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既然风烛残年,若蕃贼来,何惜与之同死!军旅之事,小老不知,但恳请长官归报节帅,鄯城切不可弃——弃鄯城,等于弃这城内数万百姓!
“树木有根,始能枝繁叶茂,人与此同,人若去乡梓而流离他壤,等若断根,与死何异啊?即便朝廷愿意赈济这数万百姓,甚至于授予田土,与祖宗所遗相等,难道庐墓也能移往他乡去吗?”
李汲听这老者言辞激越,语意却甚是凄凉,不禁有些鼻酸,正待好言抚慰几句,转念一想,却反倒板起面孔来,呵斥道:“老丈此言差矣。”提起鞭子,朝街边一指:“老丈去日无多,乃愿与城同殉,不知这满城之人,有多少与老丈的想法相同哪?”
老者梗着脖子道:“我鄯城百姓,皆肯与蕃贼死战,但惜无人统领耳!”
“时势有兴衰,战事有胜负,一旦鄯城不可守,难道要满城百姓,全都膏了蕃贼的锋刃么?老丈自不惜死,青壮辈或肯苦战,则妇孺又如何?老丈一人亡,族在姓在,若妇人、稚子皆亡,族灭姓灭,其谁来管祖宗田土、亲人庐墓?与弃城而丧,有多大区别?!”
一番训斥,老者不禁愕然,抑且气结,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汲见状,这才稍稍放缓语气,说:“我等要求胜,不必求死。存人失地,迟早还是有机会夺回来的。然而,老丈之言,我记下了,自当将鄯城军民的心意,上呈节帅,由节帅定夺。只要全城军将、百姓,同心戮力,敢御蕃贼,以守护祖宗田土、亲人庐墓,其战便有胜算,相信节帅必能顺应天时、人心,力保我唐疆土不失也——老丈放心。”
继续上马后,前行不远,陈桴凑近一些,压低声音问道:“长卫,你随口宽慰那老儿几句便罢了,何必呵斥他?”
李汲沉声回复道:“随口宽慰简单,但若不能兑现承诺,怕他会恨我一辈子……”他始终就没把话给落实了,也没说幕府是否真有弃守鄯城之意,也没许诺说只要自己汇报上去,李倓就肯定不会弃守。
顿了一顿,又道:“慈不掌兵啊,不管这老儿,以及全城百姓有多么可怜,倘若鄯城实不可守,也只能将之驱离乡梓了。岂能因一鄯城,便使陇右局势大坏?岂能因鄯城数万之众,便危及陇右数十万百姓?”
但他随即却又低声对陈桴说:“倘若此老所言是实,鄯城民心可用——稍歇你派些兵出去,与驻军、百姓交谈,探查彼等心志,是否与此老之言相同,都宁可御贼而死,不愿东撤。”陈桴点头领命。
等见到胡昊,胡昊又惊又喜,口中谀词如涌,把李汲吹捧得几乎有信、布之勇,不亚于开国名将秦叔宝、尉迟恭……好在李汲脸皮够厚,也不反驳,咬着牙关领受了。
随即又将出丰盛酒菜来,款待神策军将。宴间胡昊腆着脸,暗示说这些蕃贼首级,能不能分末将几个哪?李汲笑一笑:“都是健儿浴血所得,岂能分人?”才见胡昊面色一暗,李汲却又道:“当然,此番我等得以杀贼建功,胡将军实有谋划之力……”伸筷子夹起一大块肉来——“以及供输之功,我自当禀明节帅,加以升赏。”
胡昊大喜,连声致谢。
李汲把那块肉塞进嘴里,嚼了几嚼,面色却逐渐沉了下去,转头问胡昊道:“有传言谓幕府内颇有弃守鄯城之论,胡将军可听说过么?”
胡昊谨慎地回答道:“都是无知百姓妄传……幕府之政,岂是末将敢于私下揣测的?”
“哦,如此说来,于此事,鄯城内颇有传言了?”
胡昊不敢扯谎说并无此事——有老头儿拦马跟李汲对话,他已经得人禀报过了——却也不敢直接承认,只能“嘿嘿嘿”假笑三声。
李汲转向另一侧,问陈桴道:“老陈,你以为这鄯城之中,会有蕃贼的探子么?”
陈桴一挑眉毛:“如何能免?”那肯定是有的啊。
“则既然全城都传言,幕府颇欲弃守,相信蕃贼……比方说那个马重英,肯定有所耳闻。你猜,他会否希望我唐弃守?”
稍远一些的羿铁锤插嘴道:“能够不伤一兵一卒,凭空得座大城,如何不愿?”
李汲沉吟道:“关键在于,彼等是欲得地,还是得人了……”
他昨晚跟胡昊聊了很久,胡昊这家伙领兵打仗或许不大灵光,在情报搜集方面倒是挺用心的——也许是方便自己及时落跑?据胡昊所说,吐蕃方面所侵占的唐土,于畜牧区域颇肯用心经营,对于农耕地区,则多半一抢了之。固然蕃民也有不少农耕为业,但一来耕作水平低下,二来也不习惯在平原地区垦殖,而所掳唐人,贵酋们全都押回去为奴为婢了,也不肯放他们仍旧留在故土种地。
固然鄯州所在,已算是青藏高原,但具体到农业相对发达的比如说鄯城周边地区,其实海拔并不高,估计耕作方式与真正的高原地区是截然不同的吧。
李汲尝试把自己代入吐蕃贵族的思维,则要如何攻打陇右,得利才最大呢?唐朝虽然内乱,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一口气吞并大片唐土,甚至于深入关中和蜀地,无疑难度甚大,而且得不偿失。最佳策略,就是如同自己《御蕃策》中所言,蹂躏陇右,削弱唐朝从中央向西陲派遣重兵的可能性,然后谋取河西、安西,乃至北庭。
正因如此,所以才得田不耕,还要把所获唐人全都掳去境内吧。
倘若陇右道,起码是其西部诸州,全都一片焦土,既无城池,也无民众,则唐军资供为难,短期内势必难以收复,即便收复了,怕是也守不住啊。那么吐蕃军就可以将主力运用在北线了。
这么一算,则唐朝愿意主动放弃鄯城,把百姓全都迁走,对于吐蕃方面来说,是件大好事啊,不必伤损一兵一卒,便可以达成战略目标。
但具体到各部贵酋,肯不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就有可能掳得、分到的数万唐人呢?
这便要看执政者是否有远见,且是否威能服众了吧。真想见那个马重英一面,摸摸他的底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可惜这年月的情报搜集和信息传递水平,都实在太低劣了。
既然风烛残年,若蕃贼来,何惜与之同死!军旅之事,小老不知,但恳请长官归报节帅,鄯城切不可弃——弃鄯城,等于弃这城内数万百姓!
“树木有根,始能枝繁叶茂,人与此同,人若去乡梓而流离他壤,等若断根,与死何异啊?即便朝廷愿意赈济这数万百姓,甚至于授予田土,与祖宗所遗相等,难道庐墓也能移往他乡去吗?”
李汲听这老者言辞激越,语意却甚是凄凉,不禁有些鼻酸,正待好言抚慰几句,转念一想,却反倒板起面孔来,呵斥道:“老丈此言差矣。”提起鞭子,朝街边一指:“老丈去日无多,乃愿与城同殉,不知这满城之人,有多少与老丈的想法相同哪?”
老者梗着脖子道:“我鄯城百姓,皆肯与蕃贼死战,但惜无人统领耳!”
“时势有兴衰,战事有胜负,一旦鄯城不可守,难道要满城百姓,全都膏了蕃贼的锋刃么?老丈自不惜死,青壮辈或肯苦战,则妇孺又如何?老丈一人亡,族在姓在,若妇人、稚子皆亡,族灭姓灭,其谁来管祖宗田土、亲人庐墓?与弃城而丧,有多大区别?!”
一番训斥,老者不禁愕然,抑且气结,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汲见状,这才稍稍放缓语气,说:“我等要求胜,不必求死。存人失地,迟早还是有机会夺回来的。然而,老丈之言,我记下了,自当将鄯城军民的心意,上呈节帅,由节帅定夺。只要全城军将、百姓,同心戮力,敢御蕃贼,以守护祖宗田土、亲人庐墓,其战便有胜算,相信节帅必能顺应天时、人心,力保我唐疆土不失也——老丈放心。”
继续上马后,前行不远,陈桴凑近一些,压低声音问道:“长卫,你随口宽慰那老儿几句便罢了,何必呵斥他?”
李汲沉声回复道:“随口宽慰简单,但若不能兑现承诺,怕他会恨我一辈子……”他始终就没把话给落实了,也没说幕府是否真有弃守鄯城之意,也没许诺说只要自己汇报上去,李倓就肯定不会弃守。
顿了一顿,又道:“慈不掌兵啊,不管这老儿,以及全城百姓有多么可怜,倘若鄯城实不可守,也只能将之驱离乡梓了。岂能因一鄯城,便使陇右局势大坏?岂能因鄯城数万之众,便危及陇右数十万百姓?”
但他随即却又低声对陈桴说:“倘若此老所言是实,鄯城民心可用——稍歇你派些兵出去,与驻军、百姓交谈,探查彼等心志,是否与此老之言相同,都宁可御贼而死,不愿东撤。”陈桴点头领命。
等见到胡昊,胡昊又惊又喜,口中谀词如涌,把李汲吹捧得几乎有信、布之勇,不亚于开国名将秦叔宝、尉迟恭……好在李汲脸皮够厚,也不反驳,咬着牙关领受了。
随即又将出丰盛酒菜来,款待神策军将。宴间胡昊腆着脸,暗示说这些蕃贼首级,能不能分末将几个哪?李汲笑一笑:“都是健儿浴血所得,岂能分人?”才见胡昊面色一暗,李汲却又道:“当然,此番我等得以杀贼建功,胡将军实有谋划之力……”伸筷子夹起一大块肉来——“以及供输之功,我自当禀明节帅,加以升赏。”
胡昊大喜,连声致谢。
李汲把那块肉塞进嘴里,嚼了几嚼,面色却逐渐沉了下去,转头问胡昊道:“有传言谓幕府内颇有弃守鄯城之论,胡将军可听说过么?”
胡昊谨慎地回答道:“都是无知百姓妄传……幕府之政,岂是末将敢于私下揣测的?”
“哦,如此说来,于此事,鄯城内颇有传言了?”
胡昊不敢扯谎说并无此事——有老头儿拦马跟李汲对话,他已经得人禀报过了——却也不敢直接承认,只能“嘿嘿嘿”假笑三声。
李汲转向另一侧,问陈桴道:“老陈,你以为这鄯城之中,会有蕃贼的探子么?”
陈桴一挑眉毛:“如何能免?”那肯定是有的啊。
“则既然全城都传言,幕府颇欲弃守,相信蕃贼……比方说那个马重英,肯定有所耳闻。你猜,他会否希望我唐弃守?”
稍远一些的羿铁锤插嘴道:“能够不伤一兵一卒,凭空得座大城,如何不愿?”
李汲沉吟道:“关键在于,彼等是欲得地,还是得人了……”
他昨晚跟胡昊聊了很久,胡昊这家伙领兵打仗或许不大灵光,在情报搜集方面倒是挺用心的——也许是方便自己及时落跑?据胡昊所说,吐蕃方面所侵占的唐土,于畜牧区域颇肯用心经营,对于农耕地区,则多半一抢了之。固然蕃民也有不少农耕为业,但一来耕作水平低下,二来也不习惯在平原地区垦殖,而所掳唐人,贵酋们全都押回去为奴为婢了,也不肯放他们仍旧留在故土种地。
固然鄯州所在,已算是青藏高原,但具体到农业相对发达的比如说鄯城周边地区,其实海拔并不高,估计耕作方式与真正的高原地区是截然不同的吧。
李汲尝试把自己代入吐蕃贵族的思维,则要如何攻打陇右,得利才最大呢?唐朝虽然内乱,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一口气吞并大片唐土,甚至于深入关中和蜀地,无疑难度甚大,而且得不偿失。最佳策略,就是如同自己《御蕃策》中所言,蹂躏陇右,削弱唐朝从中央向西陲派遣重兵的可能性,然后谋取河西、安西,乃至北庭。
正因如此,所以才得田不耕,还要把所获唐人全都掳去境内吧。
倘若陇右道,起码是其西部诸州,全都一片焦土,既无城池,也无民众,则唐军资供为难,短期内势必难以收复,即便收复了,怕是也守不住啊。那么吐蕃军就可以将主力运用在北线了。
这么一算,则唐朝愿意主动放弃鄯城,把百姓全都迁走,对于吐蕃方面来说,是件大好事啊,不必伤损一兵一卒,便可以达成战略目标。
但具体到各部贵酋,肯不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就有可能掳得、分到的数万唐人呢?
这便要看执政者是否有远见,且是否威能服众了吧。真想见那个马重英一面,摸摸他的底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可惜这年月的情报搜集和信息传递水平,都实在太低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