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跃马西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又五日后,三十万关东联军杀到汜水关以西二十里处,扎下营寨。一眼望去,汜水关以东尽是密密麻麻的军营,连绵数十里,蔚为壮观。
早有探子将关东联军动静报到关上,胡轸闻言大惊失色,关东联军虽声势浩大,但不想兵力竟有三十万众,忙一边以八百里加急飞报洛阳,一边急召诸将商议对策。
中军大帐。
胡轸高踞案首,军司马以上的将校分列两旁。
罗征第一次参加这种高级别的军议,坐在左侧第六位,位置尚算靠前。
胡轸扫视帐下诸将,凝声道:“今关东叛军举兵三十万众来犯,兵力十倍于我军,声势浩大,我军该如何应敌,诸位可有良策退敌?”
有部将道:“关东军兵力十倍于我军,只可智取,不宜硬拼。”
胡轸问道:“如何智取?”
那部将张了张嘴巴,尴尬地道:“末将暂时也未想到好办法。”
位列诸将之首的华雄大声道:“我西凉铁骑威震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东叛军虽众,不过土鸡瓦狗尔,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有何惧之。”
众将听的皆精神一振。
是啊,西凉铁骑威震天下,又岂会怕了关东叛军那群乌合之众。
只是刚刚听到三十万大军,被震了一下而已。
这时回过神来,就立刻精神振奋,纷纷摩拳擦掌起来。
胡轸被这股气氛感染,也是精神大振,立时雄心万丈。
这个时候的西凉军自追随董卓入主洛阳以来,还未偿一败,也就难怪这些统兵将领会心气十足。在没有被迎头痛击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把关东军放在眼里。
罗征则直翻白眼,实在有些无语。
关东联军虽然肯定良莠不齐,但也绝对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况且就算真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但三十万的数字也绝对不可轻忽。
这些西凉将校都以为西凉铁骑威震天下,就敢小视天下英雄。
罗征暗暗摇头,董卓手下虽然确有几个真知卓见之士,但却绝不包括在座地诸位。
张辽、徐晃等几个真正的大将之才,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呢,根本就没崭露头角。
胡轸虽也有几分本事,但在统兵征战方面,却委实非其所长。
罗征没有开声,暗暗观察在座地数十员将校,就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将校都不把关东军放在眼里,但也有个别几员将校目露忧色,显然并不乐观。
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人提醒。
罗征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
现在的胡轸和手下诸将个个都心气高涨,这个时候开声泼冷水,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起胡轸和绝大部会将校的不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没人愿意做。
“将帅不齐心,如何能不败!”
罗征摇摇头,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胡轸布置了城防的细节,就结束了这次并不长的军议。
罗征没有再去府宅,而是直接去了军营,召集手下的两千骑兵抓紧时间操练,把马刀磨亮了,战马喂饱了,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
冷冰器年代的战争由来已久,战略战术的演变,几乎就是人类进步的智慧结晶。
从最早的摆明车马厮杀,到春秋战国时期兵圣孙武改变战争模式,军事战争的目的更加清晰明确,为了胜利,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乎,许多兵法大家应势而起。
吴起、孙膑、赵武灵王等一位位中国历史上的兵法大家,无不对战争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战争变的更加注重细节,兵种和战术的配合也更加讲究策略。
各种各样的战术谋略更是层出不群,到前汉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特别是前赵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君主的‘胡服骑射’直接推动和改变了战争模式由车战向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转变,将盛行数百年的战车淘汰。
其后的李枚、王剪等绝代名将,更是对骑兵的运用加以完善,到了前汉武帝时,前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更是将骑兵推上了巅峰。
时至今日,古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战争体系。
罗征在练兵的同时,也在学习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尽快充实自己。
战争不是儿戏,正如孙武所说,兵者诡道也,战场上千变万化,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能好像看起来不能;用好像看起来不用;近好像看起来远;远好像看起来近。有利的可以引诱它,混乱的可以夺取它,坚实的可以戒备它,强盛可以避开它,气势很盛可以骚扰它,轻视的可以骄纵它,隐逸的可以劳累它,亲近的可以离间它。
攻它无防备处,出击在它不留意时。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
而战术的运用,则取决于统兵将领对一切有利条件的利用。优秀的将领,能够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条件,其中包括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和人心较量,故尔能胜;反之则败。
罗征可不敢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就小瞧古人的智商。
战争并不只是对战略战术的运用,还有对人性的把握和洞察。
揣摩敌方统兵大将的心思、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获得麾下将领士兵的拥戴等等,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不可不察。
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因此,每一个时代,真正的名将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如果看几本兵书,就认为战争不过如此,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赵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长平惨败给后人留下了最生动的反面教材。
————————————
新书冲榜,求推荐票、收藏。。。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r />
又五日后,三十万关东联军杀到汜水关以西二十里处,扎下营寨。一眼望去,汜水关以东尽是密密麻麻的军营,连绵数十里,蔚为壮观。
早有探子将关东联军动静报到关上,胡轸闻言大惊失色,关东联军虽声势浩大,但不想兵力竟有三十万众,忙一边以八百里加急飞报洛阳,一边急召诸将商议对策。
中军大帐。
胡轸高踞案首,军司马以上的将校分列两旁。
罗征第一次参加这种高级别的军议,坐在左侧第六位,位置尚算靠前。
胡轸扫视帐下诸将,凝声道:“今关东叛军举兵三十万众来犯,兵力十倍于我军,声势浩大,我军该如何应敌,诸位可有良策退敌?”
有部将道:“关东军兵力十倍于我军,只可智取,不宜硬拼。”
胡轸问道:“如何智取?”
那部将张了张嘴巴,尴尬地道:“末将暂时也未想到好办法。”
位列诸将之首的华雄大声道:“我西凉铁骑威震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东叛军虽众,不过土鸡瓦狗尔,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有何惧之。”
众将听的皆精神一振。
是啊,西凉铁骑威震天下,又岂会怕了关东叛军那群乌合之众。
只是刚刚听到三十万大军,被震了一下而已。
这时回过神来,就立刻精神振奋,纷纷摩拳擦掌起来。
胡轸被这股气氛感染,也是精神大振,立时雄心万丈。
这个时候的西凉军自追随董卓入主洛阳以来,还未偿一败,也就难怪这些统兵将领会心气十足。在没有被迎头痛击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把关东军放在眼里。
罗征则直翻白眼,实在有些无语。
关东联军虽然肯定良莠不齐,但也绝对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况且就算真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但三十万的数字也绝对不可轻忽。
这些西凉将校都以为西凉铁骑威震天下,就敢小视天下英雄。
罗征暗暗摇头,董卓手下虽然确有几个真知卓见之士,但却绝不包括在座地诸位。
张辽、徐晃等几个真正的大将之才,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混呢,根本就没崭露头角。
胡轸虽也有几分本事,但在统兵征战方面,却委实非其所长。
罗征没有开声,暗暗观察在座地数十员将校,就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将校都不把关东军放在眼里,但也有个别几员将校目露忧色,显然并不乐观。
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人提醒。
罗征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
现在的胡轸和手下诸将个个都心气高涨,这个时候开声泼冷水,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起胡轸和绝大部会将校的不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没人愿意做。
“将帅不齐心,如何能不败!”
罗征摇摇头,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胡轸布置了城防的细节,就结束了这次并不长的军议。
罗征没有再去府宅,而是直接去了军营,召集手下的两千骑兵抓紧时间操练,把马刀磨亮了,战马喂饱了,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
冷冰器年代的战争由来已久,战略战术的演变,几乎就是人类进步的智慧结晶。
从最早的摆明车马厮杀,到春秋战国时期兵圣孙武改变战争模式,军事战争的目的更加清晰明确,为了胜利,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乎,许多兵法大家应势而起。
吴起、孙膑、赵武灵王等一位位中国历史上的兵法大家,无不对战争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战争变的更加注重细节,兵种和战术的配合也更加讲究策略。
各种各样的战术谋略更是层出不群,到前汉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特别是前赵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君主的‘胡服骑射’直接推动和改变了战争模式由车战向大规模骑兵作战的转变,将盛行数百年的战车淘汰。
其后的李枚、王剪等绝代名将,更是对骑兵的运用加以完善,到了前汉武帝时,前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更是将骑兵推上了巅峰。
时至今日,古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战争体系。
罗征在练兵的同时,也在学习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尽快充实自己。
战争不是儿戏,正如孙武所说,兵者诡道也,战场上千变万化,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能好像看起来不能;用好像看起来不用;近好像看起来远;远好像看起来近。有利的可以引诱它,混乱的可以夺取它,坚实的可以戒备它,强盛可以避开它,气势很盛可以骚扰它,轻视的可以骄纵它,隐逸的可以劳累它,亲近的可以离间它。
攻它无防备处,出击在它不留意时。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
而战术的运用,则取决于统兵将领对一切有利条件的利用。优秀的将领,能够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条件,其中包括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和人心较量,故尔能胜;反之则败。
罗征可不敢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就小瞧古人的智商。
战争并不只是对战略战术的运用,还有对人性的把握和洞察。
揣摩敌方统兵大将的心思、性格、行事风格,以及获得麾下将领士兵的拥戴等等,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不可不察。
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因此,每一个时代,真正的名将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如果看几本兵书,就认为战争不过如此,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赵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长平惨败给后人留下了最生动的反面教材。
————————————
新书冲榜,求推荐票、收藏。。。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