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龙腾185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国在凡尔登前线率先使用了毒气炮弹之后,德国的无线电广播还谴责英国军队在堑壕中使用了有窒息性毒气炮弹和炸弹。在采取任何新式武器或新的暴行之前,德军最高参谋部往往把他们的行动推在协约国身上,以便在“道义上”为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作辩护。
写到这,介绍一下战争中的第二战场:舆论战!这也是当今“战争”的一种重要方式,惨烈程度不亚于毒气战。
一战时的媒体,除了报纸,无线电广播也很普及了。当时,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包括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但是,战争期间,宣传战线成了第二战场,各国媒体在维护国家利益上,不遗余力。正如英国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说的:“在战争中,媒体报道的事实真相,是最值得怀疑的,真实性总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德国的无线电广播颠倒黑白成了常态。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战争,在军事上打击对方之前,都很注重在舆论上先做足文章,声明己方的正义,痛斥敌方的残暴。比如,成汤讨伐夏桀之前,就发布了有名的《汤誓》檄文,声称不是自己谋反,而是这个君主实在太坏了。周武王讨伐纣王时,也发布战斗檄文《泰誓》,最大限度地抹黑纣王,称自己为正义之师。陈琳《讨贼檄文》更是一篇长篇大论,除了夸大曹操的残暴、狡猾、忘恩负义之外,还大曝曹操的父亲把曹操过继给太监的隐私,指责曹操并非什么名门之后,不过是个“赘阉遗丑”,气得曹操头痛病都犯了。7岁就写出“鹅鹅鹅”的神童骆宾王骂武则天,“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而且“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简直是“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至于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当然,一战刚开始时,各国并不太看重宣传,毕竟大炮在手:口径大就是真理,射程远才是王道!但当双方进入了持久战,前线动则几十万人伤亡,如何获得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是头痛的问题,尤其当时广大工人在“欧洲幽灵”的影响下,都觉得财富就是体力劳动创造的,如何让他们加入战争到前线去送死,各国政府不得不在舆论上造势,抹黑对方,赞美自己的正义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人们大多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但由于所处国家、地区、种族不同以及受教育及所获得信息内容的局限。所谓真相,只是你以为是真的而已。一旦媒体有意进行偏向报道或者有人操纵舆论。比如雇佣水军或五毛发帖,这种偏向报道又正好迎合了大众心理时。一种举国的狂热及偏激就极易形成,这种所谓的“羊群效应”,历史上会搞宣传的人,比如希特勒,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之时,媒体残存的专业主义精神,基本上瓦解了。
比如法国的《十字架报》,把战争宣传成种族之间的争斗:“高卢人、古罗马人与法国人远古的热忱,在我们体内复活,必须把德国人从莱茵河左岸清除干净。这些声名狼藉的游牧部落必须被赶回他们的疆界。法国和比利时的高卢人必须用决定性的突然打击断然击退侵略者。种族战争出现了!”宗教之间的差异,比如基督教和东正教之间的不同,也变成了战争的原因。
刚开始,法国举国上下卷入一致赞同战争的狂热气氛中。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宣传鼓动下参军之时,妇女们则往他们的武器上套上鲜花,献上热吻。
法国大肆宣传德国的残暴。战争初期,法军连战连败,已经受到政府管控的媒体,没事实来宣扬法军的胜利,只好捏造新闻。每天凭空报道德军的死亡人数,并且“报捷”说英法联军占领德国汉堡。
同时,英法媒体一个劲抹黑德军。比如德军占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发表一份报道称:在宣布攻占安特卫普时,人们让教堂敲响了钟声。法国的《晨邮报》这么转载:据报道,在安特卫普市被攻占时,教士们被迫敲响钟声。接着英国的《泰晤士报》则转载成这样:据报道,拒绝敲响钟声的教士被解职。最后这条新闻又回到《晨邮报》:据报道,野蛮的征服者对勇敢的拒绝敲钟的教士进行了惩罚,他们被脑袋朝下倒吊起来,像钟摆一样晃来晃去。
在战争期间,为了达到抹黑敌人的目的,捏造成为媒体报道的家常便饭。英国的《泰晤士报》就刊登了毛骨悚然的记事:德国的“尸体活用设施”,说德国使用英国士兵的尸体制作肥皂。记者如临现场写道:“满载英国士兵尸体的列车到达工厂,然后尸体被清洗干净、消毒。然后尸体被送进干燥室,最后被自动传送到消化器(一种大锅),蒸汽处理后,尸体就被制作成好几种产品,生成的油脂,被装入小桶里。”这完全是篇捏造的文字,意在激起英国民众对德军的强烈反感!
相比较而言,严谨呆板的德国人,在大战中的宣传做得比较差,除了把自己干的坏事推到对方身上,就总强调敌方的宣传是谎言,为了让德国民众明白这点,德国把协约国的英文allies解释为“一派谎言”。在学校,则要求学生们抄写“路透社(英国的主要通讯社)是战争谎言的编造者”。不过,德国对美国的宣传战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当时在美国的人口比率中。有十分之一为德国后裔。
总之,记住一个定律:在战争中,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是报纸。这在今天也适用,就像萨达姆的宣传部长。美军都攻进巴格达了,他还在说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德军第二次毒气进攻时,被加拿大军挫败,风向发生转向后,略呈绿黄色的气体还向他们徐徐飘来。以至于德军总参谋部怀疑毒气的效力,认为使用毒气来对付整个敌军没有战略价值,只适用于小战区,因此效果微不足道。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大规模使用。
遇到毒气,英法军队匆匆给士兵们发了防毒面具,但当时... -->>
德国在凡尔登前线率先使用了毒气炮弹之后,德国的无线电广播还谴责英国军队在堑壕中使用了有窒息性毒气炮弹和炸弹。在采取任何新式武器或新的暴行之前,德军最高参谋部往往把他们的行动推在协约国身上,以便在“道义上”为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作辩护。
写到这,介绍一下战争中的第二战场:舆论战!这也是当今“战争”的一种重要方式,惨烈程度不亚于毒气战。
一战时的媒体,除了报纸,无线电广播也很普及了。当时,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包括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但是,战争期间,宣传战线成了第二战场,各国媒体在维护国家利益上,不遗余力。正如英国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说的:“在战争中,媒体报道的事实真相,是最值得怀疑的,真实性总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德国的无线电广播颠倒黑白成了常态。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战争,在军事上打击对方之前,都很注重在舆论上先做足文章,声明己方的正义,痛斥敌方的残暴。比如,成汤讨伐夏桀之前,就发布了有名的《汤誓》檄文,声称不是自己谋反,而是这个君主实在太坏了。周武王讨伐纣王时,也发布战斗檄文《泰誓》,最大限度地抹黑纣王,称自己为正义之师。陈琳《讨贼檄文》更是一篇长篇大论,除了夸大曹操的残暴、狡猾、忘恩负义之外,还大曝曹操的父亲把曹操过继给太监的隐私,指责曹操并非什么名门之后,不过是个“赘阉遗丑”,气得曹操头痛病都犯了。7岁就写出“鹅鹅鹅”的神童骆宾王骂武则天,“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而且“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简直是“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至于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当然,一战刚开始时,各国并不太看重宣传,毕竟大炮在手:口径大就是真理,射程远才是王道!但当双方进入了持久战,前线动则几十万人伤亡,如何获得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是头痛的问题,尤其当时广大工人在“欧洲幽灵”的影响下,都觉得财富就是体力劳动创造的,如何让他们加入战争到前线去送死,各国政府不得不在舆论上造势,抹黑对方,赞美自己的正义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人们大多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但由于所处国家、地区、种族不同以及受教育及所获得信息内容的局限。所谓真相,只是你以为是真的而已。一旦媒体有意进行偏向报道或者有人操纵舆论。比如雇佣水军或五毛发帖,这种偏向报道又正好迎合了大众心理时。一种举国的狂热及偏激就极易形成,这种所谓的“羊群效应”,历史上会搞宣传的人,比如希特勒,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之时,媒体残存的专业主义精神,基本上瓦解了。
比如法国的《十字架报》,把战争宣传成种族之间的争斗:“高卢人、古罗马人与法国人远古的热忱,在我们体内复活,必须把德国人从莱茵河左岸清除干净。这些声名狼藉的游牧部落必须被赶回他们的疆界。法国和比利时的高卢人必须用决定性的突然打击断然击退侵略者。种族战争出现了!”宗教之间的差异,比如基督教和东正教之间的不同,也变成了战争的原因。
刚开始,法国举国上下卷入一致赞同战争的狂热气氛中。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宣传鼓动下参军之时,妇女们则往他们的武器上套上鲜花,献上热吻。
法国大肆宣传德国的残暴。战争初期,法军连战连败,已经受到政府管控的媒体,没事实来宣扬法军的胜利,只好捏造新闻。每天凭空报道德军的死亡人数,并且“报捷”说英法联军占领德国汉堡。
同时,英法媒体一个劲抹黑德军。比如德军占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发表一份报道称:在宣布攻占安特卫普时,人们让教堂敲响了钟声。法国的《晨邮报》这么转载:据报道,在安特卫普市被攻占时,教士们被迫敲响钟声。接着英国的《泰晤士报》则转载成这样:据报道,拒绝敲响钟声的教士被解职。最后这条新闻又回到《晨邮报》:据报道,野蛮的征服者对勇敢的拒绝敲钟的教士进行了惩罚,他们被脑袋朝下倒吊起来,像钟摆一样晃来晃去。
在战争期间,为了达到抹黑敌人的目的,捏造成为媒体报道的家常便饭。英国的《泰晤士报》就刊登了毛骨悚然的记事:德国的“尸体活用设施”,说德国使用英国士兵的尸体制作肥皂。记者如临现场写道:“满载英国士兵尸体的列车到达工厂,然后尸体被清洗干净、消毒。然后尸体被送进干燥室,最后被自动传送到消化器(一种大锅),蒸汽处理后,尸体就被制作成好几种产品,生成的油脂,被装入小桶里。”这完全是篇捏造的文字,意在激起英国民众对德军的强烈反感!
相比较而言,严谨呆板的德国人,在大战中的宣传做得比较差,除了把自己干的坏事推到对方身上,就总强调敌方的宣传是谎言,为了让德国民众明白这点,德国把协约国的英文allies解释为“一派谎言”。在学校,则要求学生们抄写“路透社(英国的主要通讯社)是战争谎言的编造者”。不过,德国对美国的宣传战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当时在美国的人口比率中。有十分之一为德国后裔。
总之,记住一个定律:在战争中,最没有新闻的地方。就是报纸。这在今天也适用,就像萨达姆的宣传部长。美军都攻进巴格达了,他还在说伊拉克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德军第二次毒气进攻时,被加拿大军挫败,风向发生转向后,略呈绿黄色的气体还向他们徐徐飘来。以至于德军总参谋部怀疑毒气的效力,认为使用毒气来对付整个敌军没有战略价值,只适用于小战区,因此效果微不足道。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大规模使用。
遇到毒气,英法军队匆匆给士兵们发了防毒面具,但当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