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锦衣夜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09章草诏人选
※※※关于诛九族等传说伪劣的考据,关关在公众版墨韵留香里发了一段资料,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瞧瞧※※※
得到了纪纲的暗示,次日一早,在京武官员、勋戚公卿乃至以周王为首的皇室诸王,再度来到龙江驿劝进,朱棣自然再次拒绝。【】第三天,就像洪武皇爷在位时武百官上朝一般,他们依旧准时、齐整地出现在龙江驿燕军大营,恳请燕王继承大统。
依照古礼,这也算是三辞其位了,不要说武百官已经急了,就是朱棣手下那些将领,现在也都跟饿狼似的,就盼着朱棣点头呢,到了这一刻,才算是实至名归了,朱棣便道:“本王才轻德薄,本不当承继大统,可俺皇考打下这万里江山,做儿子的总不能为图一己清闲,舍了祖宗家业不管,既然诸位大人一再固请,本王便也不再推辞了。”
众武闻言总算松了口气大气,朱棣的部将已忍不住欢呼起来,礼部左侍郎董伦、右侍郎孟浮生立即双双上前,向朱棣拱手施礼:“那就请殿下即刻入宫,举办登基大典吧!”
礼部尚书陈迪也是削藩派,名列奸佞榜,如今已经下了大狱,礼部自然是由他们两个主持的。
“且慢!”
众人乱烘烘的正要簇拥着燕王进皇城,后面陡地传来一声大喝,众人听了不由一怔:“这是何人,此时此地还敢阻挡燕王登基?”不要说百官急了,燕王手下那些大将也急了,众人扭头去,从众官员后面挤进一个官儿来。
这人约有三十岁出头、一脸的精神干练,是个官,因为品秩较低,所以站在人堆后面,这一声喊,才有机会上前。有那认得他的,一见才知这是翰林编修杨荣,众人都瞪着眼他,朱棣麾下那些武将都攥紧了钵大的拳头,恐怕他一言不对,就要活活打杀了他。
杨荣趋身赶到朱棣面前,欠身拱手道:“殿下,您是先登基呢,还是先祭祖谒陵?”
“嗯?啊!”
朱棣被他一言提醒,不禁恍然大悟。祭了祖登基,登了基再祭祖,这先后的顺序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大有讲究。先登基再祭祖谒陵,报与祖先,那就是说他的皇位继承于建皇帝,先祭祖谒陵报与祖宗,再黄袍加身,那他就是直接继位于太祖皇帝,而与建无干。这衣钵来自于建帝还是洪武帝,对他将来的施政立场,登基的名份,可是大有关联。
朱棣感激地了他一眼,问道:“这位大人是?”
杨荣欠身道:“微臣是翰林编修杨荣。”
朱棣点点头,把他的名字记在了心里,说道:“祭祖谒陵、登基之事均应由礼部操办,礼部左右侍郎大人郎即刻准备!明日一早,本王祭祖谒陵,随后再赴宫登基。”
众武得了准信儿,都欢欢喜喜散去准备,礼部两位侍郎却留下了,登基一应礼仪自有定制,他们照本宣科就是了,虽说时间仓促了点儿,不过此前几天他们已经开始筹备了,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些事,却得需要朱棣本来来拿主意。
孟浮生道:“殿下登基,这登基即位的诏书却不能马虎了,当请一位大家名士大家来写,免得堕了皇家气度,臣心有一个人选,就是兵部尚书茹常,茹尚书德高望重,才学出众,太祖在时,便赞他“外一人,流砥柱”,并赐铁券丹书与他,且蠲免了茹家田塘园林的赋税,对茹尚书是极为器重的。茹尚书又曾做过吏部尚书,六部九卿之,无人可比之比拟,可以当此大任。”
董伦听了便有些着急,因为他的好友解缙昨天刚刚登门求他帮忙。解缙一直想要拜谒燕王,求以重用,奈何他职微言轻,一个九品的翰林待诏,根本没机会见到燕王,所以他就请托好友董伦,因为董伦是礼部侍郎,请他帮忙,在燕王答应登基时,举荐他为皇上草拟登基诏书,不想如今却让孟浮生抢了先,举荐了茹常茹尚书。
茹尚书确实才学出众,昔日是太祖皇帝十分重的人物,在朝武里面,也是极有份量的大人物,如果燕王点头答应,把这风光的差使交给茹常,对茹尚书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自己的好友解缙就没了晋身之阶了。
一想至此,董伦赶紧道:“殿下,臣也举荐一人,请殿下思量。此人曾是我大明第一神童,五岁应口成诵,七岁著赋诗,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义理,无人能辩。此人少年便入朝做官,太祖甚为倚重,曾赞他是经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昔日曾向先帝献上《太平十策》,轰动朝野……”
他还没说完,朱棣已耸然道:“啊,本王也听说过此人的名声,董大人说的莫非就是鉴湖才子解缙解大绅?”
董伦倒没想到朱棣远在北平为王,居然也听说过解缙的名声,不禁欣然道:“正是此人!解缙现为翰林待诏,可为殿下拟就登极大诏!”
&nb... -->>
第409章草诏人选
※※※关于诛九族等传说伪劣的考据,关关在公众版墨韵留香里发了一段资料,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瞧瞧※※※
得到了纪纲的暗示,次日一早,在京武官员、勋戚公卿乃至以周王为首的皇室诸王,再度来到龙江驿劝进,朱棣自然再次拒绝。【】第三天,就像洪武皇爷在位时武百官上朝一般,他们依旧准时、齐整地出现在龙江驿燕军大营,恳请燕王继承大统。
依照古礼,这也算是三辞其位了,不要说武百官已经急了,就是朱棣手下那些将领,现在也都跟饿狼似的,就盼着朱棣点头呢,到了这一刻,才算是实至名归了,朱棣便道:“本王才轻德薄,本不当承继大统,可俺皇考打下这万里江山,做儿子的总不能为图一己清闲,舍了祖宗家业不管,既然诸位大人一再固请,本王便也不再推辞了。”
众武闻言总算松了口气大气,朱棣的部将已忍不住欢呼起来,礼部左侍郎董伦、右侍郎孟浮生立即双双上前,向朱棣拱手施礼:“那就请殿下即刻入宫,举办登基大典吧!”
礼部尚书陈迪也是削藩派,名列奸佞榜,如今已经下了大狱,礼部自然是由他们两个主持的。
“且慢!”
众人乱烘烘的正要簇拥着燕王进皇城,后面陡地传来一声大喝,众人听了不由一怔:“这是何人,此时此地还敢阻挡燕王登基?”不要说百官急了,燕王手下那些大将也急了,众人扭头去,从众官员后面挤进一个官儿来。
这人约有三十岁出头、一脸的精神干练,是个官,因为品秩较低,所以站在人堆后面,这一声喊,才有机会上前。有那认得他的,一见才知这是翰林编修杨荣,众人都瞪着眼他,朱棣麾下那些武将都攥紧了钵大的拳头,恐怕他一言不对,就要活活打杀了他。
杨荣趋身赶到朱棣面前,欠身拱手道:“殿下,您是先登基呢,还是先祭祖谒陵?”
“嗯?啊!”
朱棣被他一言提醒,不禁恍然大悟。祭了祖登基,登了基再祭祖,这先后的顺序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大有讲究。先登基再祭祖谒陵,报与祖先,那就是说他的皇位继承于建皇帝,先祭祖谒陵报与祖宗,再黄袍加身,那他就是直接继位于太祖皇帝,而与建无干。这衣钵来自于建帝还是洪武帝,对他将来的施政立场,登基的名份,可是大有关联。
朱棣感激地了他一眼,问道:“这位大人是?”
杨荣欠身道:“微臣是翰林编修杨荣。”
朱棣点点头,把他的名字记在了心里,说道:“祭祖谒陵、登基之事均应由礼部操办,礼部左右侍郎大人郎即刻准备!明日一早,本王祭祖谒陵,随后再赴宫登基。”
众武得了准信儿,都欢欢喜喜散去准备,礼部两位侍郎却留下了,登基一应礼仪自有定制,他们照本宣科就是了,虽说时间仓促了点儿,不过此前几天他们已经开始筹备了,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些事,却得需要朱棣本来来拿主意。
孟浮生道:“殿下登基,这登基即位的诏书却不能马虎了,当请一位大家名士大家来写,免得堕了皇家气度,臣心有一个人选,就是兵部尚书茹常,茹尚书德高望重,才学出众,太祖在时,便赞他“外一人,流砥柱”,并赐铁券丹书与他,且蠲免了茹家田塘园林的赋税,对茹尚书是极为器重的。茹尚书又曾做过吏部尚书,六部九卿之,无人可比之比拟,可以当此大任。”
董伦听了便有些着急,因为他的好友解缙昨天刚刚登门求他帮忙。解缙一直想要拜谒燕王,求以重用,奈何他职微言轻,一个九品的翰林待诏,根本没机会见到燕王,所以他就请托好友董伦,因为董伦是礼部侍郎,请他帮忙,在燕王答应登基时,举荐他为皇上草拟登基诏书,不想如今却让孟浮生抢了先,举荐了茹常茹尚书。
茹尚书确实才学出众,昔日是太祖皇帝十分重的人物,在朝武里面,也是极有份量的大人物,如果燕王点头答应,把这风光的差使交给茹常,对茹尚书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自己的好友解缙就没了晋身之阶了。
一想至此,董伦赶紧道:“殿下,臣也举荐一人,请殿下思量。此人曾是我大明第一神童,五岁应口成诵,七岁著赋诗,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义理,无人能辩。此人少年便入朝做官,太祖甚为倚重,曾赞他是经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昔日曾向先帝献上《太平十策》,轰动朝野……”
他还没说完,朱棣已耸然道:“啊,本王也听说过此人的名声,董大人说的莫非就是鉴湖才子解缙解大绅?”
董伦倒没想到朱棣远在北平为王,居然也听说过解缙的名声,不禁欣然道:“正是此人!解缙现为翰林待诏,可为殿下拟就登极大诏!”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