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空间之妇唱夫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盛康元年的恩科开考时间是三月。
之前王氏的“大齐”也是三年一次科考,但是自五年前就停了。一是因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二是各地起义叛乱层出不穷,朝廷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举办科考;三就是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多靠举荐,加上买官卖官,通过科考的寒门举子也没有什么好前途,有学识却没门路的寒门学子寒了心,对于科举也就不那么看重。
今年的科考是时隔五年,又是大隋重立之后开恩科举行的,加上新帝颁发的一系列利民的新条令,让天下读书人又开始相信科举了,这就导致了今年参加恩科的人数特别多。
隋炀帝在位时对于考试内容做过改革,除了四书经义(这个时候还没有八股文),还有简单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这些在慕扶疏和三郎看来都是很简单的内容,到时候会试的题目将由三郎和慕扶疏一起出,内容还要参考这些考生乡试成绩。
因为五年没有开考,这次考试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三月份的童生试,也叫“童试”,是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其次是五月份举行的乡试。这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是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这次乡试和童试在同一时间进行。院试过了想直接参加乡试的不必再等三年,可在五月接着考。
再是八月的会试。照旧例也应该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是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最后就是殿试,也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此次殿试,三郎和慕扶疏将亲临考场,当面出题考校。用慕扶疏的话就是“面试”。
总的来讲,今年就是学子可先参加童生试,童生试过了就可参加乡试,乡试过了再参加会试,会试过了参加殿试,殿试将由帝后亲自面试……
二月中旬,工部已经造出了可供毛笔书写的洁白的书画纸、可供活版印刷的新闻纸、可做厕纸的草纸……
其他诸如牛皮纸胶版纸等也在陆续的制造中。
活字印刷术其实很简单,比较麻烦的是字模。工部招了上百人一起刻字,花了半个多月才将三郎那份“科考须知”打印了上万份,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派送。
“科考须知”的内容涵括了科考将考到的内容涵括和考试时间地点。考试所需的书籍也将在工部户部和民间书局合作印制。
周博端接到任务后很纠结。他家也有书局,他也想把这生意接过来啊,哪怕只占一成份子也甘愿。要知道古往今来,印书出书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是在读书人中间名声很好,可是他自己是户部尚书,怎么可以明晃晃的开后门?
周博端的纠结连痴迷于格物的陈文峰都看出来了,问得原委后他给出了个主意:“何不找殿下问问这商家的事如何合作?”
他口中的“殿下”是指的皇后慕扶疏。
自帝后第一次同时出现在大朝上后,之后皇后也上过几次大朝,且每次上朝都是由正经事体,大臣们由开始的抵触到视而不见到听之任之。之后再上大朝,若只看见一张空椅子还觉得有些不习惯了。
在周博端心中。皇后殿下是很和气的,因而在一次大朝会后。直接找到喜公公,称有事上奏皇后殿下。
喜公公对于有大臣找皇后殿下议事很是高兴,速度超快的禀报了慕扶疏。慕扶疏在太极殿偏殿召见了他。听了他直言不讳的请求后,慕扶疏笑道:“这好办,举贤不避亲么。日后工部和民间商家合作的机会多的很。本宫打算用招标的形式,价高者得。”
慕扶疏将早就准备好的招标指南交给周博端,让他自行操作。
周博端看着手中的招标指南,看的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这么好的主意是皇后殿下想的么?怪不得圣人要和皇后一起上大朝会,本来么,圣人管着国家大事,这种钱财上的事情交给殿下准没错,就像他家中,不也是嫡妻管着家中进项么……
三月初三,“童生试”在全国统一开考。长安城自然也是要考的,地点就在朱雀大街上,原来的淮王府中。
淮王府先前被三郎修葺了一番,后来为着做贡院又重点整修过。
十数年前朱雀大街上... -->>
盛康元年的恩科开考时间是三月。
之前王氏的“大齐”也是三年一次科考,但是自五年前就停了。一是因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二是各地起义叛乱层出不穷,朝廷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举办科考;三就是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多靠举荐,加上买官卖官,通过科考的寒门举子也没有什么好前途,有学识却没门路的寒门学子寒了心,对于科举也就不那么看重。
今年的科考是时隔五年,又是大隋重立之后开恩科举行的,加上新帝颁发的一系列利民的新条令,让天下读书人又开始相信科举了,这就导致了今年参加恩科的人数特别多。
隋炀帝在位时对于考试内容做过改革,除了四书经义(这个时候还没有八股文),还有简单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这些在慕扶疏和三郎看来都是很简单的内容,到时候会试的题目将由三郎和慕扶疏一起出,内容还要参考这些考生乡试成绩。
因为五年没有开考,这次考试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三月份的童生试,也叫“童试”,是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其次是五月份举行的乡试。这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是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这次乡试和童试在同一时间进行。院试过了想直接参加乡试的不必再等三年,可在五月接着考。
再是八月的会试。照旧例也应该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是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最后就是殿试,也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此次殿试,三郎和慕扶疏将亲临考场,当面出题考校。用慕扶疏的话就是“面试”。
总的来讲,今年就是学子可先参加童生试,童生试过了就可参加乡试,乡试过了再参加会试,会试过了参加殿试,殿试将由帝后亲自面试……
二月中旬,工部已经造出了可供毛笔书写的洁白的书画纸、可供活版印刷的新闻纸、可做厕纸的草纸……
其他诸如牛皮纸胶版纸等也在陆续的制造中。
活字印刷术其实很简单,比较麻烦的是字模。工部招了上百人一起刻字,花了半个多月才将三郎那份“科考须知”打印了上万份,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派送。
“科考须知”的内容涵括了科考将考到的内容涵括和考试时间地点。考试所需的书籍也将在工部户部和民间书局合作印制。
周博端接到任务后很纠结。他家也有书局,他也想把这生意接过来啊,哪怕只占一成份子也甘愿。要知道古往今来,印书出书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是在读书人中间名声很好,可是他自己是户部尚书,怎么可以明晃晃的开后门?
周博端的纠结连痴迷于格物的陈文峰都看出来了,问得原委后他给出了个主意:“何不找殿下问问这商家的事如何合作?”
他口中的“殿下”是指的皇后慕扶疏。
自帝后第一次同时出现在大朝上后,之后皇后也上过几次大朝,且每次上朝都是由正经事体,大臣们由开始的抵触到视而不见到听之任之。之后再上大朝,若只看见一张空椅子还觉得有些不习惯了。
在周博端心中。皇后殿下是很和气的,因而在一次大朝会后。直接找到喜公公,称有事上奏皇后殿下。
喜公公对于有大臣找皇后殿下议事很是高兴,速度超快的禀报了慕扶疏。慕扶疏在太极殿偏殿召见了他。听了他直言不讳的请求后,慕扶疏笑道:“这好办,举贤不避亲么。日后工部和民间商家合作的机会多的很。本宫打算用招标的形式,价高者得。”
慕扶疏将早就准备好的招标指南交给周博端,让他自行操作。
周博端看着手中的招标指南,看的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这么好的主意是皇后殿下想的么?怪不得圣人要和皇后一起上大朝会,本来么,圣人管着国家大事,这种钱财上的事情交给殿下准没错,就像他家中,不也是嫡妻管着家中进项么……
三月初三,“童生试”在全国统一开考。长安城自然也是要考的,地点就在朱雀大街上,原来的淮王府中。
淮王府先前被三郎修葺了一番,后来为着做贡院又重点整修过。
十数年前朱雀大街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