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大宋小吏_分卷阅读_159 (1/2)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七五]大宋小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仁宗点的这位老翰林姓胡,当年以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年老后便潜心在翰林院做学问,带学生了,乃是两朝元老。如此一来,即便云雁回主编的邸报质量不行,老翰林也能看着点。
仁宗自问,他对云雁回这小子够好了吧?
而有了这么两重背景,便是枢密院的,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官家特批,但是批的人够资格,够身份啊,没得挑刺的地方。
仁宗当即就把胡翰林传了来,要和他讲一讲这个审稿的事情,人家是老臣,还是要问一下意见的。如果不愿意,他也不能强逼。
这时,枢密院那位又厚脸皮地表示,还没见过郑知院的外甥呢,叫来看看?
大家都是当官的,吵完立刻就能笑谈了。
郑苠笑了两下,“我也是许久没见到他了呢。”
因为郑凌的关系,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两家已经和好——不过实际上,也的确缓和了很多。
既然如此,就宣云雁回进来吧。
待到云雁回进来后,大家才发现,郑苠的外甥如此年轻。
“唔,好像没在朝中见过,现在何处为官,什么官职啊?”枢密院的问道。
云雁回给长辈们行了礼,老老实实回答:“临时工来的……”
包拯在旁边顺口补上了临时工的意思,“就是我招来的,无品无级之小吏,也没有参加过科举。”
众人:“……”
什么情况,郑苠家的小辈是要逆天啊,又是进翰林图画院的,又是去开封府做小吏的。
仁宗微微笑:还没有让大家知道,不但没参加过科举,其实连书也不曾读呢。不过,人就是想办报纸,怎么了?
关心了小辈没一会儿,胡翰林也来了,白胡子一把,来了就被赐座。
仁宗便给胡翰林说了一下此事。
然而胡翰林觉得,本老头的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么区区一个邸报,也要浪费我每周半个时辰?不太好吧?
仁宗极力促成此事,因为胡翰林极欣赏包拯,于是他说了一下这是包拯力求的,还有前段时间您老人家也很关心的安肃军走私大案,也是提出主意的这位云同学出了大力的。
其他人倒是一起“咦”了一声,因为点的是赵允初,所以没有仔细了解过案情的人,多半以为全是赵允初的功劳。郑苠倒是打听过所以知道,但是他没在外传播过啊。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外甥肖舅,外甥肖舅啊……”
郑苠听了后面那句,脸上浮起了一些笑容。真是可惜了,这是他的外甥,若是嫡系子弟,该有多好。郑苠还幻想了一下,自己有这么个亲儿子或孙子,会怎么怎么教。
胡翰林一听,遂缓了许多,走到云雁回面前,想要考校一番,包拯他是已经看过了的。
胡翰林以前根本不认识云雁回,而且刚来,不知道这位没读过几年书,一听去边关办过走私案,又对邸报上心,心里第一印象是好的,下意识觉得有才能干,因为这年头做官大多考的进士,于是问他,“你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
——这句话,本来是非常土非常普遍的问题,一点新意也没有,多少读书人和官员都自问或被人问过。最简单,也最不好回答。
但是胡翰林问起云雁回,却是让在场其他人觉得有点可乐了,这孩子根本没有做官呢。仁宗几人更是想,书也是没有读过几天的咧。
包拯正想澄清,不想云雁回竟嘎嘣吐出来几句话,倒是掷地有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都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变了,然后看向云雁回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尤其是胡翰林。
当然了,不包括仁宗、包拯和郑苠。>
仁宗点的这位老翰林姓胡,当年以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年老后便潜心在翰林院做学问,带学生了,乃是两朝元老。如此一来,即便云雁回主编的邸报质量不行,老翰林也能看着点。
仁宗自问,他对云雁回这小子够好了吧?
而有了这么两重背景,便是枢密院的,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官家特批,但是批的人够资格,够身份啊,没得挑刺的地方。
仁宗当即就把胡翰林传了来,要和他讲一讲这个审稿的事情,人家是老臣,还是要问一下意见的。如果不愿意,他也不能强逼。
这时,枢密院那位又厚脸皮地表示,还没见过郑知院的外甥呢,叫来看看?
大家都是当官的,吵完立刻就能笑谈了。
郑苠笑了两下,“我也是许久没见到他了呢。”
因为郑凌的关系,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两家已经和好——不过实际上,也的确缓和了很多。
既然如此,就宣云雁回进来吧。
待到云雁回进来后,大家才发现,郑苠的外甥如此年轻。
“唔,好像没在朝中见过,现在何处为官,什么官职啊?”枢密院的问道。
云雁回给长辈们行了礼,老老实实回答:“临时工来的……”
包拯在旁边顺口补上了临时工的意思,“就是我招来的,无品无级之小吏,也没有参加过科举。”
众人:“……”
什么情况,郑苠家的小辈是要逆天啊,又是进翰林图画院的,又是去开封府做小吏的。
仁宗微微笑:还没有让大家知道,不但没参加过科举,其实连书也不曾读呢。不过,人就是想办报纸,怎么了?
关心了小辈没一会儿,胡翰林也来了,白胡子一把,来了就被赐座。
仁宗便给胡翰林说了一下此事。
然而胡翰林觉得,本老头的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么区区一个邸报,也要浪费我每周半个时辰?不太好吧?
仁宗极力促成此事,因为胡翰林极欣赏包拯,于是他说了一下这是包拯力求的,还有前段时间您老人家也很关心的安肃军走私大案,也是提出主意的这位云同学出了大力的。
其他人倒是一起“咦”了一声,因为点的是赵允初,所以没有仔细了解过案情的人,多半以为全是赵允初的功劳。郑苠倒是打听过所以知道,但是他没在外传播过啊。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外甥肖舅,外甥肖舅啊……”
郑苠听了后面那句,脸上浮起了一些笑容。真是可惜了,这是他的外甥,若是嫡系子弟,该有多好。郑苠还幻想了一下,自己有这么个亲儿子或孙子,会怎么怎么教。
胡翰林一听,遂缓了许多,走到云雁回面前,想要考校一番,包拯他是已经看过了的。
胡翰林以前根本不认识云雁回,而且刚来,不知道这位没读过几年书,一听去边关办过走私案,又对邸报上心,心里第一印象是好的,下意识觉得有才能干,因为这年头做官大多考的进士,于是问他,“你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
——这句话,本来是非常土非常普遍的问题,一点新意也没有,多少读书人和官员都自问或被人问过。最简单,也最不好回答。
但是胡翰林问起云雁回,却是让在场其他人觉得有点可乐了,这孩子根本没有做官呢。仁宗几人更是想,书也是没有读过几天的咧。
包拯正想澄清,不想云雁回竟嘎嘣吐出来几句话,倒是掷地有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都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变了,然后看向云雁回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尤其是胡翰林。
当然了,不包括仁宗、包拯和郑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