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玉玺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我昨儿出城瞧了瞧,几间寺庙经天祈寺为首,庵堂则是静心庵为首,道观以清风观为首,有的在施粥有的在舍药。再加上慈恩会,还有帝都府也要有赈济的,其实赈济的地方不少。与其大家乱哄哄的行善,不如分割开来。要是户部统计清楚了,比如说我们慈恩会每天可管一百个流民的吃食,这样大家分一分,每天多少米下锅,所管流民的情况也能清楚。既有助于赈济,也有助官府管辖。”李玉华道。
“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裴相可恶,我再不跟他来往的。”户部是裴相亲管,前些天穆安之刚讥嘲了裴相几句。
李玉华道,“我听木香姐说,裴相为人不错,就是他家女眷势利眼。”
“那是木香姐叫老狐狸糊弄住了。裴家老太太、太太都不错,小时候我还去他家吃过饭,可慈祥了。”穆安之说。
李玉华不跟穆安之争这个,“反正是为了做事,要不是为了公事,难道我会去户部?我已经跟几家寺庙庵堂道观都商量过了,还是要户部牵个头,不然我们接下来的事不好做,这样朝廷面子上也好看,一举双得。”
李玉华做事劲头挺足,她先打发人派了个帖子到户部,说明天希望能跟代表慈恩会跟户部商量赈济城外流民之事,让户部安排个管事的人。
户部一看是三皇子妃的帖子,当下就有些懵,以为是三皇子府的人是送错了地方,这该是送给哪家太太奶奶的吧。不过,户部也不敢怠慢,三皇子妃,超品,论品阶,比裴相还高。帖子直接送到三皇子妃的生父——户部侍郎许箴许侍郎那里。
裴相一看到三皇子妃的帖子,问,“这该是给许侍郎你的吧。”
许箴道,“三皇子府的人过来说是给户部的,下官不敢拆阅,拿来给相爷亲览。”
裴相看许箴一眼,心说倒是听闻三皇子妃出嫁后便不与娘家来往的传闻,怪不得三皇子夫妇能脾性相投,都是六亲不认的脾气。打开帖子,里面是漆封好的信件,裴相取出一看,李玉华写的挺简单,就说明天代表慈恩会过来商量赈灾之事。
裴相问,“谁送来的帖子?”
许箴道,“娘娘身边的一位五品尚侍。”
“不是皇子府的长史?”裴相有些意外,这还真的是皇子妃的意思啊。
裴相心说,你一妇道人家,跟我们朝廷大员是两个世界,赈灾有朝廷哪。但也知道慈恩会实力不俗,起码财力不俗,何况又是三皇子妃的帖子。裴相还是要跟穆宣帝说一声的,不然他堂堂首辅,跟皇子妃一起说话,这也不大妥啊。
穆宣帝看过三皇子妃的信,心说,这老三家的,不就是管个慈恩会,还要召户部大员国家首辅说话咋地,你咋这么大排场啊,搞得比赈灾的户部都要正式。
不过,别看穆宣帝经常训斥穆安之,做为一个公公,对儿媳妇是有几分客气的。穆宣帝道,“这既是慈恩会的事,也别让她个妇道人家到衙门去,让许箴过去听听,看三皇子妃有什么事,只要合乎法度,给她办了就是。”
做公爹的,可不就得宽宏大量么。
而且,穆宣帝的安排极妙,许箴正是李玉华亲爹,完全可以当成自家人的私事处理,不然,依李玉华皇子妃的身份,不好宣召大臣,更何况是干涉政务。
许箴只好第二日下朝后一身三品大红官袍去面见三皇子妃,李玉华一见许箴就乐了,笑道,“怪道三哥说裴相老奸巨猾,果然如此。”
“娘娘别这样说,这是陛下吩咐。陛下让我过来,听听娘娘的安排。”许箴也没跟李玉华叙什么父女情深。
下人捧上茶来,李玉华先打听户部做的流民登记,又说了自己的主意。许箴道,“登记好做,如今尚未统计完全,不过,估计就是四五千人。慈恩会能帮忙分担再好不过,余者庙庵道观这里,可以由户部牵头,咱们统一做个安排,就像娘娘说的,什么地方分管多少人的吃食,只是眼下还有一桩难事。”
“您请说。”
“这些人的安置还没定下来,倘是分一百人给慈恩会,娘娘能不能想个法子把这些流民一起安置了。”
李玉华想了想,“这不难,我的作坊准备扩招人手,盖了许多房舍,眼下先腾出些屋子给他们住没问题。其他的庙宇道观,等咱们碰头商量时你问一问,他们出家人,慈悲为怀,想来也能帮上些忙。”
许箴颌首,“把流民分散安排,一则能减轻朝廷负担,二则也可防范太过密集诱发疾病。我听说慈恩会也资助医药局,不知能抽调出几个大夫?”
“因为施粥的时候也打算一起施药,看人数而定,应该会抽调两名大夫。”李玉华说。
许箴有些不好意思,“听说你的作坊里需要招雇人手,你看能不能安排几个灾民。给他们吃的住的,只是一时救济,还是要给些活干,让他们自食其力,才能安稳下来。”
李玉华道,“这并不难,我来安排。”
李玉华实际安置了两百多位流民,给他们活干,还能发工钱。在救济流民一事上,帝都府的寺庙道观庵堂一起出力,也减轻户部不少负担。
这是李玉华的功劳,虽则功劳不大,户部不敢贪三皇子妃之功,都禀明了穆宣帝。穆宣帝心下觉着有趣,想着这个凡事爱抓尖儿的儿媳妇倒也挺能干。
穆宣帝特意到慈恩宫赞了一回慈恩会,夸这次赈济流民的事慈恩会做的周全,尤其是把寺庙道观庵堂这些地方都张罗起来,做的井井有条。穆宣帝喜欢由慈恩会牵头张罗民间这些宗教,而不是宗教各自为政。
这话当然不能明说,但无疑是极合穆宣帝心意的。
“慈恩会牵头,各处能周济多少人,分派下去,井井有条的。这些流民的情况,朝廷心里就一清二楚,委实帮了朝廷不少的忙。”穆宣帝赞道。
蓝太后笑,“以前无非就是冬天施粥,这次听老三媳妇说流民不少,有数千人。这些人没家没业的,过来帝都是求活路。是老三媳妇想出来的法子,难为她想出主意来还愿意各处联络,踏踏实实的做事。我说老三有媳妇福,没说错吧。”
穆宣帝点头,“这事我不好赏她,母后赏她吧,也是老三的贤内助。”
“这不必你操心。”当初慈恩会出的那拐卖孩子的事,如今总算扬眉吐气,蓝太后心情大好。
“还有件事想跟母后商量。”
“你说。”
穆宣帝从果盘里拣了个黄澄澄的桔子剥开,“河南的灾情比想像的严重,朝廷已经拨了三次赈灾银粮,赶往帝都的流民仍在增多。河南到底怎么样,得派个妥当人去看看。”
蓝太后望着穆宣帝,穆宣帝剥开桔子放在蓝太后手畔,“朕想着安之过去。”
蓝太后有些不乐意,“阿慎一直是在刑部当差,他可没做过钦差。再说,河南闹灾,那里什么样的情况,让阿慎去合适吗?不如派个老成的官员。”
“除了赈灾,还有赈济粮款的去向。”穆宣帝道,“接朝廷的计算,赈灾粮款是付付有余的,河南出现大批流民,必有内情。安之一直在刑部,查案经验丰富。赈灾的事,由左都御史负责。”
蓝太后也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穆宣帝笑,“当年我做皇子时也曾到两湖赈灾,母后也没这样不放心。”
“你怎么一样。你是做儿子的,阿慎是孙辈。我上年纪,就难免多疼孙辈一些。你这做老子的,还吃醋不成。”蓝太后已经在考虑穆安之的出行问题,“旁的不消我多说,太医派个稳妥的,侍卫方面你多上心。敢向赈济粮伸手的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母后放心,我在龙虎营调兵。”
龙虎营是驻在城外的亲兵,兵力达十万之众,一向深得穆宣帝信重。
蓝太后便不再说什么。
>
“我昨儿出城瞧了瞧,几间寺庙经天祈寺为首,庵堂则是静心庵为首,道观以清风观为首,有的在施粥有的在舍药。再加上慈恩会,还有帝都府也要有赈济的,其实赈济的地方不少。与其大家乱哄哄的行善,不如分割开来。要是户部统计清楚了,比如说我们慈恩会每天可管一百个流民的吃食,这样大家分一分,每天多少米下锅,所管流民的情况也能清楚。既有助于赈济,也有助官府管辖。”李玉华道。
“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裴相可恶,我再不跟他来往的。”户部是裴相亲管,前些天穆安之刚讥嘲了裴相几句。
李玉华道,“我听木香姐说,裴相为人不错,就是他家女眷势利眼。”
“那是木香姐叫老狐狸糊弄住了。裴家老太太、太太都不错,小时候我还去他家吃过饭,可慈祥了。”穆安之说。
李玉华不跟穆安之争这个,“反正是为了做事,要不是为了公事,难道我会去户部?我已经跟几家寺庙庵堂道观都商量过了,还是要户部牵个头,不然我们接下来的事不好做,这样朝廷面子上也好看,一举双得。”
李玉华做事劲头挺足,她先打发人派了个帖子到户部,说明天希望能跟代表慈恩会跟户部商量赈济城外流民之事,让户部安排个管事的人。
户部一看是三皇子妃的帖子,当下就有些懵,以为是三皇子府的人是送错了地方,这该是送给哪家太太奶奶的吧。不过,户部也不敢怠慢,三皇子妃,超品,论品阶,比裴相还高。帖子直接送到三皇子妃的生父——户部侍郎许箴许侍郎那里。
裴相一看到三皇子妃的帖子,问,“这该是给许侍郎你的吧。”
许箴道,“三皇子府的人过来说是给户部的,下官不敢拆阅,拿来给相爷亲览。”
裴相看许箴一眼,心说倒是听闻三皇子妃出嫁后便不与娘家来往的传闻,怪不得三皇子夫妇能脾性相投,都是六亲不认的脾气。打开帖子,里面是漆封好的信件,裴相取出一看,李玉华写的挺简单,就说明天代表慈恩会过来商量赈灾之事。
裴相问,“谁送来的帖子?”
许箴道,“娘娘身边的一位五品尚侍。”
“不是皇子府的长史?”裴相有些意外,这还真的是皇子妃的意思啊。
裴相心说,你一妇道人家,跟我们朝廷大员是两个世界,赈灾有朝廷哪。但也知道慈恩会实力不俗,起码财力不俗,何况又是三皇子妃的帖子。裴相还是要跟穆宣帝说一声的,不然他堂堂首辅,跟皇子妃一起说话,这也不大妥啊。
穆宣帝看过三皇子妃的信,心说,这老三家的,不就是管个慈恩会,还要召户部大员国家首辅说话咋地,你咋这么大排场啊,搞得比赈灾的户部都要正式。
不过,别看穆宣帝经常训斥穆安之,做为一个公公,对儿媳妇是有几分客气的。穆宣帝道,“这既是慈恩会的事,也别让她个妇道人家到衙门去,让许箴过去听听,看三皇子妃有什么事,只要合乎法度,给她办了就是。”
做公爹的,可不就得宽宏大量么。
而且,穆宣帝的安排极妙,许箴正是李玉华亲爹,完全可以当成自家人的私事处理,不然,依李玉华皇子妃的身份,不好宣召大臣,更何况是干涉政务。
许箴只好第二日下朝后一身三品大红官袍去面见三皇子妃,李玉华一见许箴就乐了,笑道,“怪道三哥说裴相老奸巨猾,果然如此。”
“娘娘别这样说,这是陛下吩咐。陛下让我过来,听听娘娘的安排。”许箴也没跟李玉华叙什么父女情深。
下人捧上茶来,李玉华先打听户部做的流民登记,又说了自己的主意。许箴道,“登记好做,如今尚未统计完全,不过,估计就是四五千人。慈恩会能帮忙分担再好不过,余者庙庵道观这里,可以由户部牵头,咱们统一做个安排,就像娘娘说的,什么地方分管多少人的吃食,只是眼下还有一桩难事。”
“您请说。”
“这些人的安置还没定下来,倘是分一百人给慈恩会,娘娘能不能想个法子把这些流民一起安置了。”
李玉华想了想,“这不难,我的作坊准备扩招人手,盖了许多房舍,眼下先腾出些屋子给他们住没问题。其他的庙宇道观,等咱们碰头商量时你问一问,他们出家人,慈悲为怀,想来也能帮上些忙。”
许箴颌首,“把流民分散安排,一则能减轻朝廷负担,二则也可防范太过密集诱发疾病。我听说慈恩会也资助医药局,不知能抽调出几个大夫?”
“因为施粥的时候也打算一起施药,看人数而定,应该会抽调两名大夫。”李玉华说。
许箴有些不好意思,“听说你的作坊里需要招雇人手,你看能不能安排几个灾民。给他们吃的住的,只是一时救济,还是要给些活干,让他们自食其力,才能安稳下来。”
李玉华道,“这并不难,我来安排。”
李玉华实际安置了两百多位流民,给他们活干,还能发工钱。在救济流民一事上,帝都府的寺庙道观庵堂一起出力,也减轻户部不少负担。
这是李玉华的功劳,虽则功劳不大,户部不敢贪三皇子妃之功,都禀明了穆宣帝。穆宣帝心下觉着有趣,想着这个凡事爱抓尖儿的儿媳妇倒也挺能干。
穆宣帝特意到慈恩宫赞了一回慈恩会,夸这次赈济流民的事慈恩会做的周全,尤其是把寺庙道观庵堂这些地方都张罗起来,做的井井有条。穆宣帝喜欢由慈恩会牵头张罗民间这些宗教,而不是宗教各自为政。
这话当然不能明说,但无疑是极合穆宣帝心意的。
“慈恩会牵头,各处能周济多少人,分派下去,井井有条的。这些流民的情况,朝廷心里就一清二楚,委实帮了朝廷不少的忙。”穆宣帝赞道。
蓝太后笑,“以前无非就是冬天施粥,这次听老三媳妇说流民不少,有数千人。这些人没家没业的,过来帝都是求活路。是老三媳妇想出来的法子,难为她想出主意来还愿意各处联络,踏踏实实的做事。我说老三有媳妇福,没说错吧。”
穆宣帝点头,“这事我不好赏她,母后赏她吧,也是老三的贤内助。”
“这不必你操心。”当初慈恩会出的那拐卖孩子的事,如今总算扬眉吐气,蓝太后心情大好。
“还有件事想跟母后商量。”
“你说。”
穆宣帝从果盘里拣了个黄澄澄的桔子剥开,“河南的灾情比想像的严重,朝廷已经拨了三次赈灾银粮,赶往帝都的流民仍在增多。河南到底怎么样,得派个妥当人去看看。”
蓝太后望着穆宣帝,穆宣帝剥开桔子放在蓝太后手畔,“朕想着安之过去。”
蓝太后有些不乐意,“阿慎一直是在刑部当差,他可没做过钦差。再说,河南闹灾,那里什么样的情况,让阿慎去合适吗?不如派个老成的官员。”
“除了赈灾,还有赈济粮款的去向。”穆宣帝道,“接朝廷的计算,赈灾粮款是付付有余的,河南出现大批流民,必有内情。安之一直在刑部,查案经验丰富。赈灾的事,由左都御史负责。”
蓝太后也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穆宣帝笑,“当年我做皇子时也曾到两湖赈灾,母后也没这样不放心。”
“你怎么一样。你是做儿子的,阿慎是孙辈。我上年纪,就难免多疼孙辈一些。你这做老子的,还吃醋不成。”蓝太后已经在考虑穆安之的出行问题,“旁的不消我多说,太医派个稳妥的,侍卫方面你多上心。敢向赈济粮伸手的人,什么都干得出来。”
“母后放心,我在龙虎营调兵。”
龙虎营是驻在城外的亲兵,兵力达十万之众,一向深得穆宣帝信重。
蓝太后便不再说什么。