列车也从这里经过呢,只是这里并没有停靠的车站。
很快就来到了道路尽头的山脚下的石咀村。村子好像没有四十年前的规模了,大约十几户宅子,新旧不一散布在山脚下。我记得当时的大队书记和副书记都是住在这个村子里的,1975年5月也是在这个村子里的大队部,我们接受了来招工的师傅的面试。
在村边转悠着,拍了几张照。抬头朝山顶望去,茂密的树木挡住了视线,啥也看不到了。记得当年我们在茶场时,在山下是可以看见那幢白墙灰瓦的房子的。难得看到了一个挑着水桶的村民,是一位大约四十岁的汉子。老叶问:你认识这个人吗?我一边摇了摇头,一边走了过去。我问那位村民:山上的茶场还咋吗?那人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又大声重复了问话,他回答:还在。看他站着不动,我就说:谢谢,没事了,你忙去吧。他又疑惑地看着我,我明白了,他的耳... -->>
前几年已经连续两次陪同老叶回到他上山乡下时的农村,去探望了在他知青时期关照过他的大队民兵连长。那个时候老叶就许愿:下次就该陪你回知青时期生活过两年多的大悟县夏店镇石咀村去看看了。
真的是岁月如梭,离开当时的石咀大队已经四十一年了。
四十年前和我们同在大队茶场劳动的那些农民几乎都不在人世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差很难活到八九十岁。和我们同住茶场的四个年轻姑娘,在我们离开茶场后没有几年全部出嫁,没有了联系。我知道真的去到那里,恐怕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找不到。
但是无论时光怎样飞逝,只要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我的眼前就会出现几十年前一起劳动过的伙伴,还有那些淳朴的农民。只是离开农村后的几十年里,忙于工作和家务难得有精力和时间返回农村去看看。
退休后有过返乡的念头,却又自我否决了,原因有二:
其一:我知道即便回到农村,也根本找不到当年认识的农民。
其二:当年我们正是不满二十岁的青年,第一次爬山到茶场的途中都累趴了。如今已是花甲之人,四十多年中几乎从不登山。即便返乡,也只能是到山脚下遥望山顶,似乎意义不大。
老叶还是一直把陪我返乡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心愿。想想也是,如今咱也已经是有车一族了,大悟县离武汉市不过区区百十公里,还通京珠高速公路。夏店镇离县城也就三十几公里,如今的县级公路也能够直达石咀村,无论如何都应该返乡去看看。
利用“五。一”小长假高速公路免费的时段外出,是件经济实惠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就在五月一号早晨六点半出发了,老叶早已调试好导航仪,严格按照导航的指示行进。一个多小时后总算出城上了高速,没想到高速路上并没有多少车辆。出发的时间太早,我们俩都没吃早餐,到达孝感服务区的时候,我们停车休息,车上备有面包牛奶,就为当做早餐用。
出发前我并没做任何的攻略,想的是这次行程还是开到哪儿算哪儿吧。九点刚过我们就到达大悟县城,估计直接去夏店镇,在那里吃过午餐再去石咀,时间很充足。于是对老叶说:我们直接去夏店吧。县城到夏店的公路等级低,穿越在丘陵地带,起伏较多。一个小时后来到夏店镇,在我们上山下乡的时期,这里是新城区下属的一个公社,就叫夏店公社。文革期间,我父亲被隔离审查,全家都受到牵连,我们随母亲也被全家下放辗转过几个乡镇。夏店曾经是我们家生活过两年多的地方,母亲在夏店高中(原大悟三中)任教,我们家就住在校园里。四十多年后的夏店,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停车在路边向两位正在闲聊的老人问路:师傅,请问三中在哪里?老人用手一指背后,就在那里呀!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原来就在眼前呀!立刻拿着相机朝三中大门走去,拍下了校门的照片。径直进入校园里,放眼环顾觉得这里很陌生,因为我脑子里留下的还是四十多年前的印象,可四十多年后这里已经面目全非了。
离开三中后,根本找不到以前老镇的街道在哪里,只好再次过去向那两位闲聊的老伯咨询。按照老伯的指点,我们来到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街道两边是新盖的商品楼,排列整齐,街道两边都是商铺,还有些早点铺。我们想找家饭馆解决午餐,可是顺道走过了整条街道,仍然没有找到稍微像样点的餐馆。老叶嘀咕着说这里的经济太落后了,还赶不上荆门的盐池镇(他上山下乡待过的地方)。我说那是肯定的呀,荆门属于江汉平原,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大悟属于老少边穷的地区,资源匮乏,经济一直很落后。徘徊了一阵子之后,来到一家年轻夫妻开的,名为“民间煨汤”的小饭馆坐下。这里只有七元一份的各种瓦罐汤,还有炒饭或炒粉。我们各自点了餐,我要的是一份瓦罐还带排骨汤,一份瘦肉炒饭;老叶要的是茶树菇排骨汤和瘦肉炒粉。一共三十四元,价格不贵,只是并不合我们的口味。
饭后我们直奔石咀村。我们下放的年代,交通十分落后,每次探亲后返回大队,在夏店镇下车后都只能沿着一条蜿蜒在小河边的土路步行十几里,到达石咀。现在这条土路已经修宽了,路面铺上了水泥,虽然还是很窄,但十几里的路面还算平坦。接近石咀村的路上,我们看到不少的泥土车穿梭着进进出出,看起来好像是有一个在建的工程项目。还看到了一段高架的高速铁路,原来京广高速列车也从这里经过呢,只是这里并没有停靠的车站。
很快就来到了道路尽头的山脚下的石咀村。村子好像没有四十年前的规模了,大约十几户宅子,新旧不一散布在山脚下。我记得当时的大队书记和副书记都是住在这个村子里的,1975年5月也是在这个村子里的大队部,我们接受了来招工的师傅的面试。
在村边转悠着,拍了几张照。抬头朝山顶望去,茂密的树木挡住了视线,啥也看不到了。记得当年我们在茶场时,在山下是可以看见那幢白墙灰瓦的房子的。难得看到了一个挑着水桶的村民,是一位大约四十岁的汉子。老叶问:你认识这个人吗?我一边摇了摇头,一边走了过去。我问那位村民:山上的茶场还咋吗?那人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又大声重复了问话,他回答:还在。看他站着不动,我就说:谢谢,没事了,你忙去吧。他又疑惑地看着我,我明白了,他的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