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以待天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起,如陀螺般旋转不停,木棍随势搅动,恍恍惚惚地向那大汉打来。
那大汉只觉眼前有无数个棍头晃动,棍影愈晃愈大,竟成了一个径约数尺的大圆,仿佛迎面飞来一张大网,就要罩在自己身上,当即不加思索,抖戟刺入圆心。他这一刺十分奸巧,戟头刚入棍网,又缩了回来,顺大圆边缘钻入。天弘搅棍不停,猛觉棍身上爬来一条毒蛇,黏滑无比,直向右臂咬来。他身在空中,势猛难收,本要向旁滚滑,忽觉右半身一阵巨痛,腰、胯、臀三处竟同时中戟,身子一软,登时坠了下来。那大汉得势不让,长戟斜划,又挑向他咽喉。
天弘躲闪不及,右肩又中一戟,突然仰面叫了起来,似孤狼引颈长嚎,声音尖厉异常。那大汉一惊收戟,心道:“这秃驴莫非疯了不成?”
天弘血流遍体,比前时更为亢奋,猛地撕裂僧衣,赤膊舞棍,冲向那大汉。那大汉见他棍法凶狠散乱,一笑出戟,又搠中他左肩。天弘直似不觉,目中凶光更盛,口中发出呜呜之声,手上仍是不停。众人见他出棍全无章法,都暗暗摇头。
那大汉应付几下,看出天弘神智已乱,失声笑道:“大伙说得不错。少林僧果然已习了邪法,否则这和尚怎会邪魔附体,状如猛兽?”众黑衣人听了,拍手笑道:“少林僧虽是妖魔鬼怪,薛兄弟却有降妖伏魔的手段。我们大伙可等着看你再显神威,制服这只秃兽。”
那大汉受人吹捧,脸泛红光,一面应付天弘,一面冲众黑衣人道:“大伙要看,咱就再露露本事。”大戟平着刺出,中途变招,又刺中天弘右股。众黑衣人见了,齐声喝彩。
天弘连中数戟,仍似着魔一般,舞棍猛打,手脚却已不听使唤。那大汉有心戏弄于他,竟单手握戟与他周旋,间或出戟,力道拿捏得极有分寸,连着刺中天弘肩、肘、胸、背,戟尖只稍稍入肉半寸。众人见天弘似血人一般,已是任人宰割,都含笑观赏,对少林没了半点惧意。
那大汉出尽风头,兴致已减,笑望四周道:“我说这和尚蛮横任性,不通世理,诸位可都亲眼看到了吧?薛某虽有心惩制于他,却不忍害他性命。现我闭上双眼刺他两膝,好让他彻底歇上一歇。这不能算薛某以强欺弱吧?”众人见他如此轻狂,都有些不以为然,只有一班黑衣人鼓掌叫好,高声怂恿。
那大汉嘿嘿一笑,闭上双目,单手执戟往前刺去。此时天弘虽已神智失常,出棍却更加颠三倒四,怪异难测。不意那大汉闭目出戟,竟毫厘不差地算准他所处方位,戟头晃动如蛇,准确无误地刺奔他左右两膝。众人见他戟头颤动之际,似刺左膝,又似刺向右膝,眼看这少林僧两膝均要中戟,也不得不佩服他戟法高明,别具深功。
那大汉料可中的,脸上溢满得意之情。众僧大急,齐唤天弘闪躲,心中却知那是万万躲闪不开了。便在这时,猛见一僧跃入场中,右手一探,将天弘揪到一旁,左手抓住天弘手中棍棒,轻轻一震,已将木棍夺入手中。那大汉长戟刺出,未觉察迎面已换了一人,戟头摇摆,势不稍停。那僧人冷冷一笑,待来戟刺到胯下,左手木棍忽向戟头上搅来,一股大力自手臂传上棍端,那大汉顿觉长戟刺入了一个漩涡,连戟带人向前冲去。
那僧人见他收势不住,似乎不愿占他便宜,手腕一震,将长戟震起四五尺高,喝道:“你先睁开眼来!”那大汉长戟高高荡起,同时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自己前胸扶了一把,身子登时站直。睁眼看时,只见对面站着一位老僧,身高体瘦,须眉皆白,两只眸子似一潭深水,令人胆寒,心道:“适才我一时托大,已入他掌握之中。这僧人不下杀手,可算留情。”又想:“他乘我不备,方得小胜。真要较量,未必在我之上。”当即横托大戟,斗志又起。
天弘虽被那老僧揪住,手足仍胡乱踢打,咻咻乱叫。那老僧叹息一声,右掌轻拍,封了他后背几处穴道。天弘狂态不敛,怒目瞪视老僧,全身抖个不停,仿佛随时都能张口咬人。
那老僧棍头一扬,搠在他膝弯,迫他跪倒在地,似痛惜,似怨责地道:“你在少林苦修多年,怎会于本门棍法一窍不通?本门棍法向以单头为无上法门,单双并用,频于换把,乃俗手下乘功夫,不值名家巨子之一噱。棍之用力,全在虎口及食、中二指松紧适度,随机生巧,而两手离合抖弹之整劲更为紧要。明此不二法门,才可转求步法之进退起落,眼法之刁、准、快、毒。倘此等紧要之处不能深悟精熟,则区区一棍之微,亦殊难挟持。你这‘疯魔棍’乃左道双头棍法,原本卑不足道,而你又故意乱了身法,强求棍上之蛮力。似此毫无身法、眼法可言,直似门外汉一般,又如何能克敌制胜?”天弘闻言,大瞪双目,也不知是否真的听懂。众僧却泥塑般僵在那里,俱露茫然之情。
那老僧说罢,侧目向那大汉望来,露出思虑之色道:“施主这套戟法乃是从枪法中化来,却又与枪法迥然不同。枪法以拦、拿、崩、刺为主,施主这戟法却以贴、靠、叼、钻为用。技法上似较当世诸路枪法犹高一层,可算十分难得。”说到这里,又自言自语道:“戟之为器,始于殷商,乃由矛、戈衍化而来,隋初被刀、枪替代,戟法从此失传。到了唐代,官阶三品以上者允许在门前立戟,故显贵人家亦称‘戟门’,可见戟在唐代已成了豪门摆设。虽说宋代仍有武将用戟,但未见史书记载,想来多属讹传。今日老衲能重睹此技,甚感荣幸。”说罢露出一丝笑容,眼望那大汉手中长戟,似在端详一件珍贵的古器。
众人见他嘀嘀咕咕,搬经弄史,心道:“这和尚适才救人时身手不凡,这当儿怎像个腐儒一般,谈什么殷商唐宋?”
那老僧盯住长戟看了半晌,忽收了笑容,正色道:“戟有王者气,乃百兵中华贵之物。施主用来,却刁钻狠毒,全无雍容大度之象。按说你伤我天弘师侄,理当重惩,老衲念你独精此技,尚有赖精研细琢,广传江湖,今日便不与你计较。你只将此戟留在少林,这便下山去吧。”说到最后一句,竟似下命令一般。
那大汉心下气恼,捻戟笑道:“大师要留此戟倒也不难,只要胜了薛某,薛某连大好头颅也一并奉送。”那老僧木然道:“老衲一生从未与人较量过武艺,你要比试,那可找错了人。”提起天弘,转身便要回去。众人见他虎头蛇尾,举止莫名其妙,都哄笑起来。众黑衣人齐声叫道:“兀那秃驴!你忝着一张老脸出来现世,为何又急着回去?薛兄弟,你可不能让他就这么溜了!”
那大汉见老僧转身急行,只当他生了惧意,大笑一声,运戟向他右心扎来。那老僧头也不回,左手木棍向后一撩,将来戟轻轻拨开。那大汉这一戟使了七层力道,竟被他轻描淡写地拨在一边,心中微微一沉,大戟横扫,用上全力。那老僧仍不回头,木棍后搠,棍头正搠在戟柄之上。
这青龙戟长约丈二,矛与月牙刀为龙口,戟柄为龙身,戟柄托为龙尾,他棍头所搠之处,正是戟柄中部。这一来如截龙身,长戟立时弯曲过来。那大汉只觉戟身大震,双臂被铁戟带得绞在一起,登时手忙脚乱,惊出一身冷汗。那老僧见他惊窘不堪,一笑停步,棍头往戟身上一挑,那大汉双臂立时分开,比巧手解绳还要随便。
那大汉心中骇异,仍存了一丝侥幸,只想趁他单手执棍,争回脸面,大戟抖出一团青光,直刺对方心口。这一刺有个名目,叫做“青龙吐雾”乃是他戟法中歹毒招术。一戟刺出,内力传上戟头,月牙刀内机括弹开,一团白雾扑散出来。那老僧毫无防备,鼻中吸入少许雾气,连忙放下天弘,闭住呼吸。
白雾散尽,那大汉见老僧并不跌倒,暗吃一惊,长戟提、挂、抄、挑,顷刻间连施几记杀招。那老僧并不招架,只以灵动身法躲闪,待头上稍稍清醒,这才定住身形。
天心见那老僧身体微微摇晃,知他中毒非浅,不禁为他担起心来,焦虑之中,却又充满好奇,心道:“师叔瘫痪多年,终日在藏经阁中诵经不出,怎地突然来在这里,行动如常?适才听他将本门棍法讲得头头是道,难道他果有深功?”众僧自那老僧入场,也都惊讶不已,仿佛看到了一件最不可思议之事,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原来这老僧法号空行,多年来一直司守藏经阁,做些琐碎之事。他为人木讷,平素只在阁中抄经翻典,以书自娱,从无人见他习过武功。十多年前,空行忽言下肢风瘫,自此便闭门不出,与众隔绝,众僧已是多年未曾见他。空行未瘫之时,常劝众僧弃武修经,远避是非。众武僧笑其愚腐,都懒得理他。少数修为深湛的僧人虽知空行博学多才,却未想他触类旁通,已深悟少林武学正法眼藏。适才众僧关注天弘安危,均未留意空行从何处跳出,猝见斯人病体痊愈,自然吃惊不小。
那大汉见空行脚下不牢,料得使毒收效,运戟疾挑空行腰、胯,出戟干净利落,眨眼便到。空行略定心神,双手握棍向戟上拨来,棍法朴实无华,只是方位角度拿捏得异常准确,木棍一挨戟身,立时如拔浮草,将大戟弹得转了方向。那大汉只觉对方棍上似装了弹簧,一股寸巧之劲莫可抵挡,待要抽戟换式,木棍已乘势点到胸前。
那大汉胸口一凉,一小片衣布已被棍头带下,肌肤却不痛不痒,毫无伤损;对方使棍之巧,运劲之妙,实是不可捉摸。那大汉面如死灰,似乎连托戟之力也骤然消失。
空行粘下对方衣片,便即收棍,转望众僧道:“本派棍法总论有云:‘夫棍之使运术,与剑击术甚相似,总在平时练之最精熟,有游龙屈伸,草蛇舒卷之妙,而后可得心应手,从容制胜。’此不过泛泛之论,未议其术之精髓。老衲多年闭门深考,觉棍之用法,实与我少林五拳甚相合,凡于五拳有功夫者,只须稍加揣悟,则棍法自在其中矣。”众僧听了,茫然不解,如聆仙偈。
空行微微一笑,也不多言,长棍一抖,向那大汉当胸点来。那大汉虽知不敌,仍本能地横戟招架。岂料一架便空,身子突然飞了起来,如驾了七彩云雾,呼呼悠悠地向后飞跌,大戟仿佛着了魔法,莫名其妙地脱开双手,缓缓向对方落去。
空行随手操住铁戟,眼见那大汉飞出四五丈远,落地后站立不住,险些撞在那华服老者身上,不禁皱起眉头,轻声嘀咕道:“这一式中四平顺步披身转高提势,乃从龙形中化来,贵在拨挑捷巧,力发于无形。看来老衲苦修多年,仍未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摇了摇头,又望向那大汉道:“老衲功力未纯,方使施主跌倒,实在惭愧的很。施主已得戟法之妙,但争斗时凶狠无威,便不能尽展戟法之长。此戟沾我寺僧人鲜血,理当收归敝寺,消其戾气,还望施主不要生怨。”那大汉惊魂未定,倒在地上一声不吭。那华服老者生性爱洁,眼见袍服上溅满灰尘,脸色阴沉下来,动手褪下外衣,飘身来在场中。
众人见他里面穿了件淡青色锦缎花袍,一尘不染,心道:“这人是何来头?穿着可真是讲究!”
空行虽见一人入场,却不理会,戟棍交在左手,迈步向坐在一旁的天弘走去。那华服老者见他对自己不理不睬,火气又添了几分,身形一晃,挡在空行面前。
空行停下脚步,合十道:“施主意欲何为?”那华服老者面无表情道:“大师既然下场,何必急着回去?在下已多年未与少林高僧谋面,今日正要领教。”空行摇头道:“老衲平生从不与人争强。施主欲显手段,可另谋它选。”说罢便要前行。
那华服老者展臂相拦,冷笑道:“今日各派好手云集,少林已危如朝露。大师置身事外,难道眼看着少林寺毁人亡,惨祸成真?”空行向周遭望了一望,不以为然道:“我少林此番虽有一劫,并无灭群之祸,各派能者虽多,亦不能撼我根基。况老衲寺中枯朽,本无能为,纵使天降凶祸,也只有坦然相对。何敢以一己之力,抗万众之心?”
那华服老者见他执意不肯比试,恼羞成怒,厉声道:“大师自言不与人争,适才为何掷人数丈,当众炫耀?”空行手指那大汉道:“这位施主恃技凶残,以伤人为乐,老衲方稍加惩戒。此举非是较艺,乃为端正其心。”那华服老者冷笑道:“这么说在下若不做出些丧心病狂之事,大师是不会教训我了?”言犹未了,突然倒纵出去,如一缕轻风,飘到天弘身后,身不转,头不回,反掌拍在天弘顶门。这一掌无声无息,如半空絮落。天弘中掌之后,纹丝不动,连眼睛也不眨上一眨。众人见状,大惑不解,只有场边那头陀高声叫好,似识其妙。
猛听得天弘大叫一声,向后栽倒,两只眼珠崩出眶外,一腔热血似喷泉般冲出口来,直溅在丈余高处。众人骇然失色,连西首众黑衣人也目瞪口呆,忘了喝彩。木、盖二人观此一幕,都“咦”了一声,心道:“难道是这厮又重现江湖?”二人初见那六七人入场,便觉得人人面熟,只是相隔多年,大家容颜有改,一时便想不起曾在哪里见过。及至那华服老者出掌伤人,露出武功家数,二人已猜出此人身份,相视一笑,竟似忆起了一件极为开心之事。
空行目睹天弘惨死,饶是他古井心肠,也不禁气动血涌,当即丢开铁戟,握棍道:“施主造此罪业,神佛难佑。今生今世,怕不能离开嵩山了。”说话间悲愤难抑,棍棒颤抖不定,一语刚了,棍端忽向前指,凝在半空,周身仿佛铁铸钢浇,再无丝毫颤动。那华服老者见他瞬间便能凝定心神,不敢稍有大意,眼望棍端,全神戒备。
二人静静而立,谁也不肯率先出手,均盼对方定力稍欠,露出微小破绽,便可趁机争先,做雷霆之击。过得半晌,场上仍是一片死寂,仿佛每个人的心跳声都能听见。僵持之际,只见华服老者一件锦袍渐渐鼓胀开来,目中精光忽隐忽现;空行则神光深敛,连半片衣角也不飘动。
那头陀见华服老者神气外溢,知他定力不及少林高僧,已到了不得不发之时,突然喝道:”兀那和尚!你还要等个什么?”这一声犹如半空中起个劈雷,本是要惊吓空行,助那华服老者得隙出手。岂料空行恍若不闻,反是那华服老者沉定不住,分神向发声处望来。
空行得此良机,抖棍前点,一棍虚虚实实,分击那华服老者胸腹几处要害。他深得棍法之妙,已到了不拘形式,从心所欲的佳境,随便击出一棍,棍上均能生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无论击中对方何处,俱不亚于刀剑之利。那华服老者分神之下,棍已及身,但觉胸、腹几处一阵软麻,仿佛被点中了穴道一般,气淤血滞,提气艰难,当即双臂缠压,搅住棍身,正待上步反击,忽觉棍上一股大力传来,如海浪摧击,势不可挡,脚下登时虚浮无根。他失了先手,不敢与来力相抗,只得借力纵起,在空中翻滚卸力。
空行一击得手,不喜反惊:“此人应变好快,若非我抢占先手,断不能将他挑上空中。”原来他运棍击挑,本是占尽便宜,一挑过后,便当转棍下按,将对方牢牢压在棍下。哪知那华服老者不待他换式生奇,便即高跃脱困,尤其双臂搅在棍身的一刹那,竟使空行有一种被雷电击中的感觉。空行两手酥麻,这一棍便不能挑按相生,尽展其妙。待见那华服老者飞在空中,转眼间便将所受大力化去,更是吃惊不小。众人不明究竟,只道那华服老者落在下风,实则二人相继心惊,可说胜负未判。
空行一棍无功,眼见对方飘身下落,忙执棍上搠,拨点那华服老者足踝。那华服老者身浮空中,只觉脚下尽是晃动的棍头,无论怎样变换身形,均不免被对方搠中,骇怖之余,突然发出一掌,拍向空行面门。这一掌遥遥虚击却似雷奔电闪,发出异样响声。空行只觉迎面似有一道闪电划来,一惊之下,忙侧身闪避。
那华服老者得了空隙,飘飘下落,一足虚点,竟颤微微地立在棍尖之上。空行觉棍上一沉,不加思索地抖棍发力,一股脆巧之力传上那华服老者足心。那华服老者足底大震,一笑弹出,直向山门前两根高大的旗杆飞去。待到切近,猛地飞起一脚,踹在左面一根旗杆之上,身子借力弹回,又向空行扑来。那根旗杆经他一踹,立即折断,呼地砸了下来,吓得众僧纷纷避让。
众僧一面躲闪,一面怒骂不止,连天心脸上也露出憎恶之情。原来这两根旗杆乃当年嘉靖帝为表彰少林僧“抗倭奋勇、多著死功”而立。右面旗杆细雕盘龙,以示僧皇同心,永固海疆;左面旗杆则刻了应募四十余僧的名字。那华服老者无端作恶,将左面旗杆踢断,无异于将几十名僧人的功绩抹杀,众僧骂不绝口,也是情有可原。
空行见那华服老者踢断旗杆,也自着恼,待其扑至,猛然欺上半步,抡棍扫其腰肋。他使棍以拨、挑为先,从不愿抡、扫相搏,伤人躯干,只因抡扫之力太过横猛,常人万难抵敌,若非怨恨那华服老者行止无状,即或不胜,也不肯轻施此技。
那华服老者见他一棍扫来,疾如风卷,左侧腰肋被棍风撩中,竟是痛楚难当,知对方已用全力,急忙身向斜滑,落在二丈之外,转头向场边纵去。其实说到武功,他与空行当在伯仲之间,只是高手较技,虽不在乎手上有无兵刃,但空行棍法太强,久斗之下,他总是吃亏,故暂避锋芒,欲寻歹毒方法再比高低。
空行不知他另有打算,只当他不敢再斗,喝道:“施主做恶太多,此时想离嵩山,怕已晚了。”提棍追来,赶到那华服老者身后。那华服老者飞身纵跃,并不钻入人群,大袖飘飘,只在场边游走。二人轻功俱佳,连绕几圈,只在一瞬,直看得众人目乱神迷,头脑发晕。
空行追得一阵,暗生诧异:“此人不败而走,莫非要乘我疏忽,另施手段?”言念及此,戒意大增,突然加快脚步,赶上前去,抡棍打向那华服老者左肩。那华服老者听风辨物,知这一棍打向左肩,向右一闪,将场边一人抓在手中,反臂一掷,那人平平向来棍飞去。他这一掷运劲极巧,那人飞出之时,左腿高荡,笔直踢向来棍,右腿似曲非曲,蹬向空行面门,虽是不由自主,却正是破解这一棍的绝妙姿式。
空行一怔,棍向回缩,闪开来人左腿,棍头上撩,正挑在那人右腿膝弯。孰料那人势不稍停,仍奔他当头撞来。空行“咦”了一声,棍端发力,点在那人左腰之上。那人哼也不哼,向一旁滑了出去,落地后一动不动,瞪目吐舌,已然气绝身亡。空行大吃一惊:“我以棍击之,均非要害之处,这人怎会毙命?”忽听那华服老者叫道:“好个妖僧,竟敢行凶杀人!”空行大急,怒声道:“你你为何诬我杀人?”急怒之下,木棍劈头向那华服老者砸落。
那华服老者身似灵猿,又揪住一人,大笑声中,那人又奔空行飞来。空行本不欲挡,怎奈来人眨眼便到,姿态曼妙无比,便似一流好手一般,手足虚击之处,尽是自家要害之所。空行无奈,只得连变几式棍法,将那人挑落在地。那人一经仆倒,也是嘴角淌血,没了气息。
那华服老者厉声道:“妖僧!你还没有杀够么?”飞身扑入人群,又抓住两名中年男子,向空行掷来。空行又怒又急,知今日不能将那华服老者制住,逼他当众道出实情,不但自己蒙冤不白,更要累及少林清誉,当下稳住心神,木棍连拨带挑,将飞来二人拨在一旁。低头看时,这二人也眼见不活了。
众人见那华服老者如此斗法,都吓得往后退去,生怕被他抓住。少数好手虽不畏惧,却也暗暗纳闷:“这厮一抓之下,便能取人性命?”思来想去,总不信天下会有这等歹毒武功,又想:“或许真是那僧人行凶杀人,也未可知。”眼见二人前奔后赶,场边已有六七人做了糊涂鬼魂,也不禁心惊肉跳起来。
那华服老者斗得性起,在场边随抓随抛,又将五人掷了过去,其间连变手法,那五人飞在半空,各具形态。空行一面追赶,一面拨开迎面撞来之人,但觉每一人姿式都古怪至极,身上所附力道也是或刚猛、或诡谲,不易捉摸,一口气挑落四人,便如同应付了四名好手交并来攻,头上一阵晕眩;第五人疾疾飞来,左腿横扫,险些踢在他脸上。众僧见他身体摇晃,似有些支撑不住,无不焦急万分。
实则空行前时便已中了那大汉戟中奇毒,只是他修为深湛,强自将毒质逼在胸间,方不致冲犯上焦。此后他与那华服老者争斗大耗心神,一时便忘了毒质仍在体内,气冲血涌之际,自然内毒发作,祸乱元神。
那华服老者见空行步乱身摇,便知他前毒未解,纵了回来,点指空行道:“你杀了这么多人物,与各派已结下血海深仇,怕是活不过今日了。”突然挥掌拍向空行心口。他本就出手如电,这一掌更迹近偷袭。空行避无可避,惟有出棍点向他小腹。按说高手较艺,绝无这种两败俱伤的打法,若非料敌机先,稳占先手,谁也不会只求攻敌,不思自顾。空行如此行事,已是将生死置之度外,而这一招妙就妙在将生死摆在两人面前,看谁能超然不悔,一念唯坚。
须知少林僧终日参禅理佛,求的便是断爱憎,泯苦乐,任运无为,视死生如虚幻。说到不动心,不着意的禅定功夫,确非一般尘俗中人可比。那华服老者武功虽高,毕竟心如欲海,时有波澜,当此生死关头,岂有不乱了方寸的道理?当下惊叫一声,疾向后退。如此一来,登时由主转从,失了先手。空行乘机换式,一棍正打在他左臂。那华服老者痛入骨髓,发足便逃,空行不敢错过良机,连忙追赶。
二人一前一后,捷逾闪电,空行几番举棍欲打,均因头上昏蒙,不得不丢下念头。绕得两圈,那华服老者愈奔愈快,空行头重脚轻,渐渐跟他不上。那华服老者惊魂略定,索性放缓脚步,只在空行眼前晃来晃去。空行连击数棍,棍棍落空,胸间烦恶无比,料得今日有败无胜,一旦支撑不住,便要命送人手,故明知追赶不上,仍是奔纵不停。众人见那华服老者似引路童子一般,忽疾忽徐,行若清风,故意引逗空行来追,私下里或喜或忧,各自盘算。
那华服老者腾跃之际,又抓起两名点苍派弟子重施故技。空行勉强拨开,汗水涔涔而下。岳中祥、顾成竹等人见弟子横尸场中,无不悲愤填膺,但自忖远非这凶徒敌手,只得含羞忍耻,示意众弟子向后退避。那华服老者抓死数人,犹未尽兴,又将华山、峨嵋两派五六名弟子抛入场中。几派人人切齿,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均盼空行能一击得手,毙此恶獠。及见空行脚步踉跄,毫无获胜之望,又不免泄气。
木逢秋眼望场内死尸多具,轻声叹道:“事隔多年,这厮仍是凶心不改。早知如此,当初便该取了他性命。”盖天行笑道:“这厮潜匿多年,手段又毒辣了几分。木兄三十招上,能否再制服于他?”木逢秋摇头道:“他所施‘五行雷电手’乃武当派秘传之技,出掌快如闪电,掌力端的了得。我当年能够胜他,一来剑剑争先,不容他出手,二来有你在侧,他心胆已寒。加之他那时艺业未成,掌法中多有缺露,方才败于我手。此刻若与他较量,总要在五十招上,木某许能占在上风。”
盖天行微微点头,又扑哧一笑道:“这厮阳根已失,掌上阴柔之力反而大增,真可谓因祸得福。似此一抓之下,阴劲便透体摧心,致人死命,你我也未必能够。盖某一时快意之举,竟成就了一门绝技,确是始料不及,始料不及!”木逢秋捻须而笑,斜睨盖天行道:“天行绝人子嗣,反说赐人福泽,天高有耳,试问岂有此理?”盖天行捂嘴而笑,须髯根根飘起,似对昔日所为犹有余兴。
周四回过头来,见二人眉眼含笑,问道:“场上之人,你两个识得?”木逢秋笑容不敛,轻声道:“这厮姓乔名怡祖,乃功家南派的人物。当年属下与天行游经鄂北,见他为非做歹,奸污良妇,遂出剑将他制住。岂料这厮心顽口凶,竟出言辱骂周教主。天行一怒之下,去其势而逐之,此后三十余年,这厮便未曾在江湖上露面。今日属下等猝见此人,又想起了年轻时那段荒唐往事,回首一笑,教主莫怪。”周四皱眉道:“先生所说功家南派,不知是何来头?这人武功不低,手法亦邪亦正,莫非来自苗夷之域?”他当年远避滇黔,与百夷之众颇有接触,常听人说起壮家、瑶家、傣家、土家种种习俗,此刻听了“功家南派”四字,因声曲义,自然思及南疆。
木、盖二人相视一笑,心道:“教主武功虽高,毕竟对江湖教派不甚了了。”
周四见二人神情异样,便知所猜有误,微微一笑,不欲再问。木逢秋忙道:“所谓功家南派,不过是武当派俗家分支而已。当年张三丰于武当开宗立派,据说初始便慎择门徒,不欲广传。然则斯人技如神援,乃武林泽被百世的神功巨子,所授之法如海江般渊深博大,门人实难窥其幽径。三丰真人无奈,只得将一身绝学详加剖离,分做上、中、下三乘,因材施教,授与几名入室弟子。后三丰真人病逝,门下八大弟子脱离道统,另立宗墙,与武当派同门异户,遥遥相顾,此即武当俗家三乘九派之来历。而功家南派,便是这九派之一。”
周四心道:“原来武当派有这么多俗家分支,难怪与我少林并驾齐驱,领袖武林。”又想:“既然武当俗家分为三乘九派,木先生为何又说张三丰死后,门下仅有八大弟子另立新宗。那另一派又由何人所创?”
正待问时,忽听西边怒骂声起,原来那华服老者奔跑之际,竟窜入群丐当中,将两名弟子揪出人群。群丐毫无防备,救护已晚,只有于、杨二位长老纵身追出,挥掌击向那华服老者后背。这二人乃丐帮中年高德劭之人,武功精纯老辣,尤为群丐之冠,虽只各出一掌,掌力却涛翻浪涌,滚滚向前。那华服老者只觉身后有两座小山压来,呼吸一窒,努力前纵,双脚却似陷入泥潭,沉重异常,心知若不松手放人,必然无幸,连忙将手上二人反掷出去。
于、杨二老接住弟子,见二人并无伤损,便不逼迫。二人掌上运了七八层力道,仍不能奈何对方,心下也自骇异,又见场边几人冷冷望来,目中均有敌意,当即各提一名弟子,快步走回人群。
空行趁那华服老者喘息之时,已然追及,一棍三式,棍棍击向对方胸腹,直弄得那华服老者气躁心浮,一口气始终调理不匀。那华服老者气息不畅,不敢与之纠缠,纵起身形,向人群中窜去。他适才虽未被丐帮二老击中,背上经脉已受了极大的震荡,偏偏空行洞烛其微,以棍扰之,不容他调顺逆气。此刻向人群中飞来,体内散息奔涌,难耐无比,只求寻一处落脚之地,调护伤经。那知仓惶之下,居然鬼使神差,直向周四等人立身之处落来。
木、盖二人仰头上望,见他一脸惊慌,奔逃狼狈,都负手微笑,凝立不动。那华服老者身在半空,见脚下二人不闪不躲,任由自己撞上其体,突然暴伸左臂,抓向木逢秋面门。
木逢秋笑意浓浓,忽抬起下颌,向他手上吹了口气。这一下状如儿戏,毫无伤敌之效,但于对方阴厉无比的掌力之下,竟能做得意态悠闲,放眼天下,实无几人能够。那华服老者一惊之下,便知此人武功在自己之上,身向斜滑,又挥掌向盖天行拍去。
盖天行哼了一声,傲然昂首,骨骼劈叭做响,周身煞气弥漫。那华服老者一掌距他头颅仅有半尺,被他两道冷电似的目光所慑,突然大叫一声,认出他来,仿佛被炭火烤灼了皮肉,猛地倒飞了出去。他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数十年怨恨恐惧骤然涌上心头,直激得周身血脉贲张,平生功力都附于这一纵之势中。
也是他做恶太多,命当绝于嵩山,空行随后追来,恰巧抡棍击向他后颅。按说这一棍空行恍惚打出,原不指望能击中对方,谁料那华服老者骇极而退,势若惊猿,空行想要撤棍饶他,都已不能。但听“噗”地一响,那华服老者头颅已碎,脑浆四散飞溅,死尸仍向前飞出二丈多远。这变故来得太快,满场人众皆目瞪口呆。
场边那头陀“哎哟”一声,纵身奔到死尸近旁,直楞楞盯住尸首,似乎不相信那华服老者真已死去,猛然间转过身来,目中射出凶光,飞身扑向空行。
空行杀死一人,自知犯下极大罪业,呆立场上,如失魂魄。那头陀一拳击来,正中其腹。空行闷哼一声,缓缓坐倒,目视那头陀,露出极惊讶的神情。那头陀知他艺业精深,因恐一击难成,这一拳并未使出全力,但见空行中拳之下,只是坐倒,也吃一惊:”我一拳已用七成力道,这和尚犹能挺受,修为确是不浅!”飞起一脚,向空行头上踢去。
空行中了一拳,脏腑已然碎裂,全仗数年深功,方压下满腔热血,眼见对方一腿踢来,竟纵跃而起,迎了上去。那头陀一脚正踢在他心口,直将他踢得翻滚而起,摔在几丈开外。
空行吐血倒地,面色却平和了许多,好似了却了一桩心事,眼望那头陀道:“多谢大师成全,帮帮贫僧赎清罪业。贫僧临死能得得见此拳,也算死而无憾了。”说罢呕血不止,气息奄奄。
那头陀见他犹未气绝,飞身上前,又要行凶。众僧见状,再不顾方丈责怪,有七人奔入场中,围住那头陀。另有两僧冲到空行身畔,抱起他跑回人群。待将空行放倒在地,只见他闭目垂眉,已然圆寂,两手放在胸前,神色十分安详。众僧悲不自胜,无不泪下。
场上七名僧人听背后哭声响起,料是空行伤重辞世,目中都喷出火来。这几人年纪不等,辈份有别,却都是罗汉堂中艺业精湛的武僧,此刻怒气冲天,全忘了乃是以众欺寡,一拥而上,抡拳便打。那头陀立在当中,见一名胖大僧人迎面击来,拳脚快如疾风,突然迈上一步,抓住对方手臂。那胖大僧人手臂被抓,并不慌乱,飞起一脚,踢向那头陀小腹。那头陀手上用力,忽将他偌大的身躯抡了起来,呼地一声,向左面二僧砸去。那胖大僧人被他抡起之时,只觉一条臂膀疼痛无比,大叫一声,险些晕了过去。左面二僧见他飞来,急忙伸臂去接,谁知拿桩不稳,三人一同跌倒在地。那胖大僧人手臂断了几处,本已难熬,倒地后断臂压在身下,登时晕了过去。
那头陀打倒三人,又将背后一僧手腕刁住,用力之下,那僧人腕骨亦折,唉哟一声,跪下身去。与此同时,余下三僧拳脚已到。一僧当胸击来,掌上殷红如血,正是“大伏魔掌”中的一记“血海佛光”另两僧趁机使出擒拿手法,一左一右,牢牢抓住那头陀手臂。那头陀身处险境,俯身前冲,一头顶去,双臂顺势缠绕,将左右二僧手臂绞住。迎面那僧挥掌来击,忽见他硕大的头颅顶撞而至,忙转掌下拍,击其后脑。不期那头陀气力雄壮,竟带着身边两僧一同跃起,犹如三人连体一般,直向他迎头撞来。这僧人躲闪不及,二人头颅正碰在一处。那头陀头坚骨硬,内力真贯顶门,这一撞色彩斑斓,将此僧脑袋撞得稀烂。众人见那头陀头上秽物淋漓,面目狰狞可怖,不由得一阵心悸。
天心大惊,高声叫道:“天冲、慧云,快些松手!”天际也喊道:“慧云,还不快些逃命!”原来抓住那头陀的二僧,一名天冲,一名慧云,都是空义一支的弟子,天心、天际看出那头陀武功了得,禁不住当众劝逃。
二僧听得方丈呼喊,心中更乱,怎奈手臂被那头陀绞住,好似巨蟒缠身,挣脱不得,惊惶之下,同时向先前与那胖大僧人一齐跌倒的二僧呼救。二僧闻声爬起,抢步来救。一僧纵起身形,挥掌拍向那头陀后心。另一僧滚翻向前,脚尖勾起,望那头陀裆中点去。那头陀见二僧出招狠毒,凶心大起,腰背骤然一挺,左右二僧已头下脚上地折荡而起,倏忽间翻到他身前。二僧翻腾之时,手臂仍被对方绞住,如此一来,一条臂膀便被硬生生拗断。
那头陀弄断二僧手臂,犹未心甘,揪住二僧伤臂,突然翻上半空。这一翻姿态古怪,却又十分高明,既避开身后二僧来袭,又不使折臂二僧脱出掌握,身子仿佛大个的陀螺,在空中疾旋不停。只听得惨呼声起,折臂二僧齐齐栽倒,地上血水横流,二人同时昏死过去。众人见那头陀落下身来,两手各拿一只血淋淋的手臂,直惊得毛发齐立,气不能出,都不信出家之人,下手竟会如此狠毒。
那头陀手拿断臂,哈哈大笑,斜睨身后二僧道:“方丈大师已下法旨,你两个小秃驴为何还不逃命?”二僧年纪均在五旬开外,一僧身高体阔,四肢粗壮;另一僧黑面泛光,也甚魁梧,无论如何沾不上一个“小”字,听他这般讲话,身子都抖了起来,大吼一声,同时扑上。二人救同门不得,本已被对方歹毒手段惊呆,倘若那头陀不出贬损之言,二人自不敢以卵击石,与之再斗。这时羞愤难当,生死皆忘,拼着粉身碎骨,也不肯再退半步,坠了少林威名。
那头陀见二僧扑来,大有同归于尽之势,仰面笑了起来,神情极是轻蔑。那高大僧人乘机出掌,击向他胸口。另一名黑脸僧人两脚连环,直奔他小腹踢去。那头陀右手一划,轻轻拨开来掌,左腿一荡之间,已抵在那黑脸僧人前胸。那黑脸僧人大惊,双臂下压,欲折断他腿胫。不意那头陀骤然发力,将他踢得翻滚而起,骨断血流。
那高大僧人见同伴倒地不动,心中微乱,两手连拿带拍,拼死来击。那头陀不招不架,左手径直前探,五指钢钩一般,抓向对方面门。那高大僧人双臂交错,本欲搅住来臂,触及其臂,忽似碰在铁柱之上,漫说自家只有两条手臂,便是再生几条臂膀,也是形如螳臂,毫无拦挡之能。
那头陀一招之间,抓上对方面门,五指稍一用力,那高大僧人五官尽已挪位,惨叫一声,捂着脸倒在地上。少林派七人出场,顷刻间一死六伤,人人如枯枝细梗,应手而折。众人见了,心惊肉跳,实难信少林门人会如此不堪一击。
那头陀尚未使出三分手段,便已连败七僧,脸上露出又是狂妄,又是失望的神情,斜着眼望向众僧道:“都道少林僧习了魔教武功,却原来无根无据,都是放屁!”迈开大步,直向众僧走来。众僧心存忌惮,不觉各现惊慌。
那头陀来在天心面前,瞪着一双铜铃大眼,上下打量他一番,忽冲那红衣人道:“尊主说少林僧习了邪法,我等方来此走上一遭。目下看来,这话多半是在骗人。”那红衣人笑了一笑,并不言语。
那头陀又看了天心两眼,跟着向场边几人道:“大伙辛苦而来,可惜少林派已没了响当当的角色。贫僧此刻便向他寺中方丈挑战,若这和尚也未习得魔教伎俩,大伙便回了吧!”场边那书生和疤脸老者微微点头,另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则不声不响,未置可否。
那姓郭的高瘦男子嚷道:“大师这主意不错,他寺中主事的和尚若是不行,其他的秃驴更不中用。大师快快动手,莫误了郭某行程!”众人听那头陀要与少林方丈动手,心道:“天心主持少林多年,历来无人知他武功底细。这头陀迫他出手,心思着实歹毒。天心如若有负,少林派就此一败涂地,那可比杀死几个僧人更阴狠了几分。”众僧闻得此言,都向方丈望来,有心为他抵挡一阵,怎奈那头陀指名道姓,直挑天心,一时人人焦急,却又束手无策。
天心当此关头,心乱如麻。他虽为少林之长,武功却非极高,自知不是那头陀敌手,霎时急出汗来。那头陀既向天心挑战,也加了十分小心,料得少林方丈必有惊人艺业,退后两步,凝神蓄力。他适才与七僧交手,出招不伦不类,全不露武功家数,这时收心敛意,摆开门户,众僧俱是一惊:“这和尚起手作势,怎是我少林派宗法?”
正疑时,忽听那头陀全身发出劈叭声响,初时细微低弱,不甚骤密,渐渐愈来愈响,直似爆豆相仿,满场皆闻。众僧大惊失色,都死死盯住他两只大掌,不敢眨眼。
天心强自收摄心神,两掌合在胸前,护住前胸要害,心中不住祷告,只盼能接下对方十招八招,便不算损了少林派颜面。猛听那头陀大喝一声,好似嘴边起个劈雷,随见他身上前冲,一只油锤大的拳头自腰间崩出,直向天心击来。这一拳也不知附了何等神力,刚一打出,地上泥土顿时飞漫而起。众僧只觉迎面狂风大做,情不自禁地纵跃躲闪,百余僧人仿佛冰裂河开,一下子闪出两丈多宽的缺口。
只听数名空字辈老僧惊呼道:“紧那罗拳!紧那罗拳!”天心首当其冲,对方拳头距他尚有数尺远近,便觉胸闷欲裂,耳听几位师叔大呼“紧那罗拳”直惊得魂飞魄散,双脚一点,斜斜纵出两丈。他为群僧之首,按说无论如何不能退却,这一退看似轻巧,却将少林脸面丢个干净。众人轰然大哗,既笑天心胆怯,更惊那头陀拳艺如神。场边那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原本面无表情,这时也微微点头,意甚嘉许。
那头陀一击不成,纵身向天心扑来,大笑声中,一拳又击向天心胸口。这一拳较前番更为暴烈。一旁年轻武僧躲闪不及,被他拳风带得东倒西歪,十几人栽在地上。
天心自听了“紧那罗拳”四字,好似吓破了胆,忙不迭地向旁窜避。他闪身极快,背后许多僧人便被罩在那头陀拳风之下。那头陀击天心不着,并不换式,拳劲狂吐,冲撞向前。迎面数名僧人欲闪不能,尽似飘蓬断梗一般,向后跌出。那头陀只凭拳上无形劲气,便将数人撞飞,心中好不得意,索性疾冲不停,欲将前面未倒的僧人尽伏于一拳之下。这十数名僧人被他拳风所笼,你推我抱,谁也无法脱身,惟有向后退避。看情形不消片刻,便要被拳劲撞中,大受内伤。
众人见那头陀只出一拳,便将十数人撞飞,更逼得身前数僧闪无可闪,个个吃惊非小:“这头陀拳上劲力充沛无比,委实不可思议。却才众僧叫喊什么‘紧那罗拳’,难道这便是少林派护寺之宝,名震天下的‘紧那罗拳’?”
众人久闻“紧那罗拳”之名,都知此拳威力无穷,乃少林诸多拳法之冠。但传说此拳在百余年前便已失传,是以闻名虽久,却谁也未曾亲见,这时目睹此技,都是信疑参半。说到这“紧那罗拳”确是大有来历。紧那罗者,本是佛家八部天龙中八种神道精怪之一,梵语即“人非人”之意。其形状与人相仿,惟头生一角,因其性情温和,与“阿修罗”、“帝释”等难比神通,故为帝释乐神,不甚炫耀法力。相传元至正初年,有一僧忽至少林,蓬头裸背,止着单衫军,在厨中作务数载,朝暮寡言,暇则闭目打坐。人皆异之,莫晓其名姓。至正十一年三月,颖州红巾率众突至少林,欲行抢掠。此僧手持火棍而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巾众惊怖而遁。僧大叫曰:“吾是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没,人始知为菩萨化身。众感其德,塑像寺中,遂为少林护法伽蓝神。此说虽属无稽之谈,然众僧笃信佛法广大,俱深信不疑。后明永乐年间,少林出了一位百世难逢的高僧。此僧在少林修行多年,自创出一套精深无比的拳法,因恐后世弟子不能珍崇,故托名乃由“紧那罗王”所遗,取名“紧那罗拳”众僧不疑,习练后果然神妙无方,遂代代相传,誉为佛家神技。到了明正德年间,此拳谱忽然不翼而飞。众僧闻知,叹惋不已,寻了数载,全无头绪。寺中习过此技的僧人原本不少,但此拳艰深异常,从无人能练至巅峰。一旦没了拳谱,众僧只能按各自心得习练,到后来如入迷途,都练得似是而非。众僧恐此技失传,遂将数式拳架绘于罗汉堂内,供后代僧人研悟。无奈内功心法随谱散失,后人更难参透妙义,便是神光和尚,当年也只有终日坐在罗汉堂内,望壁兴叹。一班空字辈老僧早年都看过壁上图形,日久天长,自然眼熟,是以那头陀一拳方出,便被他等认了出来。其余年轻武僧修为尚浅,自来不准入堂观看绝学,此刻惊慌失措,只顾胡乱躲闪,哪还理会什么牛拳马拳?
那头陀将迎面十余名僧人罩在拳风之下,前冲之势并不稍缓。他拳上劲力沛不可挡,一经靠近,更如洪水决堤,滚滚而至。那十几名僧人当此恶境,纷纷跌倒,都似断木投入激流,顺着此股大力滚滑不停。那头陀两拳惊散群僧,反身来寻天心,眼见天心躲在十几名红衣老僧背后,猛然纵身而起,凌空向天心击来。他站在地上,拳劲已如怒浪狂潮,摧折万物,此时高腾下击,势头又强猛了几倍。
那十几名红衣老僧护在方丈身前,本要合力接他一拳,哪成想拳风扑面而来,似利刃一般,将十几人须髯尽皆削断。两名老僧拳劲受得实了,口中喷出血来。众老僧自知难敌,拥了方丈向一旁闪跃。天心躲闪之时,便知藏在他身后的僧人必要遭殃,忙向背后喊道:“大伙快些闪开!”喊声未绝,藏在他身后的几名年轻弟子已怦然倒地,遭了毒手。这几名弟子原打算避在方丈和众老僧后面,求得庇护,未想踏入死地,谁也救他不得。
天心一时胆怯,又送了几僧性命,心如刀剜火烤,痛不能忍,眼见一年轻弟子站在原地,似呆了一般,全然忘了躲闪,不觉失声叫道:“慧静,快些闪开!”那年轻弟子适才与几位师兄躲在方丈身后,眨眼间几位师兄横尸于地,确是将他吓得呆了,耳听方丈呼喊,方才魂魄归窍,欲待撒腿逃命,那头陀已飞到他身前。众僧心中一痛,都知这僧人必死无疑,想要留个囫囵尸首,怕也不能了。
那年轻弟子见那头陀飞在头顶,直吓得魂不附体,大叫一声,本能地向那头陀来拳抓去。众人见状,暗暗叹息,俱生恻悯之心。谁料异象忽生,那年轻弟子一抓之下,竟将那头陀铁锤般大拳扣在手中。那一股胜似骇浪惊涛的拳劲,居然于这一抓之势中,遁得无影无踪。众人见了,个个呆若木鸡,仿佛天地间忽然昏暗下来,人人目茫心迷,如坠梦魇。满场死一般沉寂,无一人能吐出胸间浊气。
那年轻弟子一脸茫然,身子微微颤抖,似乎连他自己也不信能接下这天惊石破的一拳。
起,如陀螺般旋转不停,木棍随势搅动,恍恍惚惚地向那大汉打来。
那大汉只觉眼前有无数个棍头晃动,棍影愈晃愈大,竟成了一个径约数尺的大圆,仿佛迎面飞来一张大网,就要罩在自己身上,当即不加思索,抖戟刺入圆心。他这一刺十分奸巧,戟头刚入棍网,又缩了回来,顺大圆边缘钻入。天弘搅棍不停,猛觉棍身上爬来一条毒蛇,黏滑无比,直向右臂咬来。他身在空中,势猛难收,本要向旁滚滑,忽觉右半身一阵巨痛,腰、胯、臀三处竟同时中戟,身子一软,登时坠了下来。那大汉得势不让,长戟斜划,又挑向他咽喉。
天弘躲闪不及,右肩又中一戟,突然仰面叫了起来,似孤狼引颈长嚎,声音尖厉异常。那大汉一惊收戟,心道:“这秃驴莫非疯了不成?”
天弘血流遍体,比前时更为亢奋,猛地撕裂僧衣,赤膊舞棍,冲向那大汉。那大汉见他棍法凶狠散乱,一笑出戟,又搠中他左肩。天弘直似不觉,目中凶光更盛,口中发出呜呜之声,手上仍是不停。众人见他出棍全无章法,都暗暗摇头。
那大汉应付几下,看出天弘神智已乱,失声笑道:“大伙说得不错。少林僧果然已习了邪法,否则这和尚怎会邪魔附体,状如猛兽?”众黑衣人听了,拍手笑道:“少林僧虽是妖魔鬼怪,薛兄弟却有降妖伏魔的手段。我们大伙可等着看你再显神威,制服这只秃兽。”
那大汉受人吹捧,脸泛红光,一面应付天弘,一面冲众黑衣人道:“大伙要看,咱就再露露本事。”大戟平着刺出,中途变招,又刺中天弘右股。众黑衣人见了,齐声喝彩。
天弘连中数戟,仍似着魔一般,舞棍猛打,手脚却已不听使唤。那大汉有心戏弄于他,竟单手握戟与他周旋,间或出戟,力道拿捏得极有分寸,连着刺中天弘肩、肘、胸、背,戟尖只稍稍入肉半寸。众人见天弘似血人一般,已是任人宰割,都含笑观赏,对少林没了半点惧意。
那大汉出尽风头,兴致已减,笑望四周道:“我说这和尚蛮横任性,不通世理,诸位可都亲眼看到了吧?薛某虽有心惩制于他,却不忍害他性命。现我闭上双眼刺他两膝,好让他彻底歇上一歇。这不能算薛某以强欺弱吧?”众人见他如此轻狂,都有些不以为然,只有一班黑衣人鼓掌叫好,高声怂恿。
那大汉嘿嘿一笑,闭上双目,单手执戟往前刺去。此时天弘虽已神智失常,出棍却更加颠三倒四,怪异难测。不意那大汉闭目出戟,竟毫厘不差地算准他所处方位,戟头晃动如蛇,准确无误地刺奔他左右两膝。众人见他戟头颤动之际,似刺左膝,又似刺向右膝,眼看这少林僧两膝均要中戟,也不得不佩服他戟法高明,别具深功。
那大汉料可中的,脸上溢满得意之情。众僧大急,齐唤天弘闪躲,心中却知那是万万躲闪不开了。便在这时,猛见一僧跃入场中,右手一探,将天弘揪到一旁,左手抓住天弘手中棍棒,轻轻一震,已将木棍夺入手中。那大汉长戟刺出,未觉察迎面已换了一人,戟头摇摆,势不稍停。那僧人冷冷一笑,待来戟刺到胯下,左手木棍忽向戟头上搅来,一股大力自手臂传上棍端,那大汉顿觉长戟刺入了一个漩涡,连戟带人向前冲去。
那僧人见他收势不住,似乎不愿占他便宜,手腕一震,将长戟震起四五尺高,喝道:“你先睁开眼来!”那大汉长戟高高荡起,同时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自己前胸扶了一把,身子登时站直。睁眼看时,只见对面站着一位老僧,身高体瘦,须眉皆白,两只眸子似一潭深水,令人胆寒,心道:“适才我一时托大,已入他掌握之中。这僧人不下杀手,可算留情。”又想:“他乘我不备,方得小胜。真要较量,未必在我之上。”当即横托大戟,斗志又起。
天弘虽被那老僧揪住,手足仍胡乱踢打,咻咻乱叫。那老僧叹息一声,右掌轻拍,封了他后背几处穴道。天弘狂态不敛,怒目瞪视老僧,全身抖个不停,仿佛随时都能张口咬人。
那老僧棍头一扬,搠在他膝弯,迫他跪倒在地,似痛惜,似怨责地道:“你在少林苦修多年,怎会于本门棍法一窍不通?本门棍法向以单头为无上法门,单双并用,频于换把,乃俗手下乘功夫,不值名家巨子之一噱。棍之用力,全在虎口及食、中二指松紧适度,随机生巧,而两手离合抖弹之整劲更为紧要。明此不二法门,才可转求步法之进退起落,眼法之刁、准、快、毒。倘此等紧要之处不能深悟精熟,则区区一棍之微,亦殊难挟持。你这‘疯魔棍’乃左道双头棍法,原本卑不足道,而你又故意乱了身法,强求棍上之蛮力。似此毫无身法、眼法可言,直似门外汉一般,又如何能克敌制胜?”天弘闻言,大瞪双目,也不知是否真的听懂。众僧却泥塑般僵在那里,俱露茫然之情。
那老僧说罢,侧目向那大汉望来,露出思虑之色道:“施主这套戟法乃是从枪法中化来,却又与枪法迥然不同。枪法以拦、拿、崩、刺为主,施主这戟法却以贴、靠、叼、钻为用。技法上似较当世诸路枪法犹高一层,可算十分难得。”说到这里,又自言自语道:“戟之为器,始于殷商,乃由矛、戈衍化而来,隋初被刀、枪替代,戟法从此失传。到了唐代,官阶三品以上者允许在门前立戟,故显贵人家亦称‘戟门’,可见戟在唐代已成了豪门摆设。虽说宋代仍有武将用戟,但未见史书记载,想来多属讹传。今日老衲能重睹此技,甚感荣幸。”说罢露出一丝笑容,眼望那大汉手中长戟,似在端详一件珍贵的古器。
众人见他嘀嘀咕咕,搬经弄史,心道:“这和尚适才救人时身手不凡,这当儿怎像个腐儒一般,谈什么殷商唐宋?”
那老僧盯住长戟看了半晌,忽收了笑容,正色道:“戟有王者气,乃百兵中华贵之物。施主用来,却刁钻狠毒,全无雍容大度之象。按说你伤我天弘师侄,理当重惩,老衲念你独精此技,尚有赖精研细琢,广传江湖,今日便不与你计较。你只将此戟留在少林,这便下山去吧。”说到最后一句,竟似下命令一般。
那大汉心下气恼,捻戟笑道:“大师要留此戟倒也不难,只要胜了薛某,薛某连大好头颅也一并奉送。”那老僧木然道:“老衲一生从未与人较量过武艺,你要比试,那可找错了人。”提起天弘,转身便要回去。众人见他虎头蛇尾,举止莫名其妙,都哄笑起来。众黑衣人齐声叫道:“兀那秃驴!你忝着一张老脸出来现世,为何又急着回去?薛兄弟,你可不能让他就这么溜了!”
那大汉见老僧转身急行,只当他生了惧意,大笑一声,运戟向他右心扎来。那老僧头也不回,左手木棍向后一撩,将来戟轻轻拨开。那大汉这一戟使了七层力道,竟被他轻描淡写地拨在一边,心中微微一沉,大戟横扫,用上全力。那老僧仍不回头,木棍后搠,棍头正搠在戟柄之上。
这青龙戟长约丈二,矛与月牙刀为龙口,戟柄为龙身,戟柄托为龙尾,他棍头所搠之处,正是戟柄中部。这一来如截龙身,长戟立时弯曲过来。那大汉只觉戟身大震,双臂被铁戟带得绞在一起,登时手忙脚乱,惊出一身冷汗。那老僧见他惊窘不堪,一笑停步,棍头往戟身上一挑,那大汉双臂立时分开,比巧手解绳还要随便。
那大汉心中骇异,仍存了一丝侥幸,只想趁他单手执棍,争回脸面,大戟抖出一团青光,直刺对方心口。这一刺有个名目,叫做“青龙吐雾”乃是他戟法中歹毒招术。一戟刺出,内力传上戟头,月牙刀内机括弹开,一团白雾扑散出来。那老僧毫无防备,鼻中吸入少许雾气,连忙放下天弘,闭住呼吸。
白雾散尽,那大汉见老僧并不跌倒,暗吃一惊,长戟提、挂、抄、挑,顷刻间连施几记杀招。那老僧并不招架,只以灵动身法躲闪,待头上稍稍清醒,这才定住身形。
天心见那老僧身体微微摇晃,知他中毒非浅,不禁为他担起心来,焦虑之中,却又充满好奇,心道:“师叔瘫痪多年,终日在藏经阁中诵经不出,怎地突然来在这里,行动如常?适才听他将本门棍法讲得头头是道,难道他果有深功?”众僧自那老僧入场,也都惊讶不已,仿佛看到了一件最不可思议之事,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原来这老僧法号空行,多年来一直司守藏经阁,做些琐碎之事。他为人木讷,平素只在阁中抄经翻典,以书自娱,从无人见他习过武功。十多年前,空行忽言下肢风瘫,自此便闭门不出,与众隔绝,众僧已是多年未曾见他。空行未瘫之时,常劝众僧弃武修经,远避是非。众武僧笑其愚腐,都懒得理他。少数修为深湛的僧人虽知空行博学多才,却未想他触类旁通,已深悟少林武学正法眼藏。适才众僧关注天弘安危,均未留意空行从何处跳出,猝见斯人病体痊愈,自然吃惊不小。
那大汉见空行脚下不牢,料得使毒收效,运戟疾挑空行腰、胯,出戟干净利落,眨眼便到。空行略定心神,双手握棍向戟上拨来,棍法朴实无华,只是方位角度拿捏得异常准确,木棍一挨戟身,立时如拔浮草,将大戟弹得转了方向。那大汉只觉对方棍上似装了弹簧,一股寸巧之劲莫可抵挡,待要抽戟换式,木棍已乘势点到胸前。
那大汉胸口一凉,一小片衣布已被棍头带下,肌肤却不痛不痒,毫无伤损;对方使棍之巧,运劲之妙,实是不可捉摸。那大汉面如死灰,似乎连托戟之力也骤然消失。
空行粘下对方衣片,便即收棍,转望众僧道:“本派棍法总论有云:‘夫棍之使运术,与剑击术甚相似,总在平时练之最精熟,有游龙屈伸,草蛇舒卷之妙,而后可得心应手,从容制胜。’此不过泛泛之论,未议其术之精髓。老衲多年闭门深考,觉棍之用法,实与我少林五拳甚相合,凡于五拳有功夫者,只须稍加揣悟,则棍法自在其中矣。”众僧听了,茫然不解,如聆仙偈。
空行微微一笑,也不多言,长棍一抖,向那大汉当胸点来。那大汉虽知不敌,仍本能地横戟招架。岂料一架便空,身子突然飞了起来,如驾了七彩云雾,呼呼悠悠地向后飞跌,大戟仿佛着了魔法,莫名其妙地脱开双手,缓缓向对方落去。
空行随手操住铁戟,眼见那大汉飞出四五丈远,落地后站立不住,险些撞在那华服老者身上,不禁皱起眉头,轻声嘀咕道:“这一式中四平顺步披身转高提势,乃从龙形中化来,贵在拨挑捷巧,力发于无形。看来老衲苦修多年,仍未能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摇了摇头,又望向那大汉道:“老衲功力未纯,方使施主跌倒,实在惭愧的很。施主已得戟法之妙,但争斗时凶狠无威,便不能尽展戟法之长。此戟沾我寺僧人鲜血,理当收归敝寺,消其戾气,还望施主不要生怨。”那大汉惊魂未定,倒在地上一声不吭。那华服老者生性爱洁,眼见袍服上溅满灰尘,脸色阴沉下来,动手褪下外衣,飘身来在场中。
众人见他里面穿了件淡青色锦缎花袍,一尘不染,心道:“这人是何来头?穿着可真是讲究!”
空行虽见一人入场,却不理会,戟棍交在左手,迈步向坐在一旁的天弘走去。那华服老者见他对自己不理不睬,火气又添了几分,身形一晃,挡在空行面前。
空行停下脚步,合十道:“施主意欲何为?”那华服老者面无表情道:“大师既然下场,何必急着回去?在下已多年未与少林高僧谋面,今日正要领教。”空行摇头道:“老衲平生从不与人争强。施主欲显手段,可另谋它选。”说罢便要前行。
那华服老者展臂相拦,冷笑道:“今日各派好手云集,少林已危如朝露。大师置身事外,难道眼看着少林寺毁人亡,惨祸成真?”空行向周遭望了一望,不以为然道:“我少林此番虽有一劫,并无灭群之祸,各派能者虽多,亦不能撼我根基。况老衲寺中枯朽,本无能为,纵使天降凶祸,也只有坦然相对。何敢以一己之力,抗万众之心?”
那华服老者见他执意不肯比试,恼羞成怒,厉声道:“大师自言不与人争,适才为何掷人数丈,当众炫耀?”空行手指那大汉道:“这位施主恃技凶残,以伤人为乐,老衲方稍加惩戒。此举非是较艺,乃为端正其心。”那华服老者冷笑道:“这么说在下若不做出些丧心病狂之事,大师是不会教训我了?”言犹未了,突然倒纵出去,如一缕轻风,飘到天弘身后,身不转,头不回,反掌拍在天弘顶门。这一掌无声无息,如半空絮落。天弘中掌之后,纹丝不动,连眼睛也不眨上一眨。众人见状,大惑不解,只有场边那头陀高声叫好,似识其妙。
猛听得天弘大叫一声,向后栽倒,两只眼珠崩出眶外,一腔热血似喷泉般冲出口来,直溅在丈余高处。众人骇然失色,连西首众黑衣人也目瞪口呆,忘了喝彩。木、盖二人观此一幕,都“咦”了一声,心道:“难道是这厮又重现江湖?”二人初见那六七人入场,便觉得人人面熟,只是相隔多年,大家容颜有改,一时便想不起曾在哪里见过。及至那华服老者出掌伤人,露出武功家数,二人已猜出此人身份,相视一笑,竟似忆起了一件极为开心之事。
空行目睹天弘惨死,饶是他古井心肠,也不禁气动血涌,当即丢开铁戟,握棍道:“施主造此罪业,神佛难佑。今生今世,怕不能离开嵩山了。”说话间悲愤难抑,棍棒颤抖不定,一语刚了,棍端忽向前指,凝在半空,周身仿佛铁铸钢浇,再无丝毫颤动。那华服老者见他瞬间便能凝定心神,不敢稍有大意,眼望棍端,全神戒备。
二人静静而立,谁也不肯率先出手,均盼对方定力稍欠,露出微小破绽,便可趁机争先,做雷霆之击。过得半晌,场上仍是一片死寂,仿佛每个人的心跳声都能听见。僵持之际,只见华服老者一件锦袍渐渐鼓胀开来,目中精光忽隐忽现;空行则神光深敛,连半片衣角也不飘动。
那头陀见华服老者神气外溢,知他定力不及少林高僧,已到了不得不发之时,突然喝道:”兀那和尚!你还要等个什么?”这一声犹如半空中起个劈雷,本是要惊吓空行,助那华服老者得隙出手。岂料空行恍若不闻,反是那华服老者沉定不住,分神向发声处望来。
空行得此良机,抖棍前点,一棍虚虚实实,分击那华服老者胸腹几处要害。他深得棍法之妙,已到了不拘形式,从心所欲的佳境,随便击出一棍,棍上均能生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无论击中对方何处,俱不亚于刀剑之利。那华服老者分神之下,棍已及身,但觉胸、腹几处一阵软麻,仿佛被点中了穴道一般,气淤血滞,提气艰难,当即双臂缠压,搅住棍身,正待上步反击,忽觉棍上一股大力传来,如海浪摧击,势不可挡,脚下登时虚浮无根。他失了先手,不敢与来力相抗,只得借力纵起,在空中翻滚卸力。
空行一击得手,不喜反惊:“此人应变好快,若非我抢占先手,断不能将他挑上空中。”原来他运棍击挑,本是占尽便宜,一挑过后,便当转棍下按,将对方牢牢压在棍下。哪知那华服老者不待他换式生奇,便即高跃脱困,尤其双臂搅在棍身的一刹那,竟使空行有一种被雷电击中的感觉。空行两手酥麻,这一棍便不能挑按相生,尽展其妙。待见那华服老者飞在空中,转眼间便将所受大力化去,更是吃惊不小。众人不明究竟,只道那华服老者落在下风,实则二人相继心惊,可说胜负未判。
空行一棍无功,眼见对方飘身下落,忙执棍上搠,拨点那华服老者足踝。那华服老者身浮空中,只觉脚下尽是晃动的棍头,无论怎样变换身形,均不免被对方搠中,骇怖之余,突然发出一掌,拍向空行面门。这一掌遥遥虚击却似雷奔电闪,发出异样响声。空行只觉迎面似有一道闪电划来,一惊之下,忙侧身闪避。
那华服老者得了空隙,飘飘下落,一足虚点,竟颤微微地立在棍尖之上。空行觉棍上一沉,不加思索地抖棍发力,一股脆巧之力传上那华服老者足心。那华服老者足底大震,一笑弹出,直向山门前两根高大的旗杆飞去。待到切近,猛地飞起一脚,踹在左面一根旗杆之上,身子借力弹回,又向空行扑来。那根旗杆经他一踹,立即折断,呼地砸了下来,吓得众僧纷纷避让。
众僧一面躲闪,一面怒骂不止,连天心脸上也露出憎恶之情。原来这两根旗杆乃当年嘉靖帝为表彰少林僧“抗倭奋勇、多著死功”而立。右面旗杆细雕盘龙,以示僧皇同心,永固海疆;左面旗杆则刻了应募四十余僧的名字。那华服老者无端作恶,将左面旗杆踢断,无异于将几十名僧人的功绩抹杀,众僧骂不绝口,也是情有可原。
空行见那华服老者踢断旗杆,也自着恼,待其扑至,猛然欺上半步,抡棍扫其腰肋。他使棍以拨、挑为先,从不愿抡、扫相搏,伤人躯干,只因抡扫之力太过横猛,常人万难抵敌,若非怨恨那华服老者行止无状,即或不胜,也不肯轻施此技。
那华服老者见他一棍扫来,疾如风卷,左侧腰肋被棍风撩中,竟是痛楚难当,知对方已用全力,急忙身向斜滑,落在二丈之外,转头向场边纵去。其实说到武功,他与空行当在伯仲之间,只是高手较技,虽不在乎手上有无兵刃,但空行棍法太强,久斗之下,他总是吃亏,故暂避锋芒,欲寻歹毒方法再比高低。
空行不知他另有打算,只当他不敢再斗,喝道:“施主做恶太多,此时想离嵩山,怕已晚了。”提棍追来,赶到那华服老者身后。那华服老者飞身纵跃,并不钻入人群,大袖飘飘,只在场边游走。二人轻功俱佳,连绕几圈,只在一瞬,直看得众人目乱神迷,头脑发晕。
空行追得一阵,暗生诧异:“此人不败而走,莫非要乘我疏忽,另施手段?”言念及此,戒意大增,突然加快脚步,赶上前去,抡棍打向那华服老者左肩。那华服老者听风辨物,知这一棍打向左肩,向右一闪,将场边一人抓在手中,反臂一掷,那人平平向来棍飞去。他这一掷运劲极巧,那人飞出之时,左腿高荡,笔直踢向来棍,右腿似曲非曲,蹬向空行面门,虽是不由自主,却正是破解这一棍的绝妙姿式。
空行一怔,棍向回缩,闪开来人左腿,棍头上撩,正挑在那人右腿膝弯。孰料那人势不稍停,仍奔他当头撞来。空行“咦”了一声,棍端发力,点在那人左腰之上。那人哼也不哼,向一旁滑了出去,落地后一动不动,瞪目吐舌,已然气绝身亡。空行大吃一惊:“我以棍击之,均非要害之处,这人怎会毙命?”忽听那华服老者叫道:“好个妖僧,竟敢行凶杀人!”空行大急,怒声道:“你你为何诬我杀人?”急怒之下,木棍劈头向那华服老者砸落。
那华服老者身似灵猿,又揪住一人,大笑声中,那人又奔空行飞来。空行本不欲挡,怎奈来人眨眼便到,姿态曼妙无比,便似一流好手一般,手足虚击之处,尽是自家要害之所。空行无奈,只得连变几式棍法,将那人挑落在地。那人一经仆倒,也是嘴角淌血,没了气息。
那华服老者厉声道:“妖僧!你还没有杀够么?”飞身扑入人群,又抓住两名中年男子,向空行掷来。空行又怒又急,知今日不能将那华服老者制住,逼他当众道出实情,不但自己蒙冤不白,更要累及少林清誉,当下稳住心神,木棍连拨带挑,将飞来二人拨在一旁。低头看时,这二人也眼见不活了。
众人见那华服老者如此斗法,都吓得往后退去,生怕被他抓住。少数好手虽不畏惧,却也暗暗纳闷:“这厮一抓之下,便能取人性命?”思来想去,总不信天下会有这等歹毒武功,又想:“或许真是那僧人行凶杀人,也未可知。”眼见二人前奔后赶,场边已有六七人做了糊涂鬼魂,也不禁心惊肉跳起来。
那华服老者斗得性起,在场边随抓随抛,又将五人掷了过去,其间连变手法,那五人飞在半空,各具形态。空行一面追赶,一面拨开迎面撞来之人,但觉每一人姿式都古怪至极,身上所附力道也是或刚猛、或诡谲,不易捉摸,一口气挑落四人,便如同应付了四名好手交并来攻,头上一阵晕眩;第五人疾疾飞来,左腿横扫,险些踢在他脸上。众僧见他身体摇晃,似有些支撑不住,无不焦急万分。
实则空行前时便已中了那大汉戟中奇毒,只是他修为深湛,强自将毒质逼在胸间,方不致冲犯上焦。此后他与那华服老者争斗大耗心神,一时便忘了毒质仍在体内,气冲血涌之际,自然内毒发作,祸乱元神。
那华服老者见空行步乱身摇,便知他前毒未解,纵了回来,点指空行道:“你杀了这么多人物,与各派已结下血海深仇,怕是活不过今日了。”突然挥掌拍向空行心口。他本就出手如电,这一掌更迹近偷袭。空行避无可避,惟有出棍点向他小腹。按说高手较艺,绝无这种两败俱伤的打法,若非料敌机先,稳占先手,谁也不会只求攻敌,不思自顾。空行如此行事,已是将生死置之度外,而这一招妙就妙在将生死摆在两人面前,看谁能超然不悔,一念唯坚。
须知少林僧终日参禅理佛,求的便是断爱憎,泯苦乐,任运无为,视死生如虚幻。说到不动心,不着意的禅定功夫,确非一般尘俗中人可比。那华服老者武功虽高,毕竟心如欲海,时有波澜,当此生死关头,岂有不乱了方寸的道理?当下惊叫一声,疾向后退。如此一来,登时由主转从,失了先手。空行乘机换式,一棍正打在他左臂。那华服老者痛入骨髓,发足便逃,空行不敢错过良机,连忙追赶。
二人一前一后,捷逾闪电,空行几番举棍欲打,均因头上昏蒙,不得不丢下念头。绕得两圈,那华服老者愈奔愈快,空行头重脚轻,渐渐跟他不上。那华服老者惊魂略定,索性放缓脚步,只在空行眼前晃来晃去。空行连击数棍,棍棍落空,胸间烦恶无比,料得今日有败无胜,一旦支撑不住,便要命送人手,故明知追赶不上,仍是奔纵不停。众人见那华服老者似引路童子一般,忽疾忽徐,行若清风,故意引逗空行来追,私下里或喜或忧,各自盘算。
那华服老者腾跃之际,又抓起两名点苍派弟子重施故技。空行勉强拨开,汗水涔涔而下。岳中祥、顾成竹等人见弟子横尸场中,无不悲愤填膺,但自忖远非这凶徒敌手,只得含羞忍耻,示意众弟子向后退避。那华服老者抓死数人,犹未尽兴,又将华山、峨嵋两派五六名弟子抛入场中。几派人人切齿,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均盼空行能一击得手,毙此恶獠。及见空行脚步踉跄,毫无获胜之望,又不免泄气。
木逢秋眼望场内死尸多具,轻声叹道:“事隔多年,这厮仍是凶心不改。早知如此,当初便该取了他性命。”盖天行笑道:“这厮潜匿多年,手段又毒辣了几分。木兄三十招上,能否再制服于他?”木逢秋摇头道:“他所施‘五行雷电手’乃武当派秘传之技,出掌快如闪电,掌力端的了得。我当年能够胜他,一来剑剑争先,不容他出手,二来有你在侧,他心胆已寒。加之他那时艺业未成,掌法中多有缺露,方才败于我手。此刻若与他较量,总要在五十招上,木某许能占在上风。”
盖天行微微点头,又扑哧一笑道:“这厮阳根已失,掌上阴柔之力反而大增,真可谓因祸得福。似此一抓之下,阴劲便透体摧心,致人死命,你我也未必能够。盖某一时快意之举,竟成就了一门绝技,确是始料不及,始料不及!”木逢秋捻须而笑,斜睨盖天行道:“天行绝人子嗣,反说赐人福泽,天高有耳,试问岂有此理?”盖天行捂嘴而笑,须髯根根飘起,似对昔日所为犹有余兴。
周四回过头来,见二人眉眼含笑,问道:“场上之人,你两个识得?”木逢秋笑容不敛,轻声道:“这厮姓乔名怡祖,乃功家南派的人物。当年属下与天行游经鄂北,见他为非做歹,奸污良妇,遂出剑将他制住。岂料这厮心顽口凶,竟出言辱骂周教主。天行一怒之下,去其势而逐之,此后三十余年,这厮便未曾在江湖上露面。今日属下等猝见此人,又想起了年轻时那段荒唐往事,回首一笑,教主莫怪。”周四皱眉道:“先生所说功家南派,不知是何来头?这人武功不低,手法亦邪亦正,莫非来自苗夷之域?”他当年远避滇黔,与百夷之众颇有接触,常听人说起壮家、瑶家、傣家、土家种种习俗,此刻听了“功家南派”四字,因声曲义,自然思及南疆。
木、盖二人相视一笑,心道:“教主武功虽高,毕竟对江湖教派不甚了了。”
周四见二人神情异样,便知所猜有误,微微一笑,不欲再问。木逢秋忙道:“所谓功家南派,不过是武当派俗家分支而已。当年张三丰于武当开宗立派,据说初始便慎择门徒,不欲广传。然则斯人技如神援,乃武林泽被百世的神功巨子,所授之法如海江般渊深博大,门人实难窥其幽径。三丰真人无奈,只得将一身绝学详加剖离,分做上、中、下三乘,因材施教,授与几名入室弟子。后三丰真人病逝,门下八大弟子脱离道统,另立宗墙,与武当派同门异户,遥遥相顾,此即武当俗家三乘九派之来历。而功家南派,便是这九派之一。”
周四心道:“原来武当派有这么多俗家分支,难怪与我少林并驾齐驱,领袖武林。”又想:“既然武当俗家分为三乘九派,木先生为何又说张三丰死后,门下仅有八大弟子另立新宗。那另一派又由何人所创?”
正待问时,忽听西边怒骂声起,原来那华服老者奔跑之际,竟窜入群丐当中,将两名弟子揪出人群。群丐毫无防备,救护已晚,只有于、杨二位长老纵身追出,挥掌击向那华服老者后背。这二人乃丐帮中年高德劭之人,武功精纯老辣,尤为群丐之冠,虽只各出一掌,掌力却涛翻浪涌,滚滚向前。那华服老者只觉身后有两座小山压来,呼吸一窒,努力前纵,双脚却似陷入泥潭,沉重异常,心知若不松手放人,必然无幸,连忙将手上二人反掷出去。
于、杨二老接住弟子,见二人并无伤损,便不逼迫。二人掌上运了七八层力道,仍不能奈何对方,心下也自骇异,又见场边几人冷冷望来,目中均有敌意,当即各提一名弟子,快步走回人群。
空行趁那华服老者喘息之时,已然追及,一棍三式,棍棍击向对方胸腹,直弄得那华服老者气躁心浮,一口气始终调理不匀。那华服老者气息不畅,不敢与之纠缠,纵起身形,向人群中窜去。他适才虽未被丐帮二老击中,背上经脉已受了极大的震荡,偏偏空行洞烛其微,以棍扰之,不容他调顺逆气。此刻向人群中飞来,体内散息奔涌,难耐无比,只求寻一处落脚之地,调护伤经。那知仓惶之下,居然鬼使神差,直向周四等人立身之处落来。
木、盖二人仰头上望,见他一脸惊慌,奔逃狼狈,都负手微笑,凝立不动。那华服老者身在半空,见脚下二人不闪不躲,任由自己撞上其体,突然暴伸左臂,抓向木逢秋面门。
木逢秋笑意浓浓,忽抬起下颌,向他手上吹了口气。这一下状如儿戏,毫无伤敌之效,但于对方阴厉无比的掌力之下,竟能做得意态悠闲,放眼天下,实无几人能够。那华服老者一惊之下,便知此人武功在自己之上,身向斜滑,又挥掌向盖天行拍去。
盖天行哼了一声,傲然昂首,骨骼劈叭做响,周身煞气弥漫。那华服老者一掌距他头颅仅有半尺,被他两道冷电似的目光所慑,突然大叫一声,认出他来,仿佛被炭火烤灼了皮肉,猛地倒飞了出去。他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数十年怨恨恐惧骤然涌上心头,直激得周身血脉贲张,平生功力都附于这一纵之势中。
也是他做恶太多,命当绝于嵩山,空行随后追来,恰巧抡棍击向他后颅。按说这一棍空行恍惚打出,原不指望能击中对方,谁料那华服老者骇极而退,势若惊猿,空行想要撤棍饶他,都已不能。但听“噗”地一响,那华服老者头颅已碎,脑浆四散飞溅,死尸仍向前飞出二丈多远。这变故来得太快,满场人众皆目瞪口呆。
场边那头陀“哎哟”一声,纵身奔到死尸近旁,直楞楞盯住尸首,似乎不相信那华服老者真已死去,猛然间转过身来,目中射出凶光,飞身扑向空行。
空行杀死一人,自知犯下极大罪业,呆立场上,如失魂魄。那头陀一拳击来,正中其腹。空行闷哼一声,缓缓坐倒,目视那头陀,露出极惊讶的神情。那头陀知他艺业精深,因恐一击难成,这一拳并未使出全力,但见空行中拳之下,只是坐倒,也吃一惊:”我一拳已用七成力道,这和尚犹能挺受,修为确是不浅!”飞起一脚,向空行头上踢去。
空行中了一拳,脏腑已然碎裂,全仗数年深功,方压下满腔热血,眼见对方一腿踢来,竟纵跃而起,迎了上去。那头陀一脚正踢在他心口,直将他踢得翻滚而起,摔在几丈开外。
空行吐血倒地,面色却平和了许多,好似了却了一桩心事,眼望那头陀道:“多谢大师成全,帮帮贫僧赎清罪业。贫僧临死能得得见此拳,也算死而无憾了。”说罢呕血不止,气息奄奄。
那头陀见他犹未气绝,飞身上前,又要行凶。众僧见状,再不顾方丈责怪,有七人奔入场中,围住那头陀。另有两僧冲到空行身畔,抱起他跑回人群。待将空行放倒在地,只见他闭目垂眉,已然圆寂,两手放在胸前,神色十分安详。众僧悲不自胜,无不泪下。
场上七名僧人听背后哭声响起,料是空行伤重辞世,目中都喷出火来。这几人年纪不等,辈份有别,却都是罗汉堂中艺业精湛的武僧,此刻怒气冲天,全忘了乃是以众欺寡,一拥而上,抡拳便打。那头陀立在当中,见一名胖大僧人迎面击来,拳脚快如疾风,突然迈上一步,抓住对方手臂。那胖大僧人手臂被抓,并不慌乱,飞起一脚,踢向那头陀小腹。那头陀手上用力,忽将他偌大的身躯抡了起来,呼地一声,向左面二僧砸去。那胖大僧人被他抡起之时,只觉一条臂膀疼痛无比,大叫一声,险些晕了过去。左面二僧见他飞来,急忙伸臂去接,谁知拿桩不稳,三人一同跌倒在地。那胖大僧人手臂断了几处,本已难熬,倒地后断臂压在身下,登时晕了过去。
那头陀打倒三人,又将背后一僧手腕刁住,用力之下,那僧人腕骨亦折,唉哟一声,跪下身去。与此同时,余下三僧拳脚已到。一僧当胸击来,掌上殷红如血,正是“大伏魔掌”中的一记“血海佛光”另两僧趁机使出擒拿手法,一左一右,牢牢抓住那头陀手臂。那头陀身处险境,俯身前冲,一头顶去,双臂顺势缠绕,将左右二僧手臂绞住。迎面那僧挥掌来击,忽见他硕大的头颅顶撞而至,忙转掌下拍,击其后脑。不期那头陀气力雄壮,竟带着身边两僧一同跃起,犹如三人连体一般,直向他迎头撞来。这僧人躲闪不及,二人头颅正碰在一处。那头陀头坚骨硬,内力真贯顶门,这一撞色彩斑斓,将此僧脑袋撞得稀烂。众人见那头陀头上秽物淋漓,面目狰狞可怖,不由得一阵心悸。
天心大惊,高声叫道:“天冲、慧云,快些松手!”天际也喊道:“慧云,还不快些逃命!”原来抓住那头陀的二僧,一名天冲,一名慧云,都是空义一支的弟子,天心、天际看出那头陀武功了得,禁不住当众劝逃。
二僧听得方丈呼喊,心中更乱,怎奈手臂被那头陀绞住,好似巨蟒缠身,挣脱不得,惊惶之下,同时向先前与那胖大僧人一齐跌倒的二僧呼救。二僧闻声爬起,抢步来救。一僧纵起身形,挥掌拍向那头陀后心。另一僧滚翻向前,脚尖勾起,望那头陀裆中点去。那头陀见二僧出招狠毒,凶心大起,腰背骤然一挺,左右二僧已头下脚上地折荡而起,倏忽间翻到他身前。二僧翻腾之时,手臂仍被对方绞住,如此一来,一条臂膀便被硬生生拗断。
那头陀弄断二僧手臂,犹未心甘,揪住二僧伤臂,突然翻上半空。这一翻姿态古怪,却又十分高明,既避开身后二僧来袭,又不使折臂二僧脱出掌握,身子仿佛大个的陀螺,在空中疾旋不停。只听得惨呼声起,折臂二僧齐齐栽倒,地上血水横流,二人同时昏死过去。众人见那头陀落下身来,两手各拿一只血淋淋的手臂,直惊得毛发齐立,气不能出,都不信出家之人,下手竟会如此狠毒。
那头陀手拿断臂,哈哈大笑,斜睨身后二僧道:“方丈大师已下法旨,你两个小秃驴为何还不逃命?”二僧年纪均在五旬开外,一僧身高体阔,四肢粗壮;另一僧黑面泛光,也甚魁梧,无论如何沾不上一个“小”字,听他这般讲话,身子都抖了起来,大吼一声,同时扑上。二人救同门不得,本已被对方歹毒手段惊呆,倘若那头陀不出贬损之言,二人自不敢以卵击石,与之再斗。这时羞愤难当,生死皆忘,拼着粉身碎骨,也不肯再退半步,坠了少林威名。
那头陀见二僧扑来,大有同归于尽之势,仰面笑了起来,神情极是轻蔑。那高大僧人乘机出掌,击向他胸口。另一名黑脸僧人两脚连环,直奔他小腹踢去。那头陀右手一划,轻轻拨开来掌,左腿一荡之间,已抵在那黑脸僧人前胸。那黑脸僧人大惊,双臂下压,欲折断他腿胫。不意那头陀骤然发力,将他踢得翻滚而起,骨断血流。
那高大僧人见同伴倒地不动,心中微乱,两手连拿带拍,拼死来击。那头陀不招不架,左手径直前探,五指钢钩一般,抓向对方面门。那高大僧人双臂交错,本欲搅住来臂,触及其臂,忽似碰在铁柱之上,漫说自家只有两条手臂,便是再生几条臂膀,也是形如螳臂,毫无拦挡之能。
那头陀一招之间,抓上对方面门,五指稍一用力,那高大僧人五官尽已挪位,惨叫一声,捂着脸倒在地上。少林派七人出场,顷刻间一死六伤,人人如枯枝细梗,应手而折。众人见了,心惊肉跳,实难信少林门人会如此不堪一击。
那头陀尚未使出三分手段,便已连败七僧,脸上露出又是狂妄,又是失望的神情,斜着眼望向众僧道:“都道少林僧习了魔教武功,却原来无根无据,都是放屁!”迈开大步,直向众僧走来。众僧心存忌惮,不觉各现惊慌。
那头陀来在天心面前,瞪着一双铜铃大眼,上下打量他一番,忽冲那红衣人道:“尊主说少林僧习了邪法,我等方来此走上一遭。目下看来,这话多半是在骗人。”那红衣人笑了一笑,并不言语。
那头陀又看了天心两眼,跟着向场边几人道:“大伙辛苦而来,可惜少林派已没了响当当的角色。贫僧此刻便向他寺中方丈挑战,若这和尚也未习得魔教伎俩,大伙便回了吧!”场边那书生和疤脸老者微微点头,另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则不声不响,未置可否。
那姓郭的高瘦男子嚷道:“大师这主意不错,他寺中主事的和尚若是不行,其他的秃驴更不中用。大师快快动手,莫误了郭某行程!”众人听那头陀要与少林方丈动手,心道:“天心主持少林多年,历来无人知他武功底细。这头陀迫他出手,心思着实歹毒。天心如若有负,少林派就此一败涂地,那可比杀死几个僧人更阴狠了几分。”众僧闻得此言,都向方丈望来,有心为他抵挡一阵,怎奈那头陀指名道姓,直挑天心,一时人人焦急,却又束手无策。
天心当此关头,心乱如麻。他虽为少林之长,武功却非极高,自知不是那头陀敌手,霎时急出汗来。那头陀既向天心挑战,也加了十分小心,料得少林方丈必有惊人艺业,退后两步,凝神蓄力。他适才与七僧交手,出招不伦不类,全不露武功家数,这时收心敛意,摆开门户,众僧俱是一惊:“这和尚起手作势,怎是我少林派宗法?”
正疑时,忽听那头陀全身发出劈叭声响,初时细微低弱,不甚骤密,渐渐愈来愈响,直似爆豆相仿,满场皆闻。众僧大惊失色,都死死盯住他两只大掌,不敢眨眼。
天心强自收摄心神,两掌合在胸前,护住前胸要害,心中不住祷告,只盼能接下对方十招八招,便不算损了少林派颜面。猛听那头陀大喝一声,好似嘴边起个劈雷,随见他身上前冲,一只油锤大的拳头自腰间崩出,直向天心击来。这一拳也不知附了何等神力,刚一打出,地上泥土顿时飞漫而起。众僧只觉迎面狂风大做,情不自禁地纵跃躲闪,百余僧人仿佛冰裂河开,一下子闪出两丈多宽的缺口。
只听数名空字辈老僧惊呼道:“紧那罗拳!紧那罗拳!”天心首当其冲,对方拳头距他尚有数尺远近,便觉胸闷欲裂,耳听几位师叔大呼“紧那罗拳”直惊得魂飞魄散,双脚一点,斜斜纵出两丈。他为群僧之首,按说无论如何不能退却,这一退看似轻巧,却将少林脸面丢个干净。众人轰然大哗,既笑天心胆怯,更惊那头陀拳艺如神。场边那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原本面无表情,这时也微微点头,意甚嘉许。
那头陀一击不成,纵身向天心扑来,大笑声中,一拳又击向天心胸口。这一拳较前番更为暴烈。一旁年轻武僧躲闪不及,被他拳风带得东倒西歪,十几人栽在地上。
天心自听了“紧那罗拳”四字,好似吓破了胆,忙不迭地向旁窜避。他闪身极快,背后许多僧人便被罩在那头陀拳风之下。那头陀击天心不着,并不换式,拳劲狂吐,冲撞向前。迎面数名僧人欲闪不能,尽似飘蓬断梗一般,向后跌出。那头陀只凭拳上无形劲气,便将数人撞飞,心中好不得意,索性疾冲不停,欲将前面未倒的僧人尽伏于一拳之下。这十数名僧人被他拳风所笼,你推我抱,谁也无法脱身,惟有向后退避。看情形不消片刻,便要被拳劲撞中,大受内伤。
众人见那头陀只出一拳,便将十数人撞飞,更逼得身前数僧闪无可闪,个个吃惊非小:“这头陀拳上劲力充沛无比,委实不可思议。却才众僧叫喊什么‘紧那罗拳’,难道这便是少林派护寺之宝,名震天下的‘紧那罗拳’?”
众人久闻“紧那罗拳”之名,都知此拳威力无穷,乃少林诸多拳法之冠。但传说此拳在百余年前便已失传,是以闻名虽久,却谁也未曾亲见,这时目睹此技,都是信疑参半。说到这“紧那罗拳”确是大有来历。紧那罗者,本是佛家八部天龙中八种神道精怪之一,梵语即“人非人”之意。其形状与人相仿,惟头生一角,因其性情温和,与“阿修罗”、“帝释”等难比神通,故为帝释乐神,不甚炫耀法力。相传元至正初年,有一僧忽至少林,蓬头裸背,止着单衫军,在厨中作务数载,朝暮寡言,暇则闭目打坐。人皆异之,莫晓其名姓。至正十一年三月,颖州红巾率众突至少林,欲行抢掠。此僧手持火棍而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巾众惊怖而遁。僧大叫曰:“吾是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没,人始知为菩萨化身。众感其德,塑像寺中,遂为少林护法伽蓝神。此说虽属无稽之谈,然众僧笃信佛法广大,俱深信不疑。后明永乐年间,少林出了一位百世难逢的高僧。此僧在少林修行多年,自创出一套精深无比的拳法,因恐后世弟子不能珍崇,故托名乃由“紧那罗王”所遗,取名“紧那罗拳”众僧不疑,习练后果然神妙无方,遂代代相传,誉为佛家神技。到了明正德年间,此拳谱忽然不翼而飞。众僧闻知,叹惋不已,寻了数载,全无头绪。寺中习过此技的僧人原本不少,但此拳艰深异常,从无人能练至巅峰。一旦没了拳谱,众僧只能按各自心得习练,到后来如入迷途,都练得似是而非。众僧恐此技失传,遂将数式拳架绘于罗汉堂内,供后代僧人研悟。无奈内功心法随谱散失,后人更难参透妙义,便是神光和尚,当年也只有终日坐在罗汉堂内,望壁兴叹。一班空字辈老僧早年都看过壁上图形,日久天长,自然眼熟,是以那头陀一拳方出,便被他等认了出来。其余年轻武僧修为尚浅,自来不准入堂观看绝学,此刻惊慌失措,只顾胡乱躲闪,哪还理会什么牛拳马拳?
那头陀将迎面十余名僧人罩在拳风之下,前冲之势并不稍缓。他拳上劲力沛不可挡,一经靠近,更如洪水决堤,滚滚而至。那十几名僧人当此恶境,纷纷跌倒,都似断木投入激流,顺着此股大力滚滑不停。那头陀两拳惊散群僧,反身来寻天心,眼见天心躲在十几名红衣老僧背后,猛然纵身而起,凌空向天心击来。他站在地上,拳劲已如怒浪狂潮,摧折万物,此时高腾下击,势头又强猛了几倍。
那十几名红衣老僧护在方丈身前,本要合力接他一拳,哪成想拳风扑面而来,似利刃一般,将十几人须髯尽皆削断。两名老僧拳劲受得实了,口中喷出血来。众老僧自知难敌,拥了方丈向一旁闪跃。天心躲闪之时,便知藏在他身后的僧人必要遭殃,忙向背后喊道:“大伙快些闪开!”喊声未绝,藏在他身后的几名年轻弟子已怦然倒地,遭了毒手。这几名弟子原打算避在方丈和众老僧后面,求得庇护,未想踏入死地,谁也救他不得。
天心一时胆怯,又送了几僧性命,心如刀剜火烤,痛不能忍,眼见一年轻弟子站在原地,似呆了一般,全然忘了躲闪,不觉失声叫道:“慧静,快些闪开!”那年轻弟子适才与几位师兄躲在方丈身后,眨眼间几位师兄横尸于地,确是将他吓得呆了,耳听方丈呼喊,方才魂魄归窍,欲待撒腿逃命,那头陀已飞到他身前。众僧心中一痛,都知这僧人必死无疑,想要留个囫囵尸首,怕也不能了。
那年轻弟子见那头陀飞在头顶,直吓得魂不附体,大叫一声,本能地向那头陀来拳抓去。众人见状,暗暗叹息,俱生恻悯之心。谁料异象忽生,那年轻弟子一抓之下,竟将那头陀铁锤般大拳扣在手中。那一股胜似骇浪惊涛的拳劲,居然于这一抓之势中,遁得无影无踪。众人见了,个个呆若木鸡,仿佛天地间忽然昏暗下来,人人目茫心迷,如坠梦魇。满场死一般沉寂,无一人能吐出胸间浊气。
那年轻弟子一脸茫然,身子微微颤抖,似乎连他自己也不信能接下这天惊石破的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