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洪武三十年,天下太平。
秋日的一天清晨。清风怡爽,阳光明澈。威仪的元宫承天门缓缓打开,厚重的金漆将清晨的阳光反射到护城河水上,又被水面投影到岸边齐整的堤石上,龙光鳞闪。
两匹高大漂亮的白色骏马,步出宫门,停了下来。
“世子请回罢;老衲不日再来拜见王爷和殿下。”右侧马上,一名一身粗布僧衣,短须花白的和尚双手合十,俯首向送行的同伴告别。
左侧马上的年轻人,年纪不过二十,一身青兰武服,身材微胖,肤白如脂,龙眉凤目,天庭饱满,也合十还礼道:“师父要去姚府,还是徒儿陪您一道吧。”
和尚摇头道:“世子不必多礼,回去好好练功读书,服侍你父王便是。去姚府的路为师知道,就不劳远送了。”
“那徒儿就送您出端礼门吧。”
朱高炽下了马,走到师父马前,牵过辔头,走过长长的一段路,小心地引马过了金水桥,出了燕王宫南外墙的端礼门,才停下来。
“徒儿便送到此处。师父改日再来,一定先遣人告诉徒儿一声,徒儿自当往接师父进宫。”
和尚低下头,看见燕世子善颜和仪,温顺恭敬,心中不由暗自欣喜。他不动声色,道:“老衲告辞了。”
“师父慢走。”朱高炽立在桥边,目送师父引马走远,才转身走回端礼门内,过桥上马,驰进承天门。
高大威严的承天门,再次沉重地合上。
和尚放马缓步踱着,慢慢穿过清晨的街市。他约有六十年纪,目形三角,面若病虎,一点儿不像一般的得道高僧那般慈眉善目。街边的店铺大都已开门,店仆们各自忙着洒扫。门外摊面上,热腾腾的早点开始摆出来,路过时便引起一阵吆喝。往来的人已经不少。看到他的人,都知趣地远远避开。燕王宫的常客,这位住在庆寿寺的高僧,几乎是北平城里仅次于王爷和三个王子的知名人物,和姚表平起平坐。然而姚大人在备受尊敬的同时,却不让北平人感到如此可畏;这个和尚,却实实在在是没人敢惹。
街市上的每个人,忙着或闲着,都是一样的安然自得。这便是两百年帝京烙印在北平城里的痕迹。天子脚下的每个百姓,脸上生来就罩着懒散的富态与平和的傲气。这也是燕王朱棣之藩北平十七年来的巨大功绩。甚至,问起北平的老百姓来,他们但知有燕王,不知有天子。在他们心中,燕王爷便是护佑他们的太平天子。
洪武三十年,天下是太平安定的。重新回到汉人手中的江山稳稳固固。老皇帝朱元璋焚膏继晷三十年勤政,与民休息,卓有成效。重典吏治,大明王朝的官道历代以来最为清明。如今四海升平,安居乐业,这洪武年号眼看也快到了尽头。这话说出来是定要杀头的,保不齐凌迟灭族也有可能;然而大明上下,从老皇帝本人到街边叫卖的小贩,无人不在心里想过多少遍。
和尚自然也是如此。他想得当然也比小贩们更多一些。住在北平,出入王宫,他的心思与燕王,与大明各封地的王爷,与皇帝本人,还有那即将登基即位的皇太孙,都没什么两样。
这两百年帝京,如今只是个藩属。燕王宫,说到底只是前朝蒙古皇帝的宫殿。大明的京城在应天;大明的宝座,在应天皇宫里。
和尚踱了许久,终于穿过人烟升腾的街市,来到一座富丽宏大的宅院门前,下了马,仰头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朱漆大门上方两个金色的大字,胸有成竹地抬起手来,敲开了姚府的大门。
“贫僧庆寿寺道衍,求见姚大人。”
即便不报上名号,姚表家的门人也一眼就看得出来,面前这面若病虎,目含杀机的和尚是谁,立刻请他进了门,候在门厅,便飞跑着去通报主人。没多久,姚表便亲自来到客厅迎他。
“大师何必如此客气,有什么吩咐,只教人跟姚某说一声,我定然立即拜访,何必劳您大驾呢。”姚表的客气中掩藏着极端的小心与谨慎,这是他与燕王说话的语气中都少有的。他深知眼前这个和尚是什么样的对手。
道衍对此明察秋毫,只微微一笑,双手合十还礼道:“姚大人才是太客气。老衲此来,并无要事,只想跟大人叙些闲话。”
姚表心中明白得很,这“闲话”指的是什么。他微笑道:“既如此,且请大师到书房用茶。”
他领着道衍进了书房,吩咐茶仆泡上等好茶。
“大师请坐,就当是回到自己家里,切勿客气。”
道衍飞快而毫无遗漏地把姚表的书房打量了一番,坐下来,品了一口茶仆奉上的热茶。上好的绿茶,热腾腾地入口,缓缓地下沉到腹中,随即几股热流涌入血脉,瞬间流遍全身。他深沉地从丹田无声息地吐出一口气来,淡淡微笑道:
“姚大人这茶入口恬淡,回味醇厚,颇似王爷宫中月前新进的光州茶。”
姚表道:“大师慧眼,这就是王爷赐给姚某的光州茶。”
道衍又细细品了一口,叹道:“好茶。王爷宫中,就连茶也是一样卧虎藏龙啊。”
姚表早有准备,笑道:“王爷对什么都很讲究,茶自然更不例外。姚某听说王爷最爱与大师一起研茶,想必大师在茶上也颇有造诣,姚某是比不上啊。”
道衍道:“哪里;姚大人跟随王爷十八年,天下人都知道你的药茶已经是燕王宫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衲可是绝没有这个本事。”
姚表泰然自若地笑道:“大师才是过奖。承蒙王爷不弃,姚某的药茶果真有效,顶多也不过是对了王爷的体;大师却能与王爷一同研茶,寓万言于烹茶之中,可见大师的茶,是对了王爷的心。”
道衍颔首笑道:“姚大人既然这么说,老衲也就不客气,对大人说两句肺腑之言了。”
“请讲。”
“王爷宫里的光州茶是上一年的新茶,地方上进贡给朝廷,皇上命分赐给诸王的。贡茶不同于一般;哪怕同一种茶,只有上品中精挑细选的极品,才可作进贡之用。这样的好茶,一定要用好水烹煮才是。陆羽《茶经》中讲到,煮茶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三沸为止。这样才能把这好茶叶发挥到极致,啜苦咽甘,回味无穷;而仅仅是用井水以寻常冲泡之法,其实糟踏了这些贡品。”
姚表颔首微笑道:“是啊;想来若换作山泉水,就如大师所说,煮至三沸,紫砂壶温濡,口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大师是尝惯了王爷宫中所饮西山泉水;可惜这北平城里,水源匮乏,连井水都没有,饮用之水全要靠城外运进。”
道衍说道:“大人所言不假;然而不知大人可曾留意过,王宫虽有西山泉水进贡,王爷和王妃因为山泉宝贵,舍不得将其用作他途,从而下令宫中,所有山泉水只可用来煮茶。”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直视着姚表。“王爷常说,他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任何物被埋没。所以既然是贡茶,就该得到贡茶应有的待遇,才能产生贡茶应有的味道,无论山泉如何稀贵,也一定要以山泉来煮茶。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味茶叶没有被选为贡茶,却有着和贡茶一样、甚至更好的资质,自然也理应按照最好的方法,配以最好的山泉来精心烹煮。姚大人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姚表温和地说道:“道理上是如此;不过实际上很难做到。世上的好茶多得数不胜数,如果纯粹按品质来讲,有资格选做贡品的,恐怕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想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好茶,都被埋没了。”
道衍眼中的微笑胸有成竹:“姚大人,老衲早就说过,我们不会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既然你我的看法相同,老衲想知道,姚大人你打算怎么办,才能让一味极品茶叶,不被埋没呢?”
姚表淡淡道:“对于茶叶来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皇位之事乃立国之本。不知姚大人因何可以‘随遇而安’?”
道衍突然之间转入正题;姚表只觉得一股寒气溜下脊柱。纵是他早有准备,也受不了这和尚的招数。
他稍作思索,叹了口气,问道:
“我与大师交情不深,更从未有过私谈;大师初至寒舍,你我便谈这些事情,大师真的就放心吗?”
道衍合十弓身道:“阿弥陀佛;姚大人君子之名... -->>
洪武三十年,天下太平。
秋日的一天清晨。清风怡爽,阳光明澈。威仪的元宫承天门缓缓打开,厚重的金漆将清晨的阳光反射到护城河水上,又被水面投影到岸边齐整的堤石上,龙光鳞闪。
两匹高大漂亮的白色骏马,步出宫门,停了下来。
“世子请回罢;老衲不日再来拜见王爷和殿下。”右侧马上,一名一身粗布僧衣,短须花白的和尚双手合十,俯首向送行的同伴告别。
左侧马上的年轻人,年纪不过二十,一身青兰武服,身材微胖,肤白如脂,龙眉凤目,天庭饱满,也合十还礼道:“师父要去姚府,还是徒儿陪您一道吧。”
和尚摇头道:“世子不必多礼,回去好好练功读书,服侍你父王便是。去姚府的路为师知道,就不劳远送了。”
“那徒儿就送您出端礼门吧。”
朱高炽下了马,走到师父马前,牵过辔头,走过长长的一段路,小心地引马过了金水桥,出了燕王宫南外墙的端礼门,才停下来。
“徒儿便送到此处。师父改日再来,一定先遣人告诉徒儿一声,徒儿自当往接师父进宫。”
和尚低下头,看见燕世子善颜和仪,温顺恭敬,心中不由暗自欣喜。他不动声色,道:“老衲告辞了。”
“师父慢走。”朱高炽立在桥边,目送师父引马走远,才转身走回端礼门内,过桥上马,驰进承天门。
高大威严的承天门,再次沉重地合上。
和尚放马缓步踱着,慢慢穿过清晨的街市。他约有六十年纪,目形三角,面若病虎,一点儿不像一般的得道高僧那般慈眉善目。街边的店铺大都已开门,店仆们各自忙着洒扫。门外摊面上,热腾腾的早点开始摆出来,路过时便引起一阵吆喝。往来的人已经不少。看到他的人,都知趣地远远避开。燕王宫的常客,这位住在庆寿寺的高僧,几乎是北平城里仅次于王爷和三个王子的知名人物,和姚表平起平坐。然而姚大人在备受尊敬的同时,却不让北平人感到如此可畏;这个和尚,却实实在在是没人敢惹。
街市上的每个人,忙着或闲着,都是一样的安然自得。这便是两百年帝京烙印在北平城里的痕迹。天子脚下的每个百姓,脸上生来就罩着懒散的富态与平和的傲气。这也是燕王朱棣之藩北平十七年来的巨大功绩。甚至,问起北平的老百姓来,他们但知有燕王,不知有天子。在他们心中,燕王爷便是护佑他们的太平天子。
洪武三十年,天下是太平安定的。重新回到汉人手中的江山稳稳固固。老皇帝朱元璋焚膏继晷三十年勤政,与民休息,卓有成效。重典吏治,大明王朝的官道历代以来最为清明。如今四海升平,安居乐业,这洪武年号眼看也快到了尽头。这话说出来是定要杀头的,保不齐凌迟灭族也有可能;然而大明上下,从老皇帝本人到街边叫卖的小贩,无人不在心里想过多少遍。
和尚自然也是如此。他想得当然也比小贩们更多一些。住在北平,出入王宫,他的心思与燕王,与大明各封地的王爷,与皇帝本人,还有那即将登基即位的皇太孙,都没什么两样。
这两百年帝京,如今只是个藩属。燕王宫,说到底只是前朝蒙古皇帝的宫殿。大明的京城在应天;大明的宝座,在应天皇宫里。
和尚踱了许久,终于穿过人烟升腾的街市,来到一座富丽宏大的宅院门前,下了马,仰头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朱漆大门上方两个金色的大字,胸有成竹地抬起手来,敲开了姚府的大门。
“贫僧庆寿寺道衍,求见姚大人。”
即便不报上名号,姚表家的门人也一眼就看得出来,面前这面若病虎,目含杀机的和尚是谁,立刻请他进了门,候在门厅,便飞跑着去通报主人。没多久,姚表便亲自来到客厅迎他。
“大师何必如此客气,有什么吩咐,只教人跟姚某说一声,我定然立即拜访,何必劳您大驾呢。”姚表的客气中掩藏着极端的小心与谨慎,这是他与燕王说话的语气中都少有的。他深知眼前这个和尚是什么样的对手。
道衍对此明察秋毫,只微微一笑,双手合十还礼道:“姚大人才是太客气。老衲此来,并无要事,只想跟大人叙些闲话。”
姚表心中明白得很,这“闲话”指的是什么。他微笑道:“既如此,且请大师到书房用茶。”
他领着道衍进了书房,吩咐茶仆泡上等好茶。
“大师请坐,就当是回到自己家里,切勿客气。”
道衍飞快而毫无遗漏地把姚表的书房打量了一番,坐下来,品了一口茶仆奉上的热茶。上好的绿茶,热腾腾地入口,缓缓地下沉到腹中,随即几股热流涌入血脉,瞬间流遍全身。他深沉地从丹田无声息地吐出一口气来,淡淡微笑道:
“姚大人这茶入口恬淡,回味醇厚,颇似王爷宫中月前新进的光州茶。”
姚表道:“大师慧眼,这就是王爷赐给姚某的光州茶。”
道衍又细细品了一口,叹道:“好茶。王爷宫中,就连茶也是一样卧虎藏龙啊。”
姚表早有准备,笑道:“王爷对什么都很讲究,茶自然更不例外。姚某听说王爷最爱与大师一起研茶,想必大师在茶上也颇有造诣,姚某是比不上啊。”
道衍道:“哪里;姚大人跟随王爷十八年,天下人都知道你的药茶已经是燕王宫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衲可是绝没有这个本事。”
姚表泰然自若地笑道:“大师才是过奖。承蒙王爷不弃,姚某的药茶果真有效,顶多也不过是对了王爷的体;大师却能与王爷一同研茶,寓万言于烹茶之中,可见大师的茶,是对了王爷的心。”
道衍颔首笑道:“姚大人既然这么说,老衲也就不客气,对大人说两句肺腑之言了。”
“请讲。”
“王爷宫里的光州茶是上一年的新茶,地方上进贡给朝廷,皇上命分赐给诸王的。贡茶不同于一般;哪怕同一种茶,只有上品中精挑细选的极品,才可作进贡之用。这样的好茶,一定要用好水烹煮才是。陆羽《茶经》中讲到,煮茶以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三沸为止。这样才能把这好茶叶发挥到极致,啜苦咽甘,回味无穷;而仅仅是用井水以寻常冲泡之法,其实糟踏了这些贡品。”
姚表颔首微笑道:“是啊;想来若换作山泉水,就如大师所说,煮至三沸,紫砂壶温濡,口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大师是尝惯了王爷宫中所饮西山泉水;可惜这北平城里,水源匮乏,连井水都没有,饮用之水全要靠城外运进。”
道衍说道:“大人所言不假;然而不知大人可曾留意过,王宫虽有西山泉水进贡,王爷和王妃因为山泉宝贵,舍不得将其用作他途,从而下令宫中,所有山泉水只可用来煮茶。”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直视着姚表。“王爷常说,他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任何物被埋没。所以既然是贡茶,就该得到贡茶应有的待遇,才能产生贡茶应有的味道,无论山泉如何稀贵,也一定要以山泉来煮茶。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味茶叶没有被选为贡茶,却有着和贡茶一样、甚至更好的资质,自然也理应按照最好的方法,配以最好的山泉来精心烹煮。姚大人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姚表温和地说道:“道理上是如此;不过实际上很难做到。世上的好茶多得数不胜数,如果纯粹按品质来讲,有资格选做贡品的,恐怕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想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好茶,都被埋没了。”
道衍眼中的微笑胸有成竹:“姚大人,老衲早就说过,我们不会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既然你我的看法相同,老衲想知道,姚大人你打算怎么办,才能让一味极品茶叶,不被埋没呢?”
姚表淡淡道:“对于茶叶来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皇位之事乃立国之本。不知姚大人因何可以‘随遇而安’?”
道衍突然之间转入正题;姚表只觉得一股寒气溜下脊柱。纵是他早有准备,也受不了这和尚的招数。
他稍作思索,叹了口气,问道:
“我与大师交情不深,更从未有过私谈;大师初至寒舍,你我便谈这些事情,大师真的就放心吗?”
道衍合十弓身道:“阿弥陀佛;姚大人君子之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