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辟寒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平阳王的叛军来得很快, 路上几乎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 便杀向了蒲城,四面包围, 放言数日之内,拿下城池。
叛军如此放话, 自然是有底气。一来,事发突然, 叛军留给朝廷以及北上沿途城池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二来, 双方人数悬殊。平阳王已经暗中筹谋多时, 此次北上, 除了部分留守平阳府外, 派出了近五万的兵马,而蒲城只有五千驻军。
面对如此困局, 围城之初,蒲城令其实并不十分紧张。
他亦有乐观的理由。
他本人出身行伍,指挥作战颇有经验, 手下五千驻军, 皆精兵勇将, 平日训练有素, 听从号令, 人数虽远不及前来攻城的叛军, 但凭借城防,抵挡一阵子,应该不在话下。
除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蒲城拥有特殊的地位。
多年前起,朝廷为拱卫上京,在北上的这条路上,设立了三重防线。
蒲城就是这条防线的南端城池。
在蒲城的身后,数日可达的几百里外,是位于防线中段的龙关。
本朝国力鼎盛之时,仅龙关一地的常驻兵马,便达五万之众。如今虽大不如前,但一两万的人马,还是有的。
蒲城如同龙关大门,朝廷明文,只要蒲城遇到攻击,龙关必须发兵前去支援。
在叛军抵达之前,蒲城令已派人去往龙关报讯,要求龙关守将及时发兵支援。自己这边只要坚守数日,等援兵到了,到时借地势之便,里应外合,就算不能打败叛军,解围城之困,问题应当不大。
但是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蒲城令的预想。
三天过去了,他等待中的龙关援军没有如期出现。
又三天过去,援军依旧不见踪影。面对叛军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城头守军伤亡不断,整座城池,岌岌可危。好在蒲城城防坚固,蒲城令身先士卒,鼓舞人心,民众亦听闻叛军烧杀劫掠,自发支持,这才多次打退叛军的强攻,继续坚守。
但城中人心已经不稳。开始有流言传播,说朝廷已放弃蒲城。
蒲城令起初的信心,亦随之慢慢动摇。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是援军到来的路上遇到了阻碍而已。
他这最后的一线希望,在数日之前,终于破灭。
那日,在又一次打退了叛军组织起来的进攻之后,他等到了一道来自朝廷的敕令。
朝廷命他必须坚守城池一个月,不计一切的代价,否则,便以渎职罪论处,罪及家人。
至此,蒲城令终于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这是要以蒲城为代价,将能调用的军队集结到龙关,准备在那里全力阻挡叛军。
蒲城只是这个“丢卒保车”计划中的卒子而已。
蒲城令的父母妻子,人都在上京。他只能照办。
他隐瞒消息,继续用永远也不可能会抵达的援军鼓舞着剩余将士的士气。
围城之内,人死的越来越多,城里的悲观气氛,也越来越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在苦苦守到第十五天的时候,蒲城被朝廷放弃的消息,彻底地传开了。
蒲城令杀了两个动摇军心的逃兵,带着最后剩下的不到一千士兵,手持武器,登上墙头。
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再一次地抵住叛军的攻击了。包括他们自己。
一张张高耸的云梯,搭上了墙头。叛军如同蚂蚁,沿着云梯攀登而上,涌上城头。
破城在即。
蒲城令身中数箭。他的身后,是满城绝望的民众。爷唤娘,母抱子,宛如无头苍蝇般在城中奔走,在破城前的最后一刻,想要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
到处都是惊恐的哭嚎之声。
末日已到,却无路能退。蒲城令怀着悲壮,带着城头最后剩下的数百将士,和从云梯上不断跳下的叛军搏斗着,做着注定无用的最后努力。
忽然,远处的原野深处,仿佛传来了一片杀声。
起先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很快,随着杀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大片黑色的影子。
那是一支只有边陲方能孕育而出的庞大的骑兵军队。
万马奔腾,宛如来自地下的黑色潮水,从四面八方,朝着城池的方向,迅速涌来。
晴空之下,一面令敌见之变色的巨大的黑色旗帜,在大风里猎猎飞舞。
城下的叛军亦发现情况有异,将领立刻下令停止攻城,列阵以待。
蒲城令和身边剩下的那数百将士,砍杀了城头上还来不及退走的叛军,随即仿佛做梦一般,奔到城墙前,盯着对面那面随着骑兵前进变得越来越清晰的的旗帜。
他们终于认了出来。
蒲城令愣怔了片刻,突然,朝天发出一道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狂喜的吼声:“天不亡我!”
“河西谢节度使来了!”
他喊出这一句用尽全部气力的吼声,热泪滚滚,“噗通”一声,人一头栽倒在了城头之上。
蒲城外的旷野里,远道而至的河西军与叛军厮杀在了一起。
漫天的弓箭,如雨的火石。新流出的血,层层覆了旧血,红透被火烧焦的城墙。
叛军知道刘后要舍蒲城,全力保龙关。即便召谢长庚平乱,最大的可能,也是在龙关相遇。
他们没想到,他竟会亲自驰援此地。
尽管兵力占了上风,但面对这支来自边陲的有着惊人战斗力的精锐骑兵,叛军渐显颓势。
厮杀半日,损了数员战将,叛军军心涣散,趁了夜色,仓皇撤退。
持续了半个月的围城之困,终于被解。蒲城的城门大开,附近火杖点点,光亮如昼。
城中早传开了河西节度使谢长庚亲自领兵来此打退叛军的消息。全城绝处逢生,民众感激涕零,数千人涌到了城门口,挤在街道的两旁,想要亲眼一睹这个本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的真容。
&nb... -->>
平阳王的叛军来得很快, 路上几乎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 便杀向了蒲城,四面包围, 放言数日之内,拿下城池。
叛军如此放话, 自然是有底气。一来,事发突然, 叛军留给朝廷以及北上沿途城池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二来, 双方人数悬殊。平阳王已经暗中筹谋多时, 此次北上, 除了部分留守平阳府外, 派出了近五万的兵马,而蒲城只有五千驻军。
面对如此困局, 围城之初,蒲城令其实并不十分紧张。
他亦有乐观的理由。
他本人出身行伍,指挥作战颇有经验, 手下五千驻军, 皆精兵勇将, 平日训练有素, 听从号令, 人数虽远不及前来攻城的叛军, 但凭借城防,抵挡一阵子,应该不在话下。
除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蒲城拥有特殊的地位。
多年前起,朝廷为拱卫上京,在北上的这条路上,设立了三重防线。
蒲城就是这条防线的南端城池。
在蒲城的身后,数日可达的几百里外,是位于防线中段的龙关。
本朝国力鼎盛之时,仅龙关一地的常驻兵马,便达五万之众。如今虽大不如前,但一两万的人马,还是有的。
蒲城如同龙关大门,朝廷明文,只要蒲城遇到攻击,龙关必须发兵前去支援。
在叛军抵达之前,蒲城令已派人去往龙关报讯,要求龙关守将及时发兵支援。自己这边只要坚守数日,等援兵到了,到时借地势之便,里应外合,就算不能打败叛军,解围城之困,问题应当不大。
但是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蒲城令的预想。
三天过去了,他等待中的龙关援军没有如期出现。
又三天过去,援军依旧不见踪影。面对叛军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城头守军伤亡不断,整座城池,岌岌可危。好在蒲城城防坚固,蒲城令身先士卒,鼓舞人心,民众亦听闻叛军烧杀劫掠,自发支持,这才多次打退叛军的强攻,继续坚守。
但城中人心已经不稳。开始有流言传播,说朝廷已放弃蒲城。
蒲城令起初的信心,亦随之慢慢动摇。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是援军到来的路上遇到了阻碍而已。
他这最后的一线希望,在数日之前,终于破灭。
那日,在又一次打退了叛军组织起来的进攻之后,他等到了一道来自朝廷的敕令。
朝廷命他必须坚守城池一个月,不计一切的代价,否则,便以渎职罪论处,罪及家人。
至此,蒲城令终于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朝廷这是要以蒲城为代价,将能调用的军队集结到龙关,准备在那里全力阻挡叛军。
蒲城只是这个“丢卒保车”计划中的卒子而已。
蒲城令的父母妻子,人都在上京。他只能照办。
他隐瞒消息,继续用永远也不可能会抵达的援军鼓舞着剩余将士的士气。
围城之内,人死的越来越多,城里的悲观气氛,也越来越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在苦苦守到第十五天的时候,蒲城被朝廷放弃的消息,彻底地传开了。
蒲城令杀了两个动摇军心的逃兵,带着最后剩下的不到一千士兵,手持武器,登上墙头。
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再一次地抵住叛军的攻击了。包括他们自己。
一张张高耸的云梯,搭上了墙头。叛军如同蚂蚁,沿着云梯攀登而上,涌上城头。
破城在即。
蒲城令身中数箭。他的身后,是满城绝望的民众。爷唤娘,母抱子,宛如无头苍蝇般在城中奔走,在破城前的最后一刻,想要寻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
到处都是惊恐的哭嚎之声。
末日已到,却无路能退。蒲城令怀着悲壮,带着城头最后剩下的数百将士,和从云梯上不断跳下的叛军搏斗着,做着注定无用的最后努力。
忽然,远处的原野深处,仿佛传来了一片杀声。
起先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很快,随着杀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大片黑色的影子。
那是一支只有边陲方能孕育而出的庞大的骑兵军队。
万马奔腾,宛如来自地下的黑色潮水,从四面八方,朝着城池的方向,迅速涌来。
晴空之下,一面令敌见之变色的巨大的黑色旗帜,在大风里猎猎飞舞。
城下的叛军亦发现情况有异,将领立刻下令停止攻城,列阵以待。
蒲城令和身边剩下的那数百将士,砍杀了城头上还来不及退走的叛军,随即仿佛做梦一般,奔到城墙前,盯着对面那面随着骑兵前进变得越来越清晰的的旗帜。
他们终于认了出来。
蒲城令愣怔了片刻,突然,朝天发出一道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狂喜的吼声:“天不亡我!”
“河西谢节度使来了!”
他喊出这一句用尽全部气力的吼声,热泪滚滚,“噗通”一声,人一头栽倒在了城头之上。
蒲城外的旷野里,远道而至的河西军与叛军厮杀在了一起。
漫天的弓箭,如雨的火石。新流出的血,层层覆了旧血,红透被火烧焦的城墙。
叛军知道刘后要舍蒲城,全力保龙关。即便召谢长庚平乱,最大的可能,也是在龙关相遇。
他们没想到,他竟会亲自驰援此地。
尽管兵力占了上风,但面对这支来自边陲的有着惊人战斗力的精锐骑兵,叛军渐显颓势。
厮杀半日,损了数员战将,叛军军心涣散,趁了夜色,仓皇撤退。
持续了半个月的围城之困,终于被解。蒲城的城门大开,附近火杖点点,光亮如昼。
城中早传开了河西节度使谢长庚亲自领兵来此打退叛军的消息。全城绝处逢生,民众感激涕零,数千人涌到了城门口,挤在街道的两旁,想要亲眼一睹这个本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的真容。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